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诚罗珠堪布仁波切于一九六二年出生在四川省甘孜州的炉霍县境内,年岁尚幼时便表现出天资聪颖、悲心具足、品行高尚等迥异于同龄儿童的心性特点,当地民众都把他当成一名特异孩童并因此而另眼相待。进入小学后,他本具的智慧更是不可遏制地显发出来,所有了解他的老师都对其评价甚高,而同学们则对他的聪慧羡慕不已并引以为傲。渐至年长,尽管他有机会可以进入更高一级的学校继续深造,但随着生活阅历的丰富,他对世间学问乃至整个世俗社会的厌离心也日渐强烈起来。堪布当时觉得继续上学已无多大实义,而且此时的他亦已彻见了三界轮回痛苦不堪的本性。对人世间生起了真实无伪的出离心后,他便一心渴望能披上僧衣、过出家人的寂静生活。
此时此刻,莲师座下一生补处之大尊者、佛教大成就者晋美彭措法王正高举法幢、广弘圣教于雪域藏土。他老人家荷担起文殊师利菩萨所负之重任,在佛法已近油烬灯灭之时,以深广悲愿发大心必欲再弘佛陀教法于五浊恶世。堪布闻听法王不可思议、与当年阿底峡尊者开创藏传佛教后弘时代之事业无二无别之功德后,立刻被其深深吸引,渴求拜见法王的愿望就似饥渴难耐之人渴盼清泉一般从心头升腾而起。被这种心愿与力量鼓舞、支撑,一九八三年,他终于如愿以偿地秘密来到色达喇荣大密虹身静处,并荣幸地见到了法王如意宝。见到老人家之后,堪布将自己的情况详细地向上师作了汇报,法王听罢立刻欢喜地摄受了他。紧接着,他就在学院剃度出家,从此以后即开始长时依止在如意宝座前。
出家不久,他就相继受了别解脱戒、菩萨戒及密乘戒,受戒之后,便一直护戒如目。二十多年来,他始终夜以继日、恒常不断地精进闻思显密法要,并一一通达无碍。来学院六个月之后,不论修学何部论典,他都能轻易通达其意,从未对深奥的佛理显现出为难之色。不仅如此,在讲、辩、著三个方面,他显露的才华、能力与获得的成果,别人更是无法企及,这一点就连很多老堪布也啧啧称奇。后来,通过严格的层层考核后,他终于得到了法王如意宝亲赐的三藏堪布学位。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高僧大德相继认定堪布为某某活佛之转世,他们还纷纷带上众多佛像、佛经、佛塔等供养物再三前来迎请堪布坐床。但他却认为捞取虚名对修行人而言根本就是着魔的征相,并担心接受种种名誉会对自己的闻思带来违缘与障碍,故从未承认、答应过这些认定及请求。平日里,他一直是以普通人的身份知足少欲地过属于自己的清净生活,外界的一切繁华、名利似乎都与他无关。
多年来,他在法王上师面前已将所有密续求学圆满,特别是能令行者一生即获金刚持果位的、诸传承持明上师视之为传家宝般的、并且尚带有众空行母口中温热的,诸如《大幻化网》的相关注疏、广大班智达派的《七宝藏》、甚深格萨拉派的《四心滴》等珍贵法宝,他全部从上师处如将一瓶中之圣物滴水不漏地倒入另一瓶中一般完满获取。依而实修之后,他已获得殊胜的证悟境界。
一九八七年,法王如意宝率领一万余名信众共同朝拜五台山,堪布也陪同前往并一路担当侍者之职。六个月的朝山之旅中,他一直潜心静修文殊菩萨之修法,并时时以《普贤行愿品》等法门弘法利生。后来有段时间,听从法王吩咐,他又前往新龙佛学院对众多弟子宣讲显宗及密续法要。一九八八年,十世班禅大师邀请上师到北京藏语系高级佛学院讲学,同时亦盛情相邀上师专赴拉什伦布寺参加开光大典,并朝拜拉萨,这期间,堪布一直作为法王的翻译全程陪同。整个过程中,大小事务,他一概事必躬亲,甚至连做饭这样的琐事都要亲自参与且做饭技艺不同凡俗。故而人们都称其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之人。
接下来,上师又委派他前往汉地各大城市及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弘法布道,其间,凡与之结缘的众生均得到了暂时或究竟之利益。他本人尤其对旁生等恶趣众生心生悲悯,面对那些无辜遭杀的可怜众生,他心中的无伪悲心总是源源不竭地不断生起,因而他把信众对自己的清净供养基本上都用在了戒杀放生这方面。最近四年以来,他每年夏天都要利用空闲时间专门去各地放生,大量的牛羊及鱼虾等动物一个个都被其从屠刀下解救了出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为止,堪布已对总数超过一亿的众生作了无畏布施。他并且借放生之机发愿回向,祈祷这些生灵都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此因缘,汉地很多城市中的信众都称呼他为“放生堪布”。
总之,慈诚罗珠堪布三门的一切造作,惟以弘法利生为己任,舍此别无他物。坦率地说,在喇荣一万余名僧众中,他的确堪称为其中的表率与佼佼者,此种评价决非溢美之词。至于他所造的论典则有《忠言心之明点释》、《中观释难》、《慧度问答》、《前世今生论》等多部。如今,身为五明佛学院的传戒堪布,同时又是学院教务科的主要负责人,他正与众多高僧大德一道,以闻思修、讲辩著等方式精进护持、弘扬、光大着如来所传教法及证法。
土登诺布恭书
公元二○○一年二月十五日
慈诚罗珠堪布开示录之一
三个问题 3
菩萨的见、修、行、果 23
素食的意义 40
关于放生 59
金刚上师与灌顶 74
关于因果关系的开示 101
中观的基本观点 116
关于 “如来藏”的开示 137
显宗与密宗之异同 155
怎样抉择外境是心的现象? 175
五加行开示录 198
入座与出座 198
人身难得 226
寿命无常 251
轮回过患 280
因果不虚 311
解脱利益与依止上师 346
皈 依 354
菩提心的修法 387
慈诚罗珠堪布仁波切略传
《孟子》新解-(上.下) 本书特色 影响全球华人的国学大师、身心灵整合导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风凰卫视《吲学天空》主讲专家、以德修身,以善化人,以智...
