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中国北方青铜器的欧亚草原文化因素》,文物出版社,2011年8月。
【序 言】
本书选题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中,备受学术界瞩目而迄今仍有相当大开拓余地的一个课题。中国北方地区(即华北平原、内蒙古高原、甘、陕、宁夏与新疆地区及东北地区)出土的先秦时代的青铜器中,有一部分(除少量容器外,主要是武器、工具及饰件),在器类、形制、纹饰上,与属二里头文化、商周文化的青铜器有差别,但与同时代的欧亚草原中西部地区及东部地区之北部诸青铜文化间有很密切的关系。探讨这一关系之究竟,即其源起与表现,不仅对于深刻认识中国北方地区青铜器中欧亚草原因素之具体所在与其原生因素,而且对于认识当时整个欧亚草原地区诸青铜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乃至认识古代文明形成与发展的过程都有重要学术意义。
这一重要课题,在近数十年来已有许多中外学者作过相当出色的研究。李刚博士这本书,充分参考了他们的成果,而又多有其创获。其具体的学术成绩,我个人认为,似可大致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鉴于中国北方之北部地区实际上亦属于欧亚草原的一部分(即欧亚草原东部区之南部),在这样一个东西纵贯的区域内,不同类型文化间的交流可能有很大的跨度。所以本书对中国北方青铜器中欧亚草原文化因素的研究,并不像以前多数相关研究那样,仅在一个较窄的地域范围内,比如仅与中国北方临近地区进行比较研究,而是着眼于一个辽阔的地理区域,即整个欧亚草原范围来探讨中国北方青铜器、青铜文化所受欧亚草原中、西部区与东部区北部诸文化的影响及彼此间的交流。由于研究是从这一开阔的学术视野出发,所以本书所得出的一些认识,即更为客观、科学,结论亦更为深刻,并且对今后作更深入的研究也具有启示意义。
(二)本书利用考古器型学的方法,细致地分析了中国北方青铜器中具欧亚草原文化因素的一些代表性器类的形制特征及演变情况,并与欧亚草原其他地区文化中同类青铜器做了具体、细致的形制、纹饰与工艺特征之比较,探讨了二者间的联系,同时推测了这种联系发生的时间。在这些器类中,有一些器类是以前很少有学者作过专门研究的,而且,作者在作形制分析与型式分类时,尤注意分析这些器物之形制与使用方法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形制上所体现出来的力学结构,这显然比以往研究中那种仅从形制表观特征来分类要深刻的多。综言之,本书所作分器类的比较研究有相当多的独立见解,多发前人所未发,应当是迄今在这方面较为系统、深刻的研究成果。
(三)本书在“结语”中,在上面所作具体的分器类研究之基础上,又按欧亚草原青铜器发展的三个时段,较宏观地归纳与总结了中国北方青铜器与欧亚草原其他地区青铜器间发生的联系,具体阐明了不同时段这种联系之密切程度的差异,同时又进一步论述了在这种联系中欧亚草原文化对中国古代青铜文化造成较强文化冲击的时间与表现。这一研究,给读者揭示了从公元前三千年始至公元前3世纪前后,这一个长时段内,中国北方地区与欧亚草原其他区域之间青铜文化的互动态势。这种宏观的勾勒,虽然可能有一些具体的结论还可以再斟酌,但无疑是相当有意义的,有助于从总体上理清中国北方青铜器的欧亚草原文化因素之发生与发展的脉络,并从这一个侧面了解中国古代文明与欧亚其他古代文明之间相互影响与促进的过程。这种对本课题所作分时段的宏观的纵向的考察,与上面所作分器类的横向的比较研究相组合,不仅形成了本书完善的结构,也使本书的学术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李刚博士的这部专著就要面世了,我相信其一定会受到学术界的欢迎与重视的。当然,本书所论课题难度很大,书中必然会存在许多问题,也有一些器类未纳入本书的研究,需要继续讨论。谨希望作者能诚恳地接受中外学者的批评与建议,抓住这一重要课题不放,契而不舍,贡献出更新的研究成果。
朱 凤 瀚
2011年8月12日
【目 录】
序言:朱凤瀚
概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本论文的研究范围
第二节 中国北方青铜器源流的研究史和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本文的主旨、研究方法与逻辑
第二章 欧亚草原地带诸青铜文化的年代、分布与代表性青铜器及其组合关系
第一节 欧亚草原青铜器的发展阶段与地理分区
第二节 初始期的欧亚草原铜器
第三节 发达期的欧亚草原青铜文化
第四节 没落期的欧亚草原青铜器
第三章 武器
第一节 短剑
第二节 銎柄双刃器
第三节 矛
第四节 镞
第五节 啄戈与啄
第六节 管銎斧与钺
第七节 骨朵
第八节 护具
第四章 工具
第一节 刀
第二节 斧与锛
第五章 弓形器与衔
第一节 弓形器
第二节 衔
第六章 生活用器
第一节 鍑
第二节 匕与匕形器
第七章 中国早期冶金遗存与制铜配方
第一节 黄河流域、辽河流域的早期冶金遗存与铜器
第二节 中国北方地区的砷青铜与西亚、高加索及草原西部的关系
第三节 中国北方地区与黄河中下游地区青铜原料中铅的来源
第八章 结语
第一节 中国北方地区青铜器与欧亚草原地带同时代的考古学文化
及同类青铜器的关系
第二节 来自欧亚草原及西亚青铜器文化的冲击
第三节 欧亚草原及西亚青铜器东传路径的推测
主要参考文献
俄文刊名缩写
后记
在中国大部分农业地区,乡土建筑的存在方式是形成聚落。聚落是一个有机体,它是一个活的系统,各种各样的建筑是这个有机系统的一
伽达默尔论艺术 本书特色 伽达默尔精神衰退时代的睿智的哲人——伽达默尔生平介绍按照德国伟大的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判断,自黑格尔哲学解体以来,西方精神就一直处于衰退之...
