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理解中华民国,本书并不采取直线叙述,而是以专题章节的形式提供对于中国转型这一中心主题的深度阐发,再将它们综合起来,编织入整体的叙述。尽管本书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推进的,但是每一部的各章都用一种更为聚焦的方式考察那几十年中的特定方面:政治、社会关系、思想、外交、经济以及其他主题。因此,本书避免单一的故事线索,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反教科书的作品。将其抟为一体的是贯穿这一时代内外的一系列重复出现的主题。通过检查不同颜色的丝线,我们就可以看到外衣是怎样织成的。
在19世纪的最后几十年与20世纪的最初几十年中,在外国干涉、战争与经济紊乱的情况下,中国古老的王朝政治制度以及支持它的社会结构瓦解了。成百上千万的中国人为了生存——为了自己与家族(有时是民族)的尊严——而努力奋斗。民族本身也有待构建。如我们将看到的,尽管长期以来就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中国认同的版本,但正是在20世纪初,知识分子与激进行动者首次试图通过混合种族、文化与历史等观念来界定中华民族。这些令人兴奋的观念触动了受教育阶层与城市群体的心弦,最后,它们还传布到了农民阶级之中。与此同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宣告帝制就此结束,并在随后试图建立一个共和国。清朝是以汉民族主义的名义被推翻的,满族统治者被视为外国侵略者——他们在两个半世纪之前突然冲出了东北森林,征服了中国。1911年前,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清朝不过是前后相继的二十多个皇室中最近的一个,其“正统性”可以被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像之前的所有王朝那样,清廷以其自身而非人民的名义实行统治。
在王朝最后的那些年中,这让越来越多的人难以容忍。他们想要一个代表国人利益的强大政府。由此,1912年建立的中华民国将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联系在了一起。对受过教育的群体——如数量日渐增加的学生、军人、专业人士以及商人——来说,这些理念既是奋斗的目标,又是他们之间互相争夺的对象。到20世纪20年代,城市工人与许多乡村社群也已经成了举足轻重的政治行动者,他们也迫切要求实现自己的社群与正义理念。民族主义将那些算得上数或应被算上数的人群重新界定为政治共同体的成员。它唤起了对一个问题的注意,那就是一个软弱且四分五裂的中国如何保卫自己抵抗外国自19世纪以来的威胁。而它不可避免地与社会正义——权力与财富在中国内部如何产生与分配——的问题缠结在了一起。
因此,建立某种新政府的斗争就关涉到政治共同体成员如何作为——哪些成员应该有什么样的权利与义务。这与建立强大国家以抵抗外国威胁和直接侵略的迫切需要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在这几十年中,战争肆虐,没有哪个城市、村庄或家庭能不受其影响,且它又与新权力源及其反对力量的出现关系巨大。在摧毁旧社会结构并为新权力竞逐者的出现开辟道路方面,外国帝国主义与赤裸裸的侵略、内战、地区与宗族暴力以及匪患都发挥着作用。在这几十年中,中国还被进一步拖入世界经济之中,这促进了城市化(尤其是在东部沿海),并为新的文化交互与社会变革开辟了道路。
在这几十年中,几乎所有的政治运动都以民主为名义,而民主自然在不同时间对不同群体意味着不同的东西。民主有时意指选举制度或实行选举的保证(以西方人最为熟悉的方式),不过,它还意指各式各样的群众动员以及从公民权到经济安全等种种权利制度。在20世纪的头几十年中,新社会群体——例如妇女、工人、商人、少数民族以及各种“爱国者”——要求在政治上发出声音。城市精英在挑战王朝权力以及随后反对自封的建国者时,都既用民族主义又用民主主义来正当化自己的行动。在工人与农民之中,民主、社会正义与民族主义也变成了强有力的潮流,塑造着长期革命斗争的进程。中国革命者反抗着传统习惯与道德的重负,同时也与民国时期新出现的掌权者作斗争。
