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史上的大事件,而湘军正是在清政府镇压太平军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到了同光之际,太平天国运动早已被镇压下去,捻军和西北回民起义也相继失败,以农民兄弟的鲜血染红自己官顶的湘军将领也在走向衰亡。他们担心如果不趁一批湘军将领还健在的时候,把湘军的所谓“功劳”“勒成一书,以信今而传后”,就可能造成“传闻失实,功烈不彰”的后果,因而议修湘军志的呼声日渐高涨。光绪元年(1875年),由曾国藩之子曾纪泽出面,邀请“文翰颇翩翩”且又与湘军将领多有交往的湘潭名士王闿运来主持纂修《湘军志》的工作。
王闿运少负才名,敢为大言,颇有古之狂士品性。在他死后,有人这样评他:“人物总看轻宋唐以下,学成别派,霸才雄笔固无伦。”他的名士习气由此可见一斑。但综观王的一生,却是有才无命,“纵横志不就,空留高咏满江山”。光绪三年二月,王正式着手《湘军志》的编纂工作。光绪四年十一月,《湘军志》初稿成。光绪七年闰七月,《湘军志》最后定稿。王作《湘军志》共16篇,即:湖南防守篇、曾军篇、湖北篇、江西篇、曾军后篇、水师篇、浙江篇、江西后篇、临淮篇、援江西篇、援广西篇、援贵州篇、川陕篇、平捻篇、营制篇、筹饷篇等。在草稿初成之后,王应四川总督丁宝桢之邀作入川之游,因而定稿之后也就先在成都刻板。光绪七年十月,王携板回湘。没想到,一番风波正等着他。
王闿运毕竟是文人而非史家,因而在接受纂修《湘军志》的任务后,才真正认识到修史之难:“不同时,失实;同时,循情;才学识皆穷,仅纪其迹耳。”但凭他的个性,虽然遇此困难,似乎很难中途歇手,而且也不会轻易放过这一展示才学的大好机会。事实也恰恰证明,他在接手纂修《湘军志》时,就很想以自己的才学识来完成一家之言,做到既真实,又不循情。这样,我们今天看到的《湘军志》就是一部颇具个性色彩的史学作品,而非循情应景的泛泛之作。虽然他在书中拘于阶级立场,对太平军等农民斗争极力诋毁,对湘军将领曾国藩、胡林翼等的品格、才略大加赞美,但在另一方面,对于清政府的腐败,湘军在镇压太平军过程中的艰难、挫折和战略、战术上的失误等一系列问题,他也直抒胸臆,并不隐瞒;对湘军将领的内部矛盾、曾国荃在攻下南京时纵军劫掠的丑行,他更是秉笔直书,痛快淋漓。当然,他这样修史,要冒很大的风险,因为曾国荃等湘军将领请他编《湘军志》的目的是要为湘军将领溢美,而不是露丑。果然,在曾国荃等看到王作《湘军志》后,极为恼怒,同声谴责。相传曾国荃还扬言要杀王闿运以泄心头之恨。
在湘军将领和湘籍绅士的巨大压力下,王闿运深深地感到“直笔非私家所宜为”,于是不得不退让,于光绪八年将刻板送郭嵩焘销毁,以息众怒。事虽如此,但他始终心有未甘,所以在光绪九年九月重校之后,他又在四川重刻再版。重刻之时,王坦言,“此书信奇作,实亦多所伤,有取祸之道,众人喧哗宜矣。”可见,他一开始就没打算“循情”,因而对于“众人喧哗”是有心理准备的。他的这种态度在光绪二十三年与友人的一封信中也说得非常明确,他称自己作《湘军志》是要步司马迁、陈寿、范晔之后,使《湘军志》与《三国志》、《后汉书》等相媲美。
曾国荃等既对王闿运在《湘军志》中品评湘军人物语带讥刺、隐功扬恶甚为不满,又无法禁绝《湘军志》在社会上流传,就只好采取别的补救措施来挽回影响。补救措施主要有二:一是曾国荃命其幕僚王定安另起炉灶,重作一部《湘军记》以挽回影响;二是对《湘军志》的疏漏错谬之处进行驳斥。
王定安的《湘军记》始作于光绪十三年,完成于光绪十五年,阅时几三载,足迹遍五省。《湘军记》共分二十篇,包括粤湘战守篇、湖南防御篇、规复湖北篇、援守江西上篇、援守江西下篇、规复安徽篇、绥辑淮甸篇、围攻金陵上篇、围攻金陵下篇、谋苏篇、谋浙篇、援广闽篇、援川篇、平黔篇、平滇篇、平捻篇、平回上篇、平回下篇、勘定西域篇、水陆营制篇等。以体裁论,较《湘军志》要完整。又因为有《湘军志》这个底本,王定安的续作对于《湘军志》的疏漏处自然可以补添完整,因而资料就更为丰富,而叙次也更赡备。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述及近人创作的纪事本末体史著时就说:“最著者有魏默深源之《圣武记》、王壬秋运之《湘军志》等。……壬秋文人,缺乏史德,往往以爱憎颠倒事实。……要之壬秋此书文采可观,其内容则反不如王定安《湘军记》之翔实也。”
驳斥《湘军志》的疏漏错谬主要是郭嵩焘兄弟俩。郭氏兄弟在王闿运作《湘军志》前就有纂《楚军纪事本末》的打算,“会文襄虑近于张功,事以中辍”。现在既不满意于《湘军志》,遂萌改作之意,但终究没有完成。他们对《湘军志》中的疏漏错谬处或自己有不同意见的地方一一笺出,加以批评订正,以正视听。但当时并未勒成一书出版,直到民国四年(1915年),其侄孙郭振墉才把这些批识文字辑录成轶,并加笺注,以《湘军志评议》为名出版。此书对于读《湘军志》者来说,还是颇具参考价值的。
《湘军志》付梓后,虽然反对者甚众,但赏之者也不乏人。曾门四子之一的黎庶昌就对《湘军志》深许之。他称赞《湘军志》“文质事核,不虚美,不曲讳,其是非颇存咸同朝之真,深合子长叙事意理,近世良史也。”他所选辑的《续古文辞类纂》就辑录了《湘军志》中的曾军篇、曾军后篇、湖北篇、水师篇、营制篇等。王闿运于一片责难声中得一援手,颇有惺惺相惜之感。他在致黎庶昌的信中说:“节下蝉翼轩冕,一意立言,真人豪也。”只是在当时情形下,赏之者毕竟太少了。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本当之无愧的名著,他极为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是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已经写出的著作中,*有影响者。本书还具有持久的影响力...
