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自肇始以来,就开始了对他们的栖息地——地球——进行探索。本书正是从古代文化开始,从地质学角度出发,论述了人类从古至今对地球的认识。通过对地质学思想史多视角的讨论,特别是通过对盖亚假说的讨论,作者阐述了他的观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地球可以看作有生命的实体,在宇宙中运行的地球具有生命的根本特征。
译者的话
中文版序言
插图要目
鸣谢
引言
第一章 一个神话的、万物皆有灵的世界:古代至文艺复兴时期的地球思想
第二章 机械论地球观和自然神学
第三章 地质科学的开端:地质学与宇宙学、矿物学的分离
第四章 有关地球内部的热以及火和水的思想
第五章 地质勘察和地质图的绘制
第六章 地质时间、地质变化的速率
第七章 气候、冰川作用、地球表面的侵蚀
第八章 山脉的形成与地球的脉动
第九章 认识岩石及其成因:岩浆、混合岩浆及其他地球物质
第十章 地震学以及探索地球隐秘内部的地震仪器
第十一章 是地极和大陆在运动,还是地球在变大?
第十二章 更为恢弘的地球观
第十三章 结束语
专业词汇表
文献推荐
参考文献
索引
连续介质力学初级教程-(第三版) 本书特色 《连续介质力学初级教程(第3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连续介质力学初级教程-(第三版) 内容简介 本书由国际著名力...
中国历史上的科学发明-(插图本) 本书特色 《中国历史上的科学发明(插图本)》由钱伟长院士于1986年亲手创立的上海大学出版社修订再版,并根据书中内容增加了上百...
采动岩体蠕变与渗流耦合动力学 本书特色 《采动岩体蠕变与渗流耦合动力学》是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采动岩体蠕变与渗流耦合动力学 内容简介 本书以采动岩体蠕变—渗流耦...
中国水文化学研究 本书特色 把工作当学问去做一,使我始终有一股勤勉的动力,把水与文化相融合;把治水与人文相渗透;把水工程与水美学相彰显.。把水环境与水生态相映...
西方当代科学文化思潮研究 本书特色 《西方当代科学文化思潮研究》在“后现代与现代之争”和“古今之争”的智识语境下,系统阐述和研究了西方当代科学文化研究的三大思潮...
AdvicetoayoungscientistbyPeterMedawar(BasicBooks).Thetitanof20thcenturymolecular...
湿地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上述背景下完成的。其主要内容是:阐明了湿地的概念、生态特征,论述了湿地的多种价值和功能,介绍了全球湿地的区域分布情况,探讨了湿地资源的可...
生态信息科学研究导论 内容简介 《生态信息科学研究导论》论述生态信息科学的发展现状、学科框架、原理与方法、趋势和动态等问题,重点介绍生态信息表达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生理学或医学诺贝尔奖讲演集1963-1970 内容简介 the nobel prizes in physics, chemistry, physiology o...
卫星海洋遥感导论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内**部介绍卫星海洋遥感的教材。全书共12章,简要介绍了遥感的基本概念,光学遥感和微波遥感的基本理论。介绍了海洋遥感卫星和传...
多糖Ⅱ:真核生物多糖 本书特色 本书的读者首推高校和生物、材料、化学类科研院所生物工程、高分子材料和其他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科研人员,本书对从事真核生物多糖类高分...
将数千年的医学发展历史浓缩在一个前后连贯且富有趣味的描绘之中,不仅涵盖了西方医学的全貌,还对丰富多彩、互有差异的东方医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版-含光盘 节选 从经典理论入手,由浅入深,先基础后应用,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从内容、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有机整合,将经典与现代、基础与前沿融合...
《化学哲学新体系》是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约翰·道尔顿(JohnDalton,1766-1844)的代表作;该书的出版标志着科学原子理论体系
鸟类学-第2版 本书特色 《鸟类学(第2版)》的编写着重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介绍,力求反映国内外鸟类科学的新进展以及与保护、利用有关的实践经验。全书分为4编,即...
淮北平原区水文实验研究 本书特色 王振龙等编著的《淮北平原区水文实验研究》内容凝聚着安徽省·水利部淮委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研究所三代水文水资源科技工作人员5...
中国科学思想史 本书特色 《中国科学思想史(套装上下册)》:中国文库·科技文化类中国科学思想史 内容简介 本书力图在详尽占有原始材料的基础上,结合其时的历史、文...
科学是魔法吗 本书特色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千百年来一直困惑着人们。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没有从科学本身来寻求答案,而是从艺术、音乐乃至心灵等诸多方面去探求科学的镜像...
地质学基础 内容简介 本书是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资源勘查、地质工程与技术类专业及相关学科使用的专业主干教材。全书共分9个部分:绪论、地球概况、矿物、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巴比伦以来的科学 本书特色 普赖斯的许多成就都让国际上的朋友和同行们引以为荣,但可能*让他们引以为荣的是普赖斯跨越甚至无视学术领域的界线的能力。——《科学年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