因此,“民族”与“民主”的概念就成了竞争中的社会与政治群体的斗争舞台。同时,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标志就是国家建设的努力与实验,这种努力与实验宣称能加强国家力量且创建民主,而事实上通常是通过创建民主来加强国家力量。然而,在像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女性主义以及(就此而言)民主主义这样的社会运动中可以看到的解放与乌托邦冲动也可能受到了限制,理由则是国族统一以及抑制对国家或法团权力的阻抗。中国民族主义是通过面对外国的频繁干涉与侵略的耻辱感塑造出来的。领导者与人民都同样尽力试图恢复历史上的伟大。他们将中国理解为一片有着古老荣光的土地。而为了生存与发展,它需要新的制度。首要的则是新的公民,他们会被像学校、法律、兵役以及国家宣传这样的共同制度塑造为一个有凝聚力的整体。本书的绝大部分就是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追索这些尝试——教育普及化,语言标准化,改造法律制度,并一般性地加强政府。
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可能互相冲突。领导者批评说民主会带来不统一与无效率。政府的批评者不得不为他们的爱国心辩护——尽管他们可能同样因为政府不能保护民族利益而攻击它。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中间互相冲突的成分是不可能被否认的,不过同时,它们间的联系并不仅仅是虚假造作或白日梦。在竞争性民族国家体系中,民族国家的逻辑完全以对人民的动员为基础。对旧式的王朝国家来说,只要人民交了税,它大体上就满足于让他们自行其是,而新式民族国家则需要他们热忱的合作。本书考察了中国奋力创造公民的过程。那么,被理解为是权利与义务结合的公民权就同样是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结合。民族主义要求创造公民——认同于政治共同体的人民。作为一位公民,在那个共同体中也就有自己的一份。在此类政治问题之外,本书还考察针对家庭、欲望、性关系、休闲以及身体本身(例如如何出行与着装)——它们承载着公民权以及其他许多问题——的态度变化。
本书混合性地借鉴了社会科学、文化研究以及实证历史主义的方法论,以集中探讨这些主题。我所设想的读者无须对中国有任何了解,不过要乐意在少数广为人知的事件中扑腾,并要间或游入深水之中,考虑这些事件的原因、方式以及潜在的替代性选择。
序言
致谢
第一部通向革命之路(1895—1919)
第一章儒家激进主义的兴起
制度变革的要求
政治语境中的儒家激进主义
文化语境中的儒家激进主义
意识形态革命
第二章1911年:历史与历史叙述
作为序幕的辛亥革命
作为阶段的辛亥革命
作为保守社会变革的政治革命
清朝的结构性崩溃
革命氛围
第三章清朝覆灭过程中的观念与理想
帝国与国家
民族主义与国家建设:梁启超
汉民族主义:种族与革命
第四章从军事独裁者到军阀
早期民国政治
外交与君主制
军阀主义与军阀时期(1916—1927)
军阀主义的动因与影响
第五章乡村社会状况
乡村生活的基本样式
乡村社会的解体
农民:抵抗、造反与革命
定义
第六章城市社会变化
城市发展:市民社会与资产阶级
新兴社会力量:工人
新兴社会力量:学生、妇女
第七章知识分子、民国与新文化
立宪主义、联邦主义与改革
新文化运动
孔教在现代中国的命运
民国早期的无政府主义与社会主义
第二部民族主义与革命(1919—1937)
第八章五四运动中的政治与文化
五四运动(1919—1921)
帝国主义与自由主义
五四运动的政治意义
文化革命与社会变革
现代国家与变革的限度
第九章国家认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正义
“问题与主义”、自由主义与马列主义
“科玄”论战与现代中国保守主义
无政府主义者与共产主义者:界定马克思主义
五四话语中的共同主题
第十章政党政治的兴起
广州与早期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与第一次国共合作
“五卅”运动(1925年)
第十一章国民革命中的意识形态与权力
意识形态与国民党
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激进主义:农民阶级
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激进主义:妇女
第十二章北伐与蒋介石的崛起
北伐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国民革命与权力的巩固
第十三章南京十年(1928—1937):国民党时期
南京十年的国家建设
蓝衣与新生活:国民党的法西斯主义?
