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考古遗址中出土的动物遗存,其研究目标是认识古代各个地区的动物种类及遗址周围的自然环境特征、探讨古代人类与动物的相互关系及古代人类涉及动物的行为。
中国动物考古学研究经历了自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的形成时期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发展时期这样两个阶段。在形成时期的研究工作主要是鉴定考古遗址中出土的动物遗存,而进入发展时期以来,不但其研究内容涉及到古代人类与动物相互关系的各个方面,另外,形态学、统计学、DNA研究和同位素研究等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则进一步提高了动物考古学研究的科学性。从某种角度说,中国动物考古学的发展过程正是中国考古学发展过程的一个缩影。
动物考古学研究人员依据“将今论古”的原则研究古代动物遗存。根据动物分类学认定动物种属与组成;根据动物解剖学判断动物的形态特征;对照动物地理学认识动物的分布范围;根据动物生态学判断动物的多种行为特征。而埋藏学和文化生态学则为我们探讨古代动物遗存的出土背景、研究古代人类与动物相关的各种行为提供科学依据和有益启示。在此基础上,以考古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及思路为要求开展深入研究。
动物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在考古发掘现场应用全面采集、抽样采集和整体提取等方法采集动物遗存,在室内开展清洗、拼对、鉴定、测量、表面痕迹观察、称重和记录等整理过程。在此基础上对获取的基本信息进行测量数据的比较、定量统计、判定年龄结构、分析动物骨骼上的痕迹、探讨骨器的材料与制作工艺、古DNA分析、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和锶同位素分析等。判断家养动物的系列依据包括形体特征、几何形态测量、病理现象、年龄结构、性别特征、数量比例、随葬或埋葬现象、古DNA分析、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和古代文献记载等。
狗、猪、羊、牛、马和鸡等六畜在中国起源和出现的时间、地点及动因各异,鱼、鸭、鹅、驴、骡和骆驼等家养动物在中国的驯化历史也相当早。中国家养动物的起源和出现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土生土长”与“通过文化交流引进”这样两种模式。中国古代各种家养动物的起源、出现及发展不但保证了人类稳定地获取多种肉食资源及奶制品等,而且在促进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增强军事作战能力、推动交通运输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另外,在人类的精神领域中也有独到的用途。
以中国新石器时代人类获取肉食资源的多种方式为基础,可以建立起由依赖型到初级开发型、再到开发型的发展模式。这个模式始终受制于自然资源的制约,由此可以提出“被动发展论”的观点。历史时期各个地区获取肉食资源的方式在延续各自传统方式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家畜饲养业在各个地区分别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或推广与普及。
中国古代在随葬和埋葬活动中往往使用家养动物。猪在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随葬和埋葬活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各个地区在随葬和埋葬活动中使用猪的形式既有同一性,又有差异性。除猪之外,往往还使用狗,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和末期,出现使用绵羊和黄牛的现象,随葬和埋葬这些家养动物的现象到历史时期一直延续和发展。在商周时期,在部分规格较高的墓葬中一直存在随葬家猪、黄牛和绵羊的前肢的习俗。随着社会复杂化的加剧和等级制度的巩固,在商代都城一级的遗址里,马、黄牛、绵羊、猪和狗都分别在不同种类的祭祀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在周代的一般聚落里,当时的百姓似乎依然保持着自新石器时代延续下来的用猪和狗进行祭祀的传统,与统治者的祭祀用牲形成鲜明对照。
以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各个文化类型为范围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古代文献开展进一步探讨是十分必要的。而骨器制作、动物的次级产品开发、动物的艺术形象、动物在战争和劳役中的使用等方面的研究应该成为中国动物考古学研究中新的生长点。中国动物考古学研究在深化研究中国古代的农业史、家畜饲养史、手工业史、战争史、交通史等方面必将发挥独到的作用。
第一章 动物考古学的研究目标和中国动物考古学的研究历史
第一节 动物考古学的研究目标
第二节 中国动物考古学的研究历史
一 形成时期的中国动物考古学研究
二 发展时期的中国动物考古学研究
第二章 与动物考古学研究相关的动物学和其他理论
第一节 动物学主要分支学科
一 动物分类学
二 动物解剖学
三 动物地理学
四 动物生态学
第二节 相关研究理论
一 均变论
二 埋藏学
三 文化生态学
第三章 动物考古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野外采集与室内整理
一 野外采集
二 室内整理
第二节 基本信息的多种分析
一 测量数据的比较
二 定量统计
三 判定年龄结构
四 分析动物骨骼上的痕迹
五 探讨骨器的选料与制作
六 古DNA分析
七 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
八 锶同位素分析
第三节 判断家养动物的依据
一 形体特征观察
二 几何形态测量
三 病理现象观察
四 年龄结构统计
五 性别特征观察
六 数量比例统计
七 随葬或埋葬现象观察
八 古DNA分析
九 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
一〇 古代文献记载
一一 综合判断
第四章 中国古代家养动物起源的研究
第一节 主要家养动物的研究
一 狗
二 猪
三 绵羊和山羊
四 黄牛和水牛
五 马
六 鸡
第二节 其他家养动物的研究
一 鱼
二 鸭和鹅
三 驴和骡
四 骆驼
第五章 中国古代获取肉食资源方式的研究
第一节 各地区考古遗址出土的动物遗存
《甲状腺相关眼病一百问》内容简介: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甲状腺相关眼病的病因、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及预防等,并目根据不
新书--后浪·剧本结构论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在日本畅销六十余年的金牌编剧教程,凝结了传奇剧作家野田高梧的毕生经验。野田高梧认为,在诸多艺术形式中,拥有*多结构之...
