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场地设计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场地表达、场地调整、停车场(库)、建筑间距、总平面、道路和管线与绿化七大栏目,主要介绍了等高线、等高线表达、地形地貌、台地护坡等内容。
建筑学场地设计 本书目录
前言
1 场地表达
1.1 等高线
1.1.1 定义
1.1.2 高程
1.1.3 剖断面
1.1.4 精度
1.2 等高线表达
1.2.1 坡度和放坡
1.2.2 内插法
1.2.3 不规则坡地的等高线间距
1.2.4 路径最短距离
1.2.5 三点限制的场地平面
1.3 地形地貌
1.3.1 地形图
1.3.2 地形坡度范围划分(坡度分析)
1.3.3 山脊和山谷及山顶和凹地
1.3.4 快速识别凸凹的方法
1.3.5 分水线的提取
1.3.6 汇水面积与径流量
1.3.7 坡度与径流侵蚀
1.3.8 地形图主要图例
1.3.9 滑坡的治理
1.3.10 崩塌的治理
1.4 台地护坡
1.4.1 台地和护坡的概念
1.4.2 水平边缘截面法取点
1.4.3 非水平边缘截面法取点
1.4.4 原地面平整时公式法取点
1.4.5 原地面不平整时公式法取点
1.4.6 台地边缘水平的护坡设计(平行线法)
1.4.7 台地边缘倾斜的护坡设计(平行线法)
1.4.8 微小差异引起的误差
2 场地调整
2.1 场地形式及表示法
2.1.1 场地布置方法
2.1.2 场地三种形式
2.1.3 等高线法
2.1.4 标高控制法
2.1.5 坡面法
2.1.6 方格法
2.2 场地排水
2.2.1 场地排水方案
2.2.2 广场排水
2.2.3 基地地面标高关系和排水
2.2.4 建筑(或台地)四周排水
2.2.5 建筑(或台地)四周排水等高线设计
2.2.6 排水系统
2.3 坡度的限制
2.3.1 地面与道路设计坡度的限制
2.3.2 无障碍设计坡度的限制
2.4 调整等高线
2.4.1 场地平面的等高线调整
2.4.2 排水挖沟的等高线调整
2.4.3 构筑物及台地四周边坡的等高线调整
2.5 土石方计算
2.5.1 填挖土石方
2.5.2 网格法
2.5.3 垂直截面法
2.5.4 等高线水平截面法
2.5.5 非完整方格部分
2.5.6 土石方调配
2.5.7 其他影响
2.6 土石方平衡
2.6.1 土石方量最小和场地选址
2.6.2 填挖土方量平衡法
2.6.3 垂直截面平衡法
2.6.4 最小二乘法
2.7 场地标高的调整
2.7.1 初步场地设计标高的调整
2.7.2 场地设计标高
2.7.3 场外因素的限制
2.8 防护工程
2.8.1 挡土墙
2.8.2 护坡工程
2.8.3 防护类型的选择
2.8.4 防洪堤
3 停车场(库)
3.1 停车场(库)
3.1.1 城市停车场的作用
3.1.2 静态交通与动态交通
3.1.3 停车场(库)的类型与分类
3.1.4 停车导向系统
3.1.5 停车控制
3.1.6 路面停车场
3.1.7 设置停车场(库)一般原则
3.1.8 停车场(库)址
3.1.9 停车场(库)的防火要求
3.1.10 消防通道
3.1.11 服务对象及服务半径
3.1.12 汽车参数要求
3.1.13 汽车回转轨迹及方式
3.1.14 安全停车所需的纵横间距
3.1.15 停车场(库)出人口
3.1.16 停车场(库)内通车道
3.1.17 坡道的坡度设计
3.1.18 停车场(库)车位布置
3.1.19 停车场(库)在总平面的位置
3.1.20 停车场(库)其他设施
3.1.2l 城市公共交通站
3.2 无障碍停车
3.2.1 残疾人停车车位
3.2.2 残疾人停车车位位置
3.3 停车场竖向设计
3.4 自行车停车场(库)
4 建筑间距
4.1 建筑高度
4.1.1 建筑高度
4.1.2 建筑高度的限制
4.1.3 高层建筑和其他民用建筑
4.2 防火间距
4.2.1 防火规范
4.2.2 防火间距的作用
4.2.3 防火间距具体分析
4.3 日照间距及遮挡
4.3.1 关于日照参数
4.3.2 棒影图原理
