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图文并茂的网络管理技术书籍,旨在让广大读者理解TCP/IP的基本知识、掌握TCP/IP的基本技能。
书中讲解了网络基础知识、TCP/IP基础知识、数据链路、IP协议、IP协议相关技术、TCP与UDP、路由协议、应用协议、网络安全等内容,引导读者了解和掌握TCP/IP,营造一个安全的、使用放心的网络环境。
本书适合计算机网络的开发、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第1章 网络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网络出现的背景
1.1.1 计算机的普及与多样化
1.1.2 从独立模式到网络互连模式
1.1.3 从计算机通信到信息通信
1.1.4 计算机网络的作用
1.2 计算机与网络发展的7个阶段
1.2.1 批处理
1.2.2 分时系统
1.2.3 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1.2.4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
1.2.5 互联网的普及
1.2.6 以互联网技术为中心的时代
1.2.7 从“单纯建立连接”到“安全建立连接”
1.2.8 手握金刚钻的tcp/ip
1.3 协议
1.3.1 随处可见的协议
1.3.2 协议的必要性
1.3.3 协议如同人与人的对话
1.3.4 计算机中的协议
1.3.5 分组交换协议
1.4 协议由谁规定
1.4.1 计算机通信的诞生及其标准化
1.4.2 协议的标准化
1.5 协议分层与osi参考模型
1.5.1 协议的分层
1.5.2 通过对话理解分层
1.5.3 osi参考模型
1.5.4 osi参考模型中各个分层的作用
1.6 osi参考模型通信处理举例
1.6.1 7层通信
1.6.2 会话层以上的处理
1.6.3 传输层以下的处理
1.7 传输方式的分类
1.7.1 面向有连接型与面向无连接型
1.7.2 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
1.7.3 根据接收端数量分类
1.8 地址
1.8.1 地址的唯一性
1.8.2 地址的层次性
1.9 网络的构成要素
1.9.1 通信媒介与数据链路
1.9.2 网卡
1.9.3 中继器
1.9.4 网桥/2层交换机
1.9.5 路由器/3层交换机
1.9.6 4~7层交换机
1.9.7 网关
1.10 现代网络实态
1.10.1 网络的构成
1.10.2 互联网通信
1.10.3 移动通信
1.10.4 从信息发布者的角度看网络
第2章 tcp/ip基础知识
2.1 tcp/ip出现的背景及其历史
2.1.1 从军用技术的应用谈起
2.1.2 arpanet的诞生
2.1.3 tcp/ip的诞生
2.1.4 unix系统的普及与互联网的扩张
2.1.5 商用互联网服务的启蒙
2.2 tcp/ip的标准化
2.2.1 tcp/ip的具体含义
2.2.2 tcp/ip标准化精髓
2.2.3 tcp/ip规范--rfc
2.2.4 tcp/ip的标准化流程
2.2.5 rfc的获取方法
2.3 互联网基础知识
2.3.1 互联网定义
2.3.2 互联网与tcp/ip的关系
2.3.3 互联网的结构
2.3.4 isp和区域网
2.4 tcp/ip协议分层模型
2.4.1 tcp/ip与osi参考模型
2.4.2 硬件(物理层)
2.4.3 网络接口层(数据链路层)
2.4.4 互联网层(网络层)
2.4.5 传输层
2.4.6 应用层(会话层以上的分层)
2.5 tcp/ip分层模型与通信示例
2.5.1 数据包首部
2.5.2 发送数据包
2.5.3 经过数据链路的包
2.5.4 数据包接收处理
第3章 数据链路
3.1 数据链路的作用
3.2 数据链路相关技术
3.2.1 mac地址
3.2.2 共享介质型网络
3.2.3 非共享介质网络
3.2.4 根据mac地址转发
3.2.5 环路检测技术
3.2.6 vlan
3.3 以太网
3.3.1 以太网连接形式
3.3.2 以太网的分类
3.3.3 以太网的历史
3.3.4 以太网帧格式
3.4 无线通信
3.4.1 无线通信的种类
3.4.2 ieee802.11
3.4.3 ieee802.11b和ieee802.11g
3.4.4 ieee802.11a
3.4.5 ieee802.11n
3.4.6 使用无线lan时的注意事项
3.4.7 蓝牙
3.4.8 wimax
3.4.9 zigbee
3.5 ppp
3.5.1 ppp定义
3.5.2 lcp与ncp
3.5.3 ppp的帧格式
3.5.4 pppoe
3.6 其他数据链路
3.6.1 atm
3.6.2 pos
3.6.3 fddi
3.6.4 token ring
3.6.5 100vg-anylan
3.6.6 光纤通道
3.6.7 hippi
3.6.8 ieee1394
