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刚(1913.7~2011.11),湖北黄安(今红安)人,发展经济学的奠基人,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名誉院长兼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中华外国经济学会名誉会长、中美经济合作学术委员会中方主席,中华外国经济学会名誉会长,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名誉院长兼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引。2011年11月23日,张培刚教授与世长辞。
四个一学生
张培刚在武汉大学的历史上是著名的“四个一”学生:毕业时成绩全院第一;3年一次的庚款留美考试全国第一;第一个拿到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博士;第一个中国人获得哈佛大学最 张培刚高奖———威尔士论文奖。
1929年张培刚考入武汉大学文预科。学校的档案馆至今还保存着他当年的报名表。这张修业证明显示,张培刚当年只读了一年半的高中跳级考入武大预科。当时国立武汉大学刚刚成立,招生非常严格,当年的文科班只录取了张培刚一个人。
1941年8月张培刚从香港乘船抵达波士顿,进入康桥哈佛大学。他选择了《农业与工业化》为博士论文题目。张培刚在哈佛的图书馆里申请了不足6平方米的空间,他阅读了德文、法文、英文参考书200多本,涉及到的经济学家就不下180余人,包括了当时经济学中有关的主要论著。张培刚用了9个月的时间,1945年10月写下了英文稿的《农业与工业化》。答辩时,张培刚只用了一个小时。答辩顺利通过,几天后,老师让他改名“peterchandler”填在论文封面,参加威尔士奖的竞争。1949年,他的论文由哈佛大学出版,并成为许多大学经济学专业的指定参考书。中国人民大学的高鸿业教授上世纪五十年代在美国伯克利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时,就在老师给他的书单上意外地发现这本惟一一个中国人写的书。
1946年,张培刚从哈佛大学毕业时,张伯伦还曾邀请他在哈佛任教。一心想把理论付诸实践的张培刚还是决定回国,应武汉大学邀请担任武大经济系主任。1948年张培刚在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担任顾问,他是委员会中位居第四的高级官员,但他却认为这份美差只是个闲职,为了迎接新中国,在解放前夕,张培刚舍弃了600美元的月薪从曼谷再次回到武大。
发展经济学之父
在“文革”中,张培刚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长年与专业无缘,大好年华白白浪费。“文革”结 张培刚束后,张培刚才在华中这所工科院校里开设了经济学专业,张培刚说,自己一直站了30多年,总算有一张凳子可以坐下歇歇脚了。他先后担任华中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主任、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1978年5月,张培刚被借调到中国社科院经济所,担任《政治学辞典》、《外国经济史》的主编。随后,他又成为第一批给国家领导主讲“外国经济学”的专家,并与厉以宁合写了《宏观与微观经济学》,最早把西方经济学(即市场经济学)介绍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他通过著作和讲学,全面介绍了西方经济学、西方管理科学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20世纪八十年代初,他把在抽屉下面藏了30年的英文手稿译成了中文,埋没了半个多世纪的这本书终于开始得到人们的认识。那时张培刚已将近70岁。经济学家胡鞍刚定期要给政府部门编写国情报告,他在文章中就经常引用张培刚的理论。胡鞍钢说:“张培刚先生早在1949年写那本书的时候,就已经讨论过这些问题,他当时讨论的是三大关系,实际上就是最早我们称之为对外开放的理论。就是农业国必须要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从全球化过程中和与工业国之间的交往过程中,获得资金、技术及支持,应当说后来中国改革开放就是这样的一个理论,张培刚先生已经都做出了一些铺垫。” 张培刚教授[1]张培刚后被推选为全国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名誉会长、中美经济合作学术委员会中方主席等。1989年他写的《发展经济学往何处去》一文力挽狂澜,拯救发展经济学于垂危之际。那时学术界认为发展经济学走向衰落,张老不仅为发展经济学正名,而且扩大了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1990年清华大学的梁小民教授把当年刘易斯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增长理论》翻译成中文,相比之下张培刚的理论远在刘易斯之上,刘易斯主张通过工业化来实现经济发展,那是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但是张老的书是把农业作为产业的一个部分,他所要求的不是牺牲农业发展工业,而是把农业和工业作为整体来发展。