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是考虑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核心是生生不息的内在思想活力,思想并非先验之物,主要是通过社会实践和对前人思想成果的借鉴和继承,而且它的重点是放在思想和实践的联系和结合上。
要了解万斯同的民族思想,对其得出正确的评价,必须对他的民族思想作进一步的分析。 首先,万斯同的民族思想是与人民性结合在一起的,不仅仅是单纯的民族主义。他对清廷的不满,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清廷在征服过程中的屠杀、劫掠、压迫破坏所造成的人民的痛苦。他在《与从子贞一书》中说:“今天下生民何如者?历观载籍以来未有若是其憔悴者也”,因而认为清廷的统治不会长久。他在《循吏高公传》中之所以称誉高以永,正是高以永在一定程度上对清廷落后、野蛮的民族压迫政策和统治政策的抵制。当时清廷的圈地、投充的措施虽已停止,但个别地方仍屡有发生。万斯同在文中所说的:“旗丁谋夺之”,“时越境扰民间,且诱贫民为厮养”,正是圈地和投充的表现。文中接着说,人民“困则逃,逃则捕系其亲族以及邻人”,这指清廷在执行的“逃人法”。所以万斯同对高以永的去世,发表了“为斯民托命者”,“今不可得矣”③的感慨。民族性和人民性相结合的思想,在他的诗歌中也有反映,如《再寄五兄公择》: 孤帆指江南,共说江南好。岂如兵灾余,家室不相保。润州为战场,金陵成畏道。苍鼠穴城头,青磷散木杪。风物已萧条,客怀自潦倒。①家室不保,苍鼠满城,磷火飘忽,说明清军在征服江南过程中屠杀之惨。面对这一惨象,万斯同向万斯选说,万氏兄弟应该“读书承家学,躬行率古道”②,即继承父亲义不仕清的家学和以苦节自持的古道。 又如,《戏为绝句》的“荒冢累累秋草肥,丁公一去底须归。辽东白鹤应犹在,寄语人民今更非。”③《搜神后记》记载汉人丁令威学仙后化作白鹤,飞归故里辽东。有人欲射他,白鹤在空中盘旋而歌:“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里今始归。城廓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万斯同引用这一神话,借古讽今,流露对清廷在征服战争中造成荒冢累累、人民已今非昔比的极端不满。 再如,《秋怀》:其**首有“旧家鸡犬他年尽,古墓松杉此日悲。乐府但闻《蒿里曲》,词人竞赋《七哀诗》。令威化鹤归来后,惟有青山似旧时。”《蒿里曲》指曹操的《蒿里行》,诗中有“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句,《七哀诗》指王粲之作,诗中有“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句。《秋怀》第二首有“荒城满目狼烟色,旷野惊心狐火寒”句,第三首有“郊原折戟埋荒草,城阙悲笳杂暮砧”。他*后以“野老几人行汉腊,累臣若个是南臣”句,把战火的荒凉与民族战争联系起来。“泪入湘江百丈深”①,他悲痛的既是民族的痛苦,也是人民的痛苦。 其次,必须了解民族和国家的关系,忠于本民族和忠君之间的关系。任何国家都是由民族或种族组成的。古代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由占统治地位的民族联合被统治民族组成的,而皇帝则是封建国家的象征。马克思说得好,君主是“神圣的国家尊严”②的体现,所以忠于民族、忠于国家在古代往往与忠君密切而不可分,“尊王”与“攘夷”在民族斗争处于主要矛盾的情况下,常常是一致的。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元、清初期的遗民怀念宋、明故国,一概指他们仅仅是“忠君”而不具有民族思想。 由于民族思想常寓于忠君思想中,如果我们不对古人作深入的分析,就不能揭示出作者的本意。如万斯同瞻仰其祖先沙场风雪、鲸穴波涛和父亲甘心行遁、绝迹朝市后说:“一瞻顾间而忠孝之思亦可油然而生矣”③。他所说的忠、孝,如果单从字面上解释,为忠于君主和孝于父祖。同样,万斯同向刘坊表示他至京修史,是因为“昔吾先世四代死王事,今此非王事乎?”看起来也仅为了忠君的王事。然而,他忠的是汉民族国家的皇帝及其王事,他的孝是遵守父亲万泰“言显亲扬名于今日吾所不愿”,即不愿子孙出仕清室的教导。了解这一点,我们自然不能把他所说的忠孝与民族思想割裂开来。 汉族是由多民族融合而成的。我国古代儒家一方面力主“攘夷”,但另一方面也有反映民族融合这一客观进程的观点。《公羊传》的“《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①,宣扬“尊王”“攘夷”大义。到了东汉何休作《春秋公羊传解诂》,把“内其国而外诸夏”称为“所传闻之世”,即拨乱世;把“内诸夏而外夷狄”称为“升平世”,而又增加了一个“夷狄进至于爵”的“太平世”②。春秋时期,诸夏的共主周王在形式上还存在,夷狄进至于爵,是诸夏共主周王所封的。后来,韩愈又说:“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③何休与韩愈的上述见解,都反映了以汉族为主的各民族互相融合的客观历史过程。P98-101
方祖猷,男,1932年5月生。浙江宁波市人。l953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学院历史专业。长期在江苏泰州市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工作。70年代开始研究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的思想。80年代调回故乡,先后在宁波效实中学、宁波师范学院、宁波大学任教,现为宁波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浙东学术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著作有《万斯同年谱》(与陈似慈合作),《清初浙东学派论丛》(已送出版社)。发表的论文有《我国封建社会人道主义的先驱——王艮》、《明中晚期人文主义思潮和文艺思潮》、《论全祖望的文学思想》、《万斯同史学浅论》、《黄宗羲与甬上弟子的学术分歧》,《论潘平格的求仁哲学》、《万斯大的春秋学》等近30篇。
在西方思想的前沿,处于锋头地位的伟大代表人物,是爱因斯坦、马克思和弗洛伊德这三位犹太人,他们正分别表征了现当代人类在自然
回忆田汉 本书特色 本书由他的挚友、学生、著名作家、戏剧表演艺术家以及他的家属根据亲身经历和亲见亲闻撰写的回忆文章集纳而成,详尽的记述了田汉的生平事迹和在戏剧上...
