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美学是20世纪后半叶以后在西方唯一占据主流位置的重要美学流派。《分析美学史》掌握大量一手资料,是国内的首部《分析美学史》。上编以重要的分析美学家为线索,力求将分析美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思想加以深描。下编为分析美学“问题史”,以主题为枢纽,解读分析美学的数个核心问题。
目 录
序………………………………………………………………柯提斯•卡特
导言 分析美学:方法,模式与历史
一 “语言分析”之于分析美学
二 分析美学的“分析”工具
三 从“分析的”哲学史到美学史
四 “分析美学史”的历史考量
五 分析“分析美学”的价值
上 编 分析美学思想史
第一章 维特根斯坦:作为“语言分析”的美学
一 从划定“语言界限”到描述“语言使用”
二 “美是使人幸福的东西”
三 “不可言说的”与“超验的”美学
四 从学科消解到“美学”的概念使用
五 “生活形式”的广阔“文化语境”
六 “语言游戏”•“家族相似”•“开放的概念”
七 视觉的分殊:“看见”与“看似”
八 生活的取向:“自然而然的日常美学”
九 其他几朵散落的“美学火花”
十 述评:两种维特根斯坦与两类美学
第二章 比尔兹利:作为“元批评”的美学
一 从《美学》到《审美的观点》
二 “分析美学”的首度“体系化”
三 “艺术—批评—美学”
四 “审美—经验—艺术”
五 “审美意图—艺术行为—艺术品”
六 “意图谬见—感受谬见”
七 述评:从批驳者的“批驳”来看
第三章 沃尔海姆:作为“视觉再现”的美学
一 心灵哲学、观看绘画与精神分析
二 从《艺术及其对象》到《作为一种艺术的绘画》
三 作为一种“生活形式”的艺术
四 反对“错觉说”与置疑“相似论”
五 作为思想内核的“看进”理论
六 论“再现性观看”的“双重性”
七 作为另一基石的“表现性”
八 论“类型”与“标志”的区分
九 “作为艺术的图绘”为何有趣?
十 述评:从思想的“内在矛盾”观之
第四章 古德曼:作为“艺术语言”的美学
一 从“构建世界的方式”到“符号系统理论”
二 从《艺术的语言》到《概念重构》
三 完整图景:审美征兆与非审美征兆
四 内在差异:草图、手迹与乐谱
五 从“再现”、“表现”到“例示”
六 论“赝品”与“风格”问题
七 从“何为艺术”到“何时为艺术”
八 作为“真理认识”的审美与艺术
九 述评:“唯科学主义”的偏狭影响
第五章 丹托:作为“艺术叙事”的美学
一 从分析哲学、历史叙事到分析美学
二 美学起点:1964年独创的“艺术界”理论
三 艺术本体:1974年构建的“平凡物的变形”说
四 美学转折:1984年重阐的“艺术终结”观念
五 艺术史哲学:1997年成形的“终结之后”理论
六 重思美学:2003年反思的“美的滥用”思想
七 述评:从“本质主义”与“历史主义”的悖论看
第六章 迪基:作为“艺术惯例”的美学
一 阐释新艺术形态的美学
二 解构:1964年破除“审美态度神话”
三 建构:1974年总结“艺术惯例论”
四 重构:从“早期观点”到“晚期观点”的修正
五 模式:1988年评价“艺术评价”
六 述评:与布尔迪厄的“惯习”理论比较
下 编 分析美学问题史
第七章 “艺术定义”:从维茨到列文森
一 分析美学“艺术定义”的六套方案
二 逻辑起点:“艺术不可定义”论
三 逻辑转换:从“功能定义”到“程序定义”
四 逻辑终点:“历史性”定义艺术论
五 对分析美学“定义方法”的五个评判
六 新的定义:在自然主义与历史主义之间
第八章 “审美经验”:从迪弗到卡罗尔
一 分析美学视野中的“康德悖论”
二 比尔兹利与迪基的“审美之辩”
三 历史上的“审美经验诸概念”
四 转型中的“审美经验的终结”
五 从“消解审美”到“审美复兴”
六 新的经验:复归于“一个经验”
第九章 “美学概念”与“文化解释”:从西伯利到马戈利斯
一 从“审美概念”的语言实质谈起
二 “审美与非审美”的依存关系
三 从“客观属性”到“文化属性”
四 以“文化同一性”为视角来看
五 新的解释:“共识观”与“解释学”的统一
结语 分析美学之后:缘何衰微?未来何在?
一 “语言分析”究竟有什么对与错?
二 “分析美学”将美学误导到何方?
