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决心创办一本以探讨艺术史理论、观念和方法为宗旨的丛书,我们知道我们的选择是一种双重冒险,一是因为这门学科的知识状况,二是因为我们的学识和能力,后者无需解释,所以我们只谈谈前者。现代学科意义上的艺术史发端于18世纪的徳国,如果需要给出一个准确的时间座标,那就是温克尔曼1764年出版的《古代艺术史》。这门以解释艺术图像为己任的历史科学诞生在启蒙主义和科学主义在西方刚刚兴起的时代,但真正形成自己独立的学派和研究方法则要等到差不多一个世纪之后,通过布克哈特丶沃尔夫林丶李格尔丶徳沃夏克丶瓦尔堡丶潘诺夫斯基丶贡布里希这些巨匠的努力,艺术史才达到了它自有史以来的一个高峰,也为人文学科带来了巨大的荣耀和光辉。今天,艺术史正处于它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十字路口,这一方面根源于现代艺术中的各种创新运动,当艺术史将它的对象从古典世界转向当代世界时,它就会发现无论从历史观念丶知识形式还是研究方法丶研究边界上艺术史都开始面临着来自研究对象自身的挑战,那些维系古典艺术史研究的内在形式丶作品风格和图像意义不断外化为社会丶政治丶意识形态等外在范畴,现在,甚至连“艺术”这个概念本身也变得越来越似是而非;另一方面,战后各种解构主义的知识运动和新媒体(信息技术、控制论、尤其是数码媒体)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视觉文化”研究(visual culture)在挑战西方人文主义的学术传统的同时,也直接形成了对艺术史发展的外来冲击,这些冲击和挑战使艺术史学面临着自它诞生以来的一次最深刻的知识危机,各种形式的“新艺术史”和艺术史“终结论”既是对这种危机的回应也是它的主要表征。“终结论”针对的不仅仅是艺术史已有的范式和准则,而是作为人类理性记忆形式的“艺术史”本身;它所带来的危机因此也不仅仅是学科制度和学科形式的危机,而是艺术史作为一门人文科学存在的合法性危机。
和其他门类的历史学一样,艺术史是人类理性记忆的需要,也是这种记忆机制的一种主要形式,“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如果我们把这句古训用来比喻我们的艺术史学,那我们就可以说它既是一门关于记忆知识的科学,也是一门关于观念丶思想和方法的科学,更重要的,它是一门交叉性的人文科学,自诞生之日起,艺术史的命运就与人类其它学科的发展息息相关:宗教丶哲学丶政治学丶语言学丶心理学丶人类学丶考古学几乎都或多或少地与艺术史这门学科的起源和发展保持某种亲缘关系,艺术史的研究具有瓦尔堡睿智地发现的那种“文明的整体性”,所以,跨界不是这门学科的需要而是它的一个显著特征。我们相信,和所有科学形式一样,批判性的反思和开放性的讨论也是艺术史继续生存和发展的最直接的动力,《世界3》所力图展示和推动的就是这种理性力量,作为一套理论丛书,它希望在一种开放的理论气氛中讨论与艺术史的当代危机和发展相关的所有问题:艺术史研究中的古典遗产;艺术史的文献学范围及釆集方法;古典艺术史与当代艺术史研究的不同特质和关系;艺术史研究的各种历史观念丶理论方案和具体方法;与艺术史研究相关的制度丶出版和展览;艺术史的学科边界以及它与其它人文学科复杂而有机的关系,它也将包容经典艺术史和新艺术史所能涉及的所有课题。简言之,这套丛书是关于艺术史自己历史的反思性刊物,或者说,是一本艺术史学史丛书。
当然,我们更关心的是艺术史在中国的命运和现实。20世纪初,艺术史学就成为最早进入中国的现代学术的一种,它的命运也与大多数其它现代学术在中国近现代的命运一样,一直伴随着民族战争丶政治运动和启蒙思潮而不断沉浮。在王国维丶梁启超丶顾颉刚这样一些现代学术先驱的倡导下,在姜丹书丶吕澂丶陈师曾丶滕固丶余绍宋丶俞剑华这样一些艺术史学者的艰苦实践中,艺术史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也曾有过卓越的开端,而在以后将近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中,中国也出现了几代具有卓尔不群的思想品质和学术素养的艺术史家,他们是这门人文科学在中国生存和发展的直接动力。但坦诚而言,无论是古代研究还是当代研究,作为一门历史科学,中国艺术史在文献整理丶问题意识丶研究方法,尤其是对中国艺术“独特性”的理解上都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艺术有其独立的品质和历史,也自当有其独立的研究方法和路径,即使作为一门现代科学我们也无法忽略这种独特性,中国艺术史研究者应该在现代学术环境和研究方法中去发现这种独特性而不是削足适履。海外从“汉学”(Sinology)到“中国研究”(Chinese studies)的学术史环境也成就了一批批卓越的中国艺术史家,他们不仅是沟通西方艺术史传统与中国艺术史的桥梁,也是中国艺术史研究的一个当然部分。但可惜的是,直到今天在中国艺术史研究领域本土和海外两股学术力量的沟通和合作的成果还乏善可陈。更重要的是,在面对艺术史的共同危机时,这样两种力量还没有展现出对探讨学科问题丶学科方法和学科前景的共同兴趣,学术乃天下之公器,我们的丛书也希望在推动艺术史领域的中外交流进而推动中国艺术史学的学术进步上略尽绵力。
