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精选国内外权威学者的经典论文,并对所选论文及相关论精选考古学及博物馆学,文化遗产研究等领域的学术经典,并给以必要的导读,力求反映当前考古学界的最新理论,方法及研究成果,分为考古学理论,史前考古,历史考古,科技考古,博物馆学,文化遗产保护等内容。强调研究性,突出研究范例,彰显学术观点多元化。
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研究导引(上)
第一章 考古學的理論和流派
導 論
選 文
第一節 什麼是考古學
什麼是考古學(夏鼐)
考古學的本質和目標([英]科林?倫福儒保羅?巴恩)
關於「考古地層學」的問題(俞偉超)
關於「考古類型學」的問題(俞偉超)
關於考古學文化的區系類型問題(蘇秉琦)
關於考古學上文化的定名問題(夏鼐)
如何使考古工作成為人民的事業(蘇秉琦)
第二節 考古學史
現代考古學的開端([英]科林?倫福儒保羅?巴恩)
中國史前考古學的研究簡史及分期(節 選)(陳星燦)
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研究簡史(嚴文明)
中國考古學的回顧和展望(夏鼐)
第三節 新考古學
作為人類學的考古學([美]路易斯?賓福德)
考古學純潔性的喪失([英]戴維?L.克拉克)
考古學的「中程理論」([美]布里恩?M.費根)
後過程的考古學([英]伊恩?霍德)
第四節 考古學的未來
重建中國古史的遠古時代(蘇秉琦)
對考古學解釋的反思([英]科林?倫福儒)
考古學面臨的挑戰([美]沙雷爾?阿什莫爾)
問題與思考
第二章 史前及原史時期考古
導 論
選 文
第一節 化石人類與舊石器文化
北京猿人化石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吳汝康 董興仁)
中國猿人石器研究(裴文中 張森水)
第二節 農耕文化與文明起源
中國史前文化的統一性和多樣性(嚴文明)
「C測定年代和中國史前考古學(夏鼐)
中國文明起源的探索(嚴文明)
試論文明的起源(安志敏)
第三節 早期的種族與部族
先秦時期我國居民種族類型的地理分佈(潘其鳳 朱泓)
新疆古代居民種族人類學研究(韓康信)
第四節 早期的城市與國家
遼西古文化古城古國(蘇秉琦)
中國古代王的興起與城邦的形成([美]張光直)
問題與思考
第三章 歷史時期考古
導 論
選 文
第一節 城市規劃與社會生活
中國古代都城概說(王仲殊)
漢長安城考古的回顧與瞻望(劉慶柱 李毓芳)
六朝都城規劃建設中的人工河流因素(賀雲翱)
隋唐城址類型初探(宿白)
漢唐之間城市建築及社會生活習俗等研究(楊泓)
第二節 等級制度與陵墓制度
中國古代陵寢制度(楊寬)
秦代社會階層等級研究(滕銘予)
西漢帝陵制度(劉慶柱)
魏晉南北朝時期陵園和塋域(徐蘋芳)
六朝陵墓埋葬制度(羅宗真)
唐代墓葬等級制度(齊東方)
「明器神煞」與「墓儀」制度(徐蘋芳)
第三節 宗教與藝術
涼州石窟遺跡與「涼州模式」(宿白)
地域考古對「五斗米道」美術傳統的重構([美]巫鴻)
鎮墓文中所見到的東漢道巫關係(吳榮曾)
聖火襖教圖像考(施安昌)
漢畫像石中所見河、橋及橋上交戰圖的圖像學意義(信立祥)
隋唐造型藝術淵源探討(楊泓)
關於中國古代彩瓷研究的幾個問題(張浦生)
第四節 交通與貿易
秦漢時代成都地區對外貿易(童恩正)
北朝人華外商及其貿易活動(張慶捷)
中國出土的波斯薩珊朝銀幣綜述(夏鼐)
論日本「仿製三角緣神獸鏡」的性質及其與所謂「舶載三角緣神獸鏡」的關係(王仲殊)
華南沿海對外陶瓷技術的交流和福建漳州窯發現的意義(熊海堂)
玻璃考古(安家瑤)
問題與思考
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研究导引(下)
第四章 考古學與科學技術
導 論
選 文
第一節 年代測定技術
放射性同位素在考古學上的應用(夏鼐)
關於考古系列樣品「C測年方法的可靠性問題(仇士華蔡蓮珍)
彭頭山等遺址陶片和我國最早水稻遺存的加速器質譜「C測年
(陳鐵梅R.E.M.Hedges)
瓷器熱釋光測定年代中古劑量的正確估算(王維達)
