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得天下之后,为了坐稳江山,召集魏征、虞世南等,把从上古到唐朝所有关于修、齐、治、平的知识集合到了一起,林林总总,蔚为大观,是为《群书治要》。唐朝之后,几经战乱,《群书治要》在中国失传了。直到近代,它才在日本被发现,重新传回中国。习仲勋于2001年为《群书治要》题字“古今镜鉴”。
《群书治要》成书至今已过千年,时代在变化,世界在改变,但社会运行的基本规则,以及人们的内心法则,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昔日皇家秘而不宣的隐性知识,依然在支配着这个世界。
梁冬面向当下芸芸众生的烦恼与郁闷,用“串烧”风格,还原唐太宗的心法,解读《群书治要》。发现原来小到个人的爱情与家庭,大到整个社会的经济、金融、互联网科技等等,所有人生与社会游戏背后的规则都逃不出李世民每日把玩拿捏的心法。
序 为了可能被遗忘的幼稚 IX
《群书治要》独家解读之《孝经》(一) 001
孝的本质在于尊重,而懂得尊重往往又是一位职场新人应修炼的品德之一。“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不懂得孝敬父母的人,自然无法懂得职场上的基本规则。
《群书治要》独家解读之《孝经》(二) 011
一个人,必须从爱自己的父母开始来培养自己博爱的情怀。在还没有儿女之前,只有父母是至亲之人,所以,人首先要学会爱父母。不过,爱父母与爱子女是完全不同的。《孝经》中说,侍奉母亲,偏重于亲爱;侍奉君主,偏重于恭敬;那么侍奉父亲,就是两者兼而有之。
《群书治要》独家解读之《孝经》(三) 025
幸福来自哪里?来自两个字:第一个是“幸”,第二个是“福”。“幸”就是幸运,所有的好事都降临在你身上,坏事都离你远远的,而“幸福”的“福”,可以引申为“服务”的“服”。你学会服务大家,让其他人觉得有福气,你自然会成为有福之人。
《群书治要》的前世今生 037
如果我们把中国文化概括成《群书治要》,将《群书治要》概括成《群书治要360》,再从《群书治要360》中提炼出一句话,并从这句话中提炼出一个字,那就是“仁”字。当然,“仁”之后,就是一个“义”字。
《群书治要》的千年智慧 049
“君子恶速成”,简单的道理却隐藏着深刻的玄机,就如我们熟知的守株待兔的故事,偶然意外的收获并不意味着永久的保障;又如拔苗助长的故事,只顾寻求成功的捷径,往往会带来失败的苦果。
《群书治要》的修身之道 061
过去,我们觉得奢侈是一个相对贬义的词,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奢侈变成了一个带有正面色彩的词了。现在,很多人都觉得追求奢侈是光彩的。这背后隐含着什么?其实是一个陷阱,这个陷阱会让人陷入万劫不复之中。
《群书治要》的人生智慧 073
《论语》的第一句话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为什么要把这句话放在首位?因为它告诉了我们:如何获得快乐的人生。快乐有两个秘诀:第一,跟朋友分享和交流;第二,反复做自己习惯做的事情、已经懂的事情。
《群书治要》背后的管理之道 085
用人时对于那些过于完美、求全责备的人,要小心谨慎。同时我们自己也不要力求完美,不要让自己成为那样一个人,否则,如果你精力充沛,你就会觉得自己很不完美,因郁闷而引发躁狂症。如果你气血不足,你就会得忧郁症。
《群书治要》中的《列子寓言》 097
什么叫对的事?我们的人生通常会面临两种事情:一种是自己想做的事,另一种是别人或者上天要求你做的事。你有时候发现自己想干5件事,别人希望你干3件事,结果有一件事是这两者的交集,你就把这件事情做好,那就叫做对的事。
《群书治要》之墨子春秋 109
李斯就想,为什么老鼠和老鼠之间的气势和眼神会不一样?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最后终于想通了,原来人生如鼠,不在仓则在厕。你之所以成为一只卑贱的老鼠,是因为你在厕所里面;而你之所以成为一个心态平和、显得很有气派的老鼠,是因为你在粮仓里面,从来就没有担心过没有东西吃。
《群书治要》之墨子精要 123
只有坚持微改良,你才能走得远。如果你想每一次都大步向前迈进,你没走几步就会累死。所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句话其实远比我们小时候读书时所学习和理解得要深刻得多。
《群书治要》之管仲的谋略管理之道 137
王霸之道是管仲管理学中的核心理念。以德服人为王道,以威示人为霸道。管理之道中的恩威并施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往往一个成功的企业,既要有和谐融洽的企业文化,同时又需有规章森严的管理文化。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这种和谐之道同样至关重要。
《群书治要》之管仲管理之道中的真知灼见 153
如果你能明白这种系统化思考的话,你就会发现,很多时候,你遇到一个小人,你应该心生感激。因为没有这个小人,怎么会显得你的品格高尚呢?你认识到这个小人的缺陷,尽量避免自己成为那样的人,从而提升了自身的品德,这就是系统化的思考。
《群书治要》之管仲的轻重之术 167
真正能够做大事的人是能够超越“我有什么,就干什么”这样一种狭隘的小农思想的人。他能用天底下的人,天底下的钱,让为天底下的人做事的人参与到自己的事业当中。这种心态背后的理念是什么?其实就是一种“诸法无我”的心态。
《群书治要》之管理学中的财富秘籍 181
一个国家要实现长治久安,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让财富得到某种程度的均衡。比如,巴菲特是全世界最有钱的人之一,他不想让他的孩子继承他所有的财富,所以他把他的钱全部捐出去,做公益事业这还不算完,你知道他跟美国总统说什么吗?他说,应该给美国富人加税。这件事跟齐桓公去别人家里,说我要平价收购你们的粮食,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就是要让国家的财富从少部分富人的手里流到大部分穷人那里。
《群书治要》之《吕氏春秋》 195
如果你想活得久,就应该经常去接触活得很久的人,看看他们有什么样的心智模式。你要想快乐,就经常接触那些总是乐呵呵的人,看看他们是如何面对困难和遭遇的。如果你想赚钱,就经常和那些赚正财的人在一起,看看人家是怎样发现机会,把握机会,利用趋势创造财富的。
反思科学讲演录 本书特色 关于科学史、科学方法论的扛鼎之作。作者秉持对本质主义的警省,对历史真实的执着,以及为自由而思、为人性而辩的精神,或回溯古希腊,或呼唤博...
