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艺术史上,以《维摩诘经》为依托的维摩诘变相的发展是最重要的艺术实践之一。东晋以来,在历代宗教与文化语境中,维摩诘变相在寺院(石窟寺)壁画与卷轴绘画系统中并行发展千余年,成为中古佛教美术最为重要的图绘题材。
《虎头金粟影--维摩诘变相研究》在中古时代的历史视野中,以维摩诘变相为研究个案,通过维摩写经遗存,尤其是藏经洞所出维摩写卷,以及中古维摩壁画、石刻、画卷、画史材料,考察以《维摩诘经》为依托的维摩诘变相的图像演绎历程,并将维摩诘变相纳入考古学、历史学、图像学等多学科交汇的方法论语境重新审视,在深入反思20世纪以来维摩诘变相研究学术史的基础上,实现基于“历史性”层面的中古维摩诘变相的阐释。
《虎头金粟影--维摩诘变相研究》由邹清泉编著。
序 言 金维诺
自 序
第一章 中古《维摩诘经》的书写
第一节 中古《维摩诘经》的译传
第二节 经坊与写经的职业化
第三节 中古《维摩诘经》的书写:以藏经洞维摩写卷为中心
第四节 S.2282、S.1864维摩写卷的年代问题
第二章 敦煌《维摩诘经》与维摩诘变相
第一节 藏经洞维摩写卷的发现
第二节 敦煌寺院《维摩诘经》的庋藏与来源
第三节《维摩诘经》与维摩诘变相
第三章 瓦官寺维摩画像
第一节 顾恺之与瓦官寺维摩画像
第二节 东福寺藏宋本《维摩图》
第三节 炳灵寺169窟与龙门宾阳中洞维摩像
第四章 北魏坐榻维摩画像
第一节 崔光与北魏中晚期维摩信仰的盛行
第二节 北魏坐榻维摩画像的类型
第三节 北魏坐榻维摩画像的汉晋传统
第四节 北魏之后坐榻维摩画像的发展
第五章 莫高窟唐代坐帐维摩画像
第一节 莫高窟第220窟坐帐维摩画像
第二节 唐代之前的坐帐维摩画像
第三节 莫高窟唐代坐帐维摩画像的图像系统
第四节 顾恺之与莫高窟唐代维摩画像的重构
第六章 莫高窟第61窟《维摩变》
第一节 归义军曹氏时期的《维摩变》
第二节《文殊变》、《维摩变》与《五台山图》
第三节 莫高窟第61窟《维摩变》的视觉传统与空间逻辑
第四节 文殊语境中《维摩变》视觉意味的转变
附 录
一、藏经洞维摩写卷引得
二、敦煌石窟《维摩变》遗存
三、莫高窟《维摩变》遗存洞窟供养人题记
四、莫高窟《维摩变》遗存洞窟排年
五、敦煌写卷经生题识
六、莫高窟《维摩诘》榜题与经文辑校
参考文献
图版索引
顶果钦哲仁波切生于西元一九一0年。初生时,米滂仁波切曾为他加持,据说这次加持,是他此生最为重要的事情。顶果钦折仁波切年少时
情敌 本书特色《情敌》是古希腊哲人柏拉图的一部篇幅短小的对话作品,讲述苏格拉底向匿名的同伴所述的他与一群年轻人讨论哲学的事情。苏格拉底在叙述中呈现出两种讨论哲学...
道教文化100问 本书特色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艺、科技、学术思想以及民俗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直至今天,在我们生...
用科学揭开《易经》的神秘面纱 本书特色 《易经》是世界文明**宝典,受到世界各国读者的关注。本书的目的在于用科学方法揭开《易经》的全部重大秘密,包括易的起源,《...
暴力与文明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了国际知名作者汉娜·阿伦特等人的16篇文章。书中内容,涵盖面很广。在政治与社会方面:如以塞亚·伯林的《爱因斯坦和以色列》,w.h....
日常生活中的佛心 本书特色 这本《日常生活中的佛心》,可以说是日常中修行的指南,生活中悟道的捷径。书中以生动活泼的案例、深入浅出的语言,指引你如何培植和滋育上述...
生命的所有可能 本书特色 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社会,由每一个人的贪婪、嫉妒、攻击性和对安全的追求所筑造,然后成为了它的奴隶。我们不愿意迈出**步,因为我们不想获得自...
隆莲大师文汇 本书特色 觉光法师宣读礼赞文今乃礼赞现代高僧者,寄禅、虚云、太虚、谛闲、印光、弘一、倓虚、来果、圆瑛、广钦、法尊、印顺、白圣。隆莲、圣严;赞曰:人...
《巴比伦塔木德》还原了《圣经》记载中简化了的残酷,勒维纳斯在阐释《索他》篇时,深入地探讨了作为犹太思想意识在历史长河中“
南怀瑾四书精讲-全8册 本书特色 四书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要义。20世纪七八十年代,南怀瑾先生以极...
深度禅修-禅修课之三 本书特色 德宝法师继续以幽默、清新、活泼的语调,详细讲述了修习禅那的步骤,禅修时会遇到的障碍,以及获得禅那的利益。在书中,德宝法师将帮助禅...
作者广泛征引现有文献,考察了宋元时代俗文学作品包括话本小说和杂剧戏文与佛教文学,主要是部派佛教文学作品在语言词汇、内容母
周予同先生是上世纪中国经学史的学术大师,他的著作代表了中国学术界研究经学史的最高水平。本书由周予同先生的学生当代著名学者
新唯识论 内容简介 一、“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收录晚清以迄20世纪80年代末,为中华学人所著,成就斐然、泽被学林之学术著作。人选著作以...
《摩奴法典》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间,为古印度婆罗门教祭司根据吠陀经典、累世传承和古来风习而编成的教律与法律结合为
思想的盛宴 本书特色 法国智者帕斯卡说:“在宇宙中,人只不过是一根脆弱的苇草,但他却因思想而坚强。”思想虽无法给人们“烤出面包来”,但它却能鼓舞人的灵魂,塑造人...
理想国 本书特色 《理想国》又译作《国家篇》、《共和国》等,与柏拉图大多数著作一样以苏格拉底为主角用对话体写成,共分10卷,其篇幅之长仅次于《法律篇》,一般认为...
后形而上学现代性 内容简介 本书为新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阿尔布莱希特·韦尔默的论文集,共收录其重要论文13篇。其中,既有对阿伦特这样的经典思想家的创造性解读,又...
静慈圆,昭和十七年(1942),德岛县出生。 昭和四十六年(1971),高野山大学研究生院读博士课程。 昭和四十九年(1974),大
问题意识 本书特色 与其他学术著作不同的是,本书系多由博士生导师们将自己几十年的文章、专著予以检索,把其中那些虽时过境迁但仍有思想洞见、亦富辞采的文字截取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