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工同业真正的本土源头在那些开创了各种新式工业的民营企业家身上,张謇、荣氏兄弟、范旭东、穆藕初、刘鸿生和卢作孚,正是他们代表了近代工商业的方向。
商之大者,为国为民,一群以实业报国为终生理想的大商人,铸就了现代工商业的传统和灵魂。
掀开历史的一层层帷幕,这些曾叱咤风云大半生的企业家们,给我们留下的是一个个极富个性特征的传统。张謇创造的“南通模式”,造厂力求其快的“荣宗敬速度”,小鱼吃大鱼的“卢作孚神话”,“永久黄”的团队精神,穆藕初引入的科学管理法,刘鸿生用西方谚语概括的感悟式格言……这一切都是中国企业史上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永久的魅力,是后世企业家值得珍视的遗产。
现代工商业真正的本土源头不在“红顶商人”胡雪岩身上,不在曾经辉煌一时的晋商与徽商身上,他们都只悬传统农业文明的产物,身上还没有笼罩近代的曙光。这个根也不在洋务运动后期崛起,曾在晚清中国盛名显赫的盛宣怀、唐廷枢等人身上,他价或是官商,或悬买办,最终未能超越身份的限制,踏入现代的门槛。这个根在那些开倒了各种新式工业的民营企业家身上,张謇、荣氏兄弟、穆藕初、范旭东、卢作孚和刘鸿生,正是他们代表了近代工商业的方向。
“他(张謇)尽毕生精力搞起来的通州工业今日之发达,足以证明他是中国有力的实业家,再加上他的才学和声望,他今后将会活跃在中国的政界或实业界的。”
“荣宗敬兴办实业,历数十年,功效昭著,民生利赖。是次日军侵入淞沪,复能不受诱迫,避地远引,志节凛然,尤堪嘉尚……”
“我们(范旭东)办实业的人,要具有世界的眼光和为人类服务的精神,我们为救国家的危亡而办实业,在环境许可之下,不问事业的大小,努力地往前干去。”
“以外貌言,无有知其(穆藕初)为中国之棉业大王者。君为人和蔼,交友以信,举止正大,见识宏远,中西人士无不乐于相处。噫!如君之才高德备,诚可谓中国第一人物矣。”
“我(刘鸿生)的全部理想,只是为了发展民族工业。我总希望把我的企业从一个变成二个、三个,越多越好。”
“卢先生(卢作孚)是中国一位大事业家,一手经营北碚,艰苦缔创并主持民生公司。卢先生简单、朴素、刻苦、笃实,不铺张,不夸大,充分表现了中国事业家的风度,其气魄已先声夺人。”
作者以历史观察者和记录者的角度,用平实的语言详细记录了明清开始、经历民国时期直至中国建国的一段时期内,中国本土的企业家的成长及兴衰。书中用6个清末民初最为著名的实业家的事迹,来追寻近代中国本土企业家的商业传统,其中包括了张謇、荣氏兄弟、范旭东、穆藕初、刘鸿生、卢作孚。作者对每个人物的描写史料翔实、内容细致,不但有对各企业家生平的记录,更是对中国近代企业的一次系统梳理,通过人物的命运来展现中国近代商业发展、商业智慧、商业教训。
中国现代工商业真正的本土源头那些开创了各种新式工业的民营企业家身上,张謇、荣氏兄弟、穆藕初、范旭东、卢作孚和刘鸿生,正是他们代表了近代商业的方向。
在现今历史题材比较热的时候,从工商业的角度来重新梳理当年的历史,从中可以发现,在那个混乱的历史年代,中国的工商业竟然曾经发展到如此进步的一个程度,中国的工商业界,竟然出现过如此科学和民族的管理方式,竟然会有如此远大的抱负和眼光……学习并了解历史,并以史为鉴,从中学到适用的工商业之道,将是让读者意想不到的一大收获。
我的追寻之旅近代企业家的五个来源外在因素:制度的不可抗力内部因素:企业家精神重温企业家的本土传统第一章 “天地之大德日生”——张謇与大生集团 世界地图上的“唐家闸” “机枢之发动乎天地” 大生成功的五大原因 大生元老和张三、张四兄弟 第一次大生股东会 江北“小上海” 垄断:大生二厂、三厂和副厂 “儒者本分”:通海垦牧公司 “父教育”和“母实业” “得尺则尺,得寸则寸”:从立宪到共和 “中国有力的实业家” 名副其实“张南通” “一花一谢皆关心” “伶工学社”:五线谱上的毛笔和钢笔 “南通模式”和王牌“千生” 黄金时代的消逝 大生失败原因:“二无二差” “即此粗完一生事”第二章 衣食上拥有半个中国——荣氏兄弟和茂新、福新、申新集团 申新搁浅:荣氏企业大危机 实业部乘人之危:“可怜大王几被一班小鬼扛到麦田里去” 四台石磨起家:从面粉开始 “面粉大王”:“兵船”走向世界 “纺织大王”:“从衣食上讲,我拥有半个中国” 荣宗敬的四项原则 雪上加霜:申新七厂拍卖风波 落井下石:宋子文的如意算盘 “劳工自治区”和“大无锡”之梦 “爱国之心,未敢后人” “一生知已是梅花” “雄才创业”和“老成持守” “大迷”和“二迷” “有力量要贡献社会” “三足鼎立” 绑架事件:宁可牺牲个人保全事业 “我是事业家,不是资本家”第三章 书生之见VS发财之念——范旭东和“永久黄”团体 久大精盐公司 军阀绑票勒索 永利碱厂 纯碱价格战:MBA教材的经典案例 “永利是高明的灯塔” “当了裤子也要办黄海” 亚洲第一大厂 “新塘沽” “谁人肯向死前休” 三条自我约束原则 社会的中流砥柱 “三位一体”中的“李老太爷” “三位一体”中的“国宝”侯德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 盛着塘沽沙的搪瓷杯第四章 一掷万金穆藕初 “中国第一人物” 从德大、厚生到豫丰:“佩六国相印” 纱布交易所:没有股份的理事长 世界不问你是何人,只问你能做何事 “手散黄金培国士” 毕生最得意之教育事业:中华职业学校和位育小学 情系昆曲 倡斗黄头鸟 从政非志趣所在 “新兴商人派”代表 延安统战对象 苏州城外“穆家坟”第五章 “从一个变成两个、三个,越多越好”——刘鸿生和他的企业集团 “O.S.