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然斯基等编著的《软件系统架构(使用视点和视角与利益相关者合作原书第2版)》是软件系统架构领域的开创性著作,是两位拥有数十年软件行业工作经验的架构师工作经验的结晶,围绕利益相关者、视点和视角三大主题,创新性地提出了如何用架构视点和架构视图的方法来定义软件架构,如何用架构视角的方法来确保软件质量,以及如何用架构视点和架构视角的方法与利益相关者合作,具有里程碑意义。《软件系统架构(使用视点和视角与利益相关者合作原书第2版)》还展示了一种实用的、经过验证的框架,你可以应用它来处理架构定义过程,并应对创建软件架构工作所带来的挑战。 《软件系统架构(使用视点和视角与利益相关者合作原书第2版)》分为五个部分,共30章。第一部分(第1~5章)阐释利益相关者、架构描述、视点、视图和视角等基本概念,并描述软件架构师的角色;第二部分(第6~14章)描述作为架构师所要从事的重要活动,如协商项目的范围、识别并管理利益相关者、使用场景和模式、创建模型以及为架构创建文档并对其加以验证等;第三部分(第15~23章)集合了在创建架构描述时最重要的七种视点:情境、功能、信息、并发、开发、部署和运维视点;第四部分(第24~29章)集合了对于信息系统最重要的视角,包括安全性、性能和可伸缩性、可用性和适应性、演进、位置、开发资源、国际化等;第五部分(第30章)把这些概念融合在一起,并阐释了如何把这些理论应用到实践中。
海报:
译者序
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 简介 1
1.1 利益相关者、视点和视角 1
1.2 本书结构 4
1.3 谁应该阅读本书 5
1.4 本书约定 5
第一部分 架构的基本原则
第2章 软件架构概念 8
2.1 软件架构 8
2.1.1 系统元素和关系 8
2.1.2 基本系统属性 9
2.1.3 设计和发展的原则 10
2.1.4 系统属性和内部组织形式 10
2.1.5 软件架构的重要性 13
2.2 架构元素 13
2.3 利益相关者 14
2.3.1 个人、团队或组织 14
2.3.2 兴趣和关注点 15
2.3.3 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 16
2.4 架构描述 16
2.5 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 17
2.6 小结 18
2.7 延伸阅读 19
第3章 视点和视图 20
3.1 架构视图 22
3.2 视点 23
3.3 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 24
3.4 使用视点和视图的好处 24
3.5 视点缺陷 25
3.6 视点目录 25
3.7 小结 27
3.8 延伸阅读 28
第4章 架构视角 29
4.1 质量属性 29
4.2 架构视角 30
4.3 向视图应用视角 33
4.4 应用视角的结果 34
4.4.1 深入的观点 34
4.4.2 提升 35
4.4.3 精品内容 35
4.5 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 35
4.6 使用视角的好处 36
4.7 视角的缺陷 37
4.8 视角与视点对比 37
4.9 视角种类 38
4.10 小结 39
4.11 延伸阅读 39
第5章 软件架构师的角色 41
5.1 架构定义过程 41
5.1.1 架构定义不仅是设计 42
5.1.2 需求分析和架构定义之间的区别 43
5.1.3 架构定义和设计之间的区别 43
5.2 架构师的角色 44
5.3 核心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46
5.4 架构专门化 47
5.5 组织情境 47
5.5.1 业务分析师 47
5.5.2 项目经理 47
5.5.3 设计主管 48
5.5.4 技术专家 49
5.5.5 开发者 49
5.6 架构师的技能 49
5.7 架构师的责任 50
5.8 小结 51
5.9 延伸阅读 51
第二部分 软件架构过程
第6章 软件架构过程简介 54
第7章 架构定义过程 55
7.1 指导原则 55
7.2 过程产出物 56
7.3 过程情境 56
7.4 支持活动 57
7.5 架构定义活动 60
7.6 过程完成标准 62
7.7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的架构定义 64
7.7.1 瀑布式方法 64