第二節 定量分析技術
河南省出土二里崗期前後的陶豆的分期(陳鐵梅)
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1500年中原地區農業經濟研究(趙志軍)
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1500年中原地區動物考古學研究(袁靖等)
第三節 圖片判讀技術
遙感考古的原理與方法(劉建國)
GPR技術在考古勘探中的應用研究(高立兵)
青海民和喇家遺址磁法探測的新成果(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等)
第四節 文物保護技術
考古發掘現場文物保護(王蕙貞)
中國絲綢之路土遺址的病害及PS加固(李最雄)
文物建築材質的研究與保存(黃克忠)
蓬勃發展的科技考古學(王昌燧)
問題與思考
第五章 博物館學的理論與方法
導 論
選 文
第一節 博物館的分類與管理
略論博物館的類型(王英)
博物館的分類(梁吉生)
世界博物館類型綜述(黎先耀張秋英)
遺址博物館的分類(郭向東)
生態博物館的思想及中國的行動(蘇東海)
博物館管理淺析(單霽翔)
藏品分類(宋伯胤)
博物館藏品管理工作(田靜)
第?節 博物館的功能與定位
博物館的教育功能(曾昭炳李濟)
博物館的科研功能(鄭振鐸)
博物館的功能(王宏鈞)
國際博物館學界關於博物館功能的討論(馮承柏)
遺址博物館的社會功能(吳永琪)
科學博物館在中國的地位與作用(周國興)
現代化進程中的中國博物館事業(楊志剛)
博物館與考古學(蘇文)
第三節 博物館與公眾
博物館觀眾調查與研究(陸建松)
博物館觀眾研究的課題和方法(陳紅京)
歷史陳列與觀眾的溝通——感動觀眾(宋向光)
觀眾心理與博物館講解(呂繼熔)
博物館志願者工作(李易志)
第四節 數字博物館與虛擬博物館
數字博物館(李文昌)
「新博物館學」語境中的數字博物館(尹彤雲)
西北大學考古數字博物館的設計與建立(朱曉冬等)
虛擬博物館([加拿大]蓮安?麥克塔維希)
問題與思考
第六章 文化遺產學問題
導 論
選 文
第一節 文化遺產的一般理論
中國考古學與文化遺產保護(曹兵武)
文化遺產研究與文化遺產學(楊志剛)
建立「文化遺產學」是否必要(賀雲翱)
論世界遺產在中國的綜合效應(郭旃)
「真實性和完整性」原則與世界遺產保護(張成瑜謝凝高)
文化遺產保護的原真性原則(阮儀三林林)
世界遺產的「不可再生」價值(鄭孝燮)
論確立科學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觀(向雲駒)
第二節 文化遺產的政策與對策
世界遺產的法律保護(劉紅嬰王健民)
文化遺產保護法律建設和規範(于海廣王巨山)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濗的法律法規、制度和措施(于海廣王巨山)
我國需要《世界遺產管理條例》:理由與建議(徐嵩齡)
加強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工作的思考(單霽翔)
第三節 文化遺產的分類與管理
文化遺產學的研究對象(賀雲翱)
文化線路:世界遺產的新類型(呂舟)
工業遺產保護現狀的分析與思考:關注新型文化遺產保護(單霽翔)
第四節 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
歐洲文物保護和修復工作的簡史及其理念(王瑞珠)
新中國文化遺產的保護(于海廣王巨山)
中國文化遺產保護三十年(呂舟)
保護自然文化遺產復興山水文明(謝凝高)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國家文化發展(李聽)
對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教育的探討(孫克勤)
文化遺產日的意義(馮驥才)
尋求遺產保護和旅遊發展的「雙贏」之路(阮儀三 肖建莉)
問題與思考
宋克-历代名家书法经典 本书特色 宋克处元末明初,少年英俊,磊落清爽,常以李太白、苏东坡自比,任侠使气,闻鸡起舞。其聪慧过人,博涉经史,长于丹青,今尚有《万竹图...
