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逆历史而动,是这种悠久的道德主义传统在20世纪的继承人,虽然他那固执、纯粹、刻板以及感情用事的人道主义,很难战胜当今世界众多的丑恶现象,但在反对不择手段的权变家以及实用主义对金钱的崇拜上,他那顽强的拒绝态度反而对我们时代的道德行为的存在做了重新肯定。
如果您想要了解萨特的思想、艺术,但又没有足够的时间研读萨特的全部著作,那么不妨读一读本书。萨特的作品汗牛充栋,本书以传记的形式深入浅出,但却内容完整地介绍了萨特其人、其书、其学说等。
我第一次看萨特的作品,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外国文艺》杂志译载了他的《肮脏的手》,这个剧本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后来又在《世界文学》杂志1980年第4期上读到他的《死无葬身之地》,它给了我精神上的巨大震撼,而此时萨特已经去世。自那以来,25年过去了,当时如饥似渴地捧书阅读的情景恍然如在昨日——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已是萨特百年诞辰。
据国外统计资料,生活在20世纪的作家、思想家中,按其作品被人引用的情况排名次,萨特是稳稳地排在第一位。我们说萨特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作家和思想家,应该不是一个过誉的说法。对于这样一位世界级文学和思想大师,在他百年诞辰之际,奉献一本关于他的传记,是我很想做的一件事情。
传记首先要真实。而真实又可分为两种:一种可以称之为客观的真实,如“某一时间萨特母亲给了萨特两耳光”,这句话要么是真实的,要么是虚假的,答案应该只有一个。本书力求做到所有陈述的事实都是有根据的;如果没有确实的根据,则不使用肯定的语言,而宁可存疑;在事实材料发生冲突时,要作细致辨析,确定真伪。
另一种可以称之为主观的真实。“某一时间萨特母亲给了萨特两耳光”,这一事实有什么意义?它说明什么问题?它在萨特人生道路上占据多大分量?它是如何发生的?当问题进入这一层次时,答案应该不是一个,可能有多种阐释。传记要再现这一事件的真实性,作者还得在总体上把握事实材料,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给出它应有的缘由、地位和意义来。
所以萨特说,他为福楼拜写的传记也可称为“真实的小说”;之所以说是真实的,不仅客观事实是真实的,而且通过作者主观努力,真实地再现当时的情景、状况、活动等;之所以说是小说,是因为这种真实包含了作者的想象,作者的创造性,也可以说具有“虚构”的成分。人们通常认为虚构就是假的、不真实的,而真实就是没有任何想象和虚构的东西。我不认同这种说法。如果仅有一些杂乱无章地堆砌在一起的客观事实,还不能形成一本好的传记;这些事实看起来很具体,实际上是抽象的,因为它们产生时并非是这样一些孤零零的、互不相干的东西,它们应有的意义并没有通过作者的研究和想象工夫揭示出来,因此还不能说是完全真实的。
本书大致按照时间顺序写萨特诞生以来的这一百年,各大部分都标有年代期间,但读者会发现,每一部分并非是严格限定在记述这一期间发生的事情,而是力求对那些重要事件从总体化的角度作出描述、分析和阐释。例如在写童年部分发生的事情时,会较多地谈到它对萨特成年后的影响;在分析成年期间发生的某事时,也可能回溯到他童年的境况;等等。应该说,要搜集、掌握关于萨特的大量客观事实材料固然不易,要做到总体化地把握萨特这个人,或者说达到关于他的“想象的真实”或“真实的想象”尤为困难。实际上后一种探索可以说是无止境的。
总之,这本关于萨特的传记希望能够做到三点:第一,客观:记述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准确的;第二,总体化:通过想象工夫将客观事实材料有机地融合为一个真实的总体,再现萨特这个人;第三,生动:在语言的使用上尽可能做到生动传神,读起来不觉得费劲。
作者写完一部作品,这作品并没有最后完成,它有待于读者的阅读、共鸣和认可;读者才是它的最终完成者。既然如此,我就不再啰嗦了。欢迎读者朋友进入这部作品,并期待着你们的评判。
序
第一部 孤独(1905-0939)
第一章 童年(1905-1917)
一、父亲之死
二、占有词语
三、做戏与诱惑
第二章 人生裂痕(1917-1924)
一、继父
二、发现偶然
三、保尔・尼赞
四、性爱游戏
第三章 大学岁月(1924-1931)
一、幸福时光
二、初恋
三、哲学与文学
四、自己的另一半
第四章 教师生涯(1931-1939)
一、鸡尾酒与现象学
二、走遍欧洲
三、《恶心》
四、爱情好辛苦
第二部 介入(1939-1970)
第一章 转折(1939-1945)
一、应征・被俘・抵抗
二、存在与虚无
三、小说・戏剧
四、相濡以沫
第二章 两间余一卒(1945-1957)
一、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二、“无立足之地的让”
三、从第三条路到“同路人”
四、爱的考验
第三章 知命之年(1957-1965)
一、挨炸“国家公敌”
二、《辩证理性批判》
三、拒绝诺贝尔文学奖
四、养女阿莱特
第四章 造反有理(1965-1970)
一、审判美国
二、五月风暴
三、故人归去
第三部 抗争(1970-1980)
第一章 战胜病魔
一、幻觉与失明
二、“应该保留笑的能力”
第二章 最后的辉煌
一、知识分子
二、《家庭的白痴》
第三章 在女人的怀抱里
一、爱的复兴
二、最后的日子
第四部 继续(1980-2005)
第一章 永别的仪式
第二章 萨特的永恒价值
第三章 萨特的世纪
书东坡:――他原是个问题少年――他与四个女人的爱情故事――七任名郡太守――王安石的对手――被囚被贬被诬被监管――他的生命
美女史 本书特色 白人类诞生之日起,男性与女性就并存于这个世界上,而两性之间的差异.也在历史的发展中得到了不断的演变与分化。男性世界里不可能缺少美女,她们的存在...
