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渤海历史、考古学界的研究者们以历史的责任感为己任,以严肃、认真和科学的态度,投入了沉寂多年的渤海国研究之中。一时形成了由国内外著名的老一辈学者、专家带头,大批中青年学者为骨干的强有力的研究队伍。这支队伍连续奋战了七八年的时间,向国内外学术界推出了一大批关于渤海的历史、政治、民族、考古及民俗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其中有专著、论文和考古学报告等。这批成果的数量之多、学术水平之高,超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各个时期,标志着中国的渤海研究走在世界的前列.这个时期,关于渤海的国外研究状况,尤其是苏联远东地区学者的一些研究成果,也被陆续介绍到中国.
由于关于渤海的历史文献比较缺乏以及考古学的研究成果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等客观情况,到了80年代后期,中国的渤海研究相对有所减少,研究者们一致认为,渤海研究的未来和发展,“希望在田野上”。也就是说渤海考古学的进展如何,是渤海研究的关键。当然,这首先是将希望寄托在本国的考古学研究方面。同时,对周邻国家,尤其是与渤海当时的领土疆域有关的国家,对那里的渤海考古学研究,也寄于厚望,俄罗期远东地区则是备受关注的地方。
工994年冬,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远东民族历史、考古、民族研究所正式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几位俄罗斯学者访问了我所。在俄罗斯学者带来的学术成果中,《渤海国及其俄罗斯远东部落》一书格外引入注目,这就是呈现在中国读者面前的由多位从事渤海考古学研究的俄罗斯学者集体撰写的著作。写作这部书的目的,用书中的引言的话说:“根据文献史籍及考古学考察的研究成果,揭示渤海在周邻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中的角色和作用,以及渤海在远东地区通古斯语族民族未来命运中的地位,是作者所面临的任务.”作者遵循这一写作原则,将多年来所获取的考古学资料进行了整理,著作具有学术性、资料性和可读性.
如何将俄罗斯考古学家的学术成果及时、科学、准确地翻译过来,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它要求译者要有扎实的考古学基础理论,并有较丰富的考古实践所取得的经验,尤其是要对渤海考古的各种遗存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译者还要对原著作者所从事的考古及取得的成果有相当深入的掌握。只有这样,加上过硬的外语功夫和勤奋才能完成一部出色的译作。
本书的译者宋玉彬同志是一位富有创造力的青年考古学者,该同志在大学受过严格良好的考古学基础教育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参加我所工作后,积极参加田野考古工作,尤其对我省东部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朝鲜北半部沿日本海一带自新石器时代以来的各类遗存都有浓厚的研究兴趣。从90年代初起,便立下决心要承担起翻译和研究渤海考古的任务.为此,该同志刻苦钻研俄语,经过短短的几年努力,将自己的俄语水平提高得很快,为了提高自己的俄语水平,他曾到俄罗斯远东黑龙江下游参加由俄罗斯学者主持的考古发掘,还到海参崴的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远东民族历史、考古、民族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因而,具备了一定的俄语语言汉译的能力,在此期间,该同志还不断地将篇幅不长的俄罗斯学者的论文翻译过来,使自己受到锻炼,翻译水平和技巧更加成熟。正是由于宋玉彬同志具备了翻译专著的条件,因此,1994年所里决定将本书的翻译工作交给他,希望他尽快地高质量地完成任务。经过近两年的艰苦努力,中文版的本书终于和读者见面了。我对此表示衷心的祝贺。一是祝贺宋玉彬同志在翻译作的道路上又迈出坚实的一步;二是本书的学术价值一定会受到中国学者的肯定,会对我国的渤海研究发挥一定的作用。
在此欣喜之余,利用本书出版的机会,还想说几句,那就是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已经有工8个年头了,这一时期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历史时期,抓住历史的机遇,在相当好的社会环境下,多读些书,钻研自己的业务,是中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正道。但令人忧虑的是,在我们的周围,还有一些人被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搞昏了头,变得浮躁。一句话,坐不住冷板凳。学问是需要一代代传下去并得以发展的,没有一点踏踏实实的精神是什么也干不成的。从宋玉彬同志几年来的成长和翻译本书过程所尝到的各种滋味,从中是可以悟出一些道理来的。
王 侠 1997年7月25日于长春
序…………………………………………………………王 侠 1
引 言………………………………………………………………1
第一章 渤海国(698—926年) ………………………………27
第一节 渤海国建国前远东地区的民族政治状况………27
第二节 渤海国政治历史概述……………………………40
第三节 渤海国的行政体制………………………………47
第四节 渤海国的社会制度………………………………55
第二章 渤海地区的渤海文化考古遗存及其评述……………63
第一节 关于滨海地区渤海遗存的分类…………………63
第二节 城址与村落址……………………………………65
第三节 墓地………………………………………………86
第三章 渤海时代滨海地区居民的物质文化…………………89
第一节 房址与宗教设施…………………………………89
第二节 农业经济与猎取业………………………………111
第三节手工业 ……………………………………………120
第四节 交通工具与对外联系……………………………189
第五节 武器………………………………………………193
第四章 渤海文化………………………………………………198
第一节 渤海文化的总体特征……………………………198
第二节 装饰造型艺术 宗教观念………………………201
结 语……………………………………………………………228
文献索引…………………………………………………………233
后 记……………………………………………………………255
长言雅音论昆曲 本书特色 本书即终于对昆曲音乐性、演唱的审美传统的研究以及曲唱理论的梳理,此外还从净末丑等脚色的演变、剧本的当代改编和昆剧生态环境的重建几个方面...