FBI美国联邦调查局全传(图文本) 内容简介 美国联邦调查局是美国司法部的主要调查机构。简称fbi,和中央情报局双雄并列。说到fbi,人们**时间会想到如下画面...
问天者-张衡传 本书特色 该书全面撰述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古代科学家、文学家张衡的一生。由《家风》《游学》《朋友》《约定》《赏识》《馈赠》《潜龙》《小试》《专对...
吴建民传 内容简介 为什么要看《吴建民传》:看一个新中国成立时年仅十岁的普通少年,如何在党的培养教育和自己的勤奋努力下,成长为魅力外交家,创造出卓尔不凡的业绩。...
消洛霍夫的秘密生平 本书特色 本书为肖洛霍夫生平事迹。书中以鲜为人知的史实塑造了全新的肖洛霍夫,描写了一个伟大作家和国家元首斯大林之间的思想。全书义正词严地为肖...
和珅发迹史-读透和珅的火箭式升官法 本书特色 《和珅发迹史》编著者王牧。有一次,乾隆帝准备出外巡视t但侍卫们一时找不到仪仗用的黄盖。乾隆帝非常生气。说...
诗人.斗士.预方家-许寿裳谈鲁迅 本书特色 许寿裳是近代中国的先觉者、先行者,一位诚爱的君子, “一座进步自由的灯塔”,他壮年警言: ...
李鸿章传 内容简介 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故为李鸿章作传,不可不以作近世史之笔力行之。著者于时局稍有所见,不敢隐讳,意不在古人,在来者也。...
鲁豫有约.第2辑:岁月与回响 本书特色 《鲁豫有约》是凤凰卫视强档栏目,谈话形式,谈话对象皆为在人生事业路途中有坎坷曲折经历的著名公众人物,范围涉及实业界、演义...
农民运动大王-彭湃 内容简介 彭湃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本书依据丰富的历史资料,从世界近代史及中国革命史的...
明代风云人物 内容简介 本书描述了从朱元璋即位一直到崇祯皇帝吊死煤山,前后将近三百年明王朝风云人物的人生轨迹。书中重大史实皆有所本,演绎成章后,雅俗共赏,可读性...
郑振铎集 本书特色 郑振铎(1898—1958)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考古学家。笔名西谛、CT、郭源新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浙江永嘉。1917年入北京...
唐太宗 本书特色 秦王李世民随父举义纵横沙场,剿灭隋王朝,平定诸多反唐势力,居功至伟,扶助其父李渊主掌大唐。三个皇子围绕大唐帝座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先是在一团和气...
李德裕年谱 本书特色 李德裕,字文饶,唐代赵郡赞皇人,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唐文宗时,受李宗闵、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太和七年,入...
距今88年前,我生于北京。那是公元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癸已)。亦就是甲午中日大战前一年。甲午之战是中国近百年史中一个关键,
最好的女子-(增订本) 本书特色 世间女子,皆是传奇。我们得见这些女子在镁光灯下的耀眼,却不得见这些女子背后的酸甜苦辣咸。黄佟佟用一副悲悯心肠细描这些女子的前世...
粟裕故事 本书特色 熊铮彦编著的《粟裕故事》内容包括:1.长工阿陀哥;2.向往新学;3.勇斗“痞子兵”;4.投笔从戎;5.朱德印象:大智;6.朱德印象:大勇;7...
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 内容简介 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是近代物理科学的奠基人、开拓者,被公认为实验自然科学的创始人,科学革命的先驱。他首先在科学实验的...
《罕见病临床与诊断》内容简介:本书分6章,总结了罕见病的流行病学与群体特征,并介绍疾病定义、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全书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