中国哲学与文化第三辑:经典诠释之定向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主题特稿、专论、观潮屿、学思录、新叶林、会议录、回音谷等栏目探讨了中国哲学与文化的研究。中国哲学与文化第...
孟子(全二册) 内容简介 孟子名轲,战国时邹人(今山东邹城市),大约生于公元前三八五年前后,卒于公元前三00年前后。孟子是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继承并...
国学经典:庭训格言(精装) 本书特色 是编以圣人之笔记圣人之言,传述既得精微;又以圣人亲闻于圣人,授受尤为亲切。垂诸万世,固当与典谟训诰共昭法守矣。——《四库全...
知识创新思维学 本书特色 刘卫平编著的《知识创新思维学》从系统思维这个独特视角深入分析了知识创新的系统思维活动全过程:即探讨了知识创新系统思维活动的心理基础,以...
明清哲学与中国现代哲学诸问题-珞珈中国哲学 本书特色 透过明清哲学、思想与文化的研究进一步反思处在现代化过程之中的当代中国文化诸问题,是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学术...
确定性的终结:时间、混沌与新自然法则 本书特色 时间,我们存在的基本维度,令艺术家、哲学家和科学家为之陶醉。如今,普里戈金在这本书中向广大读者呈现他与自然之经典...
王阳明全书 本书特色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王阳明作为士大夫,是屈指可数的几位既有“立德”、“立言”,又有“立功”之人。一般认为,在中国历史上“立德、...
《吐蕃僧诤记》主要内容简介:学习他人之长,包括一切方面。专就敦煌吐鲁番学研究而论,同样有向别的国家学习的任务。当然,在这
重识老子与(老子)——其人其书其术其演变 内容简介 《重识老子与:其人其书其术其演变》具体包括了:老子术产生的历史背景、时时提醒自己的无德与不善、“可以有国”是...
从陆象山到刘囗山 内容简介 牟宗三先生,被认为是当代新儒家的领军人物之一。他师承于熊十力先生,熊先生称之为北大哲学系“唯一可造之人”。牟先生与唐君毅先生、徐复观...
圣经的故事 本书特色 《圣经的故事》是一部以通俗的手法描写和演绎《圣经》故事的文学巨著。自出版以来,一直广受赞誉,传读不衰。书中,作者以简洁优美的叙述,解读了《...
智慧之路:论迷宫 本书特色 本书是法国前总统密特朗的政治顾问、法国著名学者雅克·阿达利的一部专著。讨论了在人类各种文化类型中普遍存在的迷宫现象。分析了这一现象所...
20世纪西方学术思想译从·人文科学的逻辑 内容简介 《人文科学的逻辑》介绍:自基督教世界的二元论(个体与普遍、有限与无限、人类与上帝之间的绝对对立)打破了古希腊...
孔子语录 本书特色 太史公曰: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何也?盖生民欲善其身而致君子之国矣!近世以降,斯文难继,然仁...
禅是无的宗教.更幽轩法语 本书特色 。它的作者福岛庆道(室号更幽轩)是生于1933年的日本和尚。书分七章,**章《禅之心》,第二章《禅之道》,第三章《禅之修行—...
经学的蜕变与史学的转轨 内容简介 本书结集了作者近年来已发表和尚未发表的有关经学和史学,以及经、史相互关系的几篇论文。分为上、中、下三编,其中“上编”的五篇论文...
清代学术概论儒家哲学 本书特色 中国偌大国家,有几千年的历史。到底我们这个民族有无文化?如有文化,我们此种文化的表现何在?以吾言之,就在儒家。 我们可以说研究儒...
改变世界的人文大师们 内容简介 这是一次人类从没有经历过的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
刘宗周全集(全六册) 内容简介 本书以《刘子全书》道光四年重刻本、《刘子全书遗编》光绪十八年补刻本和《水澄刘氏家谱》民国二十二年排印本为底本,再加上新近发现的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