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是考虑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核心是生生不息的内在思想活力,思想并非先验之物,主要是通过社会实践和对前人思想成果的借鉴和继承,而且它的重点是放在思想和实践的联系和结合上。
要了解万斯同的民族思想,对其得出正确的评价,必须对他的民族思想作进一步的分析。 首先,万斯同的民族思想是与人民性结合在一起的,不仅仅是单纯的民族主义。他对清廷的不满,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清廷在征服过程中的屠杀、劫掠、压迫破坏所造成的人民的痛苦。他在《与从子贞一书》中说:“今天下生民何如者?历观载籍以来未有若是其憔悴者也”,因而认为清廷的统治不会长久。他在《循吏高公传》中之所以称誉高以永,正是高以永在一定程度上对清廷落后、野蛮的民族压迫政策和统治政策的抵制。当时清廷的圈地、投充的措施虽已停止,但个别地方仍屡有发生。万斯同在文中所说的:“旗丁谋夺之”,“时越境扰民间,且诱贫民为厮养”,正是圈地和投充的表现。文中接着说,人民“困则逃,逃则捕系其亲族以及邻人”,这指清廷在执行的“逃人法”。所以万斯同对高以永的去世,发表了“为斯民托命者”,“今不可得矣”③的感慨。民族性和人民性相结合的思想,在他的诗歌中也有反映,如《再寄五兄公择》: 孤帆指江南,共说江南好。岂如兵灾余,家室不相保。润州为战场,金陵成畏道。苍鼠穴城头,青磷散木杪。风物已萧条,客怀自潦倒。①家室不保,苍鼠满城,磷火飘忽,说明清军在征服江南过程中屠杀之惨。面对这一惨象,万斯同向万斯选说,万氏兄弟应该“读书承家学,躬行率古道”②,即继承父亲义不仕清的家学和以苦节自持的古道。 又如,《戏为绝句》的“荒冢累累秋草肥,丁公一去底须归。辽东白鹤应犹在,寄语人民今更非。”③《搜神后记》记载汉人丁令威学仙后化作白鹤,飞归故里辽东。有人欲射他,白鹤在空中盘旋而歌:“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里今始归。城廓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万斯同引用这一神话,借古讽今,流露对清廷在征服战争中造成荒冢累累、人民已今非昔比的极端不满。 再如,《秋怀》:其**首有“旧家鸡犬他年尽,古墓松杉此日悲。乐府但闻《蒿里曲》,词人竞赋《七哀诗》。令威化鹤归来后,惟有青山似旧时。”《蒿里曲》指曹操的《蒿里行》,诗中有“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句,《七哀诗》指王粲之作,诗中有“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句。《秋怀》第二首有“荒城满目狼烟色,旷野惊心狐火寒”句,第三首有“郊原折戟埋荒草,城阙悲笳杂暮砧”。他*后以“野老几人行汉腊,累臣若个是南臣”句,把战火的荒凉与民族战争联系起来。“泪入湘江百丈深”①,他悲痛的既是民族的痛苦,也是人民的痛苦。 其次,必须了解民族和国家的关系,忠于本民族和忠君之间的关系。任何国家都是由民族或种族组成的。古代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由占统治地位的民族联合被统治民族组成的,而皇帝则是封建国家的象征。马克思说得好,君主是“神圣的国家尊严”②的体现,所以忠于民族、忠于国家在古代往往与忠君密切而不可分,“尊王”与“攘夷”在民族斗争处于主要矛盾的情况下,常常是一致的。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元、清初期的遗民怀念宋、明故国,一概指他们仅仅是“忠君”而不具有民族思想。 由于民族思想常寓于忠君思想中,如果我们不对古人作深入的分析,就不能揭示出作者的本意。如万斯同瞻仰其祖先沙场风雪、鲸穴波涛和父亲甘心行遁、绝迹朝市后说:“一瞻顾间而忠孝之思亦可油然而生矣”③。他所说的忠、孝,如果单从字面上解释,为忠于君主和孝于父祖。同样,万斯同向刘坊表示他至京修史,是因为“昔吾先世四代死王事,今此非王事乎?”看起来也仅为了忠君的王事。然而,他忠的是汉民族国家的皇帝及其王事,他的孝是遵守父亲万泰“言显亲扬名于今日吾所不愿”,即不愿子孙出仕清室的教导。了解这一点,我们自然不能把他所说的忠孝与民族思想割裂开来。 汉族是由多民族融合而成的。我国古代儒家一方面力主“攘夷”,但另一方面也有反映民族融合这一客观进程的观点。《公羊传》的“《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①,宣扬“尊王”“攘夷”大义。到了东汉何休作《春秋公羊传解诂》,把“内其国而外诸夏”称为“所传闻之世”,即拨乱世;把“内诸夏而外夷狄”称为“升平世”,而又增加了一个“夷狄进至于爵”的“太平世”②。春秋时期,诸夏的共主周王在形式上还存在,夷狄进至于爵,是诸夏共主周王所封的。后来,韩愈又说:“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③何休与韩愈的上述见解,都反映了以汉族为主的各民族互相融合的客观历史过程。P98-101
方祖猷,男,1932年5月生。浙江宁波市人。l953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学院历史专业。长期在江苏泰州市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工作。70年代开始研究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的思想。80年代调回故乡,先后在宁波效实中学、宁波师范学院、宁波大学任教,现为宁波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浙东学术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著作有《万斯同年谱》(与陈似慈合作),《清初浙东学派论丛》(已送出版社)。发表的论文有《我国封建社会人道主义的先驱——王艮》、《明中晚期人文主义思潮和文艺思潮》、《论全祖望的文学思想》、《万斯同史学浅论》、《黄宗羲与甬上弟子的学术分歧》,《论潘平格的求仁哲学》、《万斯大的春秋学》等近30篇。
20世纪80年代初,迈克尔•莫里茨还是《时代》周刊的一名记者,史蒂夫•乔布斯前所未有地给予了他不受限地接近自己的生活以及苹果公
1901-1951-马连良艺事年谱 内容简介 马连良(1901~1966),字温如,回族,北京人,幼年入喜连成科班,先习武生,后改学老生。从上世纪20年代至60...