7.7.2 迭代方法 65
7.7.3 敏捷方法 65
7.8 小结 66
7.9 延伸阅读 67
第8章 关注点、原则和决定 68
8.1 专注于问题的关注点 70
8.1.1 业务策略 70
8.1.2 业务目标和驱动力 70
8.1.3 系统范围和需求 71
8.1.4 业务标准和政策 72
8.2 专注于解决方案的关注点 72
8.2.1 IT策略 72
8.2.2 技术目标和驱动力 72
8.2.3 技术标准和政策 73
8.3 其他现实世界中的约束 73
8.4 什么决定了好的关注点 75
8.5 架构原则 75
8.5.1 什么造就了好的原则 78
8.5.2 定义自己的原则 78
8.6 架构决定 79
8.7 使用原则关联关注点和决定 81
8.8 检查列表 82
8.9 小结 83
8.10 延伸阅读 83
第9章 确定并引入利益相关者 84
9.1 利益相关者的选择 84
9.2 利益相关者的类别 85
9.2.1 出资方 86
9.2.2 评估者 86
9.2.3 沟通者 86
9.2.4 开发人员 87
9.2.5 维护人员 87
9.2.6 生产工程师 87
9.2.7 供应商 87
9.2.8 支持人员 87
9.2.9 系统管理员 88
9.2.10 测试人员 88
9.2.11 用户 88
9.3 示例 88
9.3.1 非专门设计的部署项目 88
9.3.2 软件产品开发项目 89
9.3.3 合作开发 89
9.4 代理利益相关者 90
9.5 利益相关者组 90
9.6 利益相关者的责任 90
9.7 检查列表 91
9.8 小结 91
9.9 延伸阅读 92
第10章 识别并使用场景 93
10.1 场景类型 93
10.2 使用场景 94
10.3 识别场景并排定优先级 95
10.4 捕获场景 96
10.5 什么造就了好场景 98
10.6 应用场景 98
10.6.1 纸质模型 98
10.6.2 走查 99
10.6.3 模拟 100
10.6.4 原型实现的测试 100
10.6.5 完整规模真实测试 100
10.7 有效使用场景 100
10.7.1 识别一系列重点场景 101
10.7.2 使用清晰的场景 101
10.7.3 尽早使用场景 101
10.7.4 包含对系统质量场景的使用 101
10.7.5 包含对故障场景的使用 101
10.7.6 让利益相关者紧密参与 101
10.8 检查列表 102
10.9 小结 102
10.10 延伸阅读 103
第11章 使用样式和模式 104
11.1 设计模式介绍 104
11.2 样式、模式和惯用法 105
11.2.1 架构样式 106
11.2.2 软件设计模式 106
11.2.3 语言惯用法 106
11.2.4 使用样式、模式和惯用法 107
11.3 模式和架构策略 107
11.4 架构样式的例子 108
11.5 使用架构样式的好处 110
11.6 样式和架构描述 111
11.7 应用设计模式和语言惯用法 111
11.8 检查列表 113
11.9 小结 113
11.10 延伸阅读 113
第12章 创建架构模型 115
12.1 模型为什么重要 115
12.2 模型的类型 117
12.2.1 定性模型 117
12.2.2 定量模型 118
12.2.3 示意图 119
12.3 建模语言 119
12.3.1 架构描述语言 119
12.3.2 统一建模语言 120
12.3.3 可执行的领域专用语言 121
12.3.4 其他建模语言 121
12.4 创建有效模型的准则 121
12.4.1 有目的地建模 121
12.4.2 应对受众 122
12.4.3 仔细、准确地抽象 122
12.4.4 根据风险确定工作重点 123
12.4.5 选择描述性的名称 123
12.4.6 定义你的术语 123
12.4.7 以简单为目标 124
12.4.8 使用已定义的标记法 124
12.4.9 了解暗示的语义 124
12.4.10 验证模型 125
12.4.11 保持模型的活力 125
12.5 和敏捷团队一起建模 125
12.6 检查列表 126
12.7 小结 127
12.8 延伸阅读 127
第13章 创建架构描述 128
13.1 有效架构描述的属性 129
13.1.1 正确 129
13.1.2 充分 129
13.1.3 及时 130
13.1.4 简洁 131
13.1.5 清晰 131
13.1.6 最新 132
13.1.7 精确 133
13.2 词汇表 134
13.3 ISO标准 134
13.4 架构描述的内容 135
13.4.1 文档控制 135
13.4.2 内容表 135
13.4.3 介绍和管理纲要 135
