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是一部比较系统、经得起研读的观念史和当代文化理论批判专著。这是一次把国外教学和研究同国内语境下的思考结合起来的尝试,更具体地说,是一次打通中西学术规范、话语界限和思路的努力。内容取自2002年春季和夏季的两门研究生课程。一门是在纽约大学比较文学系开设的专题研讨班,Modernity and Identity: Universalism and Its Discontent (现代性与认同:普世主义及其不满),阅读材料和授课语言是英文,对象是比较文学系和其他文科系的博士研究生,目的是帮助学生系统了解当代理论背后的观念史、社会史和政治哲学基础。另一门是2002年五月和六月间在北京大学比较文研究所和中文系开设的以《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为题的系列讲座,对象是中文系和其他文科系的研究生和博士生,阅读材料和授课语言是中文。《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就是在这两种语言和课程的基础上整理、修改而成的。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代序 我们今天怎样做中国人?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反思
导论
比较的时代
普通与特殊的辨证法
作为问题意识的文化政治
现代西方普遍性话语的谱系
第一讲 总论:文化政治视野里的普遍与特殊:现代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谱系
“主人与奴隶”:从政治哲学到文化政治
普遍性问题的方法论反思:文化政治与观念史批判的双重视角
政治哲学与文化比较
社会批判、文化研究与文化比较
观念史批判与文化政治的介入:从康德到黑格尔的普遍历史理念及其内在矛盾
观念史批判与文化政治问题的激化:重读尼采和韦伯
马克思主义问题的切关性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观念史批判与政治哲学问题的当代性
课堂问答
第二讲 “普遍性”的历史语境:从康德到黑格尔的自由和权利观念
当代中国与文化政治观念的相关性
康德政治哲学中的个人、理性与国家
黑格尔哲学里面普遍、特殊和同一性
康德、黑格尔政治哲学 观念的当代语境
课堂问答
第三讲 尼采(上):反历史主义的文化批判(《不合时宜的观察》)
从黑格尔到尼采:市民一基督教价值体系的解体
尼采的转折及其当代意义:从卢卡契的《理性的毁灭》谈
尼采的历史批判和文化批判:《不合时宜的观察》
第四讲 尼采(下):起源、“永恒的复归”与价值的自我肯定
再谈《理性的毁灭》
“神话”与“起源”
“永恒的复归”
“真理是一个价值事件”:起向生活世界
消解与自我肯定:后现代主义文化政治里的尼采主义
第五讲 韦伯与文化政治
只有价值多元,没有价值中立
自由的观念
从存在到政治
非政治化——美国人的《上海故事》
政治经济的基本问题
自我肯定
民族国家
历史记忆
政治成熟的民族
课堂问答
第六讲 文化政治的激化:从韦伯到施米特
韦伯的立场
理性的世界
施米特的挑战
主权、例外情况与“人类最后的战争”
结束语:谈谈学术研究中的问题意识
课堂问答
第七讲 多元文化时代的历史与主体(北京大学中文系孑民论坛)
文化多元与历史主体
压抑的多样性:哈贝马斯、罗尔斯、罗蒂与杰姆逊
西方独特性的叙事:重读韦伯《新教论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世界上本没有路”
课堂问答
参考书目
經歷重大政治變遷之後,人們開始形塑歷史;形塑自己的歷史,形塑國家社會的歷史,這是轉型正義的核心課題。但是,某些敘述為什麼
《高性能JavaScript》内容简介:如果你使用JavaScript构建交互丰富的Web应用,那么JavaScript代码可能是造成你的Web应用速度变慢的
《今天开始做手账》内容简介:本书包含六大部分:手账工具的选择、不同版式的设计、写字和画画的方法、完整手账的制作教程,手账的
打造自已的旅行人生、書寫個人的旅行文學行前準備、造訪目的地、回憶,是美好旅程的三部曲。日記、素描、照片、旅行途中蒐集的小
本书的主题本身就很奇怪。作者公开声称交流是不可能的。他要我们放弃交流的幻想,断言:“我认为,今天的任务就是要放弃交流的梦
《蔡澜品女人》之中,蔡澜将为我们品读女人。当一个美女,需要时间浸淫。蔡澜笔下的女人,千姿百态,美和丑跃然纸上,令人捧腹之
《佛陀相佑:造像记所见北朝民众信仰》内容简介:本书主要依据铭刻资料,并结合文献,采用“自下而上”的视角分析五六世纪高僧大德
换一种分类法,如果不以“唯物”和“唯心”划界线,一般有两种哲学家。一种哲学家创造体系,如黑格尔,把宇宙间一切事物、一切变
发表自己的思想,感情给大家知道的是要用文章的,然而拿文章来达意,现在一般的中国人还做不到。这也怪不得我们;因为那文字,先
《鱼鳞帽艳史》内容简介:★想象力如繁花般肆意开放、情节奇幻如一场古老冒险、一次艳遇造就出爱情神话 ★“文学帝王”帕维奇的国际
《车轮滚滚汽笛鸣:邢澍随笔》内容简介:本书为上海交通大学校友邢澍的随笔,记录了邢澍的求学、工作、生活的点滴,反映出时代的印
《给青年编剧的信》揭示故事行业的一切。资深编剧宋方金在信中谈及了一个青年编剧可能面临的行业规则、权利之争、市场压力和创作
编辑推荐:台湾散文名家徐国能经典之作在饮食的记忆中回顾世代的忧伤与欢乐收录获奖佳作《第九味》《刀工》《食髓》《毒》《兴亡
周有光先生的《语文闲谈》出版于1995年,收录语文知识八百条,分为十六卷;1997年出版“续编”,2000年出版“三编”,各收录语文
《找回迷失的自己(英汉对照)》内容简介:青春、爱情、理想等方面,从不同的视角阐释了人生的种种道理。书中选用的文章体裁多样,
程浩去逝后,母亲给他整理的文字中,有一部十余万字的日记。日记写于2009年一次濒临死亡的状况后,记录了程浩十六岁到二十岁的生
《智慧场馆与智慧学习》内容简介:《智慧场馆与智慧学习》通过对我国大中型城市场馆的智慧学习现状进行调研,对我国场馆的数量分布
《我们只是讲道理》内容简介:写时评的人,常跟热点,最怕的就是文章速朽,似乎事件一结束,观点也就寿终了。何况,在时间逐步碎片
《新冠时代的我们》内容简介:“我们从未想过要为丢垃圾获得许可。我们从未想过要按照民防部的新闻简报来安排每一天的生活。我们也
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语言通俗、贴近生活,刻画人物细致入微,故事情节较为完整,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