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得天下之后,为了坐稳江山,召集魏征、虞世南等,把从上古到唐朝所有关于修、齐、治、平的知识集合到了一起,林林总总,蔚为大观,是为《群书治要》。唐朝之后,几经战乱,《群书治要》在中国失传了。直到近代,它才在日本被发现,重新传回中国。习仲勋于2001年为《群书治要》题字“古今镜鉴”。
《群书治要》成书至今已过千年,时代在变化,世界在改变,但社会运行的基本规则,以及人们的内心法则,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昔日皇家秘而不宣的隐性知识,依然在支配着这个世界。
梁冬面向当下芸芸众生的烦恼与郁闷,用“串烧”风格,还原唐太宗的心法,解读《群书治要》。发现原来小到个人的爱情与家庭,大到整个社会的经济、金融、互联网科技等等,所有人生与社会游戏背后的规则都逃不出李世民每日把玩拿捏的心法。
序 为了可能被遗忘的幼稚 IX
《群书治要》独家解读之《孝经》(一) 001
孝的本质在于尊重,而懂得尊重往往又是一位职场新人应修炼的品德之一。“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不懂得孝敬父母的人,自然无法懂得职场上的基本规则。
《群书治要》独家解读之《孝经》(二) 011
一个人,必须从爱自己的父母开始来培养自己博爱的情怀。在还没有儿女之前,只有父母是至亲之人,所以,人首先要学会爱父母。不过,爱父母与爱子女是完全不同的。《孝经》中说,侍奉母亲,偏重于亲爱;侍奉君主,偏重于恭敬;那么侍奉父亲,就是两者兼而有之。
《群书治要》独家解读之《孝经》(三) 025
幸福来自哪里?来自两个字:第一个是“幸”,第二个是“福”。“幸”就是幸运,所有的好事都降临在你身上,坏事都离你远远的,而“幸福”的“福”,可以引申为“服务”的“服”。你学会服务大家,让其他人觉得有福气,你自然会成为有福之人。
《群书治要》的前世今生 037
如果我们把中国文化概括成《群书治要》,将《群书治要》概括成《群书治要360》,再从《群书治要360》中提炼出一句话,并从这句话中提炼出一个字,那就是“仁”字。当然,“仁”之后,就是一个“义”字。
《群书治要》的千年智慧 049
“君子恶速成”,简单的道理却隐藏着深刻的玄机,就如我们熟知的守株待兔的故事,偶然意外的收获并不意味着永久的保障;又如拔苗助长的故事,只顾寻求成功的捷径,往往会带来失败的苦果。
《群书治要》的修身之道 061
过去,我们觉得奢侈是一个相对贬义的词,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奢侈变成了一个带有正面色彩的词了。现在,很多人都觉得追求奢侈是光彩的。这背后隐含着什么?其实是一个陷阱,这个陷阱会让人陷入万劫不复之中。
《群书治要》的人生智慧 073
《论语》的第一句话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为什么要把这句话放在首位?因为它告诉了我们:如何获得快乐的人生。快乐有两个秘诀:第一,跟朋友分享和交流;第二,反复做自己习惯做的事情、已经懂的事情。
《群书治要》背后的管理之道 085
用人时对于那些过于完美、求全责备的人,要小心谨慎。同时我们自己也不要力求完美,不要让自己成为那样一个人,否则,如果你精力充沛,你就会觉得自己很不完美,因郁闷而引发躁狂症。如果你气血不足,你就会得忧郁症。
《群书治要》中的《列子寓言》 097
什么叫对的事?我们的人生通常会面临两种事情:一种是自己想做的事,另一种是别人或者上天要求你做的事。你有时候发现自己想干5件事,别人希望你干3件事,结果有一件事是这两者的交集,你就把这件事情做好,那就叫做对的事。
《群书治要》之墨子春秋 109
李斯就想,为什么老鼠和老鼠之间的气势和眼神会不一样?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最后终于想通了,原来人生如鼠,不在仓则在厕。你之所以成为一只卑贱的老鼠,是因为你在厕所里面;而你之所以成为一个心态平和、显得很有气派的老鼠,是因为你在粮仓里面,从来就没有担心过没有东西吃。
《群书治要》之墨子精要 123
只有坚持微改良,你才能走得远。如果你想每一次都大步向前迈进,你没走几步就会累死。所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句话其实远比我们小时候读书时所学习和理解得要深刻得多。
《群书治要》之管仲的谋略管理之道 137
王霸之道是管仲管理学中的核心理念。以德服人为王道,以威示人为霸道。管理之道中的恩威并施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往往一个成功的企业,既要有和谐融洽的企业文化,同时又需有规章森严的管理文化。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这种和谐之道同样至关重要。
《群书治要》之管仲管理之道中的真知灼见 153
如果你能明白这种系统化思考的话,你就会发现,很多时候,你遇到一个小人,你应该心生感激。因为没有这个小人,怎么会显得你的品格高尚呢?你认识到这个小人的缺陷,尽量避免自己成为那样的人,从而提升了自身的品德,这就是系统化的思考。
《群书治要》之管仲的轻重之术 167
真正能够做大事的人是能够超越“我有什么,就干什么”这样一种狭隘的小农思想的人。他能用天底下的人,天底下的钱,让为天底下的人做事的人参与到自己的事业当中。这种心态背后的理念是什么?其实就是一种“诸法无我”的心态。
《群书治要》之管理学中的财富秘籍 181
一个国家要实现长治久安,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让财富得到某种程度的均衡。比如,巴菲特是全世界最有钱的人之一,他不想让他的孩子继承他所有的财富,所以他把他的钱全部捐出去,做公益事业这还不算完,你知道他跟美国总统说什么吗?他说,应该给美国富人加税。这件事跟齐桓公去别人家里,说我要平价收购你们的粮食,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就是要让国家的财富从少部分富人的手里流到大部分穷人那里。
《群书治要》之《吕氏春秋》 195
如果你想活得久,就应该经常去接触活得很久的人,看看他们有什么样的心智模式。你要想快乐,就经常接触那些总是乐呵呵的人,看看他们是如何面对困难和遭遇的。如果你想赚钱,就经常和那些赚正财的人在一起,看看人家是怎样发现机会,把握机会,利用趋势创造财富的。
优入圣域-权力.信仰与正当性 本书特色 《优入圣域:权力、信仰与正当性》*具意义的是对历史上孔庙祭祀制度的研究。在传统社会里,孔庙恰是文化力量与政治力量*耀眼的...
