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1921—1949)(套装上下册)》包括了: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和国际环境、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辛亥革命及其后的中围政治、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二十世纪初的国际环境等内容。
第一编中国共产党的创立(1921年7月一1923年6月)
第一章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和国际环境
一、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
二、辛亥革命及其后的中围政治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五、二十世纪初的国际环境
第二章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五四爱国运动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党的早期组织的建立
四、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的活动
一、中央局工作的逐步展开
二、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和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
三、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四、党对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和妇女运动的领导
五、党在创立初期的自身建设
第二编党在大革命时期(1923年6月一1927年7月)
.第四章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和革命新局面的形成
一、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二、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建立
三、开创革命的新局面
四、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第五章 五四运动和大革命高潮的兴起
一、五卅运动和全国的反帝怒潮
二、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
三、北方和少数民族地区的革命运动
四、反对国民党新老右派的斗争
五、党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探索
第六章 北伐战争和革命力量的发展
一、北伐前的形势
二、党为北伐做准备
三、北伐的胜利进军
四、工农革命运动的高涨
五、党在大革命运动中发展壮大
第七章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大革命的失败
一、共产国际和中共领导人的妥协退让
二、蒋介石加紧勾结中外反动势力和大革命的局部失败
三、武汉政局和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四、大革命的失败
第三编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一1937年7月)
第八章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一、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国政局
二、各地的武装起义
三、“左”倾盲动错误的出现及纠正
四、井冈山的斗争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
第九章 党为复兴革命运动的艰苦斗争
一、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二、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作
三、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
四、农村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的开展
五、党和红军建设纲领的制定
六、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的提出
第十章 革命运动的曲折发展和红军三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一、李立三“左”倾冒险错误的出现及纠正
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三、革命根据地反“围剿”的胜利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第十一章 九一八事变后的国内政局和革命运动的挫折
一、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二、冒险主义、关门主义错误对党的工作的危害
三、红军继续进行反“围剿”斗争
四、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五、党领导的左翼文化运动
六、临时中央“左”倾错误的严重危害
第十二章 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
一、实现伟大转折的遵义会议
二、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
三、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四、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
第十三章 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一、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制定
三、党在国民党统治区斗争策略的转变
四、东北抗日联军的艰苦斗争
五、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六、党为早日实现全民族抗战而斗争
七、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第四编党在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一1945年8月)
第十四章 争取实现全面抗战路线
一、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二、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
三、实现全面抗战的努力和国共军队配合作战
四、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建
五、抗日战争的持久战理论
六、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十五章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一、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
二、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广泛开展
三、击退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
四、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五、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六、击退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
第十六章 巩固抗日民主阵地
一、1941年以后的战略格局
二、敌后军民的艰苦抗战
三、巩固抗日根据地的各项政策和措施
四、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作
五、党在沦陷区的斗争
六、整风运动
第十七章 争取人民抗战的最后胜利
一、解放区战场的局部反攻
二、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民主运动
三、建立联合政府的谈判
四、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五编党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8月一1949年9月)
第十八章 争取实现国内和平民主
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形势
二、争取和平建国
三、调整战略部署
四、国民党统治区人民运动的兴起
五、参加政治协商会议
六、做好自卫战争的准备
第十九章 粉碎国民党军队的战略进攻
一、从自卫战争到解放战争
二、战略防御作战的重大胜利
三、加强解放区建设
四、国民党统治的危机和第二条战线的发展
第二十章 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转折
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二、土地制度改革运动的发展和整党运动
三、夺取全国胜利纲领的制定和实施
四、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扩大
五、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进一步展开
第二十一章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一、历史性的战略决战
二、夺取全国胜利
三、筹建新中国
结束语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和伟大意义
后记
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后记
附图14 八路军创建华北抗日根据地形势图(1937年8月一1940年)
附图15 新四军创建华中抗日根据地形势图(1938年5月一1940年12月)
附图16 华南抗日游击队斗争形势图(1944年)
附图17 八路军百团大战示意图(1940年8月一12月)
附图18 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游击队战略反攻形势图(1945年8月一9月)
附图19 抗日战争胜利时全国军事形势图(1945年9月)
附图20 转战陕北路线示意图(1947年3月一1948年3月
附图21 粉碎敌人对山东重点进攻示意图(1947年3月一12月)
附图22 挺进中原示意图(1947年7月一12月)
附图23 辽沈战役示意图(1948年9月一11月)
附图24 淮海战役示意图(1948年11月一1949年1月)
附图25 平津战役示意图(1948年11月一1949年1月)
附图26 渡江战役示意图(1949年4月一5月)
铁血华年 本书特色 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工程营中的一声枪响,划破了武昌的夜空。这一枪,绝非普通的一枪,它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发令枪,是埋葬清朝267...
