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制作中,纪录片*基本的构成是影像与事件,这些历史影像在“记录与虚构”、“历史与表现历史”、“讲坛与宣传”和“触摸历史与实录变迁”等制作条件与观念中阐述与辨析。*显著的是观众面对的历史事件,而不是纪录片影像语言,历史影像的制作基础就建立在两种不同的时间空间理解层面——可以说它是摄影机的现场的,也可以是摄影机后来所代言的历史现场。第二是关于历史影像的表现视域,这就是通过历史人物的影像传记,反遇一个时代与社会的道路。这一历史影像注重历史人物经历所体现出的历史价值和这一影像所展现出的人物命运及时代风云,影像写作本身并不拘泥于传统录片所固有的构成元素;另一方面是在考古与发现的文献记录中整合具有见证历史现场的影像物质,考古与发现的基础在于对过去事件的现场描述,通过细微的文献材料和对于这一材料的历史研究与分析形成这一影像探索的写作特征,其中描述、整理和分析成为影像代言历史事件现场的立足点;三是本着记录今天、寻探文化源流、实录时代变迁的历史眼光及其目的,并将历史事件的重建重点放在“完成变迁过程”上,注重历史事件的流变过程,从而将影像的焦点放在当代具有重大影响的现场媒介事件和大众生活形态的事件开拓与阐发上,并以此建立历史题材纪录片的表现视域。历史影像的制作还以“汇编性”、“口述体”和“再现式”这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影像的写作方式,构成历史题材纪录片影像的基础、叙事策略及其话语形式,从而建立了关于纪录片历史影像“代言性叙述”的制作基础与实践理论。
肖平 教授,文学博士,1959年6月生于南昌市,江西省萍乡市人。从事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的教学与研究,硕士生导师,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现任江西财经大学影视艺术研究所所长。肖平教授1989年7月于扬州大学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作家作品。1997年7月在苏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影视编导方向的文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一直从事广播电视艺术学、纪录片、电影学和新闻传播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影视编导、纪录片和电影语言。尤其是在电影语言和纪录片研究领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现已出版纪录片及影视语言方面的专著二部,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课题4项,在中国新闻传播学专业类和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类权威期刊《现代传播》、《中国电视》、《电视研究》、《影视艺术》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1997年作为主要创作人员,编导主持了国务院新闻办委托江苏省委宣传部拍摄的纪录片《世纪挑战》的拍摄与制作,并获得1999年江苏省外宣片特别奖;2003年9月在《现代传播》发表的论文《从<阴阳>、<夏天>的叙述结构看纪录片的叙事原则》,获第四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理论奖三等奖。肖平教授任教十余年来,先后在苏州大学、上海大学开设硕士研究生课程《影视语言》、《纪录片编导实践理论》等专业课。在江西财经大学为本科生讲授了专业课《电视编导美学》、《电视纪录片编导创作》、《电视栏目与专题》、《新闻教程》;公共课《大学语文》、《财经写作》;选修课《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外文学比较》、《当代影视作品欣赏》等课程。肖平教授在广播电视艺术学领域的研究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纪录片研究:侧重于纪录片编导实践理论及叙事形式研究,代表性成果有专著《纪录片编导实践理论》、《电视纪录片论语》、课题《纪录片叙事形式及类型研究》和论文《从<阴阳>、<夏天>的叙述结构看纪录片的叙事原则》(《现代传播》2003.5),《经典性即世界性》(《现代传播》1996.1) ,《纪录片知觉形式及类型研究论纲》(《中国电视》2003.6),《从读写预言到读写真理——纪录片创作模式及其演变新探》(《影视艺术》2000.5)通过对大量中外经典纪录片的影视语言与叙事形式研究,提出纪录片的本质就在于区别于故事片的材料原状形态及其非组织结构的原则,并围绕纪录片事件现场原状与编导控制这一核心概念展开研究。该项研究对于纪录片在国家德治教育和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具有较高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其中论文《从<阴阳>、<夏天>的叙述结构看纪录片的叙事原则》获第四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理论奖三等奖。第二,电视文艺与央视春节晚会研究:这一研究主要侧重在央视电视晚会节目材料和剧场交流效果研究领域,注重晚会观看者的现场交流与接受影响。受中国电视学研究委员会的委托,主持并完成课题《电视晚会节目材料布局组合及剧场效果研究》,并以系列论文的形式发表:《电视晚会节目材料知觉形式中的相似组合原则》(《现代传播》2002.3)、《改造与整合:视知觉简化倾向的文本分析——电视晚会剧场效果研究之一》(《中国电视》2001.8)、《促进与分离:视知觉距离的简化倾选择——电视晚会剧场效果研究之二》(《中国电视》2001.11)、《“歌与话”:从对抗走向整合——电视晚会剧场效果研究之三》(《中国电视》2002.2)、《平衡与扩张:一种突破整平的布局组合形式》,(《中国电视》2002.8)该研究将晚会剧场的有效交流与节目材料的布局组合进行比较,提出观看者的参与互动和电视晚会节目材料布局组合是晚会的影响基础与前提,得到业内专业人士的高度评价。论文《“歌与话”:从对抗走向整合——电视晚会剧场效果研究之三》获江西省第六次社会科学青年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第三,影视编导实践、策划和制片:作为主创人员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江西电视台和南京电视台的相关电视节目制作与策划工作。如1999年的中央电视台的《世界著名电视大台主要频道、重点栏目形态研究》,作为专题组的主要成员,与国内著名影视理论学者和制片人,共同研究策划央视的主要频道、重点栏目和节目形态;1998年的江西电视台的《改革开放二十年》的节目策划与制作;1997年的中央电视台与南京电视台合作制片的纪录片节目、国际交流节目和科教文化节目的策划与制片工作。参与制作和策划的纪录片等节目,均在中央电视台、江西电视台和南京电视台获得国家级、省部级一等奖多项。肖平教授在这一方面的工作,特别注重电视传媒的社会传播效果及价值取向研究,并将影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益,为推动我国广播电视艺术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纪录片、电视文艺和影视文化的研究,体现了他对当代先进影视艺术理论与文化的认知与贡献。
三丽鸥礼品书 画画口诀歌 本书特色 这是一套趣味游戏书。本书以日本株式会社三丽鸥旗下经典卡通明星——凯蒂猫、大耳狗、花小兔等为主角,以朗朗上口的歌谣教孩子画卡通...
