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着眼于西周至汉晋时期与中西文化交流有关的珠饰种类,通过它们各自不同情况的具体梳理和分析,追溯其意匠源头;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母型在传播过程中的形态及使用功能的变异,研究外来文化因素进入中国以后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与融合的情况,进而分析中国文化面对外来文化因素的调适机制;并通过分析外来珠饰传播的可能中介者,勾勒其传播的途径,结合不同种类珠饰流行的时代的编年分析以及流行地域等情况,以其时欧亚大陆的宏观历史背景为参照,总结西周到汉晋时期外来珠饰乃至中西文化交流的阶段性特征。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若干概念的界定和说明
一、串珠、坠子与护符
二、西周至汉晋时期
三、“中”与“外”
四、考古学与中外文化交流研究
第二节 珠饰在考古学研究中的价值
第三节 珠饰的分类和描述
第四节 国内外珠饰发现与研究回顾
一、国外珠饰发现和研究简况
二、国内珠饰发现和研究简况
第五节 相关理论方法的思考
一、珠饰研究五要素
二、类型学的运用
三、出土环境的分析
四、与理化分析的结合
第六节 珠饰研究的难点
第二章 西周至汉晋时期的外来珠饰
第一节 费昂斯珠(Faience Beads)
一、费昂斯的界定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出现
二、中国费昂斯制品的发现和特征
三、中国费昂斯珠与域外制品的可能联系
第二节 钠钙玻璃珠(Soda Lime Silica Glass Beads)
第三节 蜻蜓眼式玻璃珠(Compound Eye Beads)
一、蜻蜓眼式玻璃珠在世界范围内的出现和初步流传
二、中国蜻蜓眼式玻璃珠的发现和类型
三、中国蜻蜓眼式玻璃珠的意匠渊源
第四节 蚀花肉红石髓珠(Etched Carnelian Beads)
一、蚀花肉红石髓珠的起源和传布
二、中国蚀花肉红石髓珠的发现
三、中国蚀花肉红石髓珠的类型及其与域外文化的联系
第五节 印度—太平洋珠(Indo-Pacific Beads)
一、印度—太平洋珠的定名及工艺特征
二、印度—太平洋珠在中国的发现
三、中国出土印度太平洋珠的产地问题讨论
第六节 琥珀珠(Amber Beads)
一、先秦时期琥珀制品的发现
二、汉晋时期琥珀珠饰的发现
三、汉晋时期中国琥珀原料的来源
第七节 多面金珠(Multifaceted Beads)
第八节 壶形珠(Jug Beads)
第九节 辟邪形珠(Lion Shape Beads)
第十节 装金玻璃珠(Gilt Glass Beads)
第十一节 其他珠饰种类
一、人面纹珠(Face Beads)
二、青金石珠(Lapis Lazuli Beads)
三、人头坠子(Head Pendants)
第三章 模仿与变异:珠饰反映的中国文化对外来事物的调适机制
第一节 中外珠饰制造材料和使用传统的差异
一、中外珠饰制造材料选择的差异
二、中外珠饰使用传统的差异
第二节 中国珠饰制造中对外来珠饰的模仿
一、对外来珠饰材质的模仿引发的技术革新
二、对外来珠饰形状和装饰的模仿
第三节 外来珠饰进人中国后的变异
一、外来珠饰与中原礼制传统的结合
二、外来珠饰的财富意义
三、外来珠饰作为其他器物的附属装饰
第四节 珠饰反映的中国文化对外来事物的调适机制
第四章 珠饰反映的西周至汉晋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阶段性特征
第一节 西周至汉晋时期外来珠饰输入路线的变化
一、各类外来珠饰进人中国的途径
二、外来珠饰反映的中国对外交通路线的变化及多元格局的形成
第二节 西周至汉晋时期外来珠饰输入动因及中介者的变化
一、民族迁徙与珠饰的传播
二、对外贸易中的珠饰
第三节 珠饰反映的西周至汉晋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几个阶段
一、西周时期
二、春秋至西汉中期
三、西汉中期至东汉末期
四、魏晋时期
结语
一、本书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二、本书的未尽之处及期望
附表一 中国出土西周时期费昂斯珠一览表
附表二 中国出土汉晋以前钠钙玻璃珠一览表
附表三 中国考古发掘出土蜻蜓眼式玻璃珠一览表
附表四 未发表图片资料的蜻蜓眼式玻璃珠一览表
附表五 中国出土汉代印度—太平洋珠一览表
附表六 中国出土西汉时期琥珀制品一览表
附表七 中国出土东汉时期琥珀珠饰一览表
附表八 中国出土魏晋时期琥珀珠饰一览表
附表九 中国出土西周至汉晋时期壶形珠一览表
附表一○ 中国出土汉晋时期除琥珀外其他材质辟邪形珠一览表
主要参考书目
一、中文
二、外文
后记
新编经典行书鉴赏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独特的文化瑰宝,欣赏、学习书法是弘扬中国艺术、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中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在众多艺术门类中,书法艺术*为集中...
