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史(第2卷)》内容简介:本卷介绍了包括西晋、十六国、东晋的汉族及北方其他各族的佛教。第一章介绍西晋佛教;第二章介绍十六国佛教,以后赵、前秦、后秦为主;第三章介绍东晋佛教。本卷重点介绍了般若学说,佛图澄、释道安等人的活动、思想,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绪言第一章 西晋的佛教 第一节 西晋的社会和佛教 西晋社会 魏晋玄学的盛行 佛教概况和般若学者 佛教的社会普及和信仰情况 第二节 西晋的佛经翻译(一) 竺法护 聂承远和聂道真 第三节 西晋的佛经翻译(二) 竺叔兰和无叉罗 帛法祖 附:法祚 疆梁娄至和安法钦 法立、法炬 支法度和若罗严 第四节 竺法护译籍剖析 (一)译经概况 (二)佛的法身论 (三)佛的“色身”论 (四)“心本清净”与“客尘所蔽 (五)“有想”和“无想 (六)“汝即是道 (七)大乘菩萨行之一——四等六度 (八)大乘菩萨行之二——植众德本 (九)大乘菩萨行之三——菩萨十地 第五节 佛教《般若经》思想与玄学 (一)无和空 (二)“虚静”、“返本”与“诸法不动 (三)言意之辨和真、俗二谛第二章 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方社会和佛教 第一节 后赵政权和佛图澄 石勒、石虎与后赵政权 佛图澄及其传教活动 佛图澄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 第二节 释道安 (一)释道安生活的时代 (二)家世和出家修学佛法(在今河北境内——公元312一约348年之前) (三)游学、避难和早期传教活动(在今河北、山西和河南一带地方——约公元348年之前一365年) (四)在襄阳的传教和研究、撰述(公元365~379年)与官僚士大夫的交往 《般若经》的宣讲和佛教著述 整理佛典和《综理众经目录》 僧团和戒规 (五)在前秦国都长安的参政和译经活动(公元379—385年) 苻坚的最高政治顾问 组织翻译佛经 (1)《大品般若经》的补译——《摩诃钵罗若波罗蜜经抄》五卷和“五失本,三不易 (2)翻译小乘佛经 (3)翻译戒律 (六)释道安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 第三节 佛图澄、释道安的弟子及其传教活动 竺僧朗 竺法雅和“格义 竺法汰 昙翼 法遇 昙徽 道立和昙戒 第四节 六家七宗 (一)两晋之际般若学的兴起和学派的分化 (二)本无宗 (三)心无宗 (四)即色宗 第五节 鸠摩罗什及其译经 龟兹的佛教 鸠摩罗什的家世和学历 后凉政权的军政顾问 后秦王姚兴与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的译经 鸠摩罗什的著作 鸠摩罗什的主要弟子 鸠摩罗什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 第六节 早期佛教基本经典《阿含经》的传译 关于《阿含经》的起源 《阿含经》的翻译 《阿含经》的内容 1.“初转法轮”的中心内容——四谛、八正道 2.以人生为对象的缘生说——十二因缘论 3.早期佛教的哲学理论基础——五蕴论 4.“四姓平等”及其社会意义 第七节 鸠摩罗什所译佛教典籍的中心思想 (一)详经概况 (二)对外道及小乘佛教的批判 (三)关于中观学派对《大品般若经》中“十八空”的论释 (四)“八不缘起”论 (五)所说皆是可破 (六)五眼与三智 (七)实相即是涅檠 (八)从“五力”、“四悉檀”到“二谛”和“中道 第八节 《法华经》剖析 (一)会三归一和籍权现实 (二)开佛知见与诸法实相 (三)从佛菩萨崇拜到法师供养 (四)四安乐行与顿渐 第九节 鸠摩罗什的门徒和僧毅、僧肇 (一)鸠摩罗什的门徒及其一般特点 (二)僧觳 (三)僧肇 1.《物不迁论》 2.《不真空论》 3.《般若无知论》 4.《涅槃无名论》第三章 东晋时期南方的佛教 第一节 东晋社会与佛教 东晋社会和文化思想 佛教名僧及其传教活动 王公贵族与佛教 第二节 东晋士族奉佛的代表——孙绰、郗超 孙绰与《喻道论》 何谓佛,何谓佛道? “周孑乙即佛,佛即周孔” 孝与出家 郗超与《奉法要》 佛教的道德戒条、斋法与儒家伦理 善恶报应与“防微虑始”的道德修养 对佛教修行结果的理解 第三节 比丘尼僧团的建立和东晋南方的寺院 比丘尼僧团的建立 东晋南方的寺院 第四节法显西行求法与《佛国记》 西行目的 关于《佛国记》 从长安到西域 游历天竺 佛经翻译 东晋时期的其他西行求法者 第五节 慧远的活动和庐山僧团 从儒生到出家为僧 庐山僧团 3.《般若无知论》 4.