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冷战”结束后,人们信心满满地宣称促进民主的传播能带来稳定与和平,然而战火和冲突、流血和屠戮依然持续不断。卢旺达大屠杀、科索沃战争、频繁发生在印度和高加索地区的族群冲突始终刺痛着我们的神经。
为什么民主化常常导致民族主义冲突?为什么有时冲突又没有发生?为什么国际社会的介入反而使冲突不断升级?本书以这三个问题为核心,深入研究了民族主义的四个经典案例:曾处于历史转折点上的德国、英国、法国和塞尔维亚。通过考证大量的文献资料,作者指出,民族主义狂热和族群暴力并非源于敌意文化间的“古老仇恨”,而是由于精英阶层为维持现有统治秩序所做的冒险决定。
如今,诸多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相似困境。本书的现实意义在于,作者评估了避免民族冲突的不同方案,继而提出有效的针对性政策,以防止历史悲剧再次上演。
···
【学者及媒体推荐】
在本书中,斯奈德提出,成熟的民主国家间倾向于避免动武,而正在向民主化转型中的国家在民族主义狂热面前则异常脆弱。本书重新审视了人们普遍接受的观念,在政策制定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弗朗西斯·福山(著名政治学家)
·
在这本重要的著作中,斯奈德很好地融合了理论洞见与历史研究,这是近年来在国际政治领域中最出色的著作之一。
——法里德·扎卡利亚(著名记者、《时代》杂志特约编辑)
·
在这个对全球民主浪潮欣喜期待的时代,本书是一剂使人清醒的良药。
——《纽约时报书评》
·
本书结构井然有序,行文清晰,因其与学界传统著述截然不同而备受关注,作者没有把“古老仇恨”视为民族主义冲突的源头,其关于民主启蒙和民族主义后果的分析非常令人信服。
——《出版人周刊》
···
【编辑推荐】
1、当所有国家都转化为成熟的民主国家时,世界就会和平吗?从20世纪最后十年以来不断爆发的局部冲突来看,答案没有那么简单:民主化有时会导致民族主义冲突,有时却不会。
2、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系教授杰克·斯奈德在本书中通过对18—19世纪的英国、二战前的德国、大革命时期的法国及一战前的塞尔维亚等历史案例的比较研究,撇除历史的泡沫,重新追溯民族主义狂热和族群暴力频发的源头。
3、本书表明,未经深思熟路而仓促地向民主社会过渡,可能引起一系列民族主义灾难。在完善的法律制度、社会共识、成熟的社会团体等制度化要素稳固加强之后,我们才可能开辟一条通往自由的大众政治道路。
致谢
···
第一章 民主转型和民族主义冲突的兴起
- 当自由乐观主义遭遇90 年代民族主义复苏
- 什么是民族主义和民主化
- 民主化和民族冲突的关联:一些证据
- 为什么民主化增加了民族冲突的风险
- 在今天的世界做出选择
- 本书计划
···
第二章 民主化国家的民族主义精英说服
- 精英说服:增进大众的民族忠诚
- 何时及为什么民族主义精英有说服力
- 民族主义说服如何导致暴力冲突
- 四种民族主义:起因和结果
- 对民主化和民族冲突之间联系的其他解释
- 因果关系溯源和选择案例
···
第三章 民主化如何点燃现代德国民族主义
- 德国的战争和民族主义,1864-1945
- 关于德国战争和民族主义的其他解释
- 德国民主化打的民族主义牌
- 在魏玛德国推销民族主义
···
第四章 形形色色的民族主义:公民的英国、革命的法国、族裔的塞尔维亚
- 英国的公民民族主义
- 法国的革命民族主义
- 塞尔维亚的族裔民族主义,1840-1914
- 比较、相反和原因
···
第五章 在共产主义废墟中的民族主义
- 后共产主义民族暴力的竞争性解释
- 民族主义迷思制造和南斯拉夫解体
- 大众政治和高加索战争
- 后共产主义俄罗斯的媒体战
- 后共产主义民族主义的比较
- 公民民族主义对族裔民族主义以及后共产主义转型暴力
···
第六章 发展中世界的民族主义和民主
- 发展中世界的民主化和民族主义轨迹
- 斯里兰卡和马来西亚:相反的双子
- 印度:公民制度化和族群动员之间的赛跑
- 卢旺达和布隆迪:多元主义和权力分享的危险
- 减缓发展中世界民族冲突的条件
- 结论
···
第七章 民主化时代如何避免民族冲突
- 为民主转型编织一个深厚的安全网
- 避免民族主义冲突的策略
- 对民主化和民族主义动员的国际影响
- 种族民主:一种对民主和平的威胁
···
附录
索引
人名索引
《新媒体写作与传播》内容简介:在内容为王的新媒体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写作能力的重要性。会写的人很多,但能写好的人却很少
历史哲学,ISBN:9787806784754,作者:(德)黑格尔著,王造时译作者简介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德国哲学家,出生
The"Protagoras,"likeseveraloftheDialoguesofPlato,isputintothemouthofSocrates,who...