3.6.9 hdmi
3.6.10 iscsi
3.6.11 infiniband
3.6.12 docsis
3.6.13 高速plc
3.7 公共网络
3.7.1 模拟电话线路
3.7.2 移动通信服务
3.7.3 adsl
3.7.4 ftth
3.7.5 有线电视
3.7.6 专线
3.7.7 vpn
3.7.8 公共无线lan
3.7.9 其他公共无线通信服务
第4章 ip协议
4.1 ip即网际协议
4.1.1 ip相当于osi参考模型的第3层
4.1.2 网络层与数据链路层的关系
4.2 ip基础知识
4.2.1 ip地址属于网络层地址
4.2.2 路由控制
4.2.3 数据链路的抽象化
4.2.4 ip属于面向无连接型
4.3 ip地址的基础知识
4.3.1 ip地址的定义
4.3.2 ip地址由网络和主机两部分标识组成
4.3.3 ip地址的分类
4.3.4 广播地址
4.3.5 ip多播
4.3.6 子网掩码
4.3.7 cidr与vlsm
4.3.8 全局地址与私有地址
4.3.9 全局地址由谁决定
4.4 路由控制
4.4.1 ip地址与路由控制
4.4.2 路由控制表的聚合
4.5 ip分割处理与再构成处理
4.5.1 数据链路不同,mtu则相异
4.5.2 ip报文的分片与重组
4.5.3 路径mtu发现
4.6 ipv6
4.6.1 ipv6的必要性
4.6.2 ipv6的特点
4.6.3 ipv6中ip地址的标记方法
4.6.4 ipv6地址的结构
4.6.5 全局单播地址
4.6.6 链路本地单播地址
4.6.7 唯一本地地址
4.6.8 ipv6分段处理
4.7 ipv4首部
4.8 ipv6首部格式
第5章 ip协议相关技术
5.1 仅凭ip无法完成通信
5.2 dns
5.2.1 ip地址不便记忆
5.2.2 dns的产生
5.2.3 域名的构成
5.2.4 dns查询
5.2.5 dns如同互联网中的分布式数据库
5.3 arp
5.3.1 arp概要
5.3.2 arp的工作机制
5.3.3 ip地址和mac地址缺一不可?
5.3.4 rarp
5.3.5 代理arp
5.4 icmp
5.4.1 辅助ip的icmp
5.4.2 主要的icmp消息
5.4.3 其他icmp消息
5.4.4 icmpv6
5.5 dhcp
5.5.1 dhcp实现即插即用
5.5.2 dhcp的工作机制
5.5.3 dhcp中继代理
5.6 nat
5.6.1 nat定义
5.6.2 nat的工作机制
5.6.3 nat-pt(napt-pt)
5.6.4 nat的潜在问题
5.6.5 解决nat的潜在问题与nat穿越
5.7 ip隧道
5.8 其他ip相关技术
5.8.1 ip多播相关技术
5.8.2 ip任播
5.8.3 通信质量控制
5.8.4 显式拥塞通知
5.8.5 mobile ip
第6章 tcp与udp
6.1 传输层的作用
6.1.1 传输层定义
6.1.2 通信处理
6.1.3 两种传输层协议tcp和udp
6.1.4 tcp与udp区分
6.2 端口号
6.2.1 端口号定义
6.2.2 根据端口号识别应用
6.2.3 通过ip地址、端口号、协议号进行通信识别
6.2.4 端口号如何确定
6.2.5 端口号与协议
6.3 udp
6.4 tcp
6.4.1 tcp的特点及其目的
6.4.2 通过序列号与确认应答提高可靠性
6.4.3 重发超时如何确定
6.4.4 连接管理
6.4.5 tcp以段为单位发送数据
6.4.6 利用窗口控制提高速度
6.4.7 窗口控制与重发控制
6.4.8 流控制
6.4.9 拥塞控制
6.4.10 提高网络利用率的规范
6.4.11 使用tcp的应用
6.5 其他传输层协议
6.5.1 udp-lite
6.5.2 sctp
6.5.3 dccp
6.6 udp首部的格式
6.7 tcp首部格式
第7章 路由协议
7.1 路由控制的定义
7.1.1 ip地址与路由控制
7.1.2 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
7.1.3 动态路由的基础
7.2 路由控制范围
7.2.1 接入互联网的各种组织机构
7.2.2 自治系统与路由协议
7.2.3 igp与egp
7.3 路由算法
7.3.1 距离向量算法
7.3.2 链路状态算法
7.3.3 主要路由协议
7.4 rip
7.4.1 广播路由控制信息
7.4.2 根据距离向量确定路由
7.4.3 使用子网掩码时的rip处理
7.4.4 rip中路由变更时的处理
7.4.5 rip2
7.5 ospf
7.5.1 ospf是链路状态型路由协议
7.5.2 ospf基础知识
7.5.3 ospf工作原理概述
7.5.4 将区域分层化进行细分管理
7.6 bgp
7.6.1 bgp与as号
7.6.2 bgp是路径向量协议
7.7 mpls
7.7.1 mpls的网络基本动作
7.7.2 mpls的优点
第8章 应用协议
8.1 应用层协议概要
8.2 远程登录
8.2.1 telnet
8.2.2 ssh
8.3 文件传输
8.4 电子邮件
8.4.1 电子邮件的工作机制