袁腾飞讲汉末三国-(上) 本书特色 自黄巾起义到曹魏归晋,汉末三国不过百年,但却是普及度*广、知名度*高的一段历史。帝王将相犹如云从龙、风从虎,龙争虎...
一本书读懂法国历史 本书特色 当我们惊叹于今日法兰西文化的流光溢彩,感叹它的优雅、浪漫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之时,也不妨回潮到它文明的源头,一睹它昔日风采和其时光冲淡...
法国-图说天下 本书特色 一部法国历史,犹如一杯醇酒,历久而弥香,深品方觉其味浓。绚丽多彩的拉斯科洞穴壁画,闪耀着冰河时代先民们智慧的光芒。叱咤风云的克洛维与查...
《看就业 选专业:报好高考志愿(2019年版)》内容简介:在高考分数允许的范围内,有很多大学和专业可供考生选择,但分数提供的只是
《中世纪哲学长编》内容简介:本书是《基督教哲学1500年》的修订版,是一部专题研究公元2-16世纪西方中世纪哲学有关问题的学术专著
二战期间,波兰小店主雅各布不断想方设法编造苏联红军胜利的消息,给绝望的犹太同胞以活下去的勇气与希望。他是尊敬的说谎者。作者
希腊化世界 本书特色 “任何对古典文明感兴趣的人会满足这一切的……这是英语世界有关这一主题*好的著作。”——罗宾·莱因·福克斯,《金融时报》希腊化世界 内容简介...
《Access数据库开发从入门到精通》内容简介:本书系统详细地介绍了使用Access开发数据库系统的知识、技术与实际应用。全书包括13章
图说北京历史上的今天 本书特色 作为历史悠久的古都,浩如烟海的历史难以求全,我们能做到的,只是结合北京晚报的新闻历史资料,梳理出一条能够反映北京城自解放以...
博雅史学论丛·中国史系列战国诸侯疆域形势图考绘 本书特色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疆域犬牙交错,且时有盈缩,历来没有一本较为详细的能够反映战国各诸侯国面貌的考释性地图文...
家国春秋 本书特色 从近代史开始,相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被中国人视为奢侈品,由此中国历史图像“生成”的历程远非理想。图像作为更直观、更感性、更具实证色彩的文本,应...
幕府时代:室町幕府 本书特色 全解幕府风云、通读武士时代,透析岛国文明!了解它,才能战胜它——看日本之《幕府时代》本套丛书是国内唯一一部详解日本历史上的三大幕府...
维尔纳·桑巴特,WernerSombart(1863~1941),德国经济学家、社会学家。1863年1月19日生于德国埃姆斯勒本的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
历史学家的经线:历史心理文集 本书特色 从中西角度对比来看中西文化,会发现其中息息相关。本书选取著名华人学者、《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的作者孙隆基先生多年来文章多...
图说抗联 本书特色 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它的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抵...
1936-2016-长征画传-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 本书特色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两年中,红军长征转...
救国会史料集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了爱国知识分子的抗日救亡呼声、抗日救亡运动的广泛开展、为争取民族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而奋斗等内容。救国会史料集 作者简介 周天...
《最后一课》内容简介:《最后一课》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作品占有很大比重,这些作品大多收录在《星期一故事集》里,广泛流传,脍炙
杨天石,江苏人。笔名有江东阳、苏人、纪文、吴之民、梁之彦等。1955年毕业于无锡市第一中学。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