历代名家尺牍精选系列:米芾(二) 本书特色陈纯之主编的《米芾(2)/历代名家尺牍精选系列 》收录历代名家彩色放大原帖,采用**底本,使得 细节纤毫毕现,适合不同...
AtelierBow-Wow所著的《空间的回响回响的空间--日常生活中的建筑思考》一书是基于对日常生活的点滴观察和体验而带来的建筑思考,
影评范文点评-影视艺术类专业考前专项突破教材 本书特色 《影评范文点评》:结合多年考前培训教学经验,全面解析了影视艺术类专业考试的难点——影评写作的应试策略。收...
饮中八仙歌-[诗酒风流的千古佳话] 本书特色 1,书法与文学双重经典完美结合 2,印刷精美,大方雅致。 3,**辑被新闻出版总署选为“向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
怀素自叙帖-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 本书特色怀素(七三七—?),唐代长沙人。俗姓钱,字藏真,法名怀素。善书,尤好草书。“援毫掣电,随手万...
萧何月下追韩信 本书特色 这是建国60多年来,京剧历史上首次开展的*大规模的“京剧经典传统大戏”排演、拍摄工程,其意义在于推动全社会对国粹京剧艺术传承发展的重视...
校园设计师手册-黑板报-4-畅销版 本书特色 黑板报是活跃在校园、工矿企业、乡村、部队、医院,社区、街道等单位一种常见的宣传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编绘黑板报既培...
中国历代经典碑帖鉴赏:智永真草千字文 本书特色《智永真草千字文》是智永传世代表作,从体法上确立了它的范本作用,也是我国书法史上流传千古的名迹。本书以“关中本”拓...
铅笔画三步法(全两册) 内容简介 小朋友,也许你们知道素描是美术创作的造型基础,而我们将要学习的铅笔画又是素描画中既重要又简易的一种,特别适合初学画画的小朋友学...
《数字图像处理高级应用》内容简介:本书主要介绍现代数字图像处理的高级应用,内容包括热点图像处理方法原理及其MATLAB仿真、并行
中华大典:艺术典:服饰艺术分典 内容简介 《服饰艺术分典》收录1911年以前刊印的有关服饰艺术的文献资料,涵盖经史子集四部诸文献,系当前对中国古代服饰文献一次大...
四雅斋墨迹 赵永争行书楷书篆书隶书作品集(1-4全四册) 本书特色 《亖雅斋墨迹(赵永争楷行隶篆书法作品集共4册)》收录了赵永争先生多年创作的书法作品300余幅...
从梵高的杰作里偷偷抓一把向日葵种子,跳进阿尼埃尔浴场来一场水花四溅的狂欢,和蒙娜丽莎一起把神话世界搅得天翻地覆……这个鬼点子不断的小女孩拥有穿越画框的神奇能力,...
克里斯蒂娃眼中的艺术 本书特色 对于克里斯蒂娃来说,在这个充斥着便捷图像的世界里,艺术或者审美经验这种实践塑造了主体(自我感知)以及客体,这个客体能够转换意义与...
回宫格写字法(初级第二册) 内容简介 本书系《中国教育电视台写字教学教材》之一。回宫格作为一种全新的习字方法,问世以来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这次作者与我社及中国教...
华翰品墨(长物集)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繁体竖排,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 本书所收名人手扎:蔡元培、于右任、钱锺书、白崇禧、顾颉刚、陈独秀、胡适、丁文江、王...
赵之谦潜夫论-历代书法名迹技法选讲 内容简介 赵之谦(1829—1884年),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揭叔,号悲庵,别署无闷、憨寮、思悲翁等。会稽(今浙江...
醉文明-收藏马未都-陆 本书特色 《醉文明:收藏马未都(陆)》从更加独特的视角来品收藏,话文化。中国彩瓷共分几大类?五彩、珐琅彩、斗彩、粉彩的表现手法有什么区别...
篠原一男が生前設計した住宅をプロジェクトを含め、すべて収録する。主な掲載作品:第1の様式 久我山の家、谷川さんの家、狛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