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然斯基等编著的《软件系统架构(使用视点和视角与利益相关者合作原书第2版)》是软件系统架构领域的开创性著作,是两位拥有数十年软件行业工作经验的架构师工作经验的结晶,围绕利益相关者、视点和视角三大主题,创新性地提出了如何用架构视点和架构视图的方法来定义软件架构,如何用架构视角的方法来确保软件质量,以及如何用架构视点和架构视角的方法与利益相关者合作,具有里程碑意义。《软件系统架构(使用视点和视角与利益相关者合作原书第2版)》还展示了一种实用的、经过验证的框架,你可以应用它来处理架构定义过程,并应对创建软件架构工作所带来的挑战。 《软件系统架构(使用视点和视角与利益相关者合作原书第2版)》分为五个部分,共30章。第一部分(第1~5章)阐释利益相关者、架构描述、视点、视图和视角等基本概念,并描述软件架构师的角色;第二部分(第6~14章)描述作为架构师所要从事的重要活动,如协商项目的范围、识别并管理利益相关者、使用场景和模式、创建模型以及为架构创建文档并对其加以验证等;第三部分(第15~23章)集合了在创建架构描述时最重要的七种视点:情境、功能、信息、并发、开发、部署和运维视点;第四部分(第24~29章)集合了对于信息系统最重要的视角,包括安全性、性能和可伸缩性、可用性和适应性、演进、位置、开发资源、国际化等;第五部分(第30章)把这些概念融合在一起,并阐释了如何把这些理论应用到实践中。
海报:
译者序
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 简介 1
1.1 利益相关者、视点和视角 1
1.2 本书结构 4
1.3 谁应该阅读本书 5
1.4 本书约定 5
第一部分 架构的基本原则
第2章 软件架构概念 8
2.1 软件架构 8
2.1.1 系统元素和关系 8
2.1.2 基本系统属性 9
2.1.3 设计和发展的原则 10
2.1.4 系统属性和内部组织形式 10
2.1.5 软件架构的重要性 13
2.2 架构元素 13
2.3 利益相关者 14
2.3.1 个人、团队或组织 14
2.3.2 兴趣和关注点 15
2.3.3 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 16
2.4 架构描述 16
2.5 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 17
2.6 小结 18
2.7 延伸阅读 19
第3章 视点和视图 20
3.1 架构视图 22
3.2 视点 23
3.3 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 24
3.4 使用视点和视图的好处 24
3.5 视点缺陷 25
3.6 视点目录 25
3.7 小结 27
3.8 延伸阅读 28
第4章 架构视角 29
4.1 质量属性 29
4.2 架构视角 30
4.3 向视图应用视角 33
4.4 应用视角的结果 34
4.4.1 深入的观点 34
4.4.2 提升 35
4.4.3 精品内容 35
4.5 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 35
4.6 使用视角的好处 36
4.7 视角的缺陷 37
4.8 视角与视点对比 37
4.9 视角种类 38
4.10 小结 39
4.11 延伸阅读 39
第5章 软件架构师的角色 41
5.1 架构定义过程 41
5.1.1 架构定义不仅是设计 42
5.1.2 需求分析和架构定义之间的区别 43
5.1.3 架构定义和设计之间的区别 43
5.2 架构师的角色 44
5.3 核心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46
5.4 架构专门化 47
5.5 组织情境 47
5.5.1 业务分析师 47
5.5.2 项目经理 47
5.5.3 设计主管 48
5.5.4 技术专家 49
5.5.5 开发者 49
5.6 架构师的技能 49
5.7 架构师的责任 50
5.8 小结 51
5.9 延伸阅读 51
第二部分 软件架构过程
第6章 软件架构过程简介 54
第7章 架构定义过程 55
7.1 指导原则 55
7.2 过程产出物 56
7.3 过程情境 56
7.4 支持活动 57
7.5 架构定义活动 60
7.6 过程完成标准 62
7.7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的架构定义 64
7.7.1 瀑布式方法 64
7.7.2 迭代方法 65
7.7.3 敏捷方法 65
7.8 小结 66
7.9 延伸阅读 67
第8章 关注点、原则和决定 68
8.1 专注于问题的关注点 70
8.1.1 业务策略 70
8.1.2 业务目标和驱动力 70
8.1.3 系统范围和需求 71
8.1.4 业务标准和政策 72
8.2 专注于解决方案的关注点 72
