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密东密与唐密》主要内容简介:余自幼从恩师顾净缘学密,曾受东密、藏密传承。师告余曰:“密在汝体,法尔之密也。诸佛秘密,众生秘密,皆法尔如是也。因此,有众生,即有众生之密。世界文化古国,各大宗教,无不自有其密。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之密,其教相在《周易》,其事相即在《礼》、《乐》。《礼记·檀弓》开卷即日:‘毋不敬,俨如思,安定辞。’此即身意口三密也。故其教曰:‘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求,乐莫大焉。’其行则‘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推而广之,乃至天人相应之说,卜筮谶纬之术,河图洛书之数,亦莫非密也,不过非真言密教正统相传之密耳。自开元三大士来华传密,所传者,印密也。一行、惠果嗣法,演为唐密。空海、最澄传回日本,形成日本之东密、台密。其源虽一,其流则异。会昌法难,史谓唐密失传,吾常疑之,盖亦如六经《乐》之失传,若存若亡,大法不彰耳。”又告:“日本谓修密教者,修天道也。吾则曰,修密教者,修人道也。
序台密概要序序二绪言第一编 教史第一章 序说 第一节 台密与东密之名称 第二节 台密之梗概第二章 印度之密教 第一节 密教与婆罗门教 第二节 三部大经之成立 第三节 胎藏界之相承 第四节 金刚界之相承 第五节 龙智与达磨掬多第三章 密教从印度传人中国 第一节 善无畏三藏之来唐 第二节 金刚智三藏之来唐 第三节 不空三藏之来唐 第四节 无行禅师之事迹第四章 中国之密教 第一节 无行、无畏来唐以前之概观 第二节 善无畏来唐以后之概观 第三节 善无畏之法资与一行禅师 第四节 金刚智之法资与慧超阿阁梨 第五节 不空之法资与慧朗阿阁梨 第六节 惠果阿阁梨与其法资 第七节 义操阿阁梨与其法资 第八节 法全阿阁梨与其法资第五章 密教从中国传人日本 第一节 传教大师与密教 一、宗祖(最澄)人唐以前之日本密教概观 二、人唐以前宗祖(最澄)之密教研究 三、宗祖(最澄)之人唐学密 四、宗祖(最澄)之弘通 五、宗祖(最澄)之密教观 第二节 慈觉大师与密教 一、四祖(圆仁)在台密史上之地位 二、四祖(圆仁)之人唐求法 三、四祖(圆仁)归朝后之弘通 四、四祖(圆仁)之密教观 五、四祖(圆仁)在传道上之功绩第三节 智证大师与密教 一、六祖(圆珍)在台密史上之地位 二、六祖(圆珍)之人唐求法 三、六祖(圆珍)归朝后之弘通 四、六祖(圆珍)之密教观第四节 人唐八家第六章 日本之密教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第一期——教相大成时代 一、概观 二、时代之名匠 三、当时之台东两密 四、为贵族佛教之密教 五、三圣门下之四系统 第三节第二期——事相大成时代 一、概观 二、事相兴立期 三、事相分派期 四、庐流教相复兴时代 五、黑谷流之勃兴 第四节第三期——事相传承时代 一、事相传承期 二、事相教相衰颓期 三、事相复兴期 四、事密相传期第二编 教纲第一章 显教与密教第二章 秘密之意义 第一节 秘密之四义 第二节 秘密之六义第三章 学台密之经疏第四章 显密二教之判第五章 教相与事相 第一节 教相 第二节 事相第六章 即事而真第七章 即身成佛第八章 六大体大第九章 阿字体大说第十章 四曼相大第十一章 三密用大 第一节 有相三密 第二节 无相三密第十二章 断惑与阶位第十三章 曼荼罗之意义第十四章 护摩之意义 第一节 外护摩 第二节 内护摩第十五章 祈祷之意义 第一节 密教祈祷之根本义 一、有相三密之祈祷 二、无相三密之祈祷 第二节 密教祈祷之四法 一、息灾法 二、增益法 三、调伏法 四、敬爱法第十六章 结语台密与东密之比较台密 一、台密与东密的区别 二、台密所依的主要经典 三、台密的主要流派 四、传教大师——最澄东密 一、东密的祖师 二、东密所依的主要经典 三、东密的传承历史与主要流派 四、弘法大师——空海 五、人唐八家唐密概述关于唐密的界说与浅见 一、印度密教之兴起 二、密教两部大法东传汉土 三、唐密之含义 四、唐密法脉之相承 五、唐密之特点唐密传承及相关问题之研究 一、东密与台密血脉传承之异同 二、东密与台密的主要区别 三、唐代密教之盛行及法门寺佛骨舍利 四、金善互授 五、善无畏与一行 六、金刚智与不空 七、惠果阿阁梨 八、地宫法物所载智慧轮等诸密教大德 九、台密东密与唐密各自之特点 十、唐密失传与唐密复兴 十一、复兴唐密与中国佛教当机之路 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之研究提要 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之启示 在法门寺唐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摘要 吴信如编著书目
荀子名言的智慧 内容简介 在《大智彗丛书》中我们开辟一方供您独自品味“自我”的私密空间,通过中国古代杰出的哲人、文学家、教育家、政治家的...
