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在这本重要的理论著作中,作者从一种全新的、富有启发性的角度阐释了与现代性相联系的制度变革。他认为,在世纪终结之时,我们并没有进入后现代性时期,而是进入了“盛期现代性”时期。在这一时期,现代性的后果变得前所未有地激剧和普遍化。由此,他更现实地考察了许多人备加褒扬的现代性的各种严重后果,并且探讨了人类在这些问题面前的出路。无论是对于专业学者,还是对于一般读者,本书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导读:
本书对于现代性的本质及其与传统社会形式的特殊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相当吸引人的视角。吉登斯以一种杰出的方式,吸收了自古典社会学家以来的社会思想传统,并且让不同的理论家们作为对手相互竞争,从而确立自己的观点。他的理论不仅建立在整个传统之上,而且建立在自己的早期著作之上。
——赫伯特·林登伯格
结 语
最后,让我对这本书的论题作一个简要概述。首先,在工业化社会中,某种程度上在整个世界中,我们正进入一个高度现代性的时期,它摆脱了传统中的稳定关系的支撑,而且,也丧失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直都显得如此固定的(对于“内部”和外部的人均是如此的)“优越地位”:西方的统治。尽管现代性的组织者在寻找某种确定性去取代从前确立的教条,现代性还是有效地融入了制度化了的怀疑精神。在现代性条件下,所有的知识,自身都是循环性的,尽管“循环”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含义有所不同。在前者,它考虑的是这样的事实,即科学是纯粹的方法,所以“业已接受的知识”的所有基本形式原则上都是可以被抛弃的。社会科学假定了一种双重意义上的循环,它们对现代制度来说是极其关键的。社会科学创造的所有知识,原则上都是可修正的;并且,当它们循环性地往来于它们所描述的环境时,实际上它已经是“修正”过的知识了。
现代性内在就是全球化的,而且这种现象的不确定后果与它的反思特性彼此循环,构成了一种由事件组成的领域,在其中风险和伤害有着独特的品质。现代性的全球化倾向,既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它们在地方和全球两极所发生的变迁的复杂辩证法中,把个人同大规模的系统联结起来。许多经常贴着后现代性标签的现象,实际上关系到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中的经验,在那里在场和缺场以历史性的独特方式交融在一起。进步变得空洞无物,而现代性的循环却生了根。而且,从侧面来看,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中,每天摄入的信息量有的时候简直就势不可挡。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碎化及其消解于无中心的“符号世界”。在存在着具有严重后果的风险因而麻烦不断的背景下,这同时既是主体转变也是全球社会组织转变的过程。
现代性内在地是指向未来的,它以如此方式去指向“未来”,以至于“未来”的形象本身成了反事实性的模型。尽管也可以有别的理由,但我仍然以此作为乌托邦现实主义概念的基础。期待未来本身成了现在的一部分,因而它与未来将怎样发展重新关联在一起;乌托邦现实主义将“打开窗口”以迎接未来,并与正运作着的制度化倾向连接起来,正是由于这种倾向,政治的未来才内在地是在场的。这里我们再次回到本书以此开篇的时间问题上。就最初提到的作为现代性的动力基础的三个基本部分而论,一个后现代世界可能会像什么?因为,如果有一天,现代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被超越了,那么它们也就有必要从根本上加以改变。作为结论,只须对此略加评论就够了。
乌托邦现实主义的理想,与现代性的反思性与短暂性二者,都是对立的。乌托邦的预期对事务的未来状态划定了一条底线,这条底线阻断了现代性的无穷无尽的开放特性。在一个后现代世界,时间和空间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再也不用听命于历史性了,很难说它是否暗含了这种或那种形式的宗教复活,但可以想像,将会有一种关于生活的某些方面的稳定性,它会令人回忆起传统的某些特征。这种稳定性反过来提供本体性安全感的基础,由于意识到社会的普遍性是受制于人类对它的控制力,这种安全感再度加强了。这将不会是一个“向外崩溃”并变成分散的组织的社会,但毫无疑问,它将以一种复杂的方式将地方和全球交织在一起。这样一个世界将包括时间和空间的重组吗?似乎有这样的可能。然而,考虑到诸多不同的反应,我们应该切断乌托邦的沉思与乌托邦的现实主义之间的联系。但是,同本书这种类型的研究相比,它应该是下一步的工作了。
第一部分
导言
现代性的断裂
安全与危险,信任与风险
社会学与现代性
现代性,时间与空间
脱域
信任
现代性的反思性
现代性,还是后现代性?