这套丛书是为那些相信知识和理性的批判力量可以改变我们世界的读者准备的,尤其是为那些希望在艺术史的研究和思考中获得这种力量的人准备的。
“世界3”是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尔40年前在他的哲学名著《客观知识》中提出来的概念,它是指由人在历史中创造出来又作用于人的再创造的知识世界,它是以物质形态编制和保存于我们的大脑丶书籍丶机器丶图像之中的观念丶语言丶艺术丶哲学丶宗教丶制度丶法律的世界。波普尔认为,人类的进步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和社会反馈过程,这一过程的支配性机制是,人的主观精神世界(世界2)通过“世界3”作用于自然世界(世界1),作为中介的"世界3"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双重品质。简言之,它是人造的而又独立于人的客观知识世界。这个理论不仅把我们从上帝和“自在之物”这类神性世界的范畴中解放出来,而且解释了人如何自己创造自己并且不断进步的历史机制,即一种通过"世界3" 寻找问题和试错性解决问题的机制。
《世界3》是一套以艺术史理论与观念为对象的中文学术丛书,丛书名援引"世界3"这个概念表明了它的学术态度和志趣,即它希望在与其他“世界3”成员的开放性关系中研究艺术史的起源丶现状丶发展和方法。
《世界3》不仅致力于艺术史内部各领域的研究,如美术史丶建筑史丶影像史丶设计史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还致力于艺术史与文化史丶哲学史丶宗教史丶语言史丶思想史丶观念史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世界3》对各种观念形态和方法保持开放的接纳态度,它相信理论研究领域和在人类生活的其它领域一样,只有持续保持理性的批判姿态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丶増长智识和获取进步。
“研究”(research)即“探寻”(search),我们希望和所有艺术史的研究者一起走入这条探寻之路
黄专
2014年10月
黄专总序
专题研究
1.(英)E.H.贡布里希: 阿比·瓦尔堡最初的老师和学业(1886—1888)
2.(美)巫鸿:阅读缺席: 中国艺术史的三个时刻
3. 邵宏:设计批评的历时形态
4. 沈语冰:论作为观念的艺术史:迈耶·夏皮罗和他的现代艺术研究
5. 鲁明军:绘画、认知与艺术史——论乔纳森·克拉里的视觉考古学
理论焦点
赵文:启蒙装置中的“姿态”——以“启蒙的概念”为中心
前沿动态
1. 范白丁: 寻找艺术史之路——“艺术史名著译丛”介绍
2. 欧阳潇:瓦尔堡的遗产:首期“乔治·迪迪-于贝尔曼研讨班”纪要
机构概要
范白丁: 伊塔蒂别墅——花园里的文艺复兴研究中心
书评
1. 张坚:德语艺术史的人文理想—波德罗的《批判的艺术史家》
2. (美)埃舍·比耶曼评《人文主义者的梦想家园》
3. (马来西亚)孙松荣:影像思想的当代性:从菲利浦-阿兰·米肖的《瓦尔堡与活动影像》谈起
钢琴教程 本书特色 焦静编著的《钢琴教程(第2册)》是教育部课题“五项全能音乐教育理念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可行性研究”的配套教材。教材的宗旨在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
什么是艺术史?它的背景是由怎样的思想、制度和实践所形成的?它如何成为今天的面貌?它运用怎样的研究方法?本书围绕着艺术史学
《速度与政治》的作者维利里奥努力要定义一种图像的新型逻辑。确实,在不同的技术旁边,在图像的后勤旁边,还存在一种逻辑和传播
【内容介绍】:本书是美学大师叶锦添三十余年美学实践和美学思考的整体呈现,集中谈及他多年来在电影、舞台、装置、影像等各领域
毕加索的美术教室 本书特色 兴趣是*好的老师《名人引导成才丛书》会满足各位的好奇心大人小孩都应该知道的常识毕加索的英语教室韩国*大连锁书店kyobo book评...