后来刘易斯也作了反思,刘易斯说,“过去我太重视工业了,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看来这是错误的。” 张培刚教授[2]世界银行的经济专家钱纳里来华讲学时说:“发展经济学的创始人是你们中国人,是张培刚先生。这是中国人的骄傲。”1986年,西北大学教授何练成访美后说,哈佛大学一教授在座谈会上说,张培刚才真正是发展经济学的创始人,刘易斯、舒尔茨的理论比他提出的要晚好些年,因此他更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奖。
1998年,张培刚教授的博士点批准下来,研究领域是发展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这些学科目前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金融数据中心网络架构与技术》内容简介:本书以金融行业面临的业务挑战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金融数据中心网络的架构设计、技术实
《素描之旅》内容简介:这是一本讲解如何绘制素描的优质教程。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将素描的绘制分解为起稿、明暗、细化调整这三大步
清代社会经济史 本书特色 这本《清代社会经济史》由山本进著,李继锋、李天逸译,具体来说,本书的结构如下:**章在继承战后历史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将概...
《借我执拗如少年》内容简介:这本书里的人个个都是众人眼中的奇葩,他们不务正业,敢爱敢恨,热血澎湃,脆弱孤独,在这个现实的社
《手把手教你写出高分作文》内容简介:《手把手教你写出高分作文》是“大语文”卓越教师田雷写给高中学生的考场作文指导书。全书从
微观经济学教程-(第二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微观经济学”的主干教材,介绍了微观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如消费者理论、需求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产品...
“当所有人想得都一样时,可能每个人都错了。”根据汉弗莱·B·尼尔的思想,上面引用的这段话揭示了一项重要因素,正是这项因素潜
《西贝的服务员为什么总爱笑》内容简介:一身“坏毛病”的员工怎么用,怎么带?怎么给员工分利更能激励员工的活力、创造力、凝聚力
《漫品二十四节气》内容简介:本书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二十四节气知识进行普及宣传,对节气内容加以品读赏析,帮助读者感知节
《白盐城阙:中国海盐博物馆》内容简介:本书从海盐博物馆四序列“生命之侣”“史海盐踪”“煮海之歌”“盐与盐城”入手,在展示中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典藏版)》内容简介:作者用浅显生动的语言娓娓道出了股票投资的诸多技巧,向广大的中小投资者提供了简单
《我就是我:可口可乐》内容简介:本书系统地梳理了世界最大的软饮料公司成长和发展的历程,从企业管理的多个方面全面而立体地透视
《战国策:超越国界与阶级的计谋全书》内容简介:《战国策》是一部来历不明的书。书中记录的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事,然而此书流传的
《企业数字化转型》内容简介:本书针对读者在学习理解“数字经济、企业数字化转型”等问题上的若干误区,围绕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普遍
《素颜女神:听肌肤的话》内容简介:本书旨在打造一本普通人能看懂、可以影响一生护肤理念的书,作者以事实和数据说话,以大量的实
《大并购》内容简介:在过去的100多年间,全球先后涌现过六次企业并购浪潮,而且每一次都远超上一次规模。仅在2000年,全球企业并购
《STEAM:硅谷是如何培养创新人才的》内容简介:在本书中,笔者尽力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汇总所见所想,围绕STEAM这个当今世界备受瞩目
《镜厅:大萧条,大衰退,我们做对了什么,又做错了什么》过去百年中发生了两次严重的金融危机,分别是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和始
《大唐兴亡三百年》内容简介:唐朝是一个令后人无比向往的伟大朝代,但它近300年错综复杂的历史,也让人望而却步——正史《唐书》《
重庆铁路发展:历史与愿景:1950-2020 本书特色 本书记录了在旧中国、旧重庆寸路未有、一穷二白基础上,重庆铁路从无到有,从低到高,从路到网,从大到强这一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