4.3.3 日照标准
4.3.4 建筑被遮挡检验
4.3.5 日照间距系数
4.3.6 建筑日影图、日影时间图
4.4 视觉卫生间距
4.5 风象
4.5.1 风向和风速
4.5.2 污染系数
4.5.3 风的等级
4.5.4 建筑布局与主导风向
5 总平面
5.1 建筑基地
5.1.1 道路红线
5.1.2 用地红线和建筑控制线
5.1.3 基地限定要求
5.1.4 建筑突出物
5.1.5 建筑控制线范围
5.1.6 消防车道
5.1.7 三个技术指标
5.2 建筑总平面布置
5.3 中小学校
5.3.1 选址要点
5.3.2 总平面功能关系
5.3.3 总平面布置要点
5.3.4 分析
5.3.5 其他类型
5.4 档案馆
5.4.1 选址要点
5.4.2 总平面功能关系
5.4.3 总平面布置要点
5.4.4 分析
5.5 电影院
5.5.1 选址要点
5.5.2 总平面功能关系
5.5.3 总平面布置要点
5.5.4 分析
5.5.5 其他类型
5.6 剧场
5.6.1 选址要点
5.6.2 总平面功能关系
5.6.3 总平面布置要点
5.6.4 分析
5.7 综合医院
5.7.1 选址要点
5.7.2 总平面功能关系
5.7.3 总平面布置要点
5.7.4 分析
5.8 博物馆
5.8.1 选址要点
5.8.2 总平面功能关系
5.8.3 总平面布置要点
5.8.4 分析
5.8.5 其他类型
5.9 展览馆
5.9.1 选址要点
5.9.2 总平面功能关系
5.9.3 总平面布置要点
5.9.4 分析
5.9.5 其他类型
5.10 图书馆
5.10.1 选址要点
5.10.2 总平面功能关系
5.10.3 总平面布置要点
5.10.4 分析
5.11 疗养院
5.11.1 选址要点
5.11.2 总平面功能关系
5.11.3 总平面布置要点
5.11.4 分析
5.12 幼儿园
5.12.1 选址要点
5.12.2 总平面功能关系
5.12.3 总平面布置要点
5.12.4 分析
5.13 文化馆
5.13.1 选址要点
5.13.2 总平面功能关系
5.13.3 总平面布置要点
5.13.4 分析
5.14 学生宿舍
5.14.1 选址要点
5.14.2 总平面功能关系
5.14.3 总平面布置要点
5.14.4 分析
5.15 办公建筑
5.15.1 选址要点
5.15.2 总平面功能关系
5.15.3 总平面布置要点
5.15.4 分析
5.16 旅馆
5.16.1 选址要点
5.16.2 总平面功能关系
5.16.3 总平面布置要点
5.16.4 分析
5.16.5 其他类型
5.17 商业建筑
5.17.1 选址要点
5.17.2 总平面功能关系
5.17.3 总平面布置要点
5.17.4 分析
5.17.5 其他类型
5.18 饮食建筑
5.18.1 选址要点
5.18.2 总平面功能关系
5.18.3 总平面布置要点
5.18.4 分析
5.19 银行
5.19.1 选址要点
5.19.2 总平面功能关系
5.19.3 总平面布置要点
5.20 老年人建筑
5.20.1 选址要点
5.20.2 总平面功能关系
5.20.3 总平面布置要点
5.21 法院建筑
5.21.1 选址要点
5.21.2 总平面功能关系
5.21.3 总平面布置要点
5.21.4 分析
5.22 铁路旅客车站
5.22.1 选址要点
5.22.2 总平面功能关系
5.22.3 总平面布置要点
5.22.4 分析
5.23 汽车客运站
5.23.1 选址要点
5.23.2 总平面功能关系
5.23.3 总平面布置要点
5.24 航空港
5.24.1 选址要点
5.24.2 总平面功能关系
5.24.3 总平面布置要点
5.24.4 分析
5.25 港口客运站
5.25.1 选址要点
5.25.2 总平面功能关系
5.25.3 总平面布置要点
5.26 广播台(电视台)
5.26.1 选址要点
5.26.2 总平面功能关系
5.26.3 总平面布置要点
5.27 广播塔(电视塔)
5.27.1 选址要点
5.27.2 总平面功能关系
5.27.3 总平面布置要点
5.28 洁净厂房
5.28.1 选址要点
5.28.2 总平面功能关系
