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绪论、上编、下编。上编是关于中国古代都城的考古发现,按照历史编年顺序,分成“早期中国”(包括“夏”)、商、西周、东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金、元的都城考古发现;下编是关于中国古代都城的考古研究,按照古代都城相关考古学内容,分成古代都城考古史,古代都城与古代社会形态,古代都城与古代文明的形成,古代都城城墙、城门、礼制建筑、苑囿、武库与市场及工商业等相关专题,以及古代都城中的个案研究。
目录
上 册
绪 论/1
上 编
一 “早期中国”都邑遗址考古发现与研究/43
(一)“早期中国”都邑考古史/43
(二)良渚城址考古发现与研究/46
(三)陶寺都城遗址考古发现与研究/49
(四)石峁城址考古发现与研究/54
(五)王城岗城址、新砦城址考古发现与研究/57
(六)二里头遗址考古发现与研究/60
二 郑州商城遗址考古发现与研究/71
(一)考古发现状况/71
(二)郑州商城的内城与外城/72
(三)郑州商城的宫殿区/73
(四) 民居与手工业作坊/76
(五) 给排水系统/76
(六)郑州商城遗址的墓葬/77
(七)郑州商城的始建年代/78
(八)郑州商城的性质/81
三 偃师商城遗址考古发现与研究/83
(一)偃师商城考古发现史/83
(二)偃师商城考古发现/85
(三)偃师商城的布局形制/94
(四)关于宫城布局形制变化问题/96
四 殷墟考古发现与研究/99
(一)殷墟发掘简史/99
(二)殷墟都邑布局/104
(三)殷墟的年代与性质/134
(四)洹北商城/139
五 西周都城遗址考古发现与研究/148
(一)西周都城概述/148
(二)丰镐遗址/149
(三)洛邑/152
(四)西周时期都城特点/153
六 东周都城遗址考古发现与研究/160
(一)东周时期都城概述/160
(二)东周洛阳王城/161
(三)侯马晋国故城/164
(四)郑国、韩国都城/170
(五)赵国邯郸故城/177
(六)魏国都城安邑故城/182
(七)燕下都故城/184
(八)中山国灵寿城/191
(九)齐国都城临淄/195
(十)曲阜鲁国故城/199
(十一)秦国都城/204
(十二)楚国都城/212
(十三)东周时期都城特点/220
七 秦咸阳城遗址考古发现与研究/231
(一)秦咸阳城的修建历史/231
(二)秦咸阳城遗址考古简史/232
(三)秦咸阳城遗址的考古调查、勘探/233
(四)秦咸阳宫遗址的勘查和发掘/235
(五)秦咸阳城手工业遗址/243
(六)秦咸阳城附近的墓区分布/245
(七)“渭南”宫庙与上林苑遗址/248
(八)秦都咸阳的布局形制研究/253
八 汉长安城遗址考古发现与研究/258
(一)汉长安城营建史/258
(二)汉长安城遗址考古发现史/260
(三)汉长安城遗址考古发现与研究/263
(四)建章宫遗址与甘泉宫遗址考古发现与研究/306
(五)上林苑遗址考古发现与研究/307
(六)京师仓遗址及凤翔、新安西汉仓储遗址/310
(七)关于汉长安城遗址考古学研究的几点认识/314
九 东汉雒阳城遗址考古发现与研究/320
(一)东汉雒阳城历史沿革和形制变化/320
(二)东汉雒阳城的布局/321
(三)东汉雒阳城水系开发/327
(四)东汉雒阳城的布局问题/329
十 魏晋南北朝都城遗址考古发现与研究/332
(一)魏晋与北魏洛阳城遗址/332
(二)邺城遗址/344
(三)六朝建康城/347
(四)北魏平城遗址/348
十一 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考古发现与研究/351
(一)隋大兴、唐长安城的兴修沿革/351
(二)隋大兴、唐长安城的研究史/353
(三)唐长安城的形制布局/356
十二 隋唐洛阳城遗址考古发现与研究/375
(一)隋唐洛阳城的兴修沿革/377
(二)隋唐洛阳城研究史/381
(三)隋唐洛阳城遗址的考古发掘与形制布局研究/388
(四)研究展望/398
十三 宋代都城遗址考古发现与研究/400
(一)北宋东京城/400
(二)南宋行在临安府城/422
十四 辽金都城遗址考古发现与研究/439
(一)辽上京城/439
(二)辽中京城/448
(三)辽南京城/453
(四)金上京城/461
(五)金中都/466
十五 元代都城遗址考古发现与研究/484
(一)元上都/484
(二)元中都/494
(三)元大都/501
下 册
下 编
一 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学述论/529
(一)中国古代都城考古研究的学术意义/529
(二)中国历史上的古代都城研究/532
(三)中国古代都城考古的发展/534
(四)中国古代都城研究述略/564
(五) 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574
二 古代都城布局形制与社会形态变化研究/586
(一)中国古代都城遗址布局形制的考古发现概述/586
(二)史前聚落、城、都城发展史与社会形态变化的考古学研究/600
(三)“单城制”“双城制”“三城制”与社会形态变化的考古学研究/608
(四)古代都城宫庙建筑遗址考古发现及其所反映的社会形态变化的考古学研究/617
三 古代都城与古代文明进程研究/625
(一)关于当前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形成研究/625
(二)关于中国古代都城遗址考古研究/627
四 早期都城考古的新进展/634
(一)二里头遗址以前早期都城或都邑的探索与考古发现/634