马奈艺术书简 本书特色 本书包含马奈写给家人及当时文艺界名人如左拉、波德莱尔、马拉美和莫里索等人的书简200余封,以及几乎全部画作。这些信件和作品不仅真实反映画...
书卷山河 本书特色 本书为王鲁湘历年作品精选集。所选文章囊括了作者的介绍与评析当代著名画家及其作品的大部分文章,也收录了作者以其丰富的人生阅历所写就的文化感悟,...
《吃透中国史:唐》内容简介:吃透中国史,就看不白吃。本书是不白吃漫画大历史系列开篇之作。有文化的不白吃,化身历史人物,带读
人民的艺术:中国革命美术史 内容简介 《人民的艺术:中国革命美术史》首次以填补艺术史研究空白的艺术专史研究方式,对中共建立以来对中国现当代美术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
跟云门去流浪:七周八城的欧洲巡演日记 内容简介 《跟云门去流浪:七周八城的欧洲巡演日记》内容简介:云门的舞者很习惯奔波,仿佛舞者的生涯就是一出“流浪者之歌”。去...
书法哲学-哲学视角下的中日书法思想演变研究 本书特色 《书法哲学:哲学视角下的中日书法思想演变研究》作者刘孟嘉首先查阅中日两国的有关艺术美术及书法方面的有关资料...
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 本书特色 精装版《故事》2014年9月29日上市,3天后开始加印,3个月后成为“当 当网2014年艺术榜榜首”、“亚马逊...
【 知识型豆瓣、知乎自媒体达人 申思 沉淀5年 匠心之作18 个独特视角带你领略“不小心揭穿的真相”、“不甘心错过的八卦”、“不忍心独享的干货”破译烧脑美学密码...
本书是已故中国著名古建筑学家、园林艺术家陈从周先生的第一本随笔集。叶圣陶题书名,俞平伯作序,配以作者古色古香之文字,人称
赵之谦印风-(附胡钁) 内容简介 《赵之谦印风(附胡钁)》讲述了:印章因多用篆文刻成,故称篆刻。篆刻是一门与书法密切结合的传统艺术,迄今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又称...
安徒生剪影 本书特色 除开童话,安徒生一生还写过六部长篇小说、七部长篇游记、五十部戏剧、上千首诗歌,上千封给亲友的信件大多也是优秀文学作品。作为同代人中*受欢迎...
戏剧人物的动机与行动 本书特色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戏剧人物的动机与行动》结合经典戏剧场景,全面、系统、深入地分析了戏剧人物的动机与行动,包括人物动机的表...
影视剪辑编辑艺术 内容简介 实用影视艺术丛书。本书是从事影视剪辑工作五十多年的我国著名剪辑艺术家傅正义先生的*新力作。这部著作,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全面...
《安住当下》内容简介: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临床精神学系的朱迪斯·欧洛芙博士基于多年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实践,发现有一类
安格尔 本书特色安格尔是19世纪法国绘画大师,是一位新古典主义的旗,正是在他的艺术影响下,将新古典主义推向了高峰,使之与稍后出现的浪漫主义相抗衡。 这本《安格...
《画语录:听王季迁谈中国书画的笔墨》内容简介:1971年至1978年,徐小虎就中国书画笔墨问题对旅美书画收藏家、鉴赏家、画家王季迁
《一卷田歌是道书:玉叩斋随笔》内容简介:作者以随笔的体裁,对古代碑文及其中提及的事件进行精细的考据和引申发挥,包括轶闻掌故
青年电影手册 本书特色 《青年电影手册(总第4辑)》推荐:姜文访谈,让梦想继续飞;新香港电影的趋势;华语电影女性导演论坛:侯孝贤、贾樟柯、姜文、王小帅、焦雄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