《形象与象征》内容简介:作为现代史学的奠基人之一,伊利亚德在这部作品中展现出了一种人文主义精神:他试图通过对符号的研究来展
本书试图从人类学的视角来研究电影,或者说,通过电影研究来探索人类的精神和社会,这种研究思路最终将电影学研究推向了一个更广
《康德(中文版)》内容简介:康德或许堪称近代最有影响的哲学家,同时也最为深邃难解。在本书中,作者探究了康德作品的产生背景,
《荣誉、地位的最优分配:组织中的非物质激励》内容简介:如果一个外星人看到人类在地球上的社会生活,一定会震惊于数量庞大的各种
吴飞教授研究兴趣广泛,但他关心的焦点问题一直是中国文明的现代处境。《现代生活的古代资源》收入了作者近年来陆续写出的十一篇
《我们时代的伦理学(中文版)》内容简介:我们作为正人君子的自我形象总要接受怀疑主义、相对主义、虚无主义的拷问。许多人忧心忡
《科学的意义》内容简介:科学的帝国可以扩张多远? 我们真的能通过科学彻底认识这个世界吗? 什么是科学的意义?我们可以在多大程
《与自己和解》内容简介:你是否已淡忘了童年的经历?但那些记忆会深藏于你的潜意识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你的一生。一次父母打骂、
《我们赖以生存的故事》内容简介:本书内容基于翔实的科学调查,集合了超过十年的研究和数以百计的第一手采访资料,将科学调查与现
EmileDurkheim(1858-1917)涂尔干(杜尔克姆、迪尔凯姆),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的学科奠基人之一。1858年4月15日出生于法国孚日
《佛教音声为用论》内容简介:本书以五台山佛教音声活态为用进行“对接”研究,形成上下两篇架构。上篇涉及到印度与中土,主要是从
《越国文化在东亚地区的传播研究》内容简介:越国曾经是春秋时期的霸主,其灿烂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构成了越文化最核心的内容
《说服:沟通中的认知偏见与群体认同》内容简介:说服的力量之所以起作用,是因为其背后的一系列心理机制使我们倾向于对某些事情深
《拐点》内容简介:本书将描述如何在拐点发生前预见它们,从而使自己拥有战略优势。商业格局的范式转变,即所谓的拐点,既可以创造
《利他主义的可能性》内容简介:本书捍卫了这样一个主张:只有客观理由是可以接受的,而主观理由只有当它们能够从客观理由中推衍出
《唐代科举与文学》内容简介:本书在梳理唐代科举制度有关文献的基础上,考述唐代取士各科,如明经、进士、制举等的情况,考察了唐
做学问、搞研究离不开发表。但如何发表?有没有标准、有没有方法呢?著名学者香港中文大学李连江教授针对年轻学子在学术发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