(二)“三代”都城遗址的近年考古新发现/640
(三)当前中国古代早期都城(或都邑)考古的新思考/644
五 中国古代都城的考古学研究/647
(一)关于中国古代都城的大城与小城/648
(二)关于中国古代都城城门与道路/651
(三)关于古代都城的礼制建筑/654
(四)关于古代都城遗址田野考古的理论认知/657
六 中国古代宫城的考古学研究/661
(一)关于对“宫城”的认识/661
(二)关于宫城的营建/662
(三)关于宫城与“亚宫城”/663
(四)宫城在都城中的地理位置与周围环境/666
(五)宫城布局结构问题/668
(六)关于宫城与都城轴线问题/670
(七)关于宫殿与宗庙问题/672
(八)关于宫城的池苑问题/673
七 中国古代宫殿遗址的考古研究/675
(一)古代宫殿遗址概念的界定/675
(二)中国古代宫殿遗址与中国古代文明/676
(三)中国古代宫殿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677
八 中国古代都城宫庙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685
(一)宫殿与宗庙的界定/685
(二)二里头宫城遗址中的宫殿与宗庙/686
(三)偃师商城宫城遗址中的宫殿与宗庙/687
(四)殷墟的宫殿与宗庙/688
(五)周原与秦雍城的宫殿与宗庙/689
(六)秦咸阳城遗址的宫殿与宗庙/690
(七)汉长安城的宗庙与社稷/692
(八)汉魏洛阳城与隋唐两京的宗庙/693
九 中国古代都城门阙遗址的考古研究/695
(一)考古发现的阙/696
(二)文献记载的“城阙”/704
(三)阙的形制/706
(四)阙的使用/707
十 中国古代都城门道研究/712
(一)都城门道形制的考古发现/713
(二)一门多道城门的考古学观察/734
(三)一门多道城门的政治礼仪功能/737
十一 秦封泥与秦都咸阳宫苑及都城布局研究/742
(一) 与秦都咸阳宫苑相关秦封泥的考释/742
(二) 秦咸阳城遗址的考古发现/748
(三)秦都咸阳的发展史/751
(四)秦咸阳城布局特点/753
十二 秦都咸阳手工业和商业遗存研究/756
(一)手工业遗址发现与研究/756
(二)秦都咸阳的“市”/762
十三 秦汉武库研究/764
(一)秦代武库/765
(二)汉代武库/776
(三)秦汉武库的几个问题/786
十四 秦汉上林苑遗址研究/792
(一)历史文献记载的秦汉上林苑规模/792
(二)秦汉上林苑遗址的考古发现/793
(三)秦汉上林苑遗址考古研究/802
十五 汉长安城考古的回顾与瞻望/804
(一)汉长安城遗址田野考古工作的回顾/804
(二)汉长安城遗址考古研究工作的回顾/810
(三)汉长安城遗址考古工作的瞻望/810
十六 古代都城城墙夯筑技术研究——以汉长安城为例/817
(一)汉长安城现状及研究概述/817
(二)汉长安城城墙夯筑情况观察/818
(三)对汉长安城夯筑技术的初步认识/823
(四)版筑技术的发展进程/828
(五)汉代之后连片版筑技术的应用/832
十七 汉代长安市场研究/836
(一)历史文献记载的汉代长安市场/836
(二)考古发现的汉代长安的市场——东市和西市/844
(三)从东市和西市看汉代市场形制/852
(四)关于东市和西市关系的探讨/854
十八 汉唐都城礼制建筑的发展与演变/856
(一)汉唐时期国家祀典的形成和发展/856
(二)汉唐都城礼制建筑的基本内涵/858
(三)汉唐都城礼制建筑的发展趋势/867
(四)汉唐都城礼制建筑的规划顺序/871
(五)汉唐都城礼制建筑发展演变的历史背景/872
十九 北魏洛阳城遗址考古研究/876
(一)关于北魏洛阳城遗址的考古发现/876
(二)北魏洛阳城的布局形制/879
(三)北魏洛阳城与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881
二十 唐上阳宫遗址研究/885
(一)上阳宫的修建/887
(二)有关上阳宫的考古资料/888
(三) 关于上阳宫地望的考证/890
(四)上阳宫内的宫殿建筑及其特点/891
(五)上阳宫的使用沿革/893
二十一 金中都考古学研究/897
(一)女真人的金朝与都城(金上京与金中都)/897
(二)金中都遗址考古发现/898
(三)金中都布局形制研究/901
(四)金中都与金上京比较研究/907
(五)金中都与辽上京比较研究/908
(六)金中都开创、奠定了古都北京的都城布局形制/913
二十二 元大都布局形制研究/915
(一)营建元大都必须制定精确城建规划的原因和主要表现/915
(二) 元大都形制布局的特点/931
(三) 元大都与前代都城形制布局传统的关系/939
二十三 明清都城考古发现及其“中轴线”、“帝王庙”研究/944
(一)明清都城考古发现/945
(二)明清北京城“中轴线”研究/954
(三)明清都城帝王庙研究/971
二十四 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学研究的深化与发展/981
(一)关于中国古代都城史研究的学术定位问题/981
(二)古代都城研究与古代都城田野考古/982
(三)古代都城考古与古代都城研究层面的扩展/984
(四)从国家“缩影”、政治“中枢”与“平台”的古代都城考古解
析古代社会历史/987
后 记/990
艺术的故事 本书特色 浅显而系统地勾勒出绘画、雕塑、建筑这三个主要艺术形式的发展轨迹,使读者有一个概貌的了解。本书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本非常好的艺术启蒙读本,作...