8.2.1 IT策略 72
8.2.2 技术目标和驱动力 72
8.2.3 技术标准和政策 73
8.3 其他现实世界中的约束 73
8.4 什么决定了好的关注点 75
8.5 架构原则 75
8.5.1 什么造就了好的原则 78
8.5.2 定义自己的原则 78
8.6 架构决定 79
8.7 使用原则关联关注点和决定 81
8.8 检查列表 82
8.9 小结 83
8.10 延伸阅读 83
第9章 确定并引入利益相关者 84
9.1 利益相关者的选择 84
9.2 利益相关者的类别 85
9.2.1 出资方 86
9.2.2 评估者 86
9.2.3 沟通者 86
9.2.4 开发人员 87
9.2.5 维护人员 87
9.2.6 生产工程师 87
9.2.7 供应商 87
9.2.8 支持人员 87
9.2.9 系统管理员 88
9.2.10 测试人员 88
9.2.11 用户 88
9.3 示例 88
9.3.1 非专门设计的部署项目 88
9.3.2 软件产品开发项目 89
9.3.3 合作开发 89
9.4 代理利益相关者 90
9.5 利益相关者组 90
9.6 利益相关者的责任 90
9.7 检查列表 91
9.8 小结 91
9.9 延伸阅读 92
第10章 识别并使用场景 93
10.1 场景类型 93
10.2 使用场景 94
10.3 识别场景并排定优先级 95
10.4 捕获场景 96
10.5 什么造就了好场景 98
10.6 应用场景 98
10.6.1 纸质模型 98
10.6.2 走查 99
10.6.3 模拟 100
10.6.4 原型实现的测试 100
10.6.5 完整规模真实测试 100
10.7 有效使用场景 100
10.7.1 识别一系列重点场景 101
10.7.2 使用清晰的场景 101
10.7.3 尽早使用场景 101
10.7.4 包含对系统质量场景的使用 101
10.7.5 包含对故障场景的使用 101
10.7.6 让利益相关者紧密参与 101
10.8 检查列表 102
10.9 小结 102
10.10 延伸阅读 103
第11章 使用样式和模式 104
11.1 设计模式介绍 104
11.2 样式、模式和惯用法 105
11.2.1 架构样式 106
11.2.2 软件设计模式 106
11.2.3 语言惯用法 106
11.2.4 使用样式、模式和惯用法 107
11.3 模式和架构策略 107
11.4 架构样式的例子 108
11.5 使用架构样式的好处 110
11.6 样式和架构描述 111
11.7 应用设计模式和语言惯用法 111
11.8 检查列表 113
11.9 小结 113
11.10 延伸阅读 113
第12章 创建架构模型 115
12.1 模型为什么重要 115
12.2 模型的类型 117
12.2.1 定性模型 117
12.2.2 定量模型 118
12.2.3 示意图 119
12.3 建模语言 119
12.3.1 架构描述语言 119
12.3.2 统一建模语言 120
12.3.3 可执行的领域专用语言 121
12.3.4 其他建模语言 121
12.4 创建有效模型的准则 121
12.4.1 有目的地建模 121
12.4.2 应对受众 122
12.4.3 仔细、准确地抽象 122
12.4.4 根据风险确定工作重点 123
12.4.5 选择描述性的名称 123
12.4.6 定义你的术语 123
12.4.7 以简单为目标 124
12.4.8 使用已定义的标记法 124
12.4.9 了解暗示的语义 124
12.4.10 验证模型 125
12.4.11 保持模型的活力 125
12.5 和敏捷团队一起建模 125
12.6 检查列表 126
12.7 小结 127
12.8 延伸阅读 127
第13章 创建架构描述 128
13.1 有效架构描述的属性 129
13.1.1 正确 129
13.1.2 充分 129
13.1.3 及时 130
13.1.4 简洁 131
13.1.5 清晰 131
13.1.6 最新 132
13.1.7 精确 133
13.2 词汇表 134
13.3 ISO标准 134
13.4 架构描述的内容 135
13.4.1 文档控制 135
13.4.2 内容表 135
13.4.3 介绍和管理纲要 135
13.4.4 利益相关者 136
13.4.5 通用架构原则 136
13.4.6 架构设计决定 136
13.4.7 视点 136
13.4.8 视图 136
13.4.9 质量属性摘要 137
13.4.10 重要的方案 137
13.4.11 亟待解决的问题 137
13.4.12 附录 138
13.5 展现架构描述 138
13.6 检查列表 139
13.7 小结 140
13.8 延伸阅读 140
第14章 评估架构 141
14.1 为什么要评估架构 141
14.2 评估技术 142
14.2.1 演讲 142
14.2.2 正式评审和结构化的走查 143
14.2.3 通过使用场景来评估 144
14.2.4 原型和概念验证系统 145
14.2.5 骨架系统 146