当代国外社会思潮 本书特色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及冷战时代的结束,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社会主义运动开始走向低潮,而资本主义制...
二十世纪中国易学史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介绍了20世纪中国易学发展的历史。作者以1949年为限,将百来年的易学研究分为前后两大发展阶段。后一阶段,又分为大陆和台湾...
过河卒子,何以适之:胡适论人生 本书特色 不肯定胡适的大方向,中国便没有前途!但是,不打破胡适的框框,中国学术便没有进步!——唐德刚我们现在是文化沙漠,胡适的重...
《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作者为著名德国哲学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认为人是自然和精神的会合点,人以积极的态度不断追求精神生活以克
中印佛教造像比较百例-从古印度到中国长江流域的佛教造像之路 本书特色 ★ 大16开软精装,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书中所辑录的印度佛像是作者深入印度田野考查所得,...
奇门探索录 本书特色 《奇门探索录》八卷,原是民国李盛铎先生辑录《秘传奇门十种》而成,本次出版,郑同先生重加校订,新增《奇门先天要论》、《奇门大成心传》、《奇门...
张澄基博士(一九二O~一九八八年)湖北安陆县人,十五岁学佛,十六岁即在江苗芦山闭关,十七岁远赴西康贡噶雪山,追随贡噶仁波切学
道教史发微 内容简介 《道教史发微》是作者撰写《道教史》中的主题论文汇编。本书论述先秦至近代道教史的核心内容,介绍仙与道各种流派的修行方法。道教史发微 目录 绪...
公与私的思想史-公共哲学-第1卷 目录 前言一前言二论题一 西欧思想史中的公与私1.古希腊、古罗马时代:public、private的原义及其背景2.中世纪之普...
劝勉希腊人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宣教性质的书,劝勉希腊人归信基督教。作者以强烈尖锐的字眼描述希腊诸神和民众文化的堕落、无耻与淫乱,并依据圣经,以清楚、雄辩的论证,...
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人类学批判 本书特色 本书的主要论题是要揭示马克思唯物史观对社会人类学的批判,所以,我们首先解决的理论问题是唯物史观批判的对象。社会人类学从1...
修剪生命的荒芜 本书特色 本书是“星云大师人生修炼”系列丛书之一。作者星云大师在本书中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谈为人处世的道理,比如,应积极看待生命、正确对待金钱与财...
心经修心课-不烦恼的活法 本书特色 ▲《心经修心课:不烦恼的活法》是当今世界讲得*好的心经,本书作者濑户内寂听是日本*具影响力的尼僧,中国美食大家蔡澜先生曾专门...
杨伯峻四书全译 本书特色 杨伯峻先生是著名的语言学家、古籍整理专家,尤以《论语译注》《孟子译注》《春秋左传注》等经典普及读物为广大读者所知。 本书撰写于《论语译...
http://www.b-i-a.net/iblphk/books_gb.htm#xinlei电子书祈竹仁宝哲自序在此,我先向我的根本恩师赤江仁宝哲致敬。自一九...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第三版 本书特色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第3版)》的基本原则、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正确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和宣传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辩证唯...
问孔 本书特色 两千多年来的中国文化,人们能从史书上看到的,就是以往圣先贤、帝王诸侯、士大夫贵族为主角的圣贤文化。在这由圣道、王功和经典组成的圣贤文化里,一种另...
《易经的智慧》共分六部,第一部《从开天辟地到师忧比乐》,从乾坤定位开始展开,讲述始生之难,蒙以养正,待机之道,争强好胜,
易经-国学一本通-彩图全解 本书特色 《易经(彩图全解)》:通古今之变 悟成物之道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