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得天下之后,为了坐稳江山,召集魏征、虞世南等,把从上古到唐朝所有关于修、齐、治、平的知识集合到了一起,林林总总,蔚为大观,是为《群书治要》。唐朝之后,几经战乱,《群书治要》在中国失传了。直到近代,它才在日本被发现,重新传回中国。习仲勋于2001年为《群书治要》题字“古今镜鉴”。
《群书治要》成书至今已过千年,时代在变化,世界在改变,但社会运行的基本规则,以及人们的内心法则,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昔日皇家秘而不宣的隐性知识,依然在支配着这个世界。
梁冬面向当下芸芸众生的烦恼与郁闷,用“串烧”风格,还原唐太宗的心法,解读《群书治要》。发现原来小到个人的爱情与家庭,大到整个社会的经济、金融、互联网科技等等,所有人生与社会游戏背后的规则都逃不出李世民每日把玩拿捏的心法。
序 为了可能被遗忘的幼稚 IX
《群书治要》独家解读之《孝经》(一) 001
孝的本质在于尊重,而懂得尊重往往又是一位职场新人应修炼的品德之一。“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不懂得孝敬父母的人,自然无法懂得职场上的基本规则。
《群书治要》独家解读之《孝经》(二) 011
一个人,必须从爱自己的父母开始来培养自己博爱的情怀。在还没有儿女之前,只有父母是至亲之人,所以,人首先要学会爱父母。不过,爱父母与爱子女是完全不同的。《孝经》中说,侍奉母亲,偏重于亲爱;侍奉君主,偏重于恭敬;那么侍奉父亲,就是两者兼而有之。
《群书治要》独家解读之《孝经》(三) 025
幸福来自哪里?来自两个字:第一个是“幸”,第二个是“福”。“幸”就是幸运,所有的好事都降临在你身上,坏事都离你远远的,而“幸福”的“福”,可以引申为“服务”的“服”。你学会服务大家,让其他人觉得有福气,你自然会成为有福之人。
《群书治要》的前世今生 037
如果我们把中国文化概括成《群书治要》,将《群书治要》概括成《群书治要360》,再从《群书治要360》中提炼出一句话,并从这句话中提炼出一个字,那就是“仁”字。当然,“仁”之后,就是一个“义”字。
《群书治要》的千年智慧 049
“君子恶速成”,简单的道理却隐藏着深刻的玄机,就如我们熟知的守株待兔的故事,偶然意外的收获并不意味着永久的保障;又如拔苗助长的故事,只顾寻求成功的捷径,往往会带来失败的苦果。
《群书治要》的修身之道 061
过去,我们觉得奢侈是一个相对贬义的词,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奢侈变成了一个带有正面色彩的词了。现在,很多人都觉得追求奢侈是光彩的。这背后隐含着什么?其实是一个陷阱,这个陷阱会让人陷入万劫不复之中。
《群书治要》的人生智慧 073
《论语》的第一句话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为什么要把这句话放在首位?因为它告诉了我们:如何获得快乐的人生。快乐有两个秘诀:第一,跟朋友分享和交流;第二,反复做自己习惯做的事情、已经懂的事情。
《群书治要》背后的管理之道 085
用人时对于那些过于完美、求全责备的人,要小心谨慎。同时我们自己也不要力求完美,不要让自己成为那样一个人,否则,如果你精力充沛,你就会觉得自己很不完美,因郁闷而引发躁狂症。如果你气血不足,你就会得忧郁症。
《群书治要》中的《列子寓言》 097
什么叫对的事?我们的人生通常会面临两种事情:一种是自己想做的事,另一种是别人或者上天要求你做的事。你有时候发现自己想干5件事,别人希望你干3件事,结果有一件事是这两者的交集,你就把这件事情做好,那就叫做对的事。
《群书治要》之墨子春秋 109
李斯就想,为什么老鼠和老鼠之间的气势和眼神会不一样?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最后终于想通了,原来人生如鼠,不在仓则在厕。你之所以成为一只卑贱的老鼠,是因为你在厕所里面;而你之所以成为一个心态平和、显得很有气派的老鼠,是因为你在粮仓里面,从来就没有担心过没有东西吃。
《群书治要》之墨子精要 123
只有坚持微改良,你才能走得远。如果你想每一次都大步向前迈进,你没走几步就会累死。所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句话其实远比我们小时候读书时所学习和理解得要深刻得多。
《群书治要》之管仲的谋略管理之道 137
王霸之道是管仲管理学中的核心理念。以德服人为王道,以威示人为霸道。管理之道中的恩威并施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往往一个成功的企业,既要有和谐融洽的企业文化,同时又需有规章森严的管理文化。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这种和谐之道同样至关重要。
《群书治要》之管仲管理之道中的真知灼见 153
如果你能明白这种系统化思考的话,你就会发现,很多时候,你遇到一个小人,你应该心生感激。因为没有这个小人,怎么会显得你的品格高尚呢?你认识到这个小人的缺陷,尽量避免自己成为那样的人,从而提升了自身的品德,这就是系统化的思考。
《群书治要》之管仲的轻重之术 167
真正能够做大事的人是能够超越“我有什么,就干什么”这样一种狭隘的小农思想的人。他能用天底下的人,天底下的钱,让为天底下的人做事的人参与到自己的事业当中。这种心态背后的理念是什么?其实就是一种“诸法无我”的心态。
《群书治要》之管理学中的财富秘籍 181
一个国家要实现长治久安,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让财富得到某种程度的均衡。比如,巴菲特是全世界最有钱的人之一,他不想让他的孩子继承他所有的财富,所以他把他的钱全部捐出去,做公益事业这还不算完,你知道他跟美国总统说什么吗?他说,应该给美国富人加税。这件事跟齐桓公去别人家里,说我要平价收购你们的粮食,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就是要让国家的财富从少部分富人的手里流到大部分穷人那里。
《群书治要》之《吕氏春秋》 195
如果你想活得久,就应该经常去接触活得很久的人,看看他们有什么样的心智模式。你要想快乐,就经常接触那些总是乐呵呵的人,看看他们是如何面对困难和遭遇的。如果你想赚钱,就经常和那些赚正财的人在一起,看看人家是怎样发现机会,把握机会,利用趋势创造财富的。
大乘起信论新释 本书特色 《大乘起信论》,略称《起信论》,是佛教的一部论书,大乘佛教的概论之作,相传为马鸣菩萨所作,由真谛法师译出。内容凡一卷,全文一万一千字左...
