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考古遗址中出土的动物遗存,其研究目标是认识古代各个地区的动物种类及遗址周围的自然环境特征、探讨古代人类与动物的相互关系及古代人类涉及动物的行为。
中国动物考古学研究经历了自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的形成时期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发展时期这样两个阶段。在形成时期的研究工作主要是鉴定考古遗址中出土的动物遗存,而进入发展时期以来,不但其研究内容涉及到古代人类与动物相互关系的各个方面,另外,形态学、统计学、DNA研究和同位素研究等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则进一步提高了动物考古学研究的科学性。从某种角度说,中国动物考古学的发展过程正是中国考古学发展过程的一个缩影。
动物考古学研究人员依据“将今论古”的原则研究古代动物遗存。根据动物分类学认定动物种属与组成;根据动物解剖学判断动物的形态特征;对照动物地理学认识动物的分布范围;根据动物生态学判断动物的多种行为特征。而埋藏学和文化生态学则为我们探讨古代动物遗存的出土背景、研究古代人类与动物相关的各种行为提供科学依据和有益启示。在此基础上,以考古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及思路为要求开展深入研究。
动物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在考古发掘现场应用全面采集、抽样采集和整体提取等方法采集动物遗存,在室内开展清洗、拼对、鉴定、测量、表面痕迹观察、称重和记录等整理过程。在此基础上对获取的基本信息进行测量数据的比较、定量统计、判定年龄结构、分析动物骨骼上的痕迹、探讨骨器的材料与制作工艺、古DNA分析、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和锶同位素分析等。判断家养动物的系列依据包括形体特征、几何形态测量、病理现象、年龄结构、性别特征、数量比例、随葬或埋葬现象、古DNA分析、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和古代文献记载等。
狗、猪、羊、牛、马和鸡等六畜在中国起源和出现的时间、地点及动因各异,鱼、鸭、鹅、驴、骡和骆驼等家养动物在中国的驯化历史也相当早。中国家养动物的起源和出现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土生土长”与“通过文化交流引进”这样两种模式。中国古代各种家养动物的起源、出现及发展不但保证了人类稳定地获取多种肉食资源及奶制品等,而且在促进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增强军事作战能力、推动交通运输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另外,在人类的精神领域中也有独到的用途。
以中国新石器时代人类获取肉食资源的多种方式为基础,可以建立起由依赖型到初级开发型、再到开发型的发展模式。这个模式始终受制于自然资源的制约,由此可以提出“被动发展论”的观点。历史时期各个地区获取肉食资源的方式在延续各自传统方式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家畜饲养业在各个地区分别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或推广与普及。
中国古代在随葬和埋葬活动中往往使用家养动物。猪在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随葬和埋葬活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各个地区在随葬和埋葬活动中使用猪的形式既有同一性,又有差异性。除猪之外,往往还使用狗,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和末期,出现使用绵羊和黄牛的现象,随葬和埋葬这些家养动物的现象到历史时期一直延续和发展。在商周时期,在部分规格较高的墓葬中一直存在随葬家猪、黄牛和绵羊的前肢的习俗。随着社会复杂化的加剧和等级制度的巩固,在商代都城一级的遗址里,马、黄牛、绵羊、猪和狗都分别在不同种类的祭祀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在周代的一般聚落里,当时的百姓似乎依然保持着自新石器时代延续下来的用猪和狗进行祭祀的传统,与统治者的祭祀用牲形成鲜明对照。
以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各个文化类型为范围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古代文献开展进一步探讨是十分必要的。而骨器制作、动物的次级产品开发、动物的艺术形象、动物在战争和劳役中的使用等方面的研究应该成为中国动物考古学研究中新的生长点。中国动物考古学研究在深化研究中国古代的农业史、家畜饲养史、手工业史、战争史、交通史等方面必将发挥独到的作用。
第一章 动物考古学的研究目标和中国动物考古学的研究历史
第一节 动物考古学的研究目标
第二节 中国动物考古学的研究历史
一 形成时期的中国动物考古学研究
二 发展时期的中国动物考古学研究
第二章 与动物考古学研究相关的动物学和其他理论
第一节 动物学主要分支学科
一 动物分类学
二 动物解剖学
三 动物地理学
四 动物生态学
第二节 相关研究理论
一 均变论
二 埋藏学
三 文化生态学
第三章 动物考古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野外采集与室内整理
一 野外采集
二 室内整理
第二节 基本信息的多种分析
一 测量数据的比较
二 定量统计
三 判定年龄结构
四 分析动物骨骼上的痕迹
五 探讨骨器的选料与制作
六 古DNA分析
七 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
八 锶同位素分析
第三节 判断家养动物的依据
一 形体特征观察
二 几何形态测量
三 病理现象观察
四 年龄结构统计
五 性别特征观察
六 数量比例统计
七 随葬或埋葬现象观察
八 古DNA分析
九 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
一〇 古代文献记载
一一 综合判断
第四章 中国古代家养动物起源的研究
第一节 主要家养动物的研究
一 狗
二 猪
三 绵羊和山羊
四 黄牛和水牛
五 马
六 鸡
第二节 其他家养动物的研究
一 鱼
二 鸭和鹅
三 驴和骡
四 骆驼
第五章 中国古代获取肉食资源方式的研究
第一节 各地区考古遗址出土的动物遗存
董其昌草书唐诗四首-法书经典 内容简介对于法书经典的理解,普遍的认知,是经过历史的磨砺、几代人的筛选认可而留存下的,能够在书法历史的长河中闪闪发光的精品佳作。人...
