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中国北方青铜器的欧亚草原文化因素》,文物出版社,2011年8月。
【序 言】
本书选题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中,备受学术界瞩目而迄今仍有相当大开拓余地的一个课题。中国北方地区(即华北平原、内蒙古高原、甘、陕、宁夏与新疆地区及东北地区)出土的先秦时代的青铜器中,有一部分(除少量容器外,主要是武器、工具及饰件),在器类、形制、纹饰上,与属二里头文化、商周文化的青铜器有差别,但与同时代的欧亚草原中西部地区及东部地区之北部诸青铜文化间有很密切的关系。探讨这一关系之究竟,即其源起与表现,不仅对于深刻认识中国北方地区青铜器中欧亚草原因素之具体所在与其原生因素,而且对于认识当时整个欧亚草原地区诸青铜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乃至认识古代文明形成与发展的过程都有重要学术意义。
这一重要课题,在近数十年来已有许多中外学者作过相当出色的研究。李刚博士这本书,充分参考了他们的成果,而又多有其创获。其具体的学术成绩,我个人认为,似可大致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鉴于中国北方之北部地区实际上亦属于欧亚草原的一部分(即欧亚草原东部区之南部),在这样一个东西纵贯的区域内,不同类型文化间的交流可能有很大的跨度。所以本书对中国北方青铜器中欧亚草原文化因素的研究,并不像以前多数相关研究那样,仅在一个较窄的地域范围内,比如仅与中国北方临近地区进行比较研究,而是着眼于一个辽阔的地理区域,即整个欧亚草原范围来探讨中国北方青铜器、青铜文化所受欧亚草原中、西部区与东部区北部诸文化的影响及彼此间的交流。由于研究是从这一开阔的学术视野出发,所以本书所得出的一些认识,即更为客观、科学,结论亦更为深刻,并且对今后作更深入的研究也具有启示意义。
(二)本书利用考古器型学的方法,细致地分析了中国北方青铜器中具欧亚草原文化因素的一些代表性器类的形制特征及演变情况,并与欧亚草原其他地区文化中同类青铜器做了具体、细致的形制、纹饰与工艺特征之比较,探讨了二者间的联系,同时推测了这种联系发生的时间。在这些器类中,有一些器类是以前很少有学者作过专门研究的,而且,作者在作形制分析与型式分类时,尤注意分析这些器物之形制与使用方法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形制上所体现出来的力学结构,这显然比以往研究中那种仅从形制表观特征来分类要深刻的多。综言之,本书所作分器类的比较研究有相当多的独立见解,多发前人所未发,应当是迄今在这方面较为系统、深刻的研究成果。
(三)本书在“结语”中,在上面所作具体的分器类研究之基础上,又按欧亚草原青铜器发展的三个时段,较宏观地归纳与总结了中国北方青铜器与欧亚草原其他地区青铜器间发生的联系,具体阐明了不同时段这种联系之密切程度的差异,同时又进一步论述了在这种联系中欧亚草原文化对中国古代青铜文化造成较强文化冲击的时间与表现。这一研究,给读者揭示了从公元前三千年始至公元前3世纪前后,这一个长时段内,中国北方地区与欧亚草原其他区域之间青铜文化的互动态势。这种宏观的勾勒,虽然可能有一些具体的结论还可以再斟酌,但无疑是相当有意义的,有助于从总体上理清中国北方青铜器的欧亚草原文化因素之发生与发展的脉络,并从这一个侧面了解中国古代文明与欧亚其他古代文明之间相互影响与促进的过程。这种对本课题所作分时段的宏观的纵向的考察,与上面所作分器类的横向的比较研究相组合,不仅形成了本书完善的结构,也使本书的学术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李刚博士的这部专著就要面世了,我相信其一定会受到学术界的欢迎与重视的。当然,本书所论课题难度很大,书中必然会存在许多问题,也有一些器类未纳入本书的研究,需要继续讨论。谨希望作者能诚恳地接受中外学者的批评与建议,抓住这一重要课题不放,契而不舍,贡献出更新的研究成果。
朱 凤 瀚
2011年8月12日
【目 录】
序言:朱凤瀚
概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本论文的研究范围
第二节 中国北方青铜器源流的研究史和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本文的主旨、研究方法与逻辑
第二章 欧亚草原地带诸青铜文化的年代、分布与代表性青铜器及其组合关系
第一节 欧亚草原青铜器的发展阶段与地理分区
第二节 初始期的欧亚草原铜器
第三节 发达期的欧亚草原青铜文化
第四节 没落期的欧亚草原青铜器
第三章 武器
第一节 短剑
第二节 銎柄双刃器
第三节 矛
第四节 镞
第五节 啄戈与啄
第六节 管銎斧与钺
第七节 骨朵
第八节 护具
第四章 工具
第一节 刀
第二节 斧与锛
第五章 弓形器与衔
第一节 弓形器
第二节 衔
第六章 生活用器
第一节 鍑
第二节 匕与匕形器
第七章 中国早期冶金遗存与制铜配方
第一节 黄河流域、辽河流域的早期冶金遗存与铜器
第二节 中国北方地区的砷青铜与西亚、高加索及草原西部的关系
第三节 中国北方地区与黄河中下游地区青铜原料中铅的来源
第八章 结语
第一节 中国北方地区青铜器与欧亚草原地带同时代的考古学文化
及同类青铜器的关系
第二节 来自欧亚草原及西亚青铜器文化的冲击
第三节 欧亚草原及西亚青铜器东传路径的推测
主要参考文献
俄文刊名缩写
后记
夏鼐(1910―1985),浙江温州人,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毕业于清华大学。1935年留学英国,就读于伦敦大学,获埃及考古学博士学位
世界园林图鉴. 英中式园林 本书特色 ★ 18世纪园林艺术的重要文献,研究相关学科的一手资料★ 本书以乔治·路易·拉鲁日在1775-1789年之间发表的《世界园...
