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出身于江苏常州一个书香门第,少时受教于父母师友,15岁入县学。早年执教于常州溪山小学堂、常州府中学堂,学生中有后来成为文史大家的钱穆、赵元任等人。1926年后长期执教于光华大学,解放后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他读书广博,着重综合研究,讲究融会贯通,一生著有两部中国通史、四部断代史、五部专门史,加上在史学界享有盛誉的大量史学札记,共计1000多万字。《白话本国史》、《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和《吕思勉读史札记》等是吕先生最具代表性的史学著作。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出身于江苏常州一个书香门第,少时受教于父母师友,15岁入县学。早年执教于常州溪山小学堂、常州府中学堂,学生中有后来成为文史大家的钱穆、赵元任等人。1926年后长期执教于光华大学,解放后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他读书广博,着重综合研究,讲究融会贯通,一生著有两部中国通史、四部断代史、五部专门史,加上在史学界享有盛誉的大量史学札记,共计1000多万字。《白话本国史》、《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和《吕思勉读史札记》等是吕先生最具代表性的史学著作。
蘇軾曰:”今有人為其主牧牛羊者,不告其主而以一牛易五羊。一牛之失,則隱而不言,五羊之獲,則指為勞績。”蓋官之所謂功,如是者多矣。此政事之所以難言,亦考績之所以不易也。
——引自第943页
世惟中庸之人,不知有異己之美;亦惟中庸之人,必欲毀異己者使與己同。
——引自第236页
此书为H.P.洛夫克拉夫特经典作品《查尔斯·迪克斯特·瓦德事件》改编的图像小说。1920年,年轻的查尔斯·迪克斯特·瓦德迷上了200前神秘的家族历史,在尘封的档...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
李剑龙,笔名Sheldon(谢耳朵),理论物理学博士,是一位生活在杭州的科普作家。他喜欢读科学论文,并把其中好玩的知识改编成漫画。除了本书之外,他还出版过另一本...
《一度君华》是网络作家一度君华的最新力作。描述一个在网络文学网站一文不名的写手穿越到古代架空时代,从落魄街头到成为一代名家的故事。她从市井无名写手,到人气鼎盛的...
作品目录陷入疑惑第三位证人废墟岛的下场再会合作者邂逅目标全面封锁幻想曲· · · · · ·
张自豪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达沃斯全球杰出青年、「植物标签」创始人、托福中国青年品牌大使。22岁考入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并获得硕士全额奖学金。23岁获选“达沃斯全球...
陈寅恪(1890-1969),江西修水人。早年留学日本及欧美,先后就读于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和美国哈佛大学。一九二五年受聘清华学校...
切斯瓦夫•米沃什(Czesław Miłosz)波兰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史家。1911年出生于波兰第一共和国的立陶宛。“二战”期间在华沙从事地下反法西斯活动。...
寐语者,80女,以行路为志,以写字为趣,以生活为一场漫漫嘉年华。闲来雕琢文字,娱已娱人。已出版作品:《千秋素光同》《帝王业》《衣香鬓影》《凤血》。
吉姆·柯林斯,著名商业畅销书作家。柯林斯早年在斯坦福大学商学院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并获得杰出教学奖。1996年,他回到家乡科罗拉多州的博尔德市,创办了自己的管理...
《空港手记》作者再出力作在时光穿越里记录乐手光鲜背后的真实生活姜文电影作品《太阳照常升起》原著作者叶弥作序强烈推荐!◆编辑推荐◆『作者看点』1.文字富有独特表现...
Tense,excitedmengazedspacewardfromtheshipsandplanesoftheSouthAtlantictaskforce.O...
北京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北京大学党委政策研究室
當代法國哲學與美學思想家賈克.洪席耶關於電影與藝術、電影與政治、電影與文學的重要書寫!電影,是個繁複之物。在這個物質場所,我們被影子的表演所娛樂,觸動著我們更為...
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建筑艺术5 内容简介 “《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是《中国美术分类全集》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中国美术全集》60卷古代部分的后续延伸”二者为有机的组...
亦舒,生于上海。曾在《明报》任职记者担任电影杂志采访记者和编辑。后赴英国留学,任职酒店公关部。进入香港政府新闻处担任新闻官,七年后辞职。现为全职作家及家庭主妇,...
这部理性沉潜的“公共随笔”文集使公共生活观察成为政治哲学的助手。纪德在《地粮》中写道:“重要的是你的目光,而不是你看见的东西”。而对一个公共生活的观察者来说,观...
[韩寒介绍]韩寒,作家,职业赛车手,杂志主编。初中开始写作和投稿,曾获新概念作文比赛第一名。高一退学,1999年出版首部长篇小说《三重门》,创畅销纪录。2005...
這是一個關於聽障小孩的成長故事。因為幼年時的一場大病,張家龍的聽力受損,從此必需依賴助聽器,作為和外界聲音溝通的橋樑。從
【编辑推荐】“自私”的大脑如何战胜“自私的基因”?生命的终止是否就是进化的宿命?献给你,渴望突破桎梏、向往自由的大脑!第一颗大脑如何诞生?为什么我们会有大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