红色诗抄 本书特色 五四以来进步诗歌的总结性选本,谨以此书献给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这里,没有重现战场上的厮杀;这里,没有回响刑场上的呐喊。这里,却有党旗下的...
民国流行歌曲 本书特色这是一部民国流行歌曲合集。本书编选了民国时期的流行歌曲390首,其中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毛毛雨》《桃花江》《苏三》《明月上高楼》等。这些流...
C调上的美妙旋律-1-(钢琴简谱版)-附CD一张 本书特色 《C调上的美妙旋律1(钢琴简谱版)》:中老年经典钢琴曲丛书。C调上的美妙旋律-1-(钢琴简谱版)-附...
约翰.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1) 本书特色 本书为一年级小学生设计。*大的好处是“循序渐进”。阻碍高班学生发展的许多毛病往往是由启蒙教育时的不良习惯造成的。这样...
《神奇树屋·故事系列·进阶14:音乐家奇妙夜(中英双语)》内容简介:在神秘的蛙溪树林里,哥哥杰克和妹妹安妮发现了一个装满书的
一个经“科班”严格训练出来的钢琴专业学生往往还不具备流行乐即兴伴奏的能力,这应该是一种不足和遗憾。本书以当今流行音乐为素
《所罗门·米科夫斯基钢琴教学传奇》内容简介:本书是当代著名钢琴教育家所罗门·米科夫斯基的采访录,记述者为其博士研究生、韩国
此书收集了中日两国著名学者对尺八、古琴这两门乐器的研究成果,其内容涵盖尺八的源流演变、中日尺八的传承关系和比较、尺八与其
德拉克洛瓦日记》选1824年4月13日星期二几乎每天晚上,我都要产生这种坐立不安的感觉!唉,哲学家的那种怡然自得啊,我何以就无缘
"这是一部深入研究1844年中国遭遇摄影术以来,西方重要摄影家在中国的拍摄活动的摄影史著作。全书呈现出自1844年至上世纪80年代初
巴赫第六勃兰登堡协奏曲:降 B 大调 BWV1051 内容简介 巴赫的《巴赫第六勃兰登堡协奏曲降B大调》,虽然不能算作曲家乐曲创作事业上的巅峰,但这些协奏曲在音...
莎士比亚名剧赏析 本书特色 本书为莎翁十部流传*广的戏剧做了简明、清晰的内容介绍,并对每个故事中的人物进行分析,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尤其值得一提的...
《“一带一路”投资保护的国际法研究》内容简介:防控法律风险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本书介绍了中亚地区的哈萨克斯
历史就是阐释,撰写电影史是史学家与其所使用的资料的抗衡,阅读电影史是一种积极的质疑活动与判断过程。本书是对传统电影史研究
你属于一个有着钟楼、排钟和小酒馆的城市,一个虔诚与放荡并存,秘密祈祷与喧哗不敬同在的城市。我属于一个有着令人感到沉闷的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