5.28.3 总平面布置要点
6 道路
6.1 道路网
6.1.1 公路网
6.1.2 城市道路网
6.2 道路分类和分级
6.2.1 公路分级
6.2.2 城市道路分类
6.2.3 城市道路技术分级
6.3 道路橫断面
6.3.1 公路横断面
6.3.2 城市道路横断面
6.3.3 路拱横坡和路拱曲线
6.3.4 路缘石
6.4 道路竖向设计
6.4.1 公路纵坡坡限
6.4.2 城市道路纵坡坡限
6.4.3 城市道路排水系统和雨水口
6.4.4 道路等高线
6.5 公路选线
6.5.1 公路道路选线原则
6.5.2 平原区选线
6.5.3 丘陵区选线
6.5.4 山岭区选线
6.6 城市道路布置
6.6.1 河网地区
6.6.2 山区
6.6.3 城市环路
6.6.4 地震设防的城市道路要求
6.7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
6.7.1 道路交叉口的类型和形式
6.7.2 道路交叉口设计原则
6.7.3 道路交叉口的交通组织
6.7.4 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
6.7.5 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
6.8 道路照明设计
6.8.1 道路照明设施
6.8.2 曲线路段照明
6.8.3 平面交叉口照明
6.8.4 广场及停车场照明设计
6.9 道路绿化
6.9.1 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原则
6.9.2 道路绿地布局与景观规划
6.9.3 道路绿带设计
6.9.4 交通中心岛绿地设计
6.9.5 树种和地被植物选择
6.9.6 道路绿化与其他设施
6.9.7 广场绿化
6.10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
6.10.1 缘石坡道
6.10.2 盲道设计
6.10.3 公交车站盲道和坡道
6.10.4 人行天桥(地道)盲道
7 管线与绿化
7.1 管线综合
7.1.1 管线综合内容
7.1.2 管线分类
7.1.3 地下敷设一般原则
7.2 地下直埋敷设
7.2.1 规划位置的确定
7.2.2 平行布置次序
7.2.3 最小水平净距
7.2.4 土壤内摩擦角
7.2.5 交叉排列顺序
7.2.6 最小垂直净距
7.2.7 覆土深度
7.3 地下综合管沟敷设
7.3.1 综合管沟设置位置
7.3.2 综合管沟布置原则
7.4 地上敷设方式
7.4.1 架空敷设布置原则
7.4.2 架空敷设线路最小净距
7.4.3 地面敷设
7.5 绿化类别
7.5.1 绿化概念
7.5.2 绿地分类
7.5.3 植物种类
7.6 绿化设计及原则
7.6.1 绿化平面布局
7.6.2 种植设计立面构成
7.6.3 绿化一般原则
7.7 部分功能区绿化
7.7.1 居住区绿化
7.7.2 医院绿化
7.7.3 广场绿化
7.7.4 风景区绿化
7.7.5 公园绿化
7.7.6 工业企业绿化
参考文献
参考规范
《园林有境》内容简介:◎一代园林艺术宗师 陈从周 名文精选 ◎细解中国园林美学的内在机理,中国园林的精华在于“意境”二字 叠山
《中国古代寓言》内容简介:《中国古代寓言》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精选集,从《庄子》《孟子》《吕氏春秋》《战国策》等中国古代典
《中国记忆:五千年文明瑰宝》旨在“给观众一个中华文明整体概念”的《中国记忆》,集中了中国各地的大量国宝,每件都是一段历史时
在本书中作者深入分析了建筑作为文化载体的形成意义,深化了对文化主题的探讨,发展了他一贯坚持的文化人类学观点,并触及了建筑
罗振玉印谱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内首次对罗振玉先生所刻的印谱结集出版,主要选取中国近代考古学奠基人、金石学家罗振玉先生的姓、名、印信、章等一系列内容,从一个侧面来...