精气易发微-彝文献精气易八卦历法数理研究 内容简介 《精气易发微》是彝族先民教化师“耄史”世袭创作而全民教化传承下来的易理哲学诗文。《精气易发微》是彝族先民婚丧...
追寻《论语》的前世模样 本书特色 用“以史证经” 的方法,来分釐《易经》、《尚书》、《诗经》、《仪礼》、《礼记》、《周礼》、《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国学典藏书系---尚书 礼记 本书特色《尚书》是中国古代散文形成的标志,其中的商代作品是现存*早的历史散文。书中所录文诰结构完整,后世官方文书体式多受其影响。全...
道德力量的来源:基于生命哲学的阐释 本书特色 关于道德动力的来源问题,西方伦理学一直有争论:或归诸理性(如康德),或归诸情感(如卢梭、叔本华)。作者从康德的伦理...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起点-典藏版 本书特色 本书汇集了作者25年来在哲学、经济学、历史学等诸多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新解读的积极尝试,指明了2...
“厘清西方思想脉络,更新中国学术传统”,为“世纪文库”之编辑指针。文库分为中西两大书系。中学书系由清末民初开始,全面整理
玩儿去 本书特色 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远,有时候,“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这是一本赏心悦...
高尔吉亚与新智术师修辞 本书特色 本书**部分致力于对民主雅典时代另一重要智术师高尔吉亚的形象进行历史重构,解释其残篇和思想;第二部分则着力展现高尔吉亚的学说如...
神州自有连城壁--中华美学特色论丛目 内容简介 本书系周汝昌先生倾其心血的一部力作,他以其深厚的学养,纵论中华美学之画艺、书学、文论、诗词曲赋、红楼艺术、音韵美...
待人好-星云大师妙谈人生 本书特色 人生何求?事业、爱情、家庭……我们所求颇多,但生活的重重压力,却往往让我们顾此失彼,实现人生圆满就真的那么难吗?在《待人好》...
西方学术名著导读丛书:《逻辑哲学论》导读 内容简介 本丛书将包括西方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各个主要领域,选题以近代以前的名著为主,适当选取入若干已有学术界评的当代学术...
本书系“尼采注疏集”之一种。尼采在《瓦格纳事件》中将瓦格纳视为一个“事件”,意在针对世纪之交主要在法国、但也在欧洲其他地
本书对于海内外所见藏文文献中佛教文献的部分择要进行分类整理和汉译、释文,并对相关的藏文、藏传佛教、藏族历史和人物等领域的
礼记-四书五经详解 内容简介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礼治思想的资料汇编。其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
柳宗元儒学思想研究-兼论中晚唐儒学复兴 本书特色本书围绕中晚唐儒学所面临的*大困境:“末学驰骋,儒道不举”,儒学如何在争鸣中寻找独尊的出路这一时代课题展开,全面...
往來於恆河流域南北兩岸,釋尊以當時民眾的日常用語,展開其長達四十五年的傳法教化。經由師徒間的代代相承,終使佛教廣布四方,
禅与悟 本书特色 所谓侠义,就是济弱扶倾,打倒强权的气度。而交朋友不外是交心,只有交心的朋友,才能持久,感情也才能巩固。遇到事情时,便会互相帮助,彼此扶持。真正...
本书收录了伦敦大学教授玛丽安•霍布森于1973至2005年间陆续发表的14篇论文。在这些论文中,霍布斯教授采用独到的方式,选取某个特
责任力-人生应担负的10种责任 本书特色 责任,推动了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责任,闪耀着人性中至真至纯的光芒。责任是一个人重要的品质,强烈的责任感是成功人士的一大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