八场豫剧秦香莲_豫剧名家演出本 本书特色 《秦香莲/豫剧名家演出本》由马紫晨、周绍成、海燕主编,《秦香莲》本名《抱琵琶》,通称《铡美案》,这是包公故事里一个很有...
本书为导演贾樟柯最新电影计划《语路》的图书衍生品。《语路》旨在通过展示坚持梦想,在不同的人生角色中完成志向的代表人物的话
3500常用字行楷对照习字范本-写字公开课 本书特色 全书配有海量书写示范视频,全方位的提供写字服务,和李敬伟老师一起快乐书写,使您迅速成为书写达人!和李敬伟老...
宝相庄严-五百罗汉集释 本书特色 ★ 8开精装,上海文化出版社2011年3月1版1印★ 采用图文并列方式,一个页面一位罗汉像,配一文解释,并在需要的尊者条目下,...
冯骥才,祖籍浙江宁波,1942年生于天津,中国当代作家、画家和文化学者。“伤痕文学”代表作家,其“文化反思小说”在当今文坛影响深远。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已出...
《中国电影发展史(第2卷)》是第一次的、极为初步的关于中国电影历史情况的一份调查报告。它就目前所可能搜集到的材料的基础上,为
赵孟頫妙严寺记 本书特色《妙嚴寺記》全稱《湖州妙嚴寺記》,牟巘撰文,趙孟頫書並篆額。原作紙本橫卷,縱三四•二釐米,橫三六四•五釐米,有烏絲欄...
LeCorbusier(1887-1965)isoneofthegiantsoftwentieth-centuryarchitectureanddesign.B...
艺术中的精神 本书特色 康定斯基于1912年写成的《艺术中的精神》一书,是现代艺术理论的经典文献之一。该书上部探讨艺术与社会文化、艺术与人类精神的关系,以及在现...
《从零开始学做物流经理》内容简介:物流经理是企业物流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岗位。如何成为一名好的物流经理?如何开展与实施物流管理
乔木与景观 本书特色 李尚志、高锡坤、吴彩琼著的《乔木与景观》的编写意图,就是通过不同的造园手法,以形式多样的景观案例,将各种乔木在园林中的应用直观地表现出来,...
世界情色电影精品鉴赏-第二辑(1-2册) 内容简介 《世界情色电影精品鉴赏》(第二辑I、II),继续坚持在客观、平等、真诚的前提下,与影迷朋友进行关于电影本体的...
PraiseforFirstEdition:Thebookisveryintimate;thefirstchapteronKleinspersonalandpr...
不朽的林泉-中国古代园林绘画 本书特色 《中国古代园林绘画:不朽的林泉》是一本很特别的书,国内的园林建筑史专家从中发现了国内罕见的《止园图册》的图像资料,...
《问渠哪得清如许》内容简介:用心观察才能发现源头活水,汲取源头活水,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问渠哪得清如许》以“初心”为主题,
近代文学与性爱 本书特色《近代文学与性爱(精)》依据民国20年[1931]开 明书店于上海出版的(美)摩台尔(A.Mordell)* 、钟子岩、王文川译的图书版...
三百八十張照片、一百六十張重現古城建築結構的分析圖,告訴你為什麼城牆外面要築壕溝、古時候是怎麼把把石牆堆砌起來的、天守是
服装设计师手册 本书特色 本书系统化、条理化地涵盖了与服装设计师工作相关的中外服装史、服装设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时装摄影、时装表演、中外民族民间服饰等洋洋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