经济、国家与社会
正当性、民族主义与异见
第十四章农民与共产党人
求生存:中国共产党
中央苏区
富田事变与游击战的经验教训
知识分子与对群众的发现
第三部战争与革命(1937—1949)
第十五章抗日战争(1937—1945)
日本侵华
战争中的国民党人
战时的重庆与南京
第十六章毛泽东、毛泽东主义与中国共产党
走向1949年的毛泽东主义
整风
群众路线
第十七章革命与内战
政治抗争与内战
共产党人与农民(1937—1946)
农民与政治:激进化
结语
索引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系列:沙家浜镇》内容简介:沙家浜镇,位于江苏省常熟市东南隅。鱼米之乡的沙家浜镇,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滹沱河风云-回忆安平五.一反扫荡斗争 本书特色 《滹沱河风云:回忆安平"五·一"反扫荡斗争》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滹沱河风云-回忆安平五.一反扫荡斗争 目录 前...
《零基础学Visual C++(第4版)》内容简介:本书站在零基础学习的角度,使初学者能尽快掌握VisualC++程序设计的精髓。在讲解知识点
欧洲族类源流略-民国文学文化名著 本书特色 (巴斯革族、伊都斯干族、利吉利族、西加尼族、威尼底族、芬族、拉伯族)以上诸族,皆欧洲旧日土著之种类。自亚利安各族西迁...
本书着重探讨中国古代官僚等级制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问题。作者参考了社会科学的相关理论,对古代官阶的研究模式进行了系统建构,提
汉官六种 内容简介 秦、西汉时期,是封建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的奠基时期,官僚制度和礼仪制度均处于草创阶段,几经变易调整,始初具规模。凡诸制先后颁行的具体规定,皆随...
最真实的汉朝 本书特色 巍巍四百年,金戈铁马在此驻足;茫茫人心在此怅惘;时代发展在此定格……无论生命的烈火,还是自然的造化,都因大汉王朝而轻轻叹惋。*真实的时代...
帝王生活-大家史说-下编 内容简介 帝制在我国虽成历史陈迹,但昔日帝王生活,他们的生老病死,男女关系,衣食住行与娱乐,其中有不少富于人情趣味的故事,至今为读史者...
旧五代史(1-6)--古典小说四大名著聚珍 本书特色 在我国历史上,唐朝和宋朝之间曾有过封建社会中*后一次的大规模分裂割据时期。从公元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到公元...
知行合一王阳明大全集-(共三册) 本书特色 《知行合一王阳明(1472—1529)》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王阳明以几封书信,一场火攻,三十五天内平...
《任正非传》内容简介:任正非,一个中国商业史上无法绕开的名字,他被誉为教父级企业家,他重新定义了中国企业家精神。他的创业故
相对于国际上汗牛充栋的拿破仑研究,孙中山学还有很多谜底有待揭晓。透过孙中山,关注孙中山周围的陈炯明、戴季陶、胡适诸人,可
我为峰-中国古代四大帝王心灵史记 本书特色 《我为峰——中国古代四大帝王心灵史记》是一部通俗历史小说。全书讲述了秦始皇、曹操、武则天和成吉思汗等四位帝王一次次的...
中国历史与文化入门-插图第4版 本书特色 《中国历史与文化入门(插图第4版)》:大历史,轻阅读,透视西方人心目中*遥远莫测的中华文明当年明月说:历史就是那些事。...
冯永轩集(全2册)/冯永轩 本书特色 ★16开布面精装,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冯永轩,历史学家,先后师从黄侃、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专于古文字学,西北史地和楚史...
宋代福建史新编 本书特色 徐晓望编著的《宋代福建史新编》共分十五章分别是:宋朝对福建的统治、南宋福建的治乱、宋代福建的人口与粮食、宋代福建的小商品生产、宋代福建...
《文化传承与创新》内容简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此历史征程中,由文化自觉而文化自信,由
《别让猴子跳回背上(经典版)》内容简介:一幅幅职场中真实鲜活的情景,一个生动有趣的企业管理譬喻,让你跟随作者一起思考:我每
《历史与真理》内容简介:本书是法国著名哲学家,现象学解释学的创始人保罗·利科继其《意志哲学》之后的第二部主要著作,是一部论
《工业以太网技术:AFDX/TTE网络原理、接口、互连与安全》内容简介:工业领域对网络传输的实时性、确定性和可靠性等特性的要求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