的股票,如今不如草纸了!” “想利用口袋中的现钞做点事” “火柴大王” “象”、“马”、“龙”之争 “煤业大王” “我并没有让我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筐子里” “企业大王” 六个保镖和七只生鸡蛋 点金石:经营之道与用人之道 “在日常工作中发挥个人的才能” “在上海我是大老板,到重庆变成小伙计了” 日落西山 “我总希望把我的企业从一个变成两个、三个,越多越好”第六章 谁创造了“中国实业上的敦刻尔克”?——卢作孚和民生公司 宜昌大撤退 药王庙创世纪 小鱼吃大鱼的“卢作孚神话” 大制度和小细节 “公司魂”:民生精神 朝会和《新世界》 影响和帮助卢作孚的人 “你的跟班比你穿得漂亮” 没有私产的总经理 读书和看戏 “我从来不想过官瘾” “选卢作孚做行政院长吧” “这东西不男不女” “民生公司的股票交给国家”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目录前言第一章前身诞生第二章检阅第三章训练第四章初战波兰第五章西线号角第六章巴尔干战役第七章入侵苏联第八章哈尔科夫第九章
吴震敦煌吐鲁番文书研究论集 本书特色 《吴震敦煌吐鲁番文书研究论集》是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吴震敦煌吐鲁番文书研究论集 内容简介 吴震先生是吐鲁番学研究领域著...
左传-中华经典精粹解读 内容简介 《中华经典精粹解读》丛书定位为对传统经典文化之精华的解读,通过原文呈现、详尽注释、扩展阅读,既减少了阅读过程中的文字障碍,又由...
《社群商业》内容简介:《社群商业:社群经济时代的掘金法则》首先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环境出发,提出了互联网社群这一新型商业
《文明的故事11:拿破仑时代》内容简介:《拿破仑时代》,是“理想国经典馆”系列作品《文明的故事》收官之作。当然,拿破仑是一位
NowtheinspirationbehindtheHBOseriesTHEPACIFIC.Thiswasabrutish,primitivehatred,as...
以独立的判断和诗一般低徊的笔触,唤醒一段正在消逝的历史,让已经模糊的身影清晰可感。曾经有那样一个时代,曾经有那样一批人物
《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内容简介:《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让你不只看热闹,更看出财经新闻的门道!掌握《看懂财经新闻的第
罪孽的报应:德国和日本的战争记忆 本书特色 梁文道、刘瑜、熊培云、许知远联袂主编——"理想国译丛"(MIRROR)系列之一(012)——保持开放性的思想和非功利...
《博恩·崔西的时间管理课》内容简介:博恩·崔西花了超过25年的时间,研究全世界最成功的人士所使用的最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他的
皇帝大婚 本书特色 《皇帝大婚》——来自天子大婚典礼的请柬洞房花烛夜是人生四大喜事之一,对于重视礼仪的中国人来说婚礼可是终身大事,半点马...
文史 2001年第四辑 内容简介 《文史》杂志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专门刊载文史类专业论文。这本书是2001年第四辑(总第五十七辑)。本书共刊载了顾颉刚遗著“《尧...
这是一本真正的论从史出的南明史著作,无论是在国外汉学界、还是国内学术界,在对南明那十八年的论述与梳理上,本书至今仍常读常
百年春秋-从晚清到新中国-(全四册) 本书特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出版了《春 秋》集粹即风云人物、历史悬疑、文苑遗珍、珍闻轶事四卷本之后这些年来,《人民政协报》...
《第三种黑猩猩》内容简介:人与动物不同,毋庸置疑。我们与黑猩猩不到2%的基因差异,终究导致了人兽殊途。然而,人是一种动物,也
老照片-第一一六辑 本书特色 《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现每两个月推出一辑。辟有“故时风物”“名人一瞬”&...
《SequoiaDB分布式数据库权威指南》内容简介:本书从分布式数据库的背景与发展情况出发,详细、系统地介绍了国产分布式数据库Sequo
《形而上学俱乐部》内容简介:美国经历了一场内战,其政府形态却没有遭遇变革。内战期间,美国没有抛弃宪法,没有暂停选举,也没有
上博简《容成氏》文本整理及研究 本书特色《上博简容成氏文本整理及研究》对上博藏简《容成氏》的文本和思想进行了研究。文本整理方面,在全面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隐没的贵族-当年隐士也疯狂 本书特色 1.本书选择正史中具有代表性的隐士进行剖析,向读者展示他们真实的一面。2.针对备受文学工作者诟病的“浅阅读”,本书反向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