选录张永和及非常建筑工作室几年中已完成的部分建筑作品二十一例,包括“席殊书屋”“康明斯亚洲总部办公室”“玻璃洋葱西餐厅”
日本园林与中国文化 本书特色 从文化的角度去审视日本古典园林时,可以发现,无论从置景、点景还是整个园林的创意布局,随处都带有中国文化影响的鲜明痕迹,隐含着大量中...
艺术修养基础 内容简介 艺术修养基础》是丰子恺先生所撰艺术读物之一种。该书1946年12月初版于香港,次年7月由桂林“文化供应社”出版大陆版。此次应湖南文艺出版...
1927-1937-国民政府电影管理体制 本书特色 《国民政府电影管理体制(1927-193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金资助项目。1927-1937-...
(精)万象沉烟 本书特色 ★16开精装,铜版纸全彩,文物出版社出版★刘锡荣,中国传统文化学者,收藏家,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化之综合研究、古代艺术品的收藏和研究方面...
《满满都是爱(全4册)》内容简介:《满满都是爱》是《小牛顿》杂志主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银奖得主彭柳蓉主编的一套萌爱动物科普
中国动画史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商务印书馆2018年8月出版★ 本书《中国动画史》是在《中国动画史研究》的基础上修订再版。《中国动画史研究》是文化部新中国...
ThissecondvolumeofTheDetailsofModernArchitecturecontinuesthestudyoftherelationsh...
颜真卿《多宝塔碑》-上 内容简介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天宝十一年(752)四月廿日建,岑勋撰文,颜真卿书丹,徐浩题额,史华刻字,三...
傅山草书千字文-历代书法名家千字文 本书特色 傅山(1607-1684),明末清初思想家、书画家。宇青主、青竹、公它,号啬庐、石道人,阳曲(今属山西)人,一作太...
本书出自二十多年前我与肯特·布鲁默(KentBloomer)的一些谈话,我们谈到了建筑,谈到了耶鲁大学的建筑学本科生修科目以及建筑学教
中国书画名家画语图解郑板桥 本书特色 石涛画兰不似兰,盖其化了民;板桥画兰酷似兰,犹未化也。盖将以吾之似,学古人之不似,嘻,难言矣。——题《书画合锦轴》余家有茅...
现代生活的英雄:论现实主义 本书特色 现实主义艺术以对当代生活、现实世界进行客观、冷静、真实的表现为己任。但由于对真实的不同理解,其在历史发展中充满了复杂性,并...
本书主要是围绕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来展开的。全书共八部分,内容包括中华文明的始原、文明起源的环境、聚落演变与文明起源
人人写好字 行楷一本通 本书特色 《行楷一本通》分为《标准教程》、《诗词美文》、《常用字范》、《特制临摹本》、《30天练字计划本》五个分册,另赠磁性书签1枚。《...
朝夕谛观:颜真卿麻姑仙坛记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书法、篆刻爱好者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平时出门在外,想带一本经典的书法作品,方便学习、欣赏,却苦于开本太大,携带...
邦臣小红花·宝宝学画:人物1 本书特色 爱画画几乎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孩子都喜欢用画图来表达对世界的认知和对自然的喜爱。儿童在绘画过程中,不但能锻炼、提高观察力...
中国戏剧概论 中国音乐小史-老北大讲义 本书特色 吴梅(1884-1939),近代戏曲理论家和教育家,诗词曲作家,现代曲学的奠基人,当时与王国维并称为曲学研究的...
塔特科瓦 内容简介 “全球化”这词给我们这一时代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它早通过经济渗入了文化的每个角落,世界设计的地域性在快速消失,各民族国家的设计界限已无法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