14.3 基于场景的评估方法 146
14.3.1 以架构为中心的活动 147
14.3.2 以利益相关者为中心的活动 149
14.4 在软件生命周期内评估 150
14.5 验证现存系统的架构 151
14.6 记录评估结果 153
14.7 选择评估方法 154
14.8 检查列表 154
14.9 小结 155
14.10 延伸阅读 155
第三部分 视点类型
第15章 视点类型简介 158
第16章 情境视点 160
16.1 关注点 161
16.1.1 系统范围和责任 161
16.1.2 外部实体和服务以及所用数据的标识 161
16.1.3 外部实体的本质和特征 162
16.1.4 外部接口的标识和职责 162
16.1.5 外部接口的本质和特征 163
16.1.6 其他外部依赖关系 163
16.1.7 对系统环境的影响 164
16.1.8 总体完成度、一致性和连贯性 164
16.1.9 利益相关者的关注点 165
16.2 模型 165
16.2.1 情境模型 165
16.2.2 交互场景 169
16.3 问题和缺陷 169
16.3.1 遗漏或者错误的外部实体 169
16.3.2 遗漏隐藏的依赖关系 169
16.3.3 松散或不精确的接口描述 170
16.3.4 详细程度不合适 170
16.3.5 范围蔓延 170
16.3.6 隐藏或假设的情境和范围 171
16.3.7 过于复杂的交互 171
16.3.8 过度使用术语 171
16.4 检查列表 172
16.5 延伸阅读 172
第17章 功能视点 173
17.1 关注点 173
17.1.1 功能能力 173
17.1.2 外部接口 174
17.1.3 内部结构 174
17.1.4 功能设计哲学 174
17.1.5 利益相关者的关注点 175
17.2 模型 176
17.3 问题和缺陷 184
17.3.1 设计很差的接口 184
17.3.2 难以理解的职责 184
17.3.3 基础架构作为功能性元素 184
17.3.4 过载的视图 185
17.3.5 没有元素定义的图 186
17.3.6 难以调节多位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186
17.3.7 错误的详细程度 187
17.3.8 “神元素” 187
17.3.9 过多依赖关系 188
17.4 检查列表 188
17.5 延伸阅读 188
第18章 信息视点 190
18.1 关注点 191
18.1.1 信息结构和内容 191
18.1.2 信息目的和用途 191
18.1.3 信息所有权 192
18.1.4 企业拥有的信息 193
18.1.5 标识符和映射关系 194
18.1.6 信息语义的易变性 195
18.1.7 信息存储模型 196
18.1.8 信息流 197
18.1.9 信息一致性 198
18.1.10 信息质量 199
18.1.11 及时性、延迟和寿命 200
18.1.12 归档和保留信息 201
18.1.13 利益相关者的关注点 201
18.2 模型 202
18.2.1 静态信息结构模型 202
18.2.2 信息流模型 204
18.2.3 信息生命周期模型 206
18.2.4 其他类型的信息模型 207
18.3 问题和陷阱 209
18.3.1 数据展现不兼容 209
18.3.2 不可避免的多个更新器 210
18.3.3 键值匹配缺陷 211
18.3.4 接口复杂 211
18.3.5 过载的中心数据库 212
18.3.6 不一致的分布式数据库 213
18.3.7 信息质量很差 213
18.3.8 信息延迟过大 213
18.3.9 容量不足 214
18.4 检查列表 214
18.5 延伸阅读 215
第19章 并发视点 216
19.1 关注点 217
19.1.1 任务结构 217
19.1.2 功能元素与任务的映射关系 218
19.1.3 进程间通信 218
19.1.4 状态管理 218
19.1.5 同步和整合 218
19.1.6 支持可伸缩性 219
19.1.7 启动和关闭 219
19.1.8 任务故障 219
19.1.9 重入 219
19.1.10 利益相关者的关注点 220
19.2 模型 220
19.2.1 系统级别的并发模型 220
19.2.2 状态模型 225
19.3 问题和缺陷 228
19.3.1 对错误的并发建模 228
19.3.2 错误地对并发建模 228
19.3.3 过度复杂 229
19.3.4 资源竞争 229
19.3.5 死锁 230
19.3.6 竞争条件 230
19.4 检查列表 230
19.5 延伸阅读 231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教程-计算机基础及MS Office应用上机指导-(2016年版) 本书特色本书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新颁布的考试大纲编写,是全国计算机等级...