奔腾的乐师——巴赫 本书特色吴琼编*的的《奔腾的乐师(巴赫)/传世励志经典》一书详细描述了德国作曲家、演奏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坎坷却又辉煌的一生。通过阅读本...
肖邦在巴黎:浪漫作曲家的生活与时代 本书特色 本书介绍了十九世纪*具才华的音乐家肖邦在一个浪漫主义时代中闪光的生活故事。这个故事主要发生在巴黎,在那里,他生活了...
《名人传》内容简介:《名人传》所述,是人类历史上三位极富天分而又成就至伟的人物,但罗曼·罗兰没有拘泥于对人物生平琐细考述,
三毛之父从军记 本书特色 抗战军兴,乐平冒着连天战火,踏遍燃烧的中国大地,以画报国,健笔纵横。抗战胜利,内战又起,乐平着意描绘了流浪儿三毛的故事,腕底春秋,表达...
庐隐自传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庐隐自传和庐隐情书集两个部分,《庐隐情书集》收入情书共计68封,其中异云(李唯建)致冷欧(庐隐)39封,冷欧致异云29封。 朋友对她...
蒋孝玉口述自传 本书特色 1蒋介石侄孙女,亲述蒋家旧事,披露不为人知的秘辛。全球首度出版。蒋孝玉,蒋介石侄孙女,与蒋纬国、蒋方良等蒋家核心成员过从甚密,生平见闻...
《蕾莉与马杰农》内容简介:本书是中世纪波斯文学代表人物内扎米的代表作,以“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著称”,讲述了美丽的蕾莉
范蠡 内容简介 本书独辟蹊径,以新视角,广时空、大背景、浓墨重彩,塑造了春秋末期吴越相争之时,范蠡从布衣到大将军,助勾践兴国称雄;从流亡者到巨万富翁的传奇形象。...
贝克汉姆画传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教科书”般的足球励志童话,其中包含了梦幻般的主人公和种种童话元素,这部足球“童话”无论是对足球运动的爱好者,还是对于需要精神鼓...
竞雄女侠传:秋瑾 本书特色 诗与剑之才女,血与火之人生!秋瑾是中国近代**位为民主革命献身的女革命家。本书参考和运用大量历史资料和中日两国人士的诗文、日记、书...
盛世光阴-张国荣 本书特色 《盛世光阴 张国荣》2014修订终极版,“荣迷”值得珍藏的张国荣艺术评论集。谨以此书怀念张国荣先生。继续怀念、继续爱、继续张国荣!《...
张之洞 内容简介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特色鲜明、灿烂多彩、充满生机活力的地域文化,其开发利用已引起社会的重视。对岭南文化丰富内涵的发掘、整理和研究,虽已有《...
《居里夫人自传》内容简介:居里夫人是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也是第一个获得物理和化学两项诺贝尔奖的伟大女科学家。玛
《1913:世纪之夏的浪荡子们》内容简介:1913,如鲜花怒放、充满无限可能性的一年,而堕落的种子已悄然萌发。在文学、艺术和音乐方
作者贝尔纳-加沃蒂(BernardGavoty,1908-1981)1976年当选法国艺术院自由院士。法国艺术院是法兰西学院下属五大学院之一。能当选
《我是我的光明》内容简介:别人说她“做不到”“不可以”,她从不妥协,总是找回自信和幸福的勇气。新时代海伦·凯勒、哈佛法学院
风中玫瑰-回忆我家与孙夫人宋庆龄的友情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个人回忆录,以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深情回忆了高家与宋庆龄长达数十年的交往和友谊。风中玫瑰-回忆我...
曹云祥自述 本书特色 曹云祥,清华学校第5任校长,民国八年10月6日,曹云祥正式署理校长,在任约六年。曹任内,清华的学术规模有了巨大之突破。如在民国十四年春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