晋.爨宝子碑-中国书法名碑名帖原色放大本 本书特色 《爨宝子碑》,全称《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墓碑》,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刻。因地处边陲,此碑署年仍为『...
历代名家碑帖临摹丛帖--欧阳询楷书毛笔字帖《九成宫碑》结构布局 本书特色 书法在知识理论学习之外,*重要的就是狠下苦功,勤加练习。《历代名家碑帖临摹丛帖》本着学...
日本美术出版社专注于艺术与设计领域,拥有近120年历史的日本美术出版社,在日本艺术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美术出版社聚焦于世界艺术趋势与动态,发掘并培养了许多位...
孙明远,2008年毕业于日本九州大学,获得设计学博士学位,澳门理工大学艺术及设计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中日两国的平面设计、活字字体史。2004年至今,在中国、日本...
中国园林鉴赏手册 本书特色 园林艺术是中国众多传统文化瑰宝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早在商周时期,园林的雏形便已出现,商纣王筑鹿台,周文王建灵囿,主要用以狩猎。至汉代,...
内容简介4000余幅高保真出土玉器图片,涵盖中国近80年,特别是新中国50多年田野考古科学发掘出土玉器全貌。书中90%的玉器图片为首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 本书特色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又名《泰山佛说金刚经》,摩崖刻石,刻于山东泰安泰山石经峪花岗岩溪床。字大径尺,书体奉雄浑,以隶为主,间有篆、楷、...
梓室余墨》是中国古建筑学家陈从周教授的最后一部文集书名来自作者室名。本书倾注了作者近二十年的心力采用的是乾嘉朴学家学术札
历代篆刻字典 本书特色 《历代篆刻字典》收录汉印、明清以来篆刻家及《三堂印谱》中之印影,亦收少量古玺。收常用汉字近三千、所采印影二万有余。本书所收汉印,系汉印为...
《中级会计实务》内容简介:本书旨在帮助广大读者进行2015年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复习备考,其主要功能在于帮助读者准确把握考试
本书是已故中国著名古建筑学家、园林艺术家陈从周先生的第一本随笔集。叶圣陶题书名,俞平伯作序,配以作者古色古香之文字,人称
黄克功案件 本书特色 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1937年刑字第2号案件。发人深省的题材,见证了延安革命政府坚守法律的公平性、正义性。一部真正有思想有正能量的电影。《...
黄庭坚-砥柱铭-历代名家碑帖经典-超清原帖 内容简介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学书尤...
艺术词典 内容简介 本词典对绘画、雕塑、建筑、装饰、应用艺术、平面设计及摄影技巧等艺术领域的2000多条术语进行图文并茂、直观扼要的定义和解释。当一个术语在不同...
本书是迄今为止最全面系统的魏晋南北朝考古论著,按照城址、墓葬、手工业,宗教、中外文化交流五个方面。对魏晋南北朝考古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