这本书涵盖的题材,粗约言之,可分文学和电影。毛尖对电影的爱好,到了情痴的地步。在《光影岁月匆匆过》中,她作了交代:“回想
本书以上海市武康路——一条重要风貌保护道路的保护规划和保护性整治实践为契机,对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工作前期必须研究的三方面问
Sinceitsoriginalpublicationin1978,DeliriousNewYorkhasattainedmythicstatus.Backin...
西泠印社社员作品集(上下) 本书特色 序西泠印社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为宗旨,广纳贤才,不依本位;法宗高雅,不次时韵,百年而演为名社。其初,结集同志,在事不在...
Doyouwanttotakecontrolofyourlife?Sothatyoucanhave,beordowhateveryoudesire?Wishin...
神奇水彩笔-大师画我也画 内容简介 刘静编著的这本《神奇水彩笔(儿童创意绘画教程)》在引导儿童向大师学水彩画的同时,以清晰合理的绘画步骤、丰富多...
传承 创造 生命-李玉茹与20世纪下半叶京剧创作演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本书特色 《传承创造生命(李玉茹与20世纪下半叶京剧创作演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由傅谨单跃...
董其昌法书精选-古代经典碑帖善本 本书特色 《古代经典碑帖善本》系列丛书由书法专业教授傅如明、刘天琪、刘逊芝三位专家担任主编;浩瀚文化编辑制作;江苏凤凰美术出版...
异化的肉身-中国行为艺术 本书特色 ★16开平装,铜版纸全彩,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首部系统总结中国行为艺术20余年历程专著出版★作者鲁虹为国家一级美术师,曾参与...
乐昌花鼓戏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八章,内容包括乐昌花鼓戏的源流沿革、剧目概况、声腔音乐、表演艺术、传唱机构、观演场所、演出习俗、轶闻杂记等。乐昌花鼓戏 目录 一、...
东汉张迁碑-人美书谱隶书-玄卷 本书特色 人美书谱是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2018年重点推出的书法碑帖类图书,近期将陆续面世。全书采用大八开彩色印刷,由名家主...
位于中美洲心脏地带的墨西哥山谷,是一个海拔1.5英里的天然盆地。早在公元前2万年左右,以渔猎为主的部落就已在此出现。到了公元
中国历代走兽纹饰艺术 内容简介 渊源久远的中国走兽图案,在传统艺术领域中自成一派,这些形形色色的图案,在历代的岩画、石刻、石雕、画像石、画像砖、陶瓷及织绣中都有...
楹联墨迹大观 目录 **册趙宦光篆姜天樞行楷王时敏隸王原祁行楷徐用鍚行楷王澍楷陈邦彦行楷华喦行草厲鶚隸蒋溥隷左光斗行草石寿隷金聲行草姜宸英行草汪士鋐楷高其佩行草...
文徵明原寸复制高清大图-条幅名品精选-一 本书特色 从支离破碎、大小尺雨失当的老式字帖升级到完整清晰、临摹装裱皆宜的复制原作通览一代行草书大师传世条幅墨迹(12...
赵孟頫行书-名人名言集字创作 内容简介 《名人名言集字创作;赵孟頫行书》在临摹中尝试创作,在创作中感悟名言。赵孟頫一二一五四年;;三三年元代书画家,字子昂,号松...
田英章硬笔楷书技法-(配光盘) 内容简介 硬笔书法是指用硬质笔尖的“工具”书写汉字的一种艺术形式,并包括一定的书写规则。硬笔是指除毛笔之类软笔外的书写笔...
本书是作者研究中国出土古文献有关专论文章的结集。作者致力于用出土古文献及其他古文字资料和传世古文献相互比勘印证,并指出我
王羲之《乐毅论》楷书大字谱 内容简介 《乐毅论》的笔画较为圆润,浑厚丰满,秀气十足,大都以中锋行笔写出。同时,秀润中不乏劲利,做到柔中寓刚。起笔收笔以藏锋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