解密档案中的张国焘 本书特色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一个极为特殊的人物:他曾有过令人炫目的成就,也犯过令人发指的错误;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之一,又是...
17-18世纪西方民主理论论析-西方民主思想史 本书特色 《西方民主思想史:17-18世纪西方民主理论论析》涉及的民主理论如下洛克的民主理论、斯宾诺莎的民主理论...
任弼时选集 本书特色 任弼时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只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他为新中国的胜利和诞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
(精)周恩来手迹选(全6册)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中央档案馆编纂,江泽民题写书名,北京出版社1998年3月1版1印★ 全书共含6册,分为题词题字卷、书信卷...
经典与解释(31)柏拉图与天人政治 本书特色 《柏拉图与天人政治》:既已拒绝了暴力革命的手段,那合乎理念准则的政治希望,柏拉图就只能寄托于不可洞彻的“神意”。照...
朝鲜战争前后美国情报机构对[中共政权]的认知 本书特色 贺艳青所著的《朝鲜战争前后美国情报机构对中 共政权的认知》首先讲述从抗日战争后期开始中共国 际战略的形 ...
德军轻型巡洋舰1939~1945 本书特色 德军轻型巡洋舰1939—1945,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海军的战舰数量较少,然而它们当中却有当时世界上技术*为先进的...
《“女界”之兴起》内容简介:本书作为近年来第一本探讨晚清天津女子教育的专著,以此时期天津大小37所女学、1000多名女教习和女学
中国地下社会-(全三册) 内容简介 呈献在读者面前的这部专著《中国地下社会》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地下社会的全部历史,既包括清末以前秘密社会的两大系统:秘密教门...
台湾老年人的长期照护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介绍台湾地区长期照护的发展状况,以期为我国大陆地区尚处于探索期的长期照护体系建设提供借鉴和启发。 本书阐述了台湾的人口老...
孙子兵法-诠释 本书特色 《孙子兵法》是兵家的一部经典性的理论著作,千百年来一直享有着极高的声誉,对我国的传统兵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孙子兵法》是我国存世的*...
中国抗日战争战场全景画卷:1941美国援华空军抗战空中飞虎队影像全纪录 本书特色 胡耀忠*的《空中飞虎队(1941美国援华空军抗 日影像全纪录)/中国抗日战争战...
斯大林与希特勒的最后较量柏林战役 本书特色 商场如战场,重温中外战争传奇故事,将获得启示、灵感……斯大林与希特勒的最后较量柏林战役 内容简介 柏林战役是第二次世...
人文与社会译丛-抗争政治 本书特色 《抗争政治》:查尔斯·蒂利和西德尼·塔罗在《抗争政治》中讨论了抗争政治的各种形式,包括革命、社会运动、宗教和伦理冲突、民族主...
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 上下卷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全国政协常委杨胜群、中共中央文献调究室室务委员汪裕尧主编★ 一部全面系统反映毛泽东思...
《有些成长,只能一个人经历》内容简介:当人生遇到挫折、变故时,你是否会悲伤?当生活遭受冷遇、轻谩时,你是否会气馁?当爱情被
五代状元奇谈·五代状元谱 内容简介 这套书每书皆分上下两编。上编为状元的趣事轶闻,大体上都是对状元们的求学生涯、夺魁情状、宦海浮沉、秉性风范、奇遇怪癖、成败得失...
复旦政治哲学评论-第4辑-2013年第一卷 本书特色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和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联合创办了中国**本政治哲学专业期刊。我们拟先以...
唯一的红军 本书特色 也许是我们这个地方过于人烟稀少了,方圆几十里只有一个红军。我们大家都认识他,闭着眼睛就能想起他的容貌来,以至于认为所有的红军都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