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分为唐宋时期的贡瓷与瓷业税收、监瓷窑务官的设置及其功能、对越窑瓷器所见“官样”铭的思考、宋代的官窑制度、唐宋官府窑业制度对高丽官窑制度的影响、元明清三代的官琉璃窑制度、明清两代官窑与御窑并存的特点、明代御器厂建厂的时间与原因、清代御窑厂的建立与终结时间以及清代御窑厂的生产和管理制度等多个课题,从不同的方面人手审视了唐宋元明清各代政府对瓷器生产的干预方式与介入程度、宫窑的设置和相应的管理方法等内容。其观点鲜明、论述较为精辟,虽说有的问题尚需继续讨论,但是该书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古代官窑制度的相关问题,基本建立起了中国古代官窑制度的研究构架,这是本书的主要特点之一。
第二个主要特点是,在研究方法上进行了古陶瓷研究与陶瓷考古相结合的尝试。立足于文献、传世实物和考古材料三个方面,不仅考证瓷器、瓷器铭记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把生产这些瓷器和出现这些铭记的原因作为论证的内容,尽可能地和当时的历史背景结合。同时,归纳、钩沉与历代窑业制度和瓷器生产相关的文献,并从传世实物和考古材料中寻求物证,以便最大限度地求得和接近历代官窑管理制度的真实。
导言
中国古代官窑总叙
唐代双龙柄盘口壶研究
唐宋时期的贡瓷与瓷业税
关于越窑瓷器所见“官样”铭的思考——兼释“官”、 “新官”款的含义
“监瓷窑务”官考辨
从官手工业制度看汝窑——兼论宋代的官府窑业制度
唐宋官窑制度对高丽官府窑制的影响
杭州老虎洞瓷窑遗址对研究官、哥窑的启示
元明清三代的官琉璃窑制度研究
明早期瓷器铭文的观察
明代御器厂的建立
官御并存的明清官府窑业制度
清代御窑厂的建立与终结
清代御窑厂的管理与生产制度
后记
铃木小提琴教材-第一.二册-(含CD2张) 本书特色 《铃木小提琴教材(第1、2册)(原版引进)》这是一部通过乐曲学习演奏小提琴的教材,从*初的运弓、按弦开始就...
当今后现代“多样性”语境下,各种风格技法、潮流派别层出不穷,人们一方面发觉传统似乎不再适用,另一方面对于先锋艺术又无所适
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A大调 K 219 内容简介 《A大调协奏曲,K.219》**乐章不仅旋律优美动听,而且结构令人称奇。乐曲开始处的乐队主题尽管听起来非常完整...
对《剧院魅影》《猫》《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当代流行音乐剧详加品评,为音乐剧大师韦伯、莎拉・布莱曼等灿烂群星及演艺中
石守謙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藝術史組碩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及考古學博士。曾任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所長、國立故宮博
《漫画大唐怪奇故事》内容简介:唐朝年间,好奇少年段成式,网罗天下奇闻逸事,著成《酉阳杂俎》一书,仙灵鬼怪,莫不涉及,为后人
《音乐门铃(辛丰年乐话)》内容简介:这本书的作者并不是搞音乐这一行的,他只是个严肃音乐的爱好者,一个老乐迷。“独乐乐不如众
《精彩江苏·画派系列:吴门画派》内容简介:苏州地区,以“吴郡”为名当溯源于东汉永建四年(129),其后名虽多变(包括吴门、吴中
代中期江南地區經濟富庶,文藝高度發展,時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繪畫成就卓越,人稱「明四大家」。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明四大
《品中国书家》内容简介:汉字道法自然,书法呈现汉字之美。书中的李斯、蔡邕、钟繇、卫夫人、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13位书法家
明万历、天启年间,中国版画发展达到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唐诗画谱》(《五言唐诗画谱》、《六言唐诗画谱》、《七言唐诗画谱》三
本书是一本从艺术社会史的角度研究明末清初著名学者、书法家傅山的专著,分上下两篇。上篇利用近年来发现的一些极为珍贵的历史文
我的第一套经典钢琴曲3 本书特色 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是世界公认的儿童初学钢琴的权威教材之一,已在全世界出版了7种文字的版本。目前在我国也获得了广泛接受,公...
"SecondChanges"beginsanarrativedescribingtheeventssurroundingtheresettlementofGe...
消失的罗伯特·约翰逊带着令人惊异的技艺回归他是否向魔鬼出卖灵魂以换取出色的演奏?仙妮亚·唐恩从贫民窟灰姑娘一夜变为国际巨
二胡演奏技巧高效训练 本书特色 《高等院校艺术系列教材:二胡演奏技巧高效训练》从“基本功训练”和“练琴方法”两个方面入手,以具体的练习曲为训练内容,较为简洁、高...
Yanniispracticallyaforceofnature.Withglobalsalesofover20millionalbums,35goldandp...
《中国风剪纸入门(第三版)》内容简介:本书结构以六堂剪纸课的形式,把剪纸的入门的基础知识由浅入深地讲了个通透;又以步骤详解的
露丝·史兰倩丝卡(Ruth Slenczynska)露丝·史兰倩丝卡,世界著名钢琴家,“美国第一钢琴夫人”,被伦敦《镜报》称为“当代最优秀的女钢琴家”。4岁起就...
唐人的詩書樂弈、繪畫陶瓷、雕刻工藝、舞蹈服飾,凡此種種,無不令人耳目一新。當中的巧思慧心,全在唐人的生活中表露無遺。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