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ongchen2006.com/html/87/category-catid-187.html
(幾近全文檢索)
潘绥铭
自从1995 年开始,我自己,后来又与刘振英副教授一起,带着我的6位女博士生与女硕士生,先后调查了13个“红灯区”。按照时间顺序,它们是:1998年的珠江三角洲的A镇、中南腹地的B区、湘黔交界的C矿;1999年的珠江三角洲的A镇B场(追踪调查);2001年夏天的四川中部的A镇、B镇、C区;2002年夏天的东北的A市、B市、C市;2002年秋天的广东某市特区的A村、B村、C村。
前三个红灯区的情况,收集在《存在与荒谬――中国地下性产业考察》之中(潘绥铭著,群言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第四个红灯区的情况,可以看《生存与体验――对一个“红灯区”的追踪考察》(潘绥铭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第五个到第七个红灯区,是我与刘振英、黄盈盈、王洁、张慧霞、杨蕊、潘滢一起考察的,研究成果在《情景与感悟――西南中国三个红灯区考察》里面(潘绥铭等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即将出版)。
上述的三本书所研究与反映的,基本上都是那些来自农村的“乡妹子”,她们基本上是在城市中没有过任何工作经历的女性。
现在这本书的内容,则是包括了上述后六个红灯区的情况,是两次社区考察与个案调查的结果。
第一次是我与刘振英、黄盈盈、王洁、张慧霞、何为、张春萌一起,对于东北三个城市市区里的红灯区的调查。我们总计访谈了103个小姐,其中大多数是城市户口的下岗、待业的女性。
第二次是我与黄盈盈、王洁、张慧霞、杨蕊、何为,在广东某个著名城市的市区,调查三个红灯区的结果。这三个地方都叫做“村”,其实都已经是标准的市区了,只是还保留着“村”的名称。我们总计访谈了115位小姐,其中大多数是原来的“工厂妹”,也就是那些虽然来自农村,但是曾经在工厂里打过工或者有过其他工作的女性。
由此可见,现在这本书所反映的,是中国性产业在最近几年中的一个显著的变化:许多原来是城市女工或者“打工妹”的女性,开始投入性产业,做了小姐,而且在小姐中的比例在增加。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书所反映的,与前面三本书差不多,仍然是那些比较“低档”的小姐。她们主要是在各式各样的歌舞厅、按摩场所(东北)、发廊、美容美发(广东)里工作。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去调查那些“高档”小姐呢?主要原因有两个:
首先,在任何一个社会群体里,“头面人物”永远是极少数,永远也无法反映出那些底层成员的情况,因而对于该群体来说,没有代表性。小姐也不例外。那些在封闭的VIP(大人物)俱乐部里服务的、活动于高级宾馆里的、被包做“二奶”的、能够在网上招客的、号称“鞋底永远没有土”(总是坐小车、踩地毯)的小姐们,虽然也仍然值得研究,但是却不能反映中国性产业的总体情况,甚至会产生误导。
其次,“高档”小姐们往往具有更高的文化程度、更多的独立自主程度、更强烈的自我认同意识。她们更加容易向社会发出自己的声音。可是那些“低档”的小姐们却几乎是沉在海底,永无出头之日。即使在社会现在所说的“弱势群体”中,也仍然没有把她们包括进去。总该有人替她们表达与诉求。我们自愿做这样的人。
当然,这本书不是报告文学,更不是猎奇。我们试图通过实地调查,来发现与分析一系列很重要的学术问题。总结起来,这样的学术问题至少有7个:
1. 性产业里所实行的生产关系与财产所有制,对其存在发挥了什么作用?
2. 小姐们从事这个职业,究竟是不是她们自己的“理性选择”?
3. 从“女性研究”的角度来看,客人与小姐之间,究竟是一种“性别不平等”关系,还是一种一般的经济交换关系?
4. 中国的任何一种社会组织要想存在,一是靠权力,二是靠亲情;三是靠利益。那么在红灯区里,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运行机制究竟是什么样呢?
5. 红灯区的社会结构,究竟是社会网络式的,还是科层结构式的?
6. 红灯区是最标准的社区。因此,我们不得不回溯到问题的本源:在中国,除了传统状态的村落之外,可曾有过社区?能不能制造社区?又为什么要造?
