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在这本重要的理论著作中,作者从一种全新的、富有启发性的角度阐释了与现代性相联系的制度变革。他认为,在世纪终结之时,我们并没有进入后现代性时期,而是进入了“盛期现代性”时期。在这一时期,现代性的后果变得前所未有地激剧和普遍化。由此,他更现实地考察了许多人备加褒扬的现代性的各种严重后果,并且探讨了人类在这些问题面前的出路。无论是对于专业学者,还是对于一般读者,本书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导读:
本书对于现代性的本质及其与传统社会形式的特殊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相当吸引人的视角。吉登斯以一种杰出的方式,吸收了自古典社会学家以来的社会思想传统,并且让不同的理论家们作为对手相互竞争,从而确立自己的观点。他的理论不仅建立在整个传统之上,而且建立在自己的早期著作之上。
——赫伯特·林登伯格
结 语
最后,让我对这本书的论题作一个简要概述。首先,在工业化社会中,某种程度上在整个世界中,我们正进入一个高度现代性的时期,它摆脱了传统中的稳定关系的支撑,而且,也丧失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直都显得如此固定的(对于“内部”和外部的人均是如此的)“优越地位”:西方的统治。尽管现代性的组织者在寻找某种确定性去取代从前确立的教条,现代性还是有效地融入了制度化了的怀疑精神。在现代性条件下,所有的知识,自身都是循环性的,尽管“循环”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含义有所不同。在前者,它考虑的是这样的事实,即科学是纯粹的方法,所以“业已接受的知识”的所有基本形式原则上都是可以被抛弃的。社会科学假定了一种双重意义上的循环,它们对现代制度来说是极其关键的。社会科学创造的所有知识,原则上都是可修正的;并且,当它们循环性地往来于它们所描述的环境时,实际上它已经是“修正”过的知识了。
现代性内在就是全球化的,而且这种现象的不确定后果与它的反思特性彼此循环,构成了一种由事件组成的领域,在其中风险和伤害有着独特的品质。现代性的全球化倾向,既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它们在地方和全球两极所发生的变迁的复杂辩证法中,把个人同大规模的系统联结起来。许多经常贴着后现代性标签的现象,实际上关系到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中的经验,在那里在场和缺场以历史性的独特方式交融在一起。进步变得空洞无物,而现代性的循环却生了根。而且,从侧面来看,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中,每天摄入的信息量有的时候简直就势不可挡。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碎化及其消解于无中心的“符号世界”。在存在着具有严重后果的风险因而麻烦不断的背景下,这同时既是主体转变也是全球社会组织转变的过程。
现代性内在地是指向未来的,它以如此方式去指向“未来”,以至于“未来”的形象本身成了反事实性的模型。尽管也可以有别的理由,但我仍然以此作为乌托邦现实主义概念的基础。期待未来本身成了现在的一部分,因而它与未来将怎样发展重新关联在一起;乌托邦现实主义将“打开窗口”以迎接未来,并与正运作着的制度化倾向连接起来,正是由于这种倾向,政治的未来才内在地是在场的。这里我们再次回到本书以此开篇的时间问题上。就最初提到的作为现代性的动力基础的三个基本部分而论,一个后现代世界可能会像什么?因为,如果有一天,现代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被超越了,那么它们也就有必要从根本上加以改变。作为结论,只须对此略加评论就够了。
乌托邦现实主义的理想,与现代性的反思性与短暂性二者,都是对立的。乌托邦的预期对事务的未来状态划定了一条底线,这条底线阻断了现代性的无穷无尽的开放特性。在一个后现代世界,时间和空间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再也不用听命于历史性了,很难说它是否暗含了这种或那种形式的宗教复活,但可以想像,将会有一种关于生活的某些方面的稳定性,它会令人回忆起传统的某些特征。这种稳定性反过来提供本体性安全感的基础,由于意识到社会的普遍性是受制于人类对它的控制力,这种安全感再度加强了。这将不会是一个“向外崩溃”并变成分散的组织的社会,但毫无疑问,它将以一种复杂的方式将地方和全球交织在一起。这样一个世界将包括时间和空间的重组吗?似乎有这样的可能。然而,考虑到诸多不同的反应,我们应该切断乌托邦的沉思与乌托邦的现实主义之间的联系。但是,同本书这种类型的研究相比,它应该是下一步的工作了。
第一部分
导言
现代性的断裂
安全与危险,信任与风险
社会学与现代性
现代性,时间与空间
脱域
信任
现代性的反思性
现代性,还是后现代性?