本章概要
第二部分
现代性的制度性维度
现代性的全球化
两种理论观点
全球化的维度
第三部分
信任与现代性
抽象体系中的信任
信任与专业知识
信任与本体性安全
前现代与现代
第四部分
抽象体系与亲密关系的转变
信任与个人关系
信任与个人认同
现代世界中的风险与危险
风险与本体性安全
适应性反应
现代性的现象学
日常生活中的脱技能化与再技能化
对后现代性的异议
第五部分
驾驭猛兽
乌托邦的现实主义
未来导向:社会运动的作用
后现代性
第六部分
现代性是一个西方化的工程吗?
结语
《论语今读》完成于1989―1994年期间,为李泽厚先生的重要著作之一。先后对二十篇《论语》逐一读解。其书的体例分为译、注、记。
《杜甫诗》内容简介:《唐宋名家诗词:杜甫诗》为《唐宋名家诗词》系列丛书之一,由谢思炜评注。唐诗宋词,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耀眼
《海德格尔如是说:人,诗意地安居》内容简介:作为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海德格尔终其一生发问的问题就是——
本书在南宋至明代中期的长时段内,以徽州为代表区域,深入研究了理学在地方社会的传播、士商群体的形成以及宗族组织的出现,三者
《世界名著大师课:美国卷》内容简介:本书是世界文学领域的翻译家、权威学者们对美国文学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15部名著的深入解读,
《成为公关高手》内容简介:本书系统梳理了美团公关部门的实战经验,同时融入了作者多年来的公关信息。全面讲解了公关工作的6大方面
◆阿甘本关于方法的回溯式反思◆“神圣人”系列从“谱系学”回归“考古学”的转折之作···【内容简介】对方法进行反思,对阿甘
★ 编辑推荐◎ 广阔的思想史视野本书以其详尽的内容在哲学史界占据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力图破除哲学简史类书籍对哲学家、哲学思想漫画式的理解,不仅细致地描述了哲学史...
《如何准备PMP考试(第5版)》内容简介:本书是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新推出的2012版《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 Guide)配
《数字营销再造》内容简介:本书通过对18位业界年轻且资深人士的访谈,从个人从业经历心得的角度,讲述了21世纪初中国数字营销传播
《假肢矫形器技术与临床应用》内容简介:全书内容共分二十三章,主要包括运动解剖学、神经生理学、肌肉骨骼生理学、力学与生物力学
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书中主要论述了机械复制技术的发展给艺术领域带来的一系列变革。它把艺术人从一向被人们所
《从道德到美德(人文与社会译丛)》内容简介:美德伦理学的复兴是近年来道德哲学收获的最丰硕的成果。迈克尔·斯洛特作为该领域的
柏拉图对于数学有着深湛的兴趣;但哲学仍是他的酷爱。这两种兴趣汇聚成为智识上完全相互作用的关系。柏拉图的数学研究有着迥异的
吉尔·德勒兹,法国哲学家。1925年1月18日生于法国巴黎,1944年中学毕业后就读于巴黎索邦大学哲学系。1957年任索邦大学哲学系助教
《清教徒的礼物》这本书追溯了美国管理文化的起源及特性。在三个世纪的时间内,这种文化将一小部分低微的美国殖民者变成了这世界
《色情》内容简介:★比《色情史》更深入、更系统、更全面的色情研究著作。★南京大学法语系副教授张璐翻译。★色情,可以说是对生
《英雄宝镜》内容简介:《图说经典系列:英雄宝镜(彩色图文版)》收录了葛拉西安《英雄》《慎思明辩》《批评大师》《政治家》四部名
《Istio入门与实战》内容简介:本书系统化介绍Istio技术要点与应用技巧,可帮助读者快速搭建微服务架构并进行管理。主要内容包括:
《颠倒思考:发现你的潜能》内容简介:根据犹太思想,创意思考是关键。数千年来,犹太人证明了他们是一群有创意、思考能突破界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