三 分析与大陆美学的融合:以卡维尔为例
四 “回到经验”•“回归生活”•“回复自然”
附录:
1与阿瑟•丹托对话录
2约瑟夫•马戈利斯访谈录
3与柯提斯•卡特对话录
4彼得•拉玛克等访京侧记
参考文献
后记
The History of Analytic Aesthetics
Liu yuedi
Introduction Analytic Aesthetics: Method, Modes and History
1. “Language Analysis” and Analytic Aesthetics
2. “Analysis” as a Tool in Analytic Aesthetics
3. Between the History of Analytic Philosophy and Analytic Aesthetics
4. Five Phases of the History of Analytic Aesthetics
5. The Value of Analyzing Analytic Aesthetics
Part 1
Chapter 1 Wittgenstein: Aesthetics as Language Analysis
1. From “The Limits of Language” to “The Use of Language”
2. “The Beautiful Is What Makes Happy” in 1914-1916
3. The Inexpressible “Shows” Itself and Aesthetics Is Transcendental
4. The Use of Aesthetic Concept in Cambridge Lectures
5. Form of Life and Its Broad Cultural Context
6. Language-game, Family Resemblances and Open Concept
7. “Noticing An Aspect" and “See As …” in Visual Aesthetics
8. Everyday Aesthetics of Itself as a Whole
9. Other Aesthetic Thoughts
10. Two Wittgensteinism and Two Aesthetics
Chapter 2 Monroe Beardsley: Aesthetics as Meta-criticism
1. From Aesthetics to The Aesthetic Point of View
2. The Systematization of Analytic Aesthetics
3. Art - Criticism - Aesthetics
4. Aesthetic- Experience - Art
5. Aesthetic Intention - Art Activity - Artwork
6. The Intentional Fallacy - The Affective Fallacy
7. Monroe Beardsley and His Critics
Chapter 3 Richard Wollheim: Aesthetics as Visual Representation
1. Philosophy of Mind, Seeing Painting and Psychoanalysis
2.From Art and Its Objects to Painting As an Art
3. Art as “a Form of Life”
4. On Illusion and Resemblance
5. “Seeing-in” as One Foundation
6.Twofoldness in Representational Seeing
7. “Expressiveness” as Another Foundation
8.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ypes and Tokens
9. “Why is Drawing Interesting ?”
10. Richard Wollheim and his Contradictions
Chapter 4 Nelson Goodman: Aesthetics as Art Language
1. From Ways of Worldmaking to Theory of Symbol Systems
2. From Languages of Art to Reconceptions
3. Aesthetic Symptom and Nonaesthetic Symptom
4. Difference Between Sketch, Script and Score
5. From Representation, Expression to Exemplification
6. Authenticity and Style in Arts
7. From “What is Art” to “When is Art”
8. Art and Aesthetic Experience as a cognition to Truth
9. Nelson Goodman and his Scientificism’s Influences
Chapter 5 Arthur Danto: Aesthetics as Art Narrative
1. From Analytical Philosophy, Historical Narrative to Analytical Aesthetics
2. At the Beginning:“Artworld” in 1964
3. Art Ontology:“Transfiguration of Commonplace” from 1974
4. Turning Point:“The End of Art” in 1984
5. Philosophy of Art History: “After the End of Art” till 1997
6. Rethinking Aesthetics: “The Abuse of Beauty” in 2003
7. Antinomy Between Essentialism and Historicism
Chapter 6 George Dickie: Aesthetics as Art Institution
1. Aesthetics for the sake of New Art
2. Deconstruction of the Aesthetic Attitude in 1964
3. Construction of the Institutional Theory of Art in 1974
4. From the earlier version to the later version till 2004
5. About Some modes of Art Evaluating in 1988
6. Comparative to Bourdieu’s Theory about Habitus
Part 2
Chapter 7 Definition of Art: From Morris Weitz to Jerrold Levinson
1. Six Schemes in Definition of Art
2. Art can’t be defined
3. From Functional to Procedural Definition
4. Defining Art Historically
5. Five Remarks on Definition of Art
6. New Definition: Between Naturalism and Historicism
Chapter 8 Aesthetic Experience: From Thierry de Duve to Noël Carroll
1. “Antinomy of Kant” in Analytic Perspective
2. “The Beardsley-Dickie Debate”
3. Some Concepts of Aesthetic Experience
4. “The End of Aesthetic Experience”
5. From Deconstruction to Reconstruction
6. New Experience: Returning to “An Experience”
Chapter 9 Aesthetic Concept and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From Frank Sibley to Joseph Margolis
