对问题答案的探究过程本身就魅力无穷。
科学十分壮美,也十分强大,如今,“科学”一词甚至已被异化成“合理”的代称。但是,科学是有边界的,其研究领域存在边界,其研究能力也存在边界——当然,后者是不断向前推进的。
本书就是由美国《大众科学》杂志选取的一百个接近或者曾经接近边界 的问题组成:
光到底是波还是粒子?
初升的月亮和太阳为什么会那么大?
人类为什么要进化出挠痒痒的行为?
尘土到底有多大年龄?
鸭子脚为什么会是橙色的?
复活节岛石像是怎么建成的?
无论是稀奇新鲜还是脑洞大开的疑问,本书给出的都是科学家的严谨回答。有些问题,也许会暂时画上句号,就像“光既是波也是粒子”、“双方都是争论中的胜利者”;有些问题,仍然只能打上大大的问号,比如“不管理论看起来多么诱人,成功离我们似乎还有几光年远”,或是“引力之谜仍然没有最后的答案”。无论看起来是否“合理”,无论读者是否甘心,这正是对这些谜题的“科学”解答。
《100谜题》涉及的重大科学课题并不多,更没有什么艰深的科学理论和公式,所以这只是科学殿堂上一扇小小的窗,欢迎你和我们一起爬进去一探究竟。
本书部分章节试读——
谜题14 月球错觉是怎么回事?
月亮在地平线附近时看起来似乎要比在空中时更大,这种现象叫作“月球错觉”。尽管在几个世纪前人们就已经知道了这种现象——对于依据月球周期运作的早期文明来说,地平线上的月亮有着重要作用——但是直到最近,人们才将月球错觉解释清楚。
早期的天文学家认为,地平线上的月亮比天空中的月亮离地球更近,所以看起来更大。但是,牛顿对月球轨道的描述推翻了这种说法。事实上正相反,月亮在天空最高点时离观察者最近,不过这种距离的差别非常小,完全可以忽略。还有人提出月球错觉是由光的折射引起的,月光穿过地球大气层时发生了折射。现在科学家猜测,这种错觉和月亮无关,而是大脑耍弄的小把戏。
艾宾浩斯错觉可以解释这种感官效应。两个同样大小的圆,一个被一些较大的圆围绕,另一个被较小的圆围绕,虽然我们知道最初的两个圆是一样大的,但一眼看上去还是会觉得后者比前者更大。
第一章 物质
1 光是波还是粒子? 10
2 为什么回旋镖能飞回来? 12
3 姆潘巴现象是真的吗? 14
4 最高温度可能有多高? 15
5 冷聚变可行吗? 16
6 原子会永久存在吗? 18
7 穿越时间是否可能? 19
8 我们能否利用核聚变? 20
9 是否存在人体自燃? 22
第二章 宇宙
10 什么是费米泡? 26
11 脉冲星为什么会产生脉冲? 29
12 存在外星生命吗? 30
13 为什么卫星没有自己的卫星? 31
14 月球错觉是怎么回事? 33
15 黑洞里面是什么? 34
16 宇宙闻起来是什么味道? 36
17 一光年的距离到底要走多久? 38
18 是什么引起了木星的红色风暴? 39
19 太阳系之外有宜居行星吗? 40
20 什么是暗能量? 42
21 宇宙将会如何终结? 44
22 宇宙是什么形状的? 46
23 我们能否让小行星偏离轨道? 48
24 为什么银河系呈旋涡状? 49
25 我们能否找到其他宇宙? 51
26 我们能在火星上生活吗? 52
27 暗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 55
28 伽马射线暴是由什么引起的? 56
29 太空电梯的设想能够实现吗? 59
30 引力如何发生作用? 60
31 恒星是如何爆炸的? 62
32 极光是怎么形成的? 65
33 全息甲板可能存在吗? 66
34 土星环是怎么来的? 67
35 超新星爆发会导致地球生命灭绝吗? 68
第三章 人体
36 我们为什么会脸红? 72
37 人类为什么要进化出挠痒痒的行为? 73
38 我们为什么会打哈欠? 74
39 为什么对花生过敏的人越来越多? 75
40 记忆是什么? 76
41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 78
42 我们为什么会笑? 81
43 细胞会发出声音吗? 82
44 人脑是如何工作的? 84
45 什么是情绪? 86
46 我们的大脑真的只用了百分之十吗? 8 7
47 似曾相识的“既视感”是怎么回事? 88
48 Y染色体在劫难逃? 90
49 男人和女人的大脑不一样? 91
50 我们为什么要睡觉? 92
51 我们为什么会打嗝? 94
52 为什么人身上没有长满毛发? 95
53 爱情是怎么回事? 96
54 为什么阳光会让人打喷嚏? 98
55 什么是意识? 99
56 食物会影响后代的基因吗? 100
57 端粒是长生不老的关键? 101
58 我们为什么要长阑尾? 103
59 我们为什么会有指纹? 104
60 人死的时候会发生什么? 105
61 DNA有替代物吗? 106
62 我们为什么会变老? 108
63 我们何时能摆脱无用的附属器官? 109
64 人体有多少部位可以替换? 110
65 被截肢的人为何会有“幻肢”? 111
66 我们可以把意识上传到电脑中吗? 112
67 智力是什么? 115
第四章 地球
68 火山闪电是由什么引起的? 118
69 尘土到底有多大年龄? 119
70 板块构造运动是如何进行的? 120
71 多大的陨石能导致人类灭绝? 122
72 我们喝的水里真的有恐龙尿吗? 123
73 火焰龙卷风是如何形成的? 124
74 下一次冰川期何时到来? 127
75 地震光是真实存在的还是虚幻的? 128
76 球状闪电是怎么回事? 129
77 我们为什么无法预测地震? 130
78 地球上的水从何而来? 131
79 地球磁场为什么会反转? 132
80 水下冰锥是如何形成的? 133
