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12日,是中国著名法学家、武汉大学法学院首任院长马克昌教授80华诞的喜庆之日。此年,也是马克昌教授从事法学教育和研究56周年。本套系列丛书是专为庆贺马克昌教授的80寿辰暨从事法学教育与研究56周年编辑而成的。
在56年的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生涯中,马克昌教授见证并亲身经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建设55年跌宕起伏的历程。1946年,他从河南省西华县考入著名的国立武汉大学法学院,学习法律并投身革命。1950年,他因品学兼优而毕业留校任教。不久,他即被保荐到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班,接受全新的学习和教育,同时,师从前苏联刑法学家贝斯特洛娃教授专攻刑法学。1952年,他完成研究生学业,回到武汉开始登台主讲刑法学。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我国民主法治建设遭遇严重打击和挫折时,马克昌教授也未能幸免。1958年,马克昌教授受到不公正待遇被下放到农村劳动。1959年下半年,他虽然被宣布“摘帽”并得以重返武汉大学,但是法律系已被撤销,只得从事伙食科出纳员、图书馆馆员等工作。“文革”开始后,他又受到错误对待,并再次被下放到农村走“五七道路”,进行所谓的“劳动改造”,直至1972年才又回到武汉大学图书馆,工作到1979年。在此20多年的艰难岁月中,他风华正茂的青春日子和科学研究的黄金时间无声地流逝了。然而,在种种精神和肉体的磨难面前,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的精神面对人生,即便在农村、在图书馆,也作出了令人称道的成绩。
1979年,马克昌教授53岁,这一年,他终于迎来了时代和人生的重大转折。他被当时的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教授委任为法律系副主任,协助法律系主任韩德培教授一道恢复和发展法律系,迎接新中国法治建设和教育的春天。受命后,马克昌教授怀着对法学事业的热爱和凭着深厚的学术功底,在事业上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全面展示了法学活动家、教育家和刑法大家的风采和魅力。
作为法学社会活动家,1980年,马克昌教授曾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委派,在轰动世界的“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中,担任吴法宪的辩护人,依法工作,获得极大赞誉。他还兼任中国刑法学会名誉会长、*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等多种社会职务,为国家的立法和司法改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作为法学教育家,从1983年开始,马克昌教授担任武汉大学法律系主任。1986年,武汉大学法学院成立后,他又出任法学院院长。他以极大的激情和精力,投身于法学院建设,带领全院教师和工作人员团结进取,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使武汉大学法学院成为“珞珈山上的王牌军”,成为中国著名的法学院,并一直保持着国内同行的领先地位,在国际上声誉日高。
作为学者,马克昌教授一直活跃在刑法学理论研究的舞台上,笔耕不辍。他参与主编的多部刑法学教材被誉为我国权威的刑法学教科书。由他主编的《犯罪通论》、《刑罚通论》、《中国刑事政策学》、《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略》等著作,受到学界高度评价,成为我国刑法学研究的典籍性文献,是很多高校刑法专业研究生的指定教材。2002年,他出版的专著《比较刑法原理——外国刑法学总论》,以其丰富的内容、详实的文献、严谨的结构和深刻的见解轰动学界,并成为2003年度获国家图书奖的惟一法学类著作。
作为教师,马克昌教授一直活跃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为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授课、讲座。他教学一丝不苟,而且在艰深的理论和现实案例中游走自如,深入浅出,颇受学生欢迎和喜爱。他不仅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而且引导他们成为有理想、有追求、有责任感、有崇高修养的人。他为中国法治建设和法学教育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他们有的在*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以及各级司法机关和行政部门担任要职,有的已成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活跃在法学教育和研究领域,在各条战线上为中国的法治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马克昌教授是一位具有战略眼光的学者,他以开阔的视野、国际化的意识,重视对外交流,积极主动地将学科建设与国际接轨,置其于国际学术环境中发展。他曾经应邀到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巴西等国家以及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访问讲学,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他也多次热情邀请国际著名学者到中国来访问讲学,举办国际会议。通过与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学者进行交流,不断引进新的学术信息、学术理论和学术思潮,马克昌教授身体力行,积极组织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为学科建设注入生机,提升了本学科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增强了本学科在同类学科中的竞争力,为学科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马克昌教授以其渊博的知识、卓越的理论成就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中国司法界和刑法学界乃至整个法学界的尊敬和景仰,获得了国外同行的敬重和钦佩,受到学生的爱戴。在马克昌教授80华诞即将来临之际,他的学生们自发组织起来,策划了这套庆贺丛书,以表达自己对先生的感激和祝贺。本套丛书中的作品,有的是独著,有的是合著,它们都是马克昌教授的弟子们在刑法学、犯罪学方面新的研究成果。贺寿献礼意义深远,一方面是弟子们向先生汇报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也通过这样的方式深化刑事法学理论研究,这也非常符合先生对弟子们的期许。
这套丛书在策划之时,得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他们组织了专门的编辑力量,负责丛书的编辑出版。
侦查中电子数据取证 本书特色 《侦查中电子数据取证》内容简介:开展侦查活动中,无论面对的是怎样的案件,几乎都要面对、处理电子数据。合法科学处理电子数据应成为侦查...