13.4.4 利益相关者 136
13.4.5 通用架构原则 136
13.4.6 架构设计决定 136
13.4.7 视点 136
13.4.8 视图 136
13.4.9 质量属性摘要 137
13.4.10 重要的方案 137
13.4.11 亟待解决的问题 137
13.4.12 附录 138
13.5 展现架构描述 138
13.6 检查列表 139
13.7 小结 140
13.8 延伸阅读 140
第14章 评估架构 141
14.1 为什么要评估架构 141
14.2 评估技术 142
14.2.1 演讲 142
14.2.2 正式评审和结构化的走查 143
14.2.3 通过使用场景来评估 144
14.2.4 原型和概念验证系统 145
14.2.5 骨架系统 146
14.3 基于场景的评估方法 146
14.3.1 以架构为中心的活动 147
14.3.2 以利益相关者为中心的活动 149
14.4 在软件生命周期内评估 150
14.5 验证现存系统的架构 151
14.6 记录评估结果 153
14.7 选择评估方法 154
14.8 检查列表 154
14.9 小结 155
14.10 延伸阅读 155
第三部分 视点类型
第15章 视点类型简介 158
第16章 情境视点 160
16.1 关注点 161
16.1.1 系统范围和责任 161
16.1.2 外部实体和服务以及所用数据的标识 161
16.1.3 外部实体的本质和特征 162
16.1.4 外部接口的标识和职责 162
16.1.5 外部接口的本质和特征 163
16.1.6 其他外部依赖关系 163
16.1.7 对系统环境的影响 164
16.1.8 总体完成度、一致性和连贯性 164
16.1.9 利益相关者的关注点 165
16.2 模型 165
16.2.1 情境模型 165
16.2.2 交互场景 169
16.3 问题和缺陷 169
16.3.1 遗漏或者错误的外部实体 169
16.3.2 遗漏隐藏的依赖关系 169
16.3.3 松散或不精确的接口描述 170
16.3.4 详细程度不合适 170
16.3.5 范围蔓延 170
16.3.6 隐藏或假设的情境和范围 171
16.3.7 过于复杂的交互 171
16.3.8 过度使用术语 171
16.4 检查列表 172
16.5 延伸阅读 172
第17章 功能视点 173
17.1 关注点 173
17.1.1 功能能力 173
17.1.2 外部接口 174
17.1.3 内部结构 174
17.1.4 功能设计哲学 174
17.1.5 利益相关者的关注点 175
17.2 模型 176
17.3 问题和缺陷 184
17.3.1 设计很差的接口 184
17.3.2 难以理解的职责 184
17.3.3 基础架构作为功能性元素 184
17.3.4 过载的视图 185
17.3.5 没有元素定义的图 186
17.3.6 难以调节多位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186
17.3.7 错误的详细程度 187
17.3.8 “神元素” 187
17.3.9 过多依赖关系 188
17.4 检查列表 188
17.5 延伸阅读 188
第18章 信息视点 190
18.1 关注点 191
18.1.1 信息结构和内容 191
18.1.2 信息目的和用途 191
18.1.3 信息所有权 192
18.1.4 企业拥有的信息 193
18.1.5 标识符和映射关系 194
18.1.6 信息语义的易变性 195
18.1.7 信息存储模型 196
18.1.8 信息流 197
18.1.9 信息一致性 198
18.1.10 信息质量 199
18.1.11 及时性、延迟和寿命 200
18.1.12 归档和保留信息 201
18.1.13 利益相关者的关注点 201
18.2 模型 202
18.2.1 静态信息结构模型 202
18.2.2 信息流模型 204
18.2.3 信息生命周期模型 206
18.2.4 其他类型的信息模型 207
18.3 问题和陷阱 209
18.3.1 数据展现不兼容 209
18.3.2 不可避免的多个更新器 210
18.3.3 键值匹配缺陷 211
18.3.4 接口复杂 211
18.3.5 过载的中心数据库 212
18.3.6 不一致的分布式数据库 213
18.3.7 信息质量很差 213
18.3.8 信息延迟过大 213
18.3.9 容量不足 214
18.4 检查列表 214
18.5 延伸阅读 215
第19章 并发视点 216
19.1 关注点 217
19.1.1 任务结构 217