中观庄严论释-(上.下册) 本书特色 本书综合了中观和唯识思想,是中观自续派和中观应成派之庄严论典。书中细致、系统地剖析大乘要义,开显一切法无自性,犹如影像,令...
西游与东渡 本书特色 《西游与东渡》:中宣部“民族精神史诗”出版工程“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十一·五”重点规划西游与东渡 内容简介 《...
《佛家經論導讀叢書》總序本叢書的出版,計劃於西元1992年。其時羅時憲居士往返於香港及加拿大弘法,筆者則住夏威夷。羅公有意出
该全集是迄今为止最为完备的李鸿章著作汇编,共39卷、2800余万字,全面收录了包括奏折、附片、咨札、批牍、问答节略、题本、电报
本书的内容为圣严法师在纽约东初禅寺与修习禅坐者的法谈,这些谈话是师父多年闻思修佛法、参透世理的智慧与慈悲的结晶,互动过程
禅宗十五讲 本书特色 《禅宗十五讲》以通俗讲解的形式和语言,在中国古代社会与宗教发展的广阔背景上,对中国佛教禅宗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重要人物、事件进行了清晰生动又...
《仓央嘉措》讲述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从一个穷困喇嘛的儿子,到最为尊贵的活佛,身居清静庄严的布达拉宫圣地,却向往自由率性
禅说庄子-天地.马蹄 本书特色 《禅说庄子》系列丛书,把庄子与禅宗一起讲,庄子思想与佛教思想交融在一起,互为映照,十分有趣。《庄子》共三十三篇,本丛书以篇为单位...
国学经典系列丛书:墨子精解 本书特色 一位*早宣扬民权的平民思想家和科学家的著作。读国学·可以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读国学·可以陶冶情操、增加才情。读国学·可...
道冠儒履释袈裟: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 本书特色本书以浅易的典故或古诗文标目,内容扣住人生几大主题:学习、生活、养心、世事、处世,每一命题皆从儒释道三家的理论体...
哲学概论 内容简介 《哲学概论》是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系组编的《人文学科概论丛书》中的**本。 本书是作者杨方对另一部著作《元哲学初论》(20...
道可道-《老子》的要义与诘难 内容简介 这本书更多地把《老子》拉到形而下的层面上来作辨析,重点着眼于它在政治学和社会学上的意义。——并不是我特意选取了这个角度,...
中国古代方术丛书--中国古代预言 本书特色 对于现代人来说,方术是个既熟悉又隔膜的现象。有的人笼统地把方术等间于迷信,这其实是不大恰当的。如果就学术与科学的关系...
伦理学 内容简介 这本《伦理学》,无论是从体系框架看,还是从章节内容看,都可以说是一本与原书《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有显著不同的新书。本书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小窗幽记 本书特色 上立德,其次立言,言者心声,而人品学术恒由此见焉。无论词躁、词俭、词烦、词支,徒蹈尚口之戒,倘语大而夸,谈理而腐,亦岂可以为训乎?然则欲求传...
后身体:文化、权力和生命政治学 内容简介 自尼采和福柯以后,身体日渐成为当代理论的一个焦点。成为刻写历史痕迹的一个媒介,文化、权力、政治在这里展开了歧异的纷争。...
韦伯作品集——古犹太教(11) 内容简介 一个令所有对世界历史特别是对宗教文化感兴趣的人觉得难以理解的问题就是:古犹太教的神耶和华,不仅不保卫自己所选择的民族(...
自然哲学 本书特色 《自然哲学》主要内容:自然科学各不同分支的合并或融合——就是说,简单的命题归属于越来越普遍的命题——只能从下面以自下而上的方向发生。因为在每...
菩萨心行要略 内容简介 菩提心、菩萨行是大乘佛教的重要思想,本书汇集了印顺法师关于如何发菩提心、修菩萨行的精彩论述,包括菩萨行通说、学佛三要、自利与利他、菩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