本章概要
第二部分
现代性的制度性维度
现代性的全球化
两种理论观点
全球化的维度
第三部分
信任与现代性
抽象体系中的信任
信任与专业知识
信任与本体性安全
前现代与现代
第四部分
抽象体系与亲密关系的转变
信任与个人关系
信任与个人认同
现代世界中的风险与危险
风险与本体性安全
适应性反应
现代性的现象学
日常生活中的脱技能化与再技能化
对后现代性的异议
第五部分
驾驭猛兽
乌托邦的现实主义
未来导向:社会运动的作用
后现代性
第六部分
现代性是一个西方化的工程吗?
结语
法国著名作家莫罗阿在这里探讨了人的一生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爱情、婚姻、家庭、友谊以及政治和经济等等。他以小说家的丰富经
《唐宋词选》内容简介:本书所选唐宋词凡320首,涵盖唐五代、北宋、南宋时期。晚唐五代侧重在李煜、冯延巳的作品,北宋选录重点是苏
李泽厚学者,哲学家。湖南长沙人,一九五四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德国图宾根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歇根大学、科罗...
《企业并购所得税制度的理论基础与规则设计》内容简介:税收是影响企业并购交易的重要因素,税收制度的设计日益成为政府和企业共同
OnWhatMattersisamajorworkinmoralphilosophy.Itisthelong-awaitedfollow-uptoDerekPa...
《人类理智新论(套装上下册)》内容简介:十七世纪,西欧哲学界在认识论上爆发一场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大争论,先是唯物主义经验论者
本书是日本当代最有国际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柄谷行人围绕民族主义论题的文集。作者通过美学、精神分析、语言学以及地政学独特视角
作品目录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序言 3笔记本Ⅰ 6工资 6资本的利润 18地租 32[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 45[笔记本Ⅱ] 61[私有财
《国画技法入门基础教程》内容简介:国画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而在生活中,画国画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生
《父与子》内容简介:★德国漫画大师埃·奥·卜劳恩传世经典 ★作品全集完整收录,附作者创作年表及详细资料 ★1935年首次出版封面
《看见生命》内容简介:自古以来,就有关于濒死体验的报道。但对于濒死体验,医学界普遍选择了忽视,认为这是“人类大脑的诡计”或
本书写于1930年。当时作者虽相当了解法西斯主义,但对国家社会主义几乎一无所知。当作者还在为书稿的完成而喜悦时,十分震惊地听
《手机拍摄技巧》内容简介:照片是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手机是拍摄照片最方便的工具,想拍出富含美感的照片,需要了解摄影的基础理
《波兰史》内容简介:在一般人眼中,波兰这个国家似乎总是笼罩着一层悲剧色彩。无论是肖邦的《波兰永不亡》还是罗曼·波兰斯基的电
《中国人的一天》:一日,一人,一世界。正能量爆棚的速读图片故事:用他人的故事印刻你自己的时光,让生活坦然呈现。你会发现,
《天下的当代性》内容简介:《天下的当代性》的作者赵汀阳于2005年第一次提出了“天下体系”的原创理论框架,如今十年过去了,《天
《以字之名:字体设计实例教程》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结合字体设计基础理论,以大量艺术字体设计案例和商业设计案例为主的字体设计
这本书投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因西方知识分子背叛“永恒的原则“去侍奉政治党派那些伪神,从谴责的角度重新估价他们这一倾向。
《心率训练:基于心率监测的科学训练(第2版)》内容简介: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基于心率监测的训练。本书分为3部分,第1部分介绍了心率
《牛津通识本:环境伦理学》内容简介:在本书中,罗宾·阿特菲尔德追溯了环境伦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起源,考察了如何捍卫生物的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