《幽僻处可有人行?》内容简介:汉语思想界最受敬重的书写者之一,张志扬先生三本“阅读经验”散文首次结集;陈家琪、邓晓芒、陈嘉
中国茶联 本书特色 ★ 大16开平装,装帧精美,布面线装书脊,铜版纸全彩图文★ 茶联作为中国独有的文化代表,以茶事为题材,内容清雅,将文学、书法、茶文化等融为一...
马丁·坎普(Martin Kemp),牛津大学艺术史系名誉教授、达·芬奇研究专家以及艺术与科学可视化研究专家。著作包括《从基督到科尔:图片如何形成图标》《列奥纳...
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 本书特色 《中国市长培训教材7: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是市长培训教材系列中的一本重要教材。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迷失的城...
Fromitsearliestdays,thecinemahasenjoyedaspecialkinshipwiththerailroad,amutualatt...
书艺丛谈 本书特色 本书介绍了大陆和台湾数十家武功门派的功法与发展状况,包括少林、武当、崆峒、峨眉青城等传统门派,也包括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新兴门派,如昆仑派等,既...
作品目录Part1 14OO一15OO列奥纳多·达·芬奇阿尔布雷特·丢勒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拉斐尔·桑西安德烈亚·德尔·萨尔托汉斯·荷
这是国内第一部全方位揭秘当代中国文物市场真相的长篇纪实作品。记者耗时5年,周旋于国内主要古玩市场、拍卖公司、盗墓现场、文物
青少年学二胡 内容简介 《青少年学二胡》是一本根据青少年学习特点编写的二胡教材,对训练培养少年儿童如何掌握二胡演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方面进行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
葛如亮生平简介葛如亮,同济大学教授(1926.7~1989.12),男,浙江奉化人。少年时就读于宁波中学、国立七中。1948年毕业于上海交
★“牛津艺术史”系列★近距离观看古希腊城邦的艺术生活,全面深入探索西方艺术传统之源头公元前800年至前300年,即古风时期与古典时期,古希腊艺术家们开创性地实验...
叶雨书衣-自选集 本书特色 不仅展示了出版家范用的图书设计,也展示了范用主持编辑出版的一批影响深远的好书。如果要用一个词儿概括范用的设计风格,那就是“书卷气”。...
中国历代云纹纹饰艺术 内容简介 画着五只蝙蝠在云中飞翔的吉祥图,表示“天赐五福”;画着一个牧童放风筝入云端,表示“青云得路”;画着莲花配以慈姑叶,周围加五色云的...
意派论:一个颠覆再现的理论:a synthetic theory against representation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四章,内容包括:“意派”不是西...
历代名迹真赏宋四家名迹选/历代名迹真赏 本书特色 ★铜版纸高清精印,超大开本散页装,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收录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位宋代书法家的精品墨迹...
克利的日记:1898-1918 本书特色 20世纪*具诗意画家的才情与成长一个天生对色彩有感觉、甘愿被颜色主宰的人一个终其一生在追寻“宇宙的灵魂”的孤独诗人各个...
《给孩子的中国神话》内容简介:本书是牧笛奖得主、知名儿童文学家王文华携手画家九子,继《给孩子的希腊罗马神话》之后,打造的又
艺术原来可以这样看 本书特色 “艺术眼”系列书的观点是:进入艺术世界的起点就是作品。放下对艺术的恐惧,卸下艺术的权威!只有经常直接与艺术品接触,才能慢慢培养艺术...
改,继续改,较着劲改……这才是编剧的自我修养!用“七个情节点”重筑剧本结构消灭平铺直叙,锤炼直抵人心的对白用“编剧节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