第五章 生命
81 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出现的? 136
82 动物是如何感受到磁场的? 137
83 动物如何迁徙? 138
84 为什么猫咪会发出咕噜声? 139
85 鸭子脚为什么会是橙色的? 140
86 疾病会让人类灭绝吗? 141
87 鲸在唱什么歌? 142
88 我们能否克隆出已灭绝的动物? 144
89 蟑螂能躲过核灾难吗? 145
90 是什么导致了大型动物的灭绝? 146
91 为什么蜜蜂会消失? 148
92 为什么大雁要以V字形飞行? 151
第六章 历史
93 史前巨石阵因何出现? 154
94 复活节岛石像是怎么建成的? 156
95 尼安德特人遭遇了什么? 159
96 末日论是真的吗? 160
97 伏尼契手稿为何无法破解? 162
98 安提凯希拉机械是世界上第一台模拟计算机吗? 164
99 是什么导致了玛雅文明的衰落? 165
100埃及金字塔是怎么建成的? 166
索引 171
高速铁路概论-(第四版) 本书特色 使本书内容更加充实,可供教学以及铁路职工学习参考之用。高速铁路概论-(第四版) 内容简介 我国作为世界铁路的一个客货运大国,...
〔德〕保罗·卡雷尔(Paul Carell),原名保罗·卡尔·施密特,德国军事图书作家。
《小于一》是约瑟夫•布罗茨基的首部散文集,以长文为主,夹以若干短文,仅十八篇文章,篇篇精彩,再加上其文体和“书体”的独特,遂形成一本完美之书。这是一个伟大诗人的...
1. 關於Perl當你翻開這本書的時候,你也就進入了一個奇幻的世界。Perl確實是一種非常吸引人的程式語言,而之所以這麼引人入勝的原因不單單在於他的功能,也在於...
桐华,女,知名女作家,悦读纪签约作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从小惯看的景色,向往着“小桥流水人家”,工作后索性跑到南方,领略一番巴蕉夜雨,薄暮昏冥。现定居...
头针学 内容简介 微创技术是21世纪医学技术的升华,近年来在各医学领域不断得到创新、发展,应用日益广泛,但目前国内外相关的教材甚少,为满足国内外医务人员的急切需...
李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制片人,主要研究艺术理论、图像哲学与电影史,著有《目光的伦理》《迷影文化史》,译有《莱昂内往事》《特写:阿巴斯和他的电影...
戈革,河北献县人,号红莩,一号拜鞠。石油大学(北京)退休教授,科学史家、翻译家,《尼耳斯·玻尔集》独立汉译者。著有《宏观电磁场论》、《尼耳斯·玻尔——他的生平、...
作品目录原序引论对社会的一般概述工作对个人幸福的影响引文竞争是生产的界限· · · · · ·
霍华德·苏伯(Howard Suber),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教授,影视制片人项目创始人,发起UCLA评论研究计划(Critical Stu...
现代衰老学 内容简介 《现代衰老学》、《现代痴呆学》大型高级学术专著系列,共约500万字,由200余位专家(包括9位院士)参编。其中《现代衰老学》将我国积极应对...
Learn how top VC investors really thinkEvery startup needs capital, and ambitiou...
司法制度的历史样态与现代图景 本书特色 本书选取了纠纷解决机制、刑事判决合法性理论支撑及其合法化手段、*高法院和刑事判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历史样态的梳...
保罗·伯希和,知名法国汉学家、探险家。汉学研究精湛渊博,于我国目录版本、语言文字、考古艺术、宗教文化、东西交通,以及边疆史地等方面,都有论著。后期致力于蒙元历史...
村上春树(1949年1月12日-),日本小说家、美国文学翻译家。29岁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赏,1987年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
李翎(1966.7—),女,辽宁大连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史专业毕业,中国国家博物馆美术工作部研究馆员。曾承担“通史陈列”宋代部分的研究与陈列;参与了“陈正雄...
作者简介普里特·巴塔:作为一名医生加入英国陆军前,普里特·巴塔一直在牛津和伦敦攻读医学。退役后,他先是在布里斯托尔附近行医,现在则在阿宾顿。他广泛参与到医政事务...
步入中医之门 本书特色 目前中医药学的发展可谓一片繁荣,但在繁荣的背后却又是危机四伏。国家投入大量资金重点扶持,中医高等院校不断扩招,培养层次越来越高,科研成果...
Welcome to 97-hour weeks. Welcome to life and death decisions. Welcome to a cons...
从砌砖到装配-亲历我国建筑工业发展六十年 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了陈振基先生六十余年来,在国内期刊、报纸上发表的文章以及提案、建议、邮件、会议报告等六十余篇。内容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