8.4.2 邮件地址
8.4.3 mime
8.4.4 smtp
8.4.5 pop
8.4.6 imap
8.5 www
8.5.1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
8.5.2 www基本概念
8.5.3 uri
8.5.4 html
8.5.5 http
8.5.6 javascript、cgi、cookie
8.6 网络管理
8.6.1 snmp
8.6.2 mib
8.6.3 rmon
8.6.4 snmp应用举例
8.7 其他应用层协议
8.7.1 多媒体通信实现技术
8.7.2 p2p
8.7.3 ldap
第9章 网络安全
9.1 tcp/ip与网络安全
9.2 网络安全构成要素
9.2.1 防火墙
9.2.2 ids(入侵检测系统)
9.2.3 反病毒/个人防火墙
9.3 加密技术基础
9.3.1 对称密码体制与公钥密码体制
9.3.2 身份认证技术
9.4 安全协议
9.4.1 ipsec与vpn
9.4.2 tls/ssl与https
9.4.3 ieee802.1x
附录
附1 互联网上便捷的资源
附1.1 国际
附1.2 日本
附2 ip地址分类(a、b、c类)相关基础知识
附2.1 a类
附2.2 b类
附2.3 c类
附3 物理层
附3.1 物理层相关基础知识
附3.2 0/1编码
附4 传输介质相关基础知识
附4.1 同轴电缆
附4.2 双绞线
附4.3 光纤电缆
附4.4 无线
附5 插页导图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4版)》第1版、第2版和第3版分别于1983年、1991年、2000年出版。第3版被列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第4版是
书中分为十二个章节,以居住者的角度来讨论「舒适住宅空间」的十二项条件。本书作者对围绕住宅和生活周边的日常琐事以及生活的微
内容简介:对抗软件盗版、篡改和恶意逆向工程的理论、技巧和工具近十年来,人们在软件防盗版和防篡改技术的研发上取得了重大进展
Multi-coreprocessorsarenolongerthefutureofcomputing-theyarethepresentdayreality....
谭浩强教授,我国著名计算机教育专家。1934年生,广东台山人。1985年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毕业。学生时代曾担任清华大学学生会主席
《匠人》内容简介:☆十五位匠人的生命故事,一个正在消失的村落,见证百年中国的变迁 ☆每个漂泊在城市里的人,都将在其中找到自己
《姐妹》内容简介:《姐妹》是朱墨创作的长篇小说。陶姜、陶然是一对姐妹,两人相差八岁,性格迥异。父母离婚那年,她们的人生埋下
本书介绍了正交频分复用(OFOM)技术的原理及其在无线通信领域内的应用。全书共分10章。第1章简要介绍了移动通信的发展现状、无线
黑客与画家 本书特色 世界上一个互联网应用程序Viaweb开发者举世公认的互联网创业Paul Graham的文集!Paul Graham带领我们探究黑客的世界,...
《神奇的烧脑思维游戏书》内容简介:这是一本全面提升孩子学习兴趣、阅读技巧、文学知识、科学素养、审美情趣的诚意之作。本书细分
本书基于MIT(麻省理工学院)的一门课程写成,主要目标是帮助读者掌握并熟练使用各种计算技术。本书涵盖了Python的大部分特性,重
《山水田园城市实践》内容简介:本书从贵安新区山水田园城市实践切入,围绕新区农村综合改革社村标准化建设体系这根线,大量翻阅了
《小学生漫画抗挫力·全3册(新版)》内容简介:小学生漫画抗挫力(全3册)是一套原创少儿心灵成长书。本书分为《挫折承受力》《心
《HeadFirstHTML5Programming(中文版)》内容简介:你可能想创建具有动态性、交互性、包含丰富数据而且互连的Web页面。先等一下,
《星教练的轻食主义》内容简介:轻食主义是近年来非常流行的饮食方式,它既是一种清淡的饮食方式,更是一种均衡、自然、健康的生活
《新安旅行团》内容简介:1935年10月10日,在陶行知先生的热切鼓励下,在校长汪达之的带领下,新安小学的学生组成了一个革命团体—
《用户运营方法论:入门、实战与进阶》内容简介:这是一部以产品和运营双重视角,从9个维度讲解用户运营思维、方法、技巧的著作。它
《人生真不如陶渊明那一杯酒》内容简介:陶渊明用他一生的行动,告诉我们如何找到通向宁静生活的道路;告诉我们热爱什么都不如热爱
机械CAD/CAM技术-第3版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讲述了机械cad/cam的基本概念、应用方法和关键技术。主要内容包括cad/cam系统工作原理、软硬件支撑环...
《大学生创业价值观教育研究》内容简介:开展行之有效的创业价值观教育,更好地引导民众将先进的创业理念内化为个体的思维方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