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上中下三篇,收入了作者的十多篇关于现代中国“革命”意识形态形成史的研究论文。
这些论文内容丰富,多角度多方位地探讨了上述问题,具有观点新颖,逻辑严密的特性。从而使读者能对从晚清到现在,整个二十世纪中国“革命”意识形态的形成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上篇
(一)论现代中国“革命”话语之源——二十世纪初“革命”、“かくめぃ”和“Revolution”的翻译过程
(二)再论现代中国“革命”话语之源——民族主体、历史记忆及文学场域的建构
(三)孙中山与现代中国“革命”话语关系考释
(四)“革命”的脚注——孙中山《伦敦被难记》及“革命”话语研究
(五)关于“革命”和“现代性”的意义和使用
(六)晚清“诗界革命”发生时间及其提倡者考辨
中篇
(七)晚清“诗界革命”盛衰史实考
(八)晚清“诗界革命”与批评的文化焦虑——梁启超、胡适与“革命”的两种含义
下篇
(九)百年醒狮之梦的历史揶揄——“群众”话语与中国现代小说
(十)革命的女性化与女性的革命化——茅盾早期小说中的“时代女性”与现代时间意识,1926—1929
(十一)“时代女性”、历史意识与“革命”小说的开放形式——茅盾早期小说《虹》读解
后记
文史资料选辑:第五十二辑(总第一五二辑) 本书特色 本辑分为共和国风云、政坛琐记、军事史林、外交史话、航空谈往、人物述林六个部分。其主要介绍了杨正泉、李金勇、姚...
《制胜投资:微米革财富密码》内容简介:本书用作者30年积累的中西方金融教育与资本市场实践经验,探索中国化的价值投资体系,构建
国史要义 本书特色 《柳诒徵:国史要义》是柳诒徵的代表作,该书站在维护中华传统文化的立场上,引证大量史料,从史原、史权、史统、史联、史德、史识、史义、史例、史术...
图说中华文化故事-战国成语与秦文化-全10册 本书特色 “图说中华文化故事”丛书,是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优秀文明的青少年读物。全套丛书从战国讲到宋朝,将上千年的历史...
铁血强宋 本书特色 《铁血强宋》:独特视角审视大宋王朝历史,史诗般重现一个血性的中国历史可以更好看铁血强宋 目录 前言:创造伟大文明的帝国**篇 五代深渊锻造铁...
香港方物志-(珍藏版) 本书特色 香港是个可爱的地方,既有都市的繁华也有乡郊的朴实宁静。不过,除了繁华的一面外,很少有人会留意这座城市素淡的一面,去考察了解其中...
《容器云的关键理论和方法研究》内容简介:本书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分析了从云计算到容器云的过渡过程,全面介绍了
《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分割与代际流动(1978~2010)》内容简介:社会转型与社会流动机会结构的关系是关乎当前中国社会稳定与发展的
春秋左传 本书特色 《民国国学文库》丛书原名《学生国学文库》,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商务印书馆王云五主编《万有文库》之子系,为突显其时代印记现易名为《民国国学文库...
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美国 本书特色 当五月花号开始了它跨越重洋的旅程,一个新的国家也在孕育之中,战火的洗礼,将独立、自由烙在它的精神深处,开疆拓土的西迁之路,...
极简未来史-人类的趋势.未来与终极命运 本书特色 本书从人类数百万年前至今的发展史和科学的演变出发,讲述了未来世界让人难以置信的可能性。由于各国的军备无限扩张和...
(1919-1949)-近代后编-白寿彝史学二十讲 本书特色 中国近代的历史,是中国人民置身近代洪炉接受考验的历史,是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都遭到失败时期的历...
史通 内容简介 《史通》共二十卷,包括内篇十卷三十九篇和外篇十卷十三篇,合计五十二篇。其中,内篇的《体统》、《纰缪》、《弛张》三篇,大约在北宋时已亡佚,今仅存有...
《牛津拜占庭史》内容简介:“拜占庭是古罗马拖在身后的长达千年的车辙,虽也有过辉煌,但还是终于像烈日下的水渍一样蒸发了。”—
史家-史学与现代学术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张广达,历史学家,通晓多种语言文字,致力于唐史、西域史、敦煌、吐鲁番出土官府文书、...
南方地区文物保护与水环境治理 内容简介 本课题选择了中国南方七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剖析的案例,这七个专题研究对象涉及早期城址、晚期古城、古水利工程、古矿业...
《深度探索Linux系统虚拟化:原理与实现》内容简介:这是一部深度讲解如何在Linux操作系统环境下用软件虚拟出一台“物理”计算机的
古典历史研究史-(上卷) 本书特色 本书是我国国内**部系统论述古典历史研究发展史的专著。作者广泛搜集大量**手资料,对文艺复兴以来西方世界尤其是英、法、德、意...
曹刿论战-漫说中国历史-05-轻松读历史 本书特色 本册图书讲述了曹刿论战、仁义宋襄公、流亡公子、退避三舍等著名的历史故事。围绕着漫画故事,又用四个栏目介绍了相...
《爱,趁我尚未遗忘》内容简介:《爱,趁我尚未遗忘》是海地小说家和诗人莱昂内尔·特鲁约的小说作品,首次出版于二〇〇七年。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