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提 要
本书是建国以来第一部研究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史
的专著。着重研究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和社会制度
下,各个阶段的战争形态和军事思想的沿革、发展,力
图揭示其发展规律,探索内在的发展动因。同时,介
绍了几十部著名的古代兵法著作,并配有近150幅插
图。为与研究现代军事思想史相衔接,还概略介绍了
鸦片战争后至20世纪初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军事思
想。本书具有较高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史料价值。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中国奴隶制社会的战争形态和军事思想
的发生与发展
第一章 以车战为主的战争形态
第一节 车战产生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战车的出现及其发展
第三节 战车分类及其基本战斗单位――乘和卒
第四节 车兵部队的编成
第五节 车兵的战斗队形(阵)
第六节 车战时代的作战形式
第七节 车战的指挥组织
第八节 车兵的训练
第九节 车兵的衰落和步兵的兴起
第二章 奴隶制社会时期军事思想和主要军事著作
第一节 军事思想的萌芽和早期的军事著作
第二节 孙武和《孙子兵法》――对春秋以前
战争经验的总结
第三节 司马穰苴和《司马法》――对古老兵法的追
论和对军事思想的发展
第四节《左传》中记载的战争史
第五节《周礼》中的军事典章制度
结束语
第二篇 中国封建制度形成和确立时期(战国)战争
形态和军事思想的发展
第三章 战国时期战争形态和军事思想的特点
第一节 以步战为主的战争形态
第二节 步兵的编制与装备
第三节 骑兵、车兵的地位和作用及其编制与装备
第四节 步、骑、车兵的战斗队形――阵
第五节 作战形式
第六节 军队的组建和训练
第七节 军队的动员、集中和开进
第八节 军事纪律
第九节 指挥通信方法
第四章 战国时期的主要军事著作
第一节 孙膑兵法
第二节 尉镣子
第三节 六 韬
第四节 先秦诸子的军事论著
结束语
第三篇 中国封建社会前期(从秦汉到隋唐)的战争形
态和军事思想
第五章 从秦汉到隋唐战争形态的特点
第一节 秦汉骑兵的发展和战略战术
第二节 从魏晋南北朝至隋代的重装甲骑兵和
战略战术
第三节 唐代轻骑兵和唐军战略战术
第六章 从秦汉到隋唐时期的重要军事著作
第一节 吴 子
第二节 淮南子兵略训
第三节 三 略
第四节 李靖兵法
第五节 太白阴经
结束语
第四篇 中国封建社会中期(宋元)的战争形态和
军事思想
第七章 中国封建社会中期的战争特点
第一节 宋代政治上“和”与“战”之争以及建军
指导思想的失误
第二节 积极防御和消积防御之争
第三节 将从中御和机断行事之争
第四节 以步制骑和以骑制骑之争
第五节 宋代统治阶级中对人民抗敌武装力量的两
种对立思想和态度
第六节 宋军的城寨防守和江河防御
第七节 宋军的战斗编成和战斗队形(阵)
第八节 辽、夏、金军的战略战术
第九节 蒙古骑兵的战略战术
第八章 宋元时期的重要军事著作
第一节 武经总要
第二节 唐李问对
第三节 何博士备论
第四节 守城录
第五节 美芹十论
第六节《江东十鉴》与《江东十考》
第七节 虎铃经
第八节 历代兵制
结束语
第五篇 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明至清鸦片战争前)的战争
形态和军事思想
第九章 明代对元及其残余势力长期作战中军事指
导思想的演变
第一节 由南向北的明代统一战争
第二节 明初对元残余势力的进攻
第三节 仁宣时代的稳守反击
第四节“土木之变”后的消极防御和“边墙”构筑
第十章 明代在东南沿海御倭的海防思想
第一节 明代倭患的由来和明军的海防措施
第二节 对倭作战中的“剿抚之争”和“水陆之争”
第三节 戚继光和戚家军的编成、阵法和战法
第十一章 明末孙承宗保卫辽西的车营战法
第一节 车营的编成
第二节 步、骑兵各队及整个车营的战斗队形(阵)
第三节 车营的战法
第十二章 清代(鸦片战争以前)以武功定天下的战略、
策略思想
第一节 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从小到大,由弱
变强的战略、策略思想
第二节 皇太极“和谈与自固”的战略、策略思想
第三节 多尔衮入关统一全国以及康、乾时期扩张
疆域的战略、策略思想
第十三章 明清时代火药、火器的大量使用对军队
编制、装备和战法的影响
第一节 军队编制和装备的变化
第二节 军队战术上的变化
第十四章 明清(鸦片战争前)的重要军事著作
第一节 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
第二节 孙承宗等的《车营扣答合编》
第三节 茅元仪的《武备志》
第四节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
第五节 年羹尧的《治平胜算全书》
第六节 其它明清时代兵书
结束语
第六篇 中国历代农民战争军事思想的特点
第十五章 农民战争的特殊性质
第一节 农民战争是封建社会制度的产物
第二节 农民战争的目的是推翻封建地主阶级
的统治
第十六章 农民战争的军队建设和政权建设
第一节 军队建设
第二节 政权建设
第十七章 农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第一节 以反围剿打破敌人围剿
第二节 流动作战 以走制敌
第三节 避实击虚 出奇制胜
第四节 攻坚战
第十八章 农民战争的后勤补给
结束语
第七篇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军事思想
第十九章 鸦片战争时期“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军事
思想
第一节 林则徐的军事思想
第二节 魏源的军事思想
第二十章 湘、淮军人物的军事思想
第一节 曾国藩、胡林翼的军事思想
第二节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军事思想
第三节 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表现的军事思想
第四节 这个时期的军事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第二十一章 清王朝接受西方军事思想创建新军
第一节 清王朝创建新军的过程及指导思想
第二节 清末学习西方军事学术的典令性著作
第三节 新式陆军学堂所接受的军事学术
第四节 海军所接受的西方军事学术
第二十二章 民国初年的军事思想
结束语
AH 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 本书特色 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是美国陆军现役主力武装直升机,该机现已被世界上13个国家和地区使用。它以其卓越的性能、优异的...