1. About Aesthetic Concept’s Nature
2. The Aesthetic and Nonaesthetic Relationships of Dependence
3. From Objectivity to Culturality in Aesthetics
4. From Cultural Identity’s Perspective
5. New Interpretation: Unification between Consensus Theory and Hermeneutics
Conclusion
1. Language Analysis:Right or Wrong?
2. Analytic Aesthetics and Misunderstandings of Aesthetics
3. Bridge between Analytic and Continental Aesthetics:Stanley Cavell as an example
4. New Directions: Returning to Experience, Everyday-life and Nature
Appendices:
1. Conversation with Arthur Danto
2. Conversation with Joseph Margolis
3. Conversation with Curtis L. Carter
4. The Impression of Peter Lamarque and Others’ Visits
研究音乐文化的范围很广。从纵的方面说,是古今中外音乐史的研究,通过音乐史的研究,可以了解音乐文化的源流和变迁,达到鉴往知
弦乐合奏中国通俗作品集 本书特色 随着我国西洋器乐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西洋乐器的普及,各地纷纷成立了很多规模不一的业余乐团,专业音乐院校的器乐合奏课也普遍开设起...
热爱音乐-德彪西论音乐艺术 本书特色 法文原创经典译丛 第二辑(精装)这是一套全面介绍法国文学艺术领域文艺理论、思想观念和批评方法的书。它汇集了法国在文学艺术领...
《今天穿什么》内容简介:你是不是和我一样有过这样的烦恼:今天穿什么? 你是不是和我一样有过这样的经历:穿上一件又换下,出了门
先父丰子恺先生把自己的漫画创作分成四个时期:写古诗句时期,写儿童相时期,写社会相时期,写自然相时期。其中写古诗句与自然相
本书是美国著名中国现代美术史学者安雅兰1998年在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策划的大型展览“危机中的一个世纪:20世纪中国艺术中的现代与
弦动乐悬:两周编钟音列研究 本书特色 论文对我国周代编钟的音列进行了归类梳理,发现了音程系列所体现的弦长等差关系。进而观察到,不同的编钟系列的底部音程有不同的样...
风靡世界的音乐入门经典教材全面提升你的聆听技巧与理解能力陈佐湟、余志刚、杨燕迪、孙红杰等倾力推荐全彩精装,典范之作………………………………◎ 编辑推荐☆ 风靡世...
本书是被誉为“华人摄影第一人”的摄影大师柯锡杰先生的“摄影+文字”作品。作者看似随意写来的随笔文字向我们展示了这位摄影大师
本书结合艺术史与文化史,以长期以来位处中国画史与正史边缘地带之战勋图绘为中心,讨论清朝的尚武文化。书中勾勒了明清战勋图像
《未妨惆怅是清狂》内容简介:本书作者摒弃了传统的诗句点评和渊源考证,从古今中外文化交汇的视野下解读唐诗之美。看似在谈诗词,
中国艺术史--音乐卷 内容简介 中国音乐史的研究,在新时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可以说,几乎在所有的研究领域,都不断有新的学术成果涌现,甚至超越前贤。与此同时,...
其实,卡夫卡还是一位画家!作为精通写作与绘画的表现主义者,卡夫卡改变了现代人的话语方式和书写艺术。本书收录了卡夫卡的四十
ImperialManchusupportandpatronageofBuddhism,particularlyinMongoliaandTibet,hasof...
约翰·伯格1926年出生于英国伦敦。1944至1946年在英国军队服役。退役后入切尔西艺术学院和伦敦中央艺术学院学习。1940年代后期,
本书为“心赏”系列丛书中的一本。以“苏扇”为主题。苏州折扇,又称文人扇,最早始于南宋,至明代发展至巅峰,成为文人墨客及缙
中国京剧流派剧目集成-第拾伍集 本书特色 寻根搜遗,聚齐京剧各流派代表剧目二百五十余出,全本记录,详陈服装扮相、剧本曲文、唱腔伴奏、锣鼓经、身段谱;剧团排演之范...
本书共收录自1900年至今的中国文艺学、艺术学理论文献,凡35篇,内容涉及从美学、美术、国画、艺术家到文艺思想、艺术设计等。本
《二战经典战役系列丛书:突袭法兰西(图文版)》内容简介:二战前,法国号称“欧洲第一军事强国”,没想到在短短几十天内就成了希
普劳图斯-凶宅 孪生兄弟 本书特色 普劳图斯传世的21部剧本按拉丁文字母次序分别是:《安菲特律昂》(Amphitruo)、《驴的喜剧》(Asina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