7.毛主席写过《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在中国存在?》;现在只要换成红灯区,就绝对是意义重大的经典社会学课题。
当然,现在这一本书是无法解释所有这些问题的,但是我们相信,对于红灯区的研究,绝不仅仅是简单反映现实而已,而是促使我们不得不更加深入地去研究几乎所有的社会问题与社会学理论。这还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学研究,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化”的原创。说白了,如果从性产业里都看不出社会意义来,如果连红灯区都解释不了,那么一切社会学理论与社会学家也就没什么价值了。
作者:潘绥铭、黄盈盈、王洁、张慧霞、杨蕊、何为、刘振英、张春萌 主编:潘绥铭
這種職業平移的現象從另一個角度也説明了:“做小姐”并不是一種道德墮落,而是基于對做小姐與其他工作,尤其是工廠工作的各種勞動條件、福利待遇的權衡利弊。因此,要管理賣淫現象,靠的不是禁娼,而是破除(哪怕是改善)血汗工廠制度。在中國的禁娼“理論”中、有一種甚嚣塵上的說法,就是小姐“好逸惡勞”論。這種説法典型地反映出富人的居高臨下的思維範式。怎么樣才算不好逸惡勞呢?就是在那種全球化的工廠裹,永生永世地、無怨無悔地、還要“謝主隆恩”地當牛做馬!發出這種怪論的人們,你們自己爲什么不去享受這種“生存權”呢?
——引自第105页
田中芳树,1952年生于熊本县,日本著名作家。其作品涉及科幻、冒险、悬疑、历史等多个领域,主要代表作有《银河英雄传说》、《创龙传》、《亚斯兰战记》等。《银河英雄...
[澳]焦虑线条(Worry Lines)Instagram超人气漫画艺术家,画风简约,寥寥几笔就能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绘画主题包括心理健康、人际关系、自我疗愈等...
叶楚桥,热爱传统文化,喜欢唐诗宋词,乐于探寻诗词背后的故事。现为简书签约作者,一点资讯、美篇、百度汉语等多家平台特邀作者,以独特新颖的视角,轻松幽默的语言,生动...
作品目录下卷目录 第四编 神学之维 现象学与神学(1927年) 尼采的话“上帝死了”(1943年) 形而上学的存在―神―逻辑学机制(
Mastercam模具设计实用教程 内容简介 本书为Mastercam的入门与应用图书,通过大量实例说明了该软件在绘图和造型设计以及模具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全书分...
★作者金句频出!被500000+人誉为梦想中的语文老师爆红B站的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高盛元,唐诗解读视频累计播放量10000000+!作者金句频出:“诗的功能是什...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文学家、美食家,被誉为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散文平淡质朴,如话家常,笔下多是芸芸众生的琐碎日常,和花开花落的烂漫雅兴。
作品目录名家论鲁迅杂文我之节烈观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娜拉走后怎样 ——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文艺会
周其仁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早年在黑龙江下乡,其中在完达山狩猎七年半。1978 年从农村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工作于...
万一针-老中医万方琴五十年针灸心得 本书特色 《万一针(老中医万方琴五十年针灸心得)》浓缩 了作者万方琴五十年的针灸行医经验及心得体会,书 中通过一些真实生动的...
杨照,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本名李明骏,1963年生,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候选人。曾任《明日报》总主笔、远流出版公司编辑部制作总监、台北艺术大学...
危机中的民事司法 内容简介 本书充分考虑我国读者的法律文化背景和正在进行的司法改革的需要,追求法域范围的全面性、题材的多样性、原著的经典性,并尽量避免与国内已有...
*过完火焰山,继续取经路上,唐僧却忽然不见。于是,孙悟空便起身,寻找师父。却惊骇地发现自己到了未来,未来的新唐朝。师父不见,转而寻找秦始皇,寻找驱山铎。无端闯入...
2015年,美国珀修斯集团基础书局首次出版英文版。2017年,世界知识出版社首次出版中文版。安德鲁‧马歇尔(Andrew Marshall)是五角大楼的一个传奇...
希行:生於燕趙之地,平凡上班族,雙魚座小主婦。以筆編織五彩燦爛的故事,為平淡生活增添幾分趣味。偏好鄉土氣息,愛有一技之長的女主,愛讀書,愛旅遊,用有限的時間和金...
森村诚一,1933年生于东京郊区的崎玉县,青山学院大学英美文学系毕业后,在新大谷等几家五星级饭店人事服务台管理工作。1967年以《大都会》走上文坛,成名作《高层...
《弹痕》向读者们展现的是一支神秘特殊的第五类部队。小说血性十足,男人的不屈斗志和阳刚之气跃然纸上。字里行间总是透出阵阵来自军营的角铮狂鸣之气,精心编织锐气十足的...
邱晓华,男,1974年生,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毕业后进入新华社,任记者。数年后旅英留学,取得硕士学位后回国发展,加入北京一家特大型投资公司,从事资本市场业务三年...
《产品思维:创新设计的六条法则》内容简介:本书主要讲述了作者在多年的产品设计工作中积累的6条创意公式,帮助读者获得更多设计灵
陈达(1892—1975),著名社会学家,长期担任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抗战时期任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社会学系系主任和清华大学国情普查研究所所长。1948年获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