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中国北方青铜器的欧亚草原文化因素》,文物出版社,2011年8月。
【序 言】
本书选题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中,备受学术界瞩目而迄今仍有相当大开拓余地的一个课题。中国北方地区(即华北平原、内蒙古高原、甘、陕、宁夏与新疆地区及东北地区)出土的先秦时代的青铜器中,有一部分(除少量容器外,主要是武器、工具及饰件),在器类、形制、纹饰上,与属二里头文化、商周文化的青铜器有差别,但与同时代的欧亚草原中西部地区及东部地区之北部诸青铜文化间有很密切的关系。探讨这一关系之究竟,即其源起与表现,不仅对于深刻认识中国北方地区青铜器中欧亚草原因素之具体所在与其原生因素,而且对于认识当时整个欧亚草原地区诸青铜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乃至认识古代文明形成与发展的过程都有重要学术意义。
这一重要课题,在近数十年来已有许多中外学者作过相当出色的研究。李刚博士这本书,充分参考了他们的成果,而又多有其创获。其具体的学术成绩,我个人认为,似可大致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鉴于中国北方之北部地区实际上亦属于欧亚草原的一部分(即欧亚草原东部区之南部),在这样一个东西纵贯的区域内,不同类型文化间的交流可能有很大的跨度。所以本书对中国北方青铜器中欧亚草原文化因素的研究,并不像以前多数相关研究那样,仅在一个较窄的地域范围内,比如仅与中国北方临近地区进行比较研究,而是着眼于一个辽阔的地理区域,即整个欧亚草原范围来探讨中国北方青铜器、青铜文化所受欧亚草原中、西部区与东部区北部诸文化的影响及彼此间的交流。由于研究是从这一开阔的学术视野出发,所以本书所得出的一些认识,即更为客观、科学,结论亦更为深刻,并且对今后作更深入的研究也具有启示意义。
(二)本书利用考古器型学的方法,细致地分析了中国北方青铜器中具欧亚草原文化因素的一些代表性器类的形制特征及演变情况,并与欧亚草原其他地区文化中同类青铜器做了具体、细致的形制、纹饰与工艺特征之比较,探讨了二者间的联系,同时推测了这种联系发生的时间。在这些器类中,有一些器类是以前很少有学者作过专门研究的,而且,作者在作形制分析与型式分类时,尤注意分析这些器物之形制与使用方法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形制上所体现出来的力学结构,这显然比以往研究中那种仅从形制表观特征来分类要深刻的多。综言之,本书所作分器类的比较研究有相当多的独立见解,多发前人所未发,应当是迄今在这方面较为系统、深刻的研究成果。
(三)本书在“结语”中,在上面所作具体的分器类研究之基础上,又按欧亚草原青铜器发展的三个时段,较宏观地归纳与总结了中国北方青铜器与欧亚草原其他地区青铜器间发生的联系,具体阐明了不同时段这种联系之密切程度的差异,同时又进一步论述了在这种联系中欧亚草原文化对中国古代青铜文化造成较强文化冲击的时间与表现。这一研究,给读者揭示了从公元前三千年始至公元前3世纪前后,这一个长时段内,中国北方地区与欧亚草原其他区域之间青铜文化的互动态势。这种宏观的勾勒,虽然可能有一些具体的结论还可以再斟酌,但无疑是相当有意义的,有助于从总体上理清中国北方青铜器的欧亚草原文化因素之发生与发展的脉络,并从这一个侧面了解中国古代文明与欧亚其他古代文明之间相互影响与促进的过程。这种对本课题所作分时段的宏观的纵向的考察,与上面所作分器类的横向的比较研究相组合,不仅形成了本书完善的结构,也使本书的学术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李刚博士的这部专著就要面世了,我相信其一定会受到学术界的欢迎与重视的。当然,本书所论课题难度很大,书中必然会存在许多问题,也有一些器类未纳入本书的研究,需要继续讨论。谨希望作者能诚恳地接受中外学者的批评与建议,抓住这一重要课题不放,契而不舍,贡献出更新的研究成果。
朱 凤 瀚
2011年8月12日
【目 录】
序言:朱凤瀚
概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本论文的研究范围
第二节 中国北方青铜器源流的研究史和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本文的主旨、研究方法与逻辑
第二章 欧亚草原地带诸青铜文化的年代、分布与代表性青铜器及其组合关系
第一节 欧亚草原青铜器的发展阶段与地理分区
第二节 初始期的欧亚草原铜器
第三节 发达期的欧亚草原青铜文化
第四节 没落期的欧亚草原青铜器
第三章 武器
第一节 短剑
第二节 銎柄双刃器
第三节 矛
第四节 镞
第五节 啄戈与啄
第六节 管銎斧与钺
第七节 骨朵
第八节 护具
第四章 工具
第一节 刀
第二节 斧与锛
第五章 弓形器与衔
第一节 弓形器
第二节 衔
第六章 生活用器
第一节 鍑
第二节 匕与匕形器
第七章 中国早期冶金遗存与制铜配方
第一节 黄河流域、辽河流域的早期冶金遗存与铜器
第二节 中国北方地区的砷青铜与西亚、高加索及草原西部的关系
第三节 中国北方地区与黄河中下游地区青铜原料中铅的来源
第八章 结语
第一节 中国北方地区青铜器与欧亚草原地带同时代的考古学文化
及同类青铜器的关系
第二节 来自欧亚草原及西亚青铜器文化的冲击
第三节 欧亚草原及西亚青铜器东传路径的推测
主要参考文献
俄文刊名缩写
后记
278堂鋼筋混凝土造建築入門課────Q&A解說+插圖圖解=輕鬆理解RC造建築!◎一頁一問,搭配精繪插圖,循序漸進介紹鋼筋混凝土造
实用硬笔书法教程 内容简介 《实用硬笔书法教程》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方式,按照“知识目标+能力目标+项目分解+任务实施”的组织结构,体现“教、学、做一体化”...
