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经典往往因为难读难懂而被一般人视为天书,但譬喻类佛经则不然,它采用打比方、讲故事、说笑话、谈寓言等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扬佛理,往往是在诙谐生动的故事结尾再加上几句简练机智的哲理概括。 与长于议论、分析的其他佛经文体相比,它寓教予乐,轻松活泼,理深而文浅。
印度佛教史上制作譬喻经的风气很盛,本辑所收《百喻经》、 《杂譬喻经))都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代表性经典。 本书将历代汉译的四种《譬喻经》合为一册,注释简洁明了,译文浅近贴切。闲来细品,人生哲理与生活智慧皆在其中。
《杂譬喻经译注》(4种)所收《百喻经》、 《杂譬喻经))都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代表性经典。佛教经典往往因为难读难懂而被一般人视为天书,但譬喻类佛经则不然,它采用打比方、讲故事、说笑话、谈寓言等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扬佛理,往往是在诙谐生动的故事结尾再加上几句简练机智的哲理概括 。
与长于议论、分析的其他佛经文体相比,它寓教予乐,轻松活泼,理深而文浅。
旧杂譬喻经(旧署:吴天竺三藏康僧会译) 卷上
1 萨薄降鬼喻/3
2 孔雀王喻/9
3 裸形女喻/12
4 赎沙门喻/14
5 兄嫂悔过喻/15
6 沙弥为龙作子喻/16
7 月女与乞儿喻/19
8 三醉人喻/20
9 狗听经喻/21
10 施甘果喻/22
11 新学比丘得道喻/23
12 国王绕塔喻/24
13 鬼持沙门喻/25
14 藏七宝喻/26
15 持斋喻/27
16 道逢淫女喻/28
17 年少沙门视正夫人喻/29
18 伊利沙悭贪为天帝所化喻/31
19 颜色复故喻/32
20 女有夫喻/34
21 王赦宫中喻/35
22 从师学道喻/37
23 狐言妇痴喻/38
24 蛾、羊所语喻/39
25 买祸喻/41
26 鹦鹉灭火喻/42
27 展转相煞喻/43
28 妇与琢银儿相通喻/44
29 当嫁女到童子门喻/45
30 掷环无所亡喻/46
31 作小泥屋得宝舍喻/47
32 得道因缘喻/48
33 折梵志喻/49
34 沙门妆饰面目喻/50
35 种一生十喻/51
36 沙门煮草悉成牛骨喻/52
37 大臣命终喻/54
38 鱼身喻/55
卷下
39 佛不为射猎人说经喻/57
40 欲盗金釜喻/58
41 变女还男喻/59
42 猕猴堕地即死喻/60
43 鳖不默声喻/61
44 凡人剃头喻/62
45 鬼欲啖王喻/62
46 太子反念喻/64
47 两妇喻/65
48 四难得成喻/66
49 何为亲道喻/67
50 当知足亦不当知足喻/68
51 讥比丘喻/69
52 斋福喻/70
53 龙自还雨海中喻/71
54 四兽供养道人喻/72
55 破鬼神像喻/74
56 弃国作沙门喻/75
57 绕塔攘寇喻/75
58 王为佛作礼喻/76
59 王见沙门下车喻/77
60 魂神摩挲故骨喻/78
61 鬼变化喻/79
62 沙门衣堕地喻/80
63 六人欲说本罪喻/80
64 舍利弗谓得宝喻/82
65 如来所见喻/84
66 龙王得解脱喻/87
67 菩萨善度喻/91
68 佛坐树下说法喻/93
69 甘果上佛喻/97
70 离豚身喻/101
杂譬喻经(旧署:后汉月支沙门支娄迦谶译)
1 弟子问喻/107
2 用心一喻/109
3 二人听经喻/110
4 牛死儿嗥哭喻/112
5 贾人得道喻/114
6 王割身上肉喻/118
7 老公丑恶喻/119
8 果落乌头喻/120
9 沙土奉佛喻/122
10 贫人欲取宝物喻/124
11 兄弟志异喻/126
12 贫家欲施喻/130
杂譬喻经(失译附后汉录) 卷上
1 巧乳母养子喻/135
2 有善恶二知识喻/136
3 老母流离喻/137
4 毒蛇喻/141
5 王得病大困喻/142
6 大作功德讨龙喻/144
7 小沙弥斗外道喻/145
8 啖人王喻/148
9 象王小夫人喻/151
10 佛说本末喻/154
11 诸沙弥共戏喻/157
12 佛度长者喻/158
13 佛度力士喻/160
14 子有异见喻/161
卷下
15 安息比丘更变喻/163
16 夫畏妇喻/166
17 施一口水喻/168
18 买鬼喻/170
19 四居士发愿喻/172
20 兄害幼弟喻/174
21 天帝作贫家喻/176
22 学浅沙门说法喻/177
23 老母欲随子死喻/179
24 必居一亿里喻/180
25 厨士强咽不净羹喻/183
26 鬼惑阿难喻/184
27 众猕猴溺死喻/186
28 得米尽施喻/187
29 瓮中身影喻/189
30 功德致富喻/190
31 三人各祈心愿喻/192
32 入海采宝七难喻/193
杂譬喻经(比丘道略集后秦鸠摩罗什译)
1 雀离寺师将沙弥下喻/197
2 圣王生九百九十九子喻/198
3 兄弟二人共为沙门喻/200
4 伎儿作种种伎喻/201
5比丘被摈喻/202
6 目连与弟子下耆崛山喻/204
7 喜根喻/205
8 木师画师喻/207
9 大迦叶妇因缘喻/209
10 兄好禅弟好多闻喻/214
11 罗云珠喻/215
12 龙升天喻/216
13 于僧净地大行喻/217
14 与贵人瑜唾喻/218
15 佛与弟子入舍卫乞食喻/219
16 医师治王病喻/221
17 恶雨喻/224
18 阿修罗因缘喻/225
19 王子入山喻/227
20 鹿林喻/228
21 尸利求多喻/230
22 从婆罗门乞食喻/232
23 田舍人喻/233
24 咒龙喻/234
25 石当道喻/235
26 蛇头尾共诤喻/236
27 捕乌师喻/237
28 五百力士为沙门喻/238
29 三坚要喻/241
30 卖酪自存喻/243
31 五百贾客入海求宝喻/244
32 劫尽烧因缘喻/246
33 贵人为比丘尼因缘喻/247
34 草木皆可为药喻/248
35 屠儿喻/249
36 王好布施喻/251
37 有二种贼喻/254
38 龙藏水喻/255
39 圣王得轮因缘喻/256
40 梵王长寿喻/257
释净空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绝经(四册) 本书特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聘主持与圣严、星云等合称“当代四大名僧”净空法师详述极乐世界的称性之法,一句“南无阿...