300多幅全彩清晰的实景实物照片70多张地图与图表囊括近东最新考古发现覆盖新旧约主要人物、地点和事件“走在耶稣曾经走过的地方”
诗意西居 本书特色建筑是住所和环境,衣食住行用之一,是艺术型工程和实用艺术,是生活学科和经典学科,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不属于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在环境-城市-建筑...
刻竹琐言(外四种)/艺文丛刊 本书特色 1.民国珍稀的刻竹文献集合。2.工艺美术史重要参考资料。本书收录黄高年《刻竹琐言》、周无方《刻竹琐谈》《刻竹经验谈》、金...
告诉你画速写诀窍-(含DVD光盘) 本书特色 速写,顾名思义就是快速描写,是对事物*初的视觉印象的记录方式,也是初涉绘画的前提步骤,一般用来作为正规创作前的准备...
《环境行为与空间设计》从我们身边向外扩大的各种空间尺度标准开始,对包括时间、信息纬度在内的环境与行为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空间
服装造型学。技术篇Ⅱ 本书特色 由三吉满智子等编著的《服装造型学(技术篇Ⅱ)》通过照片和文字的形式介绍了用于服装制作的用具及材料。同时以上衣(衬衫)、裙子、裤子...
《易学易做面包120种(第2版)》内容简介:《易学易做面包120种》精心选取的面包,在选原料的阶段就选择水果、蔬菜和粗粮等富含膳食
中国书法讲读 本书特色 中国书法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在黑与白、点和线的千变万化中完成人的精神创造和情感宣泄,它所表现的精神内涵是与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作为...
别梦依稀-说书人唐耿良纪念文集 本书特色说书人唐耿良先生(1921—2009)以擅说长篇苏州评话《三国》闻名海内外,分别为“七煞档”“四响档”之一,曾任上海评弹...
景观实录:2014年11月 No.6:绿道设计:Greenway design 本书特色 《景观实录:绿道设计》的主题是“绿道景观设计”...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内容简介:《国家教师资格考试通用教材——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以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
情色艺术史(插图本)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爱德华·福克斯,德国艺术史家,是一位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用历史唯物主义来研究分析艺术史的学者。这部作品叙述了各个时代...
精彩摘录壬午年九月,泉州温陵养老院,致夏巧尊①尊居士文席:朽人已于[九]月[初四]日迁化。曾赋二偈,附录于后:君子之交,其淡
行家这样买转运奇石-转运石收藏全知道 本书特色 ★买对奇石,点石成金人财两旺!★提供赏石、藏石的诸多窍门。★各种奇石的特点及鉴藏方法图文并茂。★赏石从收藏走向市...
《看不见的性别:提示史前女性的真实角色》内容简介:受卡通片和博物馆的标本展出的影响,我们对旧石器时代的想象通常与这样一幅画
中国艺术设计发展史研究 本书特色 邵文红所著的《中国艺术设计发展史研究》系统地介绍了中国艺术设计发展的历程,通过对原始社会到近现代我国艺术设计发展的研究,展示了...
从《卡里迦利博士的小屋》到《大都会》-德国无声电影艺术1895~1930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两个部分组成:**部分:德国无声电影艺术(1895-1930)这一部分...
"SueKippermanoffersusalighttofollow.Weareskillfullyguidedthroughthestoriesofw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