视听语言 内容简介 本书从影像、声音、剪辑三个角度着手研究、分析视听语言,并以《公民凯恩》、《辛德勒名单》、《断背山》、《阳光灿烂的日子》、《青红》等个案为例,...
齐白石谈艺录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出生时的家庭状况;从识字到上学;从砍柴牧牛到学做木匠;从雕花匠到画匠;诗画篆刻渐渐成名;定居北京;避世时期等。齐白石谈...
集汉隶书春联-史晨碑 本书特色 以“集汉隶书春联-史晨碑”为依托,以中国民间喜闻乐见、脍炙人口的经典实用春联为文本,以书法集字为载体,融...
《曹操:打不死的乐观主义者》内容简介:这是一部枭雄曹操扫平群雄的争霸史,更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屡败屡战,扭转逆境的励志史。人们
中国历代名碑名贴精选系列--汝南王修治古塔铭 内容简介 《汝南王修治古塔铭》,刻于北魏正光五年(公元五二四年),近代出土于河南洛阳邙山,现藏于洛阳古代艺术馆,是...
王羲之临钟繇千字文 内容简介 王羲之(公元三二一年——三七九年;一作三O三年——三六一年)东晋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字逸少,司徒王尊从子。幼讷于言,及长辩赡,...
年画 本书特色 趣味浓郁的经典故事,全面展现国粹艺术悠久百一长的发展轨迹。赏心悦目,生动反映光辉灿烂的国粹艺术图片,立体凸显中华五千年民族艺术的非凡成果。一部让...
CriticaltheoriessuchasthoseoftheFrankfurtSchoolofthetwentiesandthirtiesgaveriset...
美术的故事 本书特色 中国美术学院博导任道斌教授深入浅出、幽默风趣、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史著作《美术的故事》,以史论图,以图证史,揭示视觉表象下的深层内涵,娓娓讲...
百日隶书入门大字帖-汉隶《曹全碑》 本书特色 《名碑名帖百日书法入门描摹临系列·百日隶书入门大字帖:汉隶<曹全碑>》特点:名家碑帖书法入门百日临习循序渐进笔法图...
人物速写 本书特色 《敲门砖:人物速写》:线描、线面结合、明暗三种手法完美演绎精美图片,还原真实,*佳临摹范本图文并茂,解密重难点敲门砖教你叩开美院之门人物速写...
辛亥风云人物墨迹楹联精粹 本书特色 本书为辛亥革命历史时期的政治风云人物和文化名人所书写的楹联墨迹,在书法创作方面来说成就亦是非常杰出的。书法和楹联相结合的艺术...
当代艺术与本土文化:邱志杰 内容简介 这套题为《当代艺术与本土文化》的丛书选的是蔡国强、许江、邱志杰等四位艺术家,四人都是闽籍。邱志杰,1969年生于福建漳州,...
设计:为了爱犬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 由原研哉发起的展览Architecture For Dogs,相继在美国迈阿密艺术...
作品目录译者序 永生或猝死----阿部薰印象 (脑震荡)阿部薰----超越季节的速度感 (副岛辉人)“破坏吧”就这样继续说下去的阿
罗丹艺术论 本书特色 傅雷20世纪30年代受聘于上海美专时,翻译了本书作为美学讲义。罗丹是法国19世纪晚期非常有影响力的雕塑家,几乎以一己之力奠定了20世纪雕塑...
历代碑帖经典 (册页版):宋 赵佶秾芳诗 本书特色 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简述和套书概况介绍;二是碑帖原文展示(含前后跋文、释文);三是对碑帖的赏...
房龙书系:人类的艺术 本书特色 房龙以深厚的底蕴、独特的思想、睿智而又通俗的文风侃侃而谈,详略得当地介绍了人类的诸多艺术形式。从4000年前的古埃及到l9世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