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音乐的地方就有灵魂
一个从广告公司辞职的资深文案,因为一个一闪而过的念头,独自带着一把吉他、一个背包踏上了旅程。55天内跨越十个省份十三座城市,行程一万四千多公里,创作了十几首歌曲。这不是泛泛的旅行记录,也不是滇藏线的旅游攻略,这是一本前所未有的音乐旅行日志。每个人的旅途都有音乐相伴,只不过,他把自己的故事写成了歌,精选四首,与您分享!
附赠音乐曲目: ■未知旅途的风景 ■念青唐古拉 ■1980公里 ■未央之城
目录
序——趁着还有远行的心和燃烧的血
——————————————————————————
第一篇章:从城市到城市
第一站:呼和浩特——这里没有草原
第二站:银川——干净的不像西北城市
第三站:兰州——黄河城中流
第四站:西宁——青旅初体验
——————————————————————————
第二篇章:平均海拔三千米之上
第五站:拉萨——走快点是会死人的
纳木错——26年来我见过的最美的日落和日出
羊卓雍措——组团狂欢才是硬道理
第六站:搭车滇藏线
第一天:搭车新手的第一天(拉萨——林芝八一镇)
第二天:孤身夜斗大黑狗(林芝——鲁朗)
第三天:渡过通麦天险,穿过然乌仙境(鲁朗——八宿)
第四天:怒江仅有七十二拐吗(八宿——左贡)
第五天:死里逃生的一天(左贡——芒康)
第六天:澜沧江旁的盐田与佳加面(芒康——盐井)
第七天:小面包车惊魂记(盐井——香格里拉)
第八天:捡到一只小鸟(香格里拉——丽江)
——————————————————————————
第三篇章:西北偏北,东南以南
第七站:昆明——有坡度的城市最有生命力
第八站:成都——不得不提的东区音乐公园
第九站:广州——忘不了的朋友们与粤式早茶
第十站:西安——在黄昏的古城墙上骑车才是正经事
后记
《中国绘画美学史(修订第二版)》,本书系统论述了六朝、唐、五代、宋、元、明、清及近现代经典绘画美学思想,立体呈现了中国古代
精编外国钢琴曲集:第4册:教学版 内容简介 入选本曲集的作品包括了西方音乐史上各个不同风格时期的作品:17世纪的巴洛克网络,经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到2...
《川剧史话》内容简介:川剧是中国西南地区影响大的地方剧种,它囊括了中国戏曲的高腔、皮黄、梆子、昆腔以及灯调五大声腔体系,积
中国民间情歌精选(全两册) 本书特色 ★ 24开平装,裸脊锁线,全彩图文,印制精美,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 绘图者田原,著名画家,曾获我国漫画界*高奖“金猴奖”...
史蜀君电影剧本集 本书特色 ★ 史蜀君,中国内地导演、编剧,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青春片、女性电影代表人物。她是我国率先把“早恋”这个敏感题材拍成电影的导演,...
pdfhttp://www.sinerj.org/~loyer/PianoBook/piano-practice-a4-10pt.pdfaudiohttp://...
《不朽》内容简介:人们指望不朽,可是忽视了不朽与死亡一起才有意义。生活的喧嚣,自我的陷阱,不朽的欲望——风景闪移变幻的道路
《TVart技法Cinema 4D/After Effects电视包装案例解密》内容简介:本书内容在出版之前,一直是TVart培训基地的内部课程教程,是讲解
本书是丰子恺艺术读物系列中的西洋名画巡礼,建设讲话分册,全书共分两大部分,分别对西洋名画及建设艺术作了一次全方位的讲解,
从17世纪始,欧洲刮起了一股强劲的“中国风”。这场中国风发端于11世纪,得到了马可·波罗、圣鄂多立克等曾旅行中国的冒险家们、
InsidethesecoversyouwillfindthelifeandworldofElmaBeachasrelatedthroughlettersshe...
目录自序谈苏轼《后赤壁赋》中所梦道士人数之问题欧阳修《六一居士传》与苏轼《书六一居士传后》一桩历史的公案——“西园雅集”
当代中国民族管弦乐发展研究 本书特色 《当代中国民族管弦乐发展研究》讲述了我国的民族管弦乐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虽不是很长,但对其发展的轨迹进行一个系统地梳理归...
「美國書卷獎」得獎之作,「美國國家書評獎」決選作品。最有成就的黑人音樂評論家針對震撼全世界的流行文化現象所做的權威剖析。
《民事立法与民法典编纂》内容简介:法学研究方法有立法论与解释论之分,前者旨在为法律的制定、修改或完善提出建设性意见;后者主
比“逍遥骑士”还早几十年,民谣教父伍迪•格斯里就从俄克拉荷马州出发走遍了全美国——不是骑摩托,而是靠扒闷罐车、伸大拇指和徒
《我该几时鼓掌》内容简介:本书涉及古典音乐会中那些无法一眼看透的仪式化行为、看似古怪的惯例以及惯常的“游戏规则”,也同时回
WangHui,themostcelebratedpainteroflateseventeenth-centuryChina,playedakeyrolebot...
《情色艺术史(插图本)》是一部奇特的“学术”著作,论述的是世界艺术中的永恒主题。在许多世纪里,艺术家、诗人、作家都力求在自
余华将这部《文学或者音乐》称作他的个人阅读之书,和声之书。所收录的28篇文章,记录了余华三十年的个人阅听史,他对经典巨作的一次次沉潜,一遍遍重读与回响,都被浓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