禅宗文化研究-第三届河北禅宗文化论坛论文集-2 本书特色 黄夏年编*的《禅宗文化研究(2第三届河北禅宗文化论坛论文集)》探讨了《大乘起信论》《坛经》及西夏文禅宗...
我说参同契-南怀瑾作品-(全三册) 本书特色 《参同契》又名《周易参同契》,为东汉魏伯阳著。其学说汇融周易、黄老、丹火之功于一体,用《易》的阴阳变化之理,阐述炼...
周易象意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 观象多用汉学《焦氏易林》,宋朱震《汉上易传》,明来氏错综之法,及近代《周易尚氏学》★ 解义理则宗孔子《...
《20世纪的哲学与哲学家》讲述从那遥远的年代起,知识在罗森茨维格、列维纳斯、本雅明、塞尔托、法兰克福学派、德里达的研究中得
哲学修养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提高哲学修养的通识性著作,全书以中西方哲学史为背景,对哲学基本理论从元哲学、哲学的历程、物质本体论、辩证方法论、能动反映的认识...
中国思想发展史-何兆武文集 内容简介 本书梳理了从先秦到五四运动前夕的中国思想发展脉络,分门别类地论述各个时期每一种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中国几千年来思想文化...
中国佛籍译论选辑评注 内容简介 佛经翻译理论是中国翻译传统的发端,是中国翻译硏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但是由于原始材料大都散布在石印版本的古籍中,不易找到,且为古汉语...
中国哲学小史 本书特色 ★现代新儒家代表、哲学大师冯友兰写给大众的极简哲学史,用不到5万字清晰地梳理出中国哲学史的整体脉络,普通读者都值得一读的哲学入门著作。 ...
六祖坛经:佛学的革命 本书特色 1.《坛经》是中国出家人写的被称为经的著作,了解中国文化必读书之一。 2.影响中国文化的千年智慧,胡适、钱穆等大师都推崇的书。 ...
国际易学研究(第5辑) 目录 目录经传研究试论《周易》经传文化内涵之时代差異本世纪易学研究中的“经传分观”与“以传解经,《缪和》、《昭力》反映的思想、文化与时代...
大学 内容简介 本书以《大学》原文结合注释和今译,并加以点评。力求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对生命的体悟,启人心智,发人深省。书中生动的故事和质朴的哲理将影响无数人的...
生态的批判(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内**部研究美国学者约翰·贝拉米·福斯特(john bellamy foster,1953-)...
道教神学概论 内容简介 《道教神学概论/当代视角下的道教神学丛书之一》试图给道教的教义思想有个明确的定位和较完整的概述,为培养和造就当代高道做个垫脚的铺垫。道教...
高亨《周易》九讲 本书特色 高亨,曾师从王国维、梁启超两位大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先秦文化史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和古籍校勘考据专家。高亨开创了我...
理念论之后(作为情感主义和快乐主义的皮尔士哲学) 本书特色 《理念论之后:作为情感主义和快乐主义的皮尔士哲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理念论之后(作为情感主义和快...
哲学之美 本书特色 什么是真实?——柏拉图如何证明我存在?——笛卡尔人是什么?——康德了解书中哲学家的挑衅文字和思想,批判地加以思考,这需要一定的脑力,同时也带...
南华真经释义-(上.下册) 本书特色《南华真经释义(上下)》也即《庄子》一书。《南华真经》是以“齐物论”为理论基础,以超脱五浊对大道真心的障蔽为修证次第,全面阐...
卡尔·雅斯贝斯(1883-1969)是二十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存在主义哲学的奠基者之一。本书以三篇简短的讲演,概述了作者生存哲学
禅门第一课 目录 目录导言**章小时候的疑惑第二章佛与禅第三章苦第四章修行第五章禅修的方法与阶段第六章开悟第七章慈悲名词解释禅门第一课 节选 章修行 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