历代名家书法荟萃 徐浩裴休书法精选(精装) 本书特色 书法,在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殿堂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三千年源远流长的书法艺术史给我们留下了举不胜举的书法精...
《当弗洛伊德遇见佛陀(全彩修订版)》内容简介:心理学和佛学的对话是一个博大精深而引人入胜的话题。本书跨越精神分析、人本聚焦
北魏鞠彦云墓志 内容简介 张祖翼(1894-1917),字逖先,号磊盒,又号磊蔑、濠庐。因寓居无锡,又号梁溪坐观老人。安徽桐城人。近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金石收...
世界经典玩偶艺术形象-从艺术构思到制作 本书特色 《世界经典玩偶艺术形象:从艺术构思到制作》:充满创意的玩偶形象,为设计师带来取之不竭的灵感,成为骨灰级玩家的收...
宋 蔡襄陶生帖-历代名帖宣纸高清大图 内容简介《陶生帖》 草书,纸本。纵29.8厘米,横50.8厘米。书于宋皇祐三年(1051)。此帖起笔谨严,字字分明,继而波...
中央美术学院培训中心美术高考辅导教程·色彩篇 内容简介 色彩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物质——光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一种运动着的物质现象,取决于人的视觉感受,有其自身的...
中国书法(英文)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 陈廷祐著,他曾先后任《人民日报》、《北京周报》编辑记者、商务印书馆编审、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等★...
全世界影迷的终极收藏品世界名作名场面分镜大赏,一举公开逾300张大师之作从《乱世佳人》《乱》到《老男孩》《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从希区柯克、斯皮尔伯格到吉列尔莫·...
《经典与经验:中国当代文学史论》内容简介:本书分“发展历程回望”“文学经验梳理”“经典现象撷英”“相关史料钩沉”四个小辑,
笔画基础篇-历代名家书法字帖书写练习册-柳公权.玄秘塔碑-大字版 本书特色王维华、苏亚涛编写的《玄秘塔碑(柳公权笔画基础篇大字版)》是历代*名书法大家柳公权先生...
隶书一点通 本书特色《隶书一点通:书法入门》从书法教学的基本规律出发,注重理论、实践、欣赏三者相结合。为了配合书法教学和初学者自学,在编排结构上,全书分为基础知...
城市文化与城市设计/致力于绿色发展的城乡建设 内容简介 本套书以“城乡发展基本规律和绿色发展基本原则”为总论,围绕人与自然、指标体系、支撑体系、区域一体化、城乡...
跟田英章学行书-全新升级-赠彩色作品纸 本书特色 《(名师堂)跟田英章学行书(全新升级)》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书法实践,为广大书写爱好者讲解如何选择范帖、...
钢笔草书字帖-千字文 三字经 弟子规 本书特色 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一个重点是识字教育。这套字帖选自古时蒙馆启蒙教材——《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这些经...
保罗·克劳瑟尔,西方著名美学家、艺术史论家和视觉文化学者,因提出“后分析现象学”而闻名于西方学术界。克劳瑟尔1953年出生于英国利兹,先后在曼彻斯特大学、利兹大...
北魏墓志铭放大系列:刁遵墓志铭 本书特色 《北魏墓志铭放大系列:刁遵墓志铭》,魏碑书法风格的出现与演化,有其深远的时代背景,北魏墓志当为魏碑书艺之完美体现者。墓...
《公众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研究》内容简介:本书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的客观存在不利于健康信息的传播与价值发挥。本书系统梳理了健康信息
中国碑帖经典--司马氏墓志四种 内容简介 《司马氏墓志四种》即《司马元兴墓志》、《司马景和墓志》、《马马景和妻孟氏墓志》和《马司昇墓志》。清乾隆二十年(一七五五...
《先周文化探索》在系统梳理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中国青铜时代考古中族属判断的研究方法。主要利用近十年来的新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