19.1.2 功能元素与任务的映射关系 218
19.1.3 进程间通信 218
19.1.4 状态管理 218
19.1.5 同步和整合 218
19.1.6 支持可伸缩性 219
19.1.7 启动和关闭 219
19.1.8 任务故障 219
19.1.9 重入 219
19.1.10 利益相关者的关注点 220
19.2 模型 220
19.2.1 系统级别的并发模型 220
19.2.2 状态模型 225
19.3 问题和缺陷 228
19.3.1 对错误的并发建模 228
19.3.2 错误地对并发建模 228
19.3.3 过度复杂 229
19.3.4 资源竞争 229
19.3.5 死锁 230
19.3.6 竞争条件 230
19.4 检查列表 230
19.5 延伸阅读 231
《李阳冰篆书三坟记》内容简介:《三坟记》由唐李季卿撰文,李阳冰书,为其篆书代表作。立于唐大历二年(767),碑文阴阳两面,二十
《摄影构图零基础入门教程》内容简介:构图是决定摄影作品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本书对基本的构图常识、黄金构图的概念及实战应用、
《Web应变之道》基于Web实战经验、规范组织及社区论坛,分析Web现状、问题和挑战,紧扣Web的变化性与不确定性,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精神科医生破案笔记2:青山医院之谜》内容简介:1、诡异之地,进入必疯!每一种疯狂试探的背后,都是破碎的灵魂、病态的躯体; 2
《数据中心网络布线系统工程应用技术》内容简介:本书作者为张宜,ISO/IEC/JCT1/SC25/WG3国际标准工作组的专家成员,具有20年数据中
《Python程序设计案例课堂》内容简介:本书以零基础讲解为宗旨,用实例引导读者深入学习,采取“基础知识→核心技术→高级应用→项
《数据中台:赋能企业实时经营与商业创新》内容简介:随着数字化的浪潮席卷而来,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相信都已经真切地感受到了数
本書回到源頭詳盡地從歷史脈絡、以及其他藝術領域,如文學、繪畫、戲劇、以及茶道文化等等,仔細說明了從古至今整個Wabi-Sabi的美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内容简介:★首部中国人自己书写的本民族建筑史 ★中国现代建筑学的奠基之作 ★国徽设计者、中国现代建筑之父
《天文学简史(中文版)》内容简介:史前的农夫利用天上的星辰判断季节的更替;古希腊天文学与古巴比伦天文学合流;17世纪,牛顿提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提取、理解和预测》内容简介: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基础知识、态势提取、态势理解和态势预测。每章都会重点讨论
服务器端JavaScript?没错。Node.js是一个JavaScript服务器,支持可伸缩的高性能Web应用。借助异步I/O,这个服务器可以同时做很多
《中国文化史》内容简介:本书是史学家吕思勉的代表作,1940年由开明书店初版,为《吕著中国通史》之上册。全书共十八章,从婚姻、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模拟电子电路及技术基础》分两篇,共11章。第一篇(一~三章)以系统应用为出发点,介绍放大器
《当下的修行:要懂得一点放下》内容简介:其实,生活本该是一个轻松的课题,只是我们一直无法放下心中的累赘,将不该看重的东西看
《唯食物可慰藉》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与饮食相关的美文22篇,一一讲述生命中的深情故事。一蔬一饭的爱意源远流长,岁月深处的凝望穿
日历盒子是MONO日签的纸质版本,模拟了作为APP的MONO拥有的经典下拉流的交互阅读模式。365天的日签逐格被仪式化地装入黑色的匣体
《十九世纪欧洲经典二十四画》内容简介:今天世界的框架是在十九世纪欧洲建立起来的。当我们在追问艺术的现代性时自然而然地就会将
《锁相环:设计、仿真与应用》(第5版)(翻译版)第1章是简短的引言,介绍锁相环领域的情况。第2章安排涉及混合信号锁相环的理论,设
《明德学校史话》内容简介:本书依据宏富的史料,记述了明德学校艰苦卓绝的办学历程及其辉煌的办学业绩,展示了胡元倓等一批明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