蒋介石与南京保卫战 本书特色 日本人软硬兼施,洋顾问不管不问,南京政府迁都重庆的台前幕后;从心怀算盘、主动请缨到黄粱梦醒、仓促出逃,唐司令自酿苦果;松井石根、谷...
近代中韩关系史料选编 内容简介 中韩关系由历史悠久的传统朝贡关系向近代条约关系发生根本性转变,大体上开始于19世纪中叶以后,其历史进程不仅与当时中韩两国的国内历...
马克思与西方政治思想传统 本书特色 本书根据美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汉娜·阿伦特手稿——1953年普林斯顿大学讲座karl Marx and the Traditio...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08: 挽回非洲局势 本书特色 本书带领读者走进二战中期的相持阶段,走进非洲战场上那艰苦而壮观的历史景观。当时,在经受住法西斯国家*初的猛烈...
2017-全面从严治党面对面-理论热点面对面 本书特色 本书紧密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实际,紧密联系管党治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人们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
中国会馆史 内容简介 会馆既凝聚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又颇能因应社会变迁而历久长新。它并不等同与西方的商业基尔特,而是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组织形态。在明清时期,会馆顺...
党的儿女-英烈卷 本书特色 本书集中讲述了95位英烈的革命事迹。这95位革命先烈,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人生凯歌。今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
《容器即服务》内容简介:《容器即服务:从零构建企业级容器集群》介绍了容器即服务的发展过程和主要技术,重点阐述当下主流的Swar
人民战争整体战 本书特色 《人民战争整体战》:人民战争整体战主要特征:正义性是人民战争整体战的本质特征,党的领导是人民战争整体战的突出特征,以人为本是人民战争整...
志愿军:勇挫强敌的十大战役 本书特色 志愿军,他们是一群*可爱的人。这是新中国历史上**次对外战争,我们的志愿军用步枪火炮,换来半个多世纪的安宁。面对美帝国主义...
我所亲历的中苏大论战 内容简介 ★20世纪50—60年代,中苏两党由意识形态的分歧发展为历时十余年的公开论战,导致两党关系断绝,国际共运分裂。★1962年底,钓...
政治逻辑丛书制度的逻辑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曹沛霖先生是中国政治学理论博士点zui早的三位博士生导师之一,任教后先从事马列主义基础、国际政治研究,后转...
孤独的天空 本书特色 郭晓晔编著的《孤独的天空(中国航空之父的传奇人生)》生动描绘了中国航空之父冯如悲辛慷慨又波澜壮阔的一生。作品以浪漫而凄美的笔调抒写...
美国思想库及其对华倾向 内容简介 今日美国已成为“惟一超级大国”,自诩“超级帝国”,影响不容小觑。要提示美国对世界的影响,厘清美国对华倾向,非研究美国思想库不可...
中国抗日战争战场全景画卷:1943滇西反攻战滇西大复仇影像全纪录 本书特色卢兴顺、刘波编*的《滇西大复仇(1943滇西反 攻战影像全纪录)》全方位、多视角、全景...
新编中国工会史 本书特色 王永玺、赵巧萍主编的《新编中国工会史》是一本记录中国工会发展历程的史料。从1925年到2012年间,中国工会在这一历史时期发生的重大历...
国民党研究:国民党研究 国民党研究续集 国民党臭史 本书特色 李敖是当代中国*具人格魅力、特立独行的知识分子之一。李敖先生的笔墨生涯历60余载,存世著述甚丰,仅...
邓中夏全集-(全3册) 本书特色 《邓中夏全集(上中下)》一书以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邓中夏文集》为基础,加以扩充、编辑整理而成。全书以时间为序,汇编了邓...
建国初期湖北的“三反”“五反”运动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综述、文献资料、报刊资料、典型材料、大事记五部分,其内容包括中共中央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