盛国荣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专门介绍名老中医盛国荣教授临床经验及学术特点的专著。盛老认为,百病之生与气失调有密切关系,故以“气”辨治每获良效。编者收集盛老治疗的各...
罗伯特.密立根的足迹(一位杰出科学家的生活侧影) 内容简介 在从事与温度相关的研究工作时,密立根和沮彻斯特仅仅是这一领域内众多研究者中间的两个。②而且,密立根在...
费孝通在2003(世纪学人遗稿) 内容简介 费孝通先生是成就卓异的学术大师,在国际社会学界享有广泛的声誉和重要的地位,对中国本土社会学的创建和新时期的重建具有深...
中国历代书法家评述(第二版) 目录 再版序言(陈初生)初版序言(迟轲)绪论一、神奇独特的书法艺术二、多彩多姿的汉字书体三、功不可没的秦汉书法家**章 魏晋书法家...
《社会契约论(双语版)》内容简介:《社会契约论》,又译《民约论》、《政治权利原理》,是卢梭最重要的政治学著作。卢梭在书中为
《股票投资沉思录》内容简介:作者以一个交易者的切身体会,融会贯通了哲学思维、经济学理念、金融视野、财务技巧和技术分析,打破
回忆张自忠 本书特色 《回忆张自忠》是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拟订的“文史资料百部经典”之一种。收录张自忠将军生前部将、幕僚、亲属及中外记者等的回忆文章,择其要...
1887-1975-蒋介石-下 本书特色 遏制台独,维护祖国统一,蒋介石功不可没! 告诉你一个远在台湾的蒋介石——重点关注蒋介石败走台湾后的心路历程、晚年...
1882-1941-乔伊斯传-(全三册)-附赠精美别册 本书特色 这部被推崇为“二十世纪*伟大的文学传记”,与乔治·佩因特的《普鲁斯特传》、利昂·埃德尔的《亨利...
明四家传(上,下) 内容简介 简介明四家(吴门四家):指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画家。因苏州古为吴地,故又称沈、文、唐、仇为“吴门四家”四人中...
鲁迅与那个时代的战争 本书特色 李克著的《鲁迅与那个时代的战争》试图撷取的是当年鲁迅与他的论敌们交手的一些片段,使今天的我们籍以回顾历史的真实,体味那个新文化与...
苏轼-《中国思想家评传》简明读本.日中文对照版 本书特色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北宋著名散文家...
走近周恩来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长篇纪实作品,作者深入采访了曾在周恩来身边工作的机要秘书、军事秘书、外事秘书、警卫人员、医护人员、服务人员等,获得了*详细具体、...
秦始皇传 内容简介 该书利用大量翔实的历史资料,多视角、多角度地再现了一个有“个性”地秦始皇;在客观介绍秦始皇的一生,品评他的功过得失时,还为读者解读了2000...
丁聪 本书特色 蒋晔编著的《丁聪(大师的智慧)》的特点是“小故事,大智慧”,通过丁聪大师的精彩故事,阐发丁聪的人生智慧,给读者以启迪。“小丁”是丁聪先生的笔名,...
一口气读懂清朝12帝 本书特色 纵观历史,帝位之争无不是群雄逐鹿,烽烟四起,纵横捭阖,乾坤扭转。一朝为帝,权威之下有多少勾心斗角,暗潮汹涌,宫廷秘案,喜剧悲歌。...
南怀瑾的最后100天 本书特色 本书为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晚年亲自指定的口述传记作者王国平,对南怀瑾去世前一百天生活的真实记录。一代宗师南怀瑾在生命*后关...
章乃器传 本书特色 在20世纪中国的政治舞台上,章乃器先生算得上一个掷地有声的人物。一般人听说他的名字,往往因为他是1936年入狱的“七君子”之一。195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