记忆的承诺:马克思.本雅明.德里达的历史与政治 本书特色 借助本雅明和德里达来重读马克思,本书作者试图建立一种解放哲学。弗莱切(MatthiasFritsch)...
男人篇-生命的冠冕 本书特色 耶稣:谦谦君子保罗:百变领袖但以理:善用逆境撒母耳:勇敢面对冲突彼得:被陶造的“矶法”以西结:坚守召命大卫:不给“幽暗”留地步《生...
孙子兵法鉴赏辞典 本书特色 《孙子兵法》是春秋末年吴将孙武的著作,共十三篇,约六千字。它总结了中国历史上自黄帝以来到春秋时期的战争经验,内容极其丰富,受到历代统...
一日一生 本书特色 人为何而活?面对人生的无常,我们该怎么面对生活?我们又该如何接受痛苦与死亡?当我们对于人生感到迷惘与烦恼,对于某个错误决定感到懊悔,觉得人生...
中国道教思想史-(第四卷) 本书特色 《中国道教思想史(第4卷)(精装)》: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中国道教思想史-(第四卷) 内容简介 根据诸多道经以及相关历史文...
佛法在人间 内容简介 惟贤长老为当代著名高僧、教界硕德、法门领袖。长老童贞入道,戒行冰洁,青年问道,博学睿智。长老以耳顺之年,投身于劫后佛教的振兴大潮,数十年如...
周易象数例解 本书特色 易学分“汉易”与“宋易”二种,本书讲述汉易,汉易以象数为主,汉代易师都有自己的体例。宋人治易则不同,他们不需体例,一卦一爻,人人可...
本书是迄今为止中国学者撰写的唯一一部禅宗通史著作,全面叙述从印度禅学到清末禅宗的流变历史,时间跨度两千多年。本书以系统阐
维摩诘经译注 本书特色 徐文明译注的《维摩诘经译注》全称《维摩诘所说经》,又称《不可思议解脱经》、《说无垢称经》等,是印度大乘佛教初期的重要经典之一,一般认为大...
内学杂谈(含《别时意趣与净土教》) 内容简介 《内学杂谈》汇集作者十年佛学研究之文章而成,内容为佛教常识略说、佛教文史评述、佛教文献考订等,其中一些文章之写作背...
瞿秋白哲学思想评析 本书特色 传播和超越是瞿秋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特点。他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同时,还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若干基本理...
春秋战国思想史话-大家小书 本书特色 嵇文甫先生在思想史方面主要专注于先秦段,以及晚明清初段。先秦段主要著作包括《先秦诸子政治社会思想述要》、《先秦诸子与古代社...
本书为余英时先生评价恩师钱穆的文集。余先生以此作为纪念钱穆先生逝世一周年的献礼。文集既收录了和钱穆先生直接相的文字,也包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世界 本书特色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世界》新收录的我的论文是以发表在1998年第10期《哲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编)上的论文为...
庄子四讲 本书特色 《庄子四讲》是由中华书局出版的一本研究道家理论的书籍。庄子四讲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由瑞士汉学家毕来德撰写,面向西方读者介绍庄子思想的小书,...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三版 本书特色 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改革的研究和探索仍在进行,只是多了几分沉稳和冷静,对于原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历史功...
中国教育哲学史 第1卷 目录 前言本卷引言**章 儒家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与以德育为核心的教育哲学思想**节 孔子一、求安重义的理论价值取向一、 “义”对“仁”和...
淮南子鉴赏辞典(文通版) 本书特色 全书共设文本篇、主题篇、名言篇、寓言篇四个部分,共90篇鉴赏。文本篇的鉴赏文字突出主题思想与写作原旨,反映《淮南子》所呈现的...
儒家在中国近代的命运 本书特色 张锡勤编著的《儒学在中国近代的命运》结合中国近代社会结构的演变和社会文化的流变,深入探讨了儒学在中国近代衰落的过程和原因,本书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