甲骨文与殷商人祭 本书特色 祭祀是殷商社会意识形态之核心,而人祭又是祭祀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种宗教形式。本书以殷商甲骨文为研究材料,穷尽性地统计了其中关于人祭内容...
作品目录绪论印度和中亚篇一 佛教的起源与兴盛二 印度佛教艺术的形成三 佛教沿丝绸之路传播四 中亚佛教艺术与石窟中国新疆篇一
邢诚爱工笔猫精品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邢诚爱为我国有名工笔动物画家,以画工笔猫著称,其作品构图精妙、动物形象生动可爱、色调艳而不俗,画面效果具有很好的艺术感染力,...
佉卢文书在我国境内的出土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古代印欧语诸族的迁徙和分布提供了新的线索,也为说明古代塔里木盆地绿洲国家的社
“电影导演不过是一个在桥下行乞、拉客的祭女罢了。”“电影是剧情,不是事件。”这是小津对吉田所说的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正
四家藏墨图录 本书特色 墨是中国独有的文房四宝之一,还在十世纪之初的五代,因文化交流的需要应运而生。发展中,良工辈出,日趋精良。更因文人、官府除使用外,还参与了...
米芾书法精选 内容简介 米芾(一○五一——一一○七),原名黻,字符章,号襄阳漫士、鹿门居士、海岳外史等,湖北襄阳人,祖籍山西太原,后迁居江苏镇号江,是我国北宋时...
老子甲-韩店楚墓竹简 本书特色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书法宝库内容丰富,从商周甲骨文、青铜彝器款识,到周秦两汉魏晋简牍帛书、汉唐碑版铭志、宋元明清墨迹,琳琅满目。为...
电影学:基本理论与宏观叙述 内容简介 本书为国内**部比较严格遵循学科划分原则而完成的电影学著作,本书在阐述电影学的产生与确立的历史沿革和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全面...
设计DIY 目录 前言为什么要D.I.Y.?D.I.Y.理论设计基础博客书本(空白的)书本(印刷后)品牌商业名片CD和DvD包装刺绣信封传单礼物家庭用品请柬孩子...
青绢彩绣-杭州手工刺绣技法 本书特色 在中国传统文化习俗中,刺绣是女子必学的手工技艺,它融合了各地的民俗文化风情,从一针一线的精细手工劳作中以自己独特的语言方式...
中国纹样全集-(全四卷) 本书特色 ★ 8开平装,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 作者吴山为我国著名工艺美术史学家,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书中的线描图是他倾毕生精力积累的★ ...
十鼓齐先锋本-石鼓文-中国历代经典碑帖 本书特色 《石鼓文》系先秦战国刻石文字。石作鼓形,共十鼓,分别刻有四言诗一首,径约三尺余。内容记述秦国君游猎,故又称作《...
宋拓集王羲之圣教序碑 本书特色 历代碑帖法书选编辑组编选的《宋拓集王羲之圣教序碑》共计2400余字,西安博物馆藏。此碑内容包括唐太宗为玄奘法师翻译佛经而作的序文...
法国人眼中的艺术史-文艺复兴时期艺术 本书特色 《法国人眼中的艺术史:文艺复兴时期艺术》艾利?福尔以优美流畅的文字向我们展现着人类的艺术成就。 从旧石器时代到2...
傅山论书画 本书特色 《傅山论书画》由侯文正先生收集了傅山论书画有关的文章,分论书法,编绘画两部分,书法部分包括如“作字示儿孙”、“字训”、三复《淳于长碑》、“...
内容简介:本书既是他专业之外的一部著作,更是他专业之内一部罕见的作品,本书着力表述自己对当代重大文化问题的思考与立场,以
眼之愉悦 本书特色 《眼之愉悦》是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联合推出的,是世界级电影大师的随笔集。眼之愉悦 内容简介 在法国大导演中,大概要数弗朗索瓦...
全彩西方工艺美术史 本书特色 国内**本写给普通老百姓看的全彩西方工艺美术史,提高人生品位,加强艺术修养的轻松读物,用通俗晓畅的文字告诉你丰富的艺术知识,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