松本清张(1909-1992),卖过扫帚的日本悬疑小说宗师松本清张,出身底层,小学学历,二战老兵,40岁以前一度以沿街叫卖为生;正因为如此,他洞察到现代社会的每...
实用皮瓣、肌瓣、骨瓣、神经瓣的解剖学图谱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实物照片、相耙x线照片和组织切片.重点显示人体常用皮瓣、肌(皮)瓣、骨瓣和神经瓣的部位、血供来源、可...
Afusionsystemoverap-groupSisacategorywhoseobjectsformthesetofallsubgroupsofS,who...
《我最想要的处世说明书:外企高管给毕业生的38个忠告》内容简介:处世的困惑在初入社会时出现,又不止于职场初期。生存的秘密,工
武当道医伤科临证灵方妙法 本书特色 《武当道医临证灵方妙法系列丛书:武当道医伤科临证灵方妙法》是一部伤科治疗专著。书中介绍了武当道教医药经络学说、人体骨骼、天人...
作者简介:成田良悟:日本轻小说作家,毕业于日本大学文理学部地球系统科学专业。2002年以出道作《永生之酒》夺得第九届电击小说大赛金奖。现已出版四个系列的轻小说作...
《建筑师生存手记》内容简介:建筑师罗小姐的新作《建筑师生存手记》与《将建筑进行到底》《世间唯建筑与旅行不可辜负》组成青年建
洛佩·德·维加,全名费利克斯·洛佩·德-维加·伊·卡尔皮奥,是西班牙文学史上最杰出的经典作家、剧作家和诗人。据史料记载,他一生完成的剧本多达一千五百部,有人甚至...
作品目录學術認知與人道關懷:川康震動的反思 為西藏問題尋找最大公約數 金融大海嘯的啟發:馬克思、全球經濟冰河期及消極共產社
作品目录序之一 吴若石/7序之二 国际医科交流大学传统医学博士郑英吉/12第1章 什么是“吴若石新足部健康法”?/17第2章 “吴若
达尼埃拉•塔拉布拉,意大利人,现任职于二十四小时太阳报,热爱艺术,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曾出版多部写博物馆类的图书。
现代磷化工技术和应用-下册 本书特色 由磷化工方面的权威专家贡长生教授担任本书的主编,共分上下两册。 关于磷化工理论、技术和应用的重要科技专著。 立足国情,跟踪...
大正~昭和初期のモダンな色づかい348パターンを収録。現代によみがえるコンパクトな配色見本帖!「配色」という概念が一般に認識されていなかった大正~昭和初期におい...
“我忽然明白:要和这难弄的家伙不分离,只剩一条路,就是,持续写他……我不想限制篇幅,不愿遗漏种种细节。这是木心以自己的性命的完结,给我上最后一课。”——陈丹青张...
作品目录三版题记序一 导言:鲁迅之思想性格与环境二 鲁迅之生活及其精神进展上的几个阶段三 鲁迅作品之艺术的考察1 鲁迅创作之
著名中医临床家惯用方精选-(1) 内容简介 本书收集了著名中医临床家祖传方、验方和临床习惯使用的经验方药。按照尊重历史,尊重原貌,尊重原著、原人、原方、原案的编...
潘德荣,男, 1951 年生,德国鲁尔大学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大诠释学研究所所长,“国际本体论诠释学学会”副秘书长。2006-2012...
南怀瑾先生出身于世代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遍览经史子集,对国学钻研精深,体认深刻,于中华传统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诣,更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
张洁(1937~)当代女作家。原籍辽宁,生于北京,读小学和中学时爱好音乐和文艺。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到第一机械工业部工作。1978年发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