《涅槃无名论》第三章东晋时期南方的佛教第一节东晋社会与佛教 东晋社会和文化思想 佛教名僧及其传教活动 王公贵族与佛教第二节 东晋士族奉佛的代表——孙绰、郗超 孙绰与《喻道论》 何谓佛,何谓佛道? “周孑乙即佛,佛即周孔” 孝与出家 郗超与《奉法要》 佛教的道德戒条、斋法与儒家伦理 善恶报应与“防微虑始”的道德修养 对佛教修行结果的理解第三节 比丘尼僧团的建立和东晋南方的寺院 比丘尼僧团的建立 东晋南方的寺院第四节法显西行求法与《佛国记》 西行目的 关于《佛国记》 从长安到西域 游历天竺 佛经翻译 东晋时期的其他西行求法者第五节慧远的活动和庐山僧团 从儒生到出家为僧 庐山僧团 慧远与王公贵族的交往 慧远与鸠摩罗什 慧远与僧伽提婆、佛陀跋陀罗 弥陀净土信仰和修行 慧远的著作 慧远的弟子 第六节 慧远的佛教思想体系 (一)沙门不敬礼王者——佛教礼法与封建礼法 (二)佛教宗教观念的创新和它的思想渊源 神不灭论 报应论 宗教的社会效果 (三)佛教世界观的佛典根据 (四)同鸠摩罗什僧团的佛学交流及其分歧 法身问题 四大与五根 法性问题附录一:西晋、东晋十六国译经目录附录二:历代佛教经录所载西晋、东晋十六国时期译经卷数附录三:中国佛教史大事年表(西晋、东晋十六国)索引插图:一、十六国简表 二、鸠摩罗什舍利塔 三、法显西行求法路线图 四、庐山东林寺
纵欲与虚无之上:现代情境里的政治伦理 本书特色 《纵欲与虚无之上》是钱永祥对现代性的伦理思考,关切现代人的道德伦理处境。面对现代性的挑战,我们不只是在处理一组客...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全译本 本书特色 本书是德国哲学家尼采里程碑式的作品,用优美的语言,以散文诗的形式,阐释了他的哲学思想,谱写了自由主义的人性之歌,呼吁人们追...
哲人哲语——征服与政权 本书特色 本书字字珠玑,常识与经典融合,堪称传世思想魂宝。思想大师的深刻哲理、醒世箴言,是对人类文化的奉献与恩典。心灵奥秘的求索,灵魂深...
宋代道教审美文化研究:两宋道教文学与艺术 本书特色 宋代是道教审美文化的高潮时代,查庆编著的《宋代道教审美文化研究--两宋道教文学与艺术》从道教美学思潮的总体发...
你最应该知道的思想名著 本书特色 *有美德的人,是那些有美德而不从外表表现出来,仍然感到满足的人。——柏拉图人生*终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清代道咸同时期理学学术与思想研究 专著 车冬梅著 qing dai dao xian tong shi qi l 本书特色 车冬梅编著的《清代道咸同时期理学学术...
回忆苏格拉底:精装全译版 本书特色 《回忆苏格拉底》是色诺芬为老师苏格拉底写的一部回忆录。他在书中回忆了苏格拉底一生的言行,对苏格拉底的学问、道德和石破天惊的口...
奇门奇悟 本书特色 靠前已经出版的各类奇门遁甲著作中,几乎全是以转盘奇门为主流的,极少有人真正懂飞盘奇门局的具体布局方法,由于传统奇门自古便分为飞盘、转盘两大类...
佛学与现代人 本书特色 当今世界,特别是西方世界,似乎对何谓佛教有一些误解。在这方面,作者坚信必须做点什么来帮助西方人理解佛教的核心价值。作者把本书分成四大部分...
克劳斯·黑尔德为德国乌珀塔尔大学哲学系教授,德国现象学学会前主席。此书由克劳斯·黑尔德教授在北大的6个讲座组成。这些讲座主
南怀瑾选集-如何修证佛法 药师经的济世观 学佛者的基本信念-第八卷-[典藏版] 本书特色 南怀瑾选集典藏版十二卷,是国学泰斗南怀瑾先生(1918-2012)目前...
道教医学精义 本书特色 《道教医学精义》简介: 道教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史上较早出现的一个流 派,其医学模式是融生理治疗、心 理治疗、精神信仰治疗于一炉...
法哲学原理(英文版) 内容简介 This book is new translation of a classic work of a classic work...
易学与中国传统文艺观 内容简介 《易》之《文言传》有“学聚问辩”、“宽居仁行”数语,实属前圣垂教后世的崇高典则。此间有治学之道,有立身之旨,历代哲人往往奉为金科...
邓晓芒讲黑格尔-未名讲坛 内容简介 黑格尔的哲学有三个主要特点,体现出他跟其他哲学家,包括跟他以后的哲学家的重要不同之处。**个特点是他的能动的辩证法思想,这是...
庄子内篇注 本书特色 《庄子内篇注(繁体竖排版)》:历代文史要籍注释选刊·荘子。庄子内篇注 内容简介 简介《庄子内篇註》四卷,明釋德消著。德清既撰《觀老莊影響論...
春秋左传读 春秋左传读叙录 驳箴高肓评-章太炎全集 本书特色 由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著的《章太炎全集(春秋左传读春秋左传读叙录驳箴膏肓评)(精)》收录《春秋左传读》...
道术为天子合:后战国思想史论 本书特色 《道术为天子合:后战国思想史论》由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中国秦汉时代思想史。道术为天子合:后战国思想史论 内容简介 本...
古代汉语这一门课程,过去在不同的高等学校中,在不同的时期内,有种种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的是当作历代文选来教,有的是当作文言
梁启超讲阳明心学 本书特色《梁启超讲阳明心学》是作者许葆云对梁启超在1926年出版的专著《王阳明知行合一之教》所作的注评之作。许葆云就梁启超的《王阳明知行合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