MaggieMacnab,世界著名设计师、教育家和作家,1981年创立了MacnabDesign公司,开始从事平面设计相关的工作,1983年因为Logo设计
《朕的圆明园》内容简介:这是一本结合典籍与历史图片,介绍雍正至咸丰五位皇帝与圆明园关系的历史书籍。他们中的雍正和道光就去世
《别输在不懂营销上》内容简介:本书按照推销的进程来安排顺序,从塑造推销员的基本素质说开去,将接近客户、寻找和开发客户、产品介
《潮剧史话》内容简介:潮剧是以潮州方言演唱的地方戏曲剧种,属于宋元南戏的一支,诞生于古潮州,曾有潮泉调、潮腔、潮调、潮音戏
ApracticalguidetounderstandingLLVMwiththehelpofsourcecodereferencesandsnippets,i...
《从量子到宇宙》内容简介:本书以各种不可思议的量子现象为主线,以物理学家们所做的各种令人惊奇的实验为脉络,循序渐进地介绍了
《传承:一种关系及其隐秘动力》内容简介:传承的N个实用指南:无论你是传承精神,传承财富,还是家风,你都需要这样一本书。它会告
《Groovy程序设计》内容简介:本书是Groovy 编程指南,结合诸多实例探索了Groovy 语言特性。主要内容包括:Groovy 基础知识介绍、如
Aboldandvitalbookthatasksandanswersthemosturgentquestionoftoday:WhatWouldGoogleD...
《公共哲学序说》内容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共哲学”问题成为学界的前沿探索之一,出现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公共哲学”
《格言联璧》内容简介:本书是清人金缨辑录的一部格言集成。金缨,字兰生,清朝道光、咸丰时人,他遍览群书,凡遇名言佳句便记录下
全书系统地介绍现代天文知识。绪论简介天文学的发展和字宙概观。用十二章依次阐述天球和星空、天体运动和距离测量、天体辐射和天
Windows环境下32位汇编语言是一种全新的编程语言。它使用与C++语言相同的API接口,不仅可以开发出大型的软件,而且是了解操作系统
Forundergraduate-levelcoursesinSignalsandSystems.Thiscomprehensiveexplorationofs...
《先秦学术概论》内容简介:本书纵论先秦学术,首先鸟瞰先秦各学派的源流和相互关系,其次对道、儒、法、名、墨、阴阳、纵横、兵、
《区块链的真正商机》内容简介:随着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像大数据一样,区块链将会全面重塑你的业务,那么你该如何驾驭区块链时
《佛教论集(精)》内容简介:本书为南开大学教授孙昌武先生有关佛教研究的论文结集,共收入1996-2018年十三年来发表于各类刊物上的
MATLAB语言在运筹学中的应用 内容简介 全书共13章,系统而简要地介绍运筹学的基本内容和运算方法,并运用matlab语言给出了运筹学问题许多新算法。书中许多...
《跟小贤学运营》内容简介:这是一部能帮助运营新人快速构建互联网运营方法论和快速掌握互联网运营实操的著作,是小贤在百度贴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