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关于探 险 玩 耍、为 非 作 歹、吸 毒 勒 戒、艾 滋 茫 然、世 代 差 异、文 化 冲 击 和兄 弟 情 谊的故事。”人类学者刘绍华详细记录了诺苏人的生活经验和个人口述历史,呈现出现代化转型时期一个边缘群体的遭遇、认知、思索、接受与挑战。作者更深层的关注,在于透过表面的社会问题,洞见当代中国卷入的全球化变迁中人的行为与福祉,并试图理解一个非主流群体在社会、文化、历史变迁中脆弱性形成的时代过程,以及未来何去何从。这正是医疗民族志的精髓。
(刘博士)的分析将贯时性研究与现时性研究两种方法交织在一起,生动地勾勒出一个完整图像,让我们了解诺苏人所面临的时代动荡与困境。本书应会成为人类学经典著作。
——黄树民,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作者的媒体经验和人类学知识一并融合在其细腻的文笔之中,展示了诺苏人面临内外政经巨变之时的艰难选择,他们的刚烈与信奉、悲情与踯躅均一览无余。
——庄孔韶,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教授
作者聚焦于彝族男性青年到城里打工与凉山地区艾滋病流行的关系,她没有忘记将艾滋病问题在凉山地区的出现纳入历史文化以及全球化的维度加以分析。在优美细腻的叙述中,读者不仅看到人类苦痛,还可以发现一个民族的自尊。本书完全可被视为一部医学人类学经典著作。
——景军,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
【编辑推荐】
1、本书作者刘绍华曾获2011年“中央研究院”年轻学者研究著作将,作为台湾青年人类学者的代表之一,她不仅在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人类学专业接受了完整扎实的学术训练,其丰富的媒体人经历更帮助她以一种极具人文关怀的态度进行研究调查。
2、历经10年、长达20个月的深入田野调查后,作者在本书中真实记录了四川凉山地区诺苏流动青年与吸毒者的生命经验,将之与中国当下社会的多元现代性、社会韧性以及个人生命憧憬交织在一起,从中揭露了少数民族文化的延续与断裂,在中文世界已引起诸多学人和读者的共鸣。
3、本书一经出版就收获众多关注与荣誉。本书被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中心(Weatherhead East Asian Institute)收入其丛书系列,这套始于1962年的丛书,严格挑选现当代东亚及东南亚相关的学术书籍,在学界极具知名度和公信力。此外,本书还荣获2012年“中央研究院”人文及社会科学学术性专书奖、2014年台北国际书展“年度之书”大奖、2014年台湾“文化部”第三十八届金鼎奖非文学图书类优良出版品等荣誉。
【媒体及学者推荐】
为什么研究传染疾病的社会科学学者和艾滋政策制定者都应该读这本书?刘以多次田野调查为基础所做的层次丰富的分析,她非凡的写作风格、诚实的品质,以及对这一复杂问题的理解,让这一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
——埃尔林·奥格,《皇家人类学研究院期刊》
结构合理,对于那些没有亲身人类学训练经验的读者来说也平实易懂:刘对自己所使用的主要理论框架给出了清晰、简洁,以及绝不居高临下的阐述,她成功、合理地将分析与人类学背景材料结合在了一起。这无疑是一项壮举,她创作的这本书既在智识上令人满意,又非常具有可读性,但尽管平实易懂,它也绝不失学术影响力……一次令人欢欣的对文学的添砖加瓦。
——斯图尔特·吉尔摩,《亚太世界》
刘的民族志《我的凉山兄弟》丰富了关于中国过渡时期研究的兴起文学的范畴,十分令人钦佩。
——Ho Wing Chung,《中国评论》 (China review)
刘绍华的医疗民族志不仅生动有力地说明了青年移民、毒品与爱滋病对彝族社会的影响,人类学的研究更令人深刻地指出,由于国家与国际组织忽略了实际上人们所力行的地方道德,结果不仅造成了更多的社会痛苦,也导致社会介入的失败。本书是一耀眼的成就。
——Arthur Kleinman(哈佛大学)
这部新作品清楚而令人信服地讨论了诺苏,既不对其加以限定也不刻意夸大其少数民族的与众不同,为HIV疫情和静脉注射药物在旧有的边缘化形式中发展起来的过程提供了重要的思考。作者对中国两极化的现代性的讨论——既有社会主义又有资本主义——尤其细致入微。
——南希·陈(加利福尼亚大学)
《我的凉山兄弟》悲伤地刻画了全球化力量如何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即使是在更为与世隔绝的世界角落。刘首先是完成了一份严谨可靠的学术写作,里面包含了丰富的新知识和深刻的见解,她让这本书扮演了一个活动家的角色:在中国令人惊叹的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中,这个边缘群体的境况依然窘迫,这本书引起了世人对他们的关注;该地为摆脱海洛因使用和HIV/艾滋这相互交织的灾情做了不成功的尝试,本书提供了一些可从中吸取的经验教训。
刘并没有避免援引与她的论题相关的理论,她最终呈现的是一本恰到好处、文字上乘、读来给人以享受的书。
——科恩·韦伦斯(Koen Wellens) ,奥斯陆大学
刘绍华提供了一份令人叹服的报道,用它记录了一个边缘化的中国社区的海洛因成瘾经验和艾滋疫情,她通过那些受影响最严重的个体吸引人的个人故事向我们呈现了这些问题。同时,作者的分析阐明了更一般化的历史进程,它影响着每个地方的农村人,而后者在新的全球化市场中常常扮演着失败者的角色。
——安·麦斯威尔·希尔(狄金森学院)
这是一份文笔极优美的民族志,记录了中国一个少数民族社群面对毒品肆虐和HIV爆发所陷入的关于文化存续的挣扎。这本书以全球化与现代性为理论框架,将毒品滥用和HIV等问题带入了更广阔的语境中——一个仍被强有力的国家机器所支配的社会下的国家—社会关系和族群间紧张关系。
—— 景军(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与公共政策系教授)
这当代欧美人类学已被后现代的抽象论述与反思叙事所占领滩头,绍华不逐流行,坚守民族志的传统,以白话、生动、准确、流畅的文字,剖析社会变迁的物质过程、洞察社会灾难的结构根源,见证了现代与传统、全球与在地、生命与死亡的交织辩证。本书不仅应该成为人类学与社会学研究者的必读教材,对于在现代性洪流中载浮载沉的我们所有人,都可以从中得到重要的启发。
——蓝佩嘉(台湾大学社会系教授、《跨国灰姑娘》作者)
本书是中文世界难得的医学人类学民族志。作者文笔流畅优美,将理论融会贯通于清晰的文字之中,可读性极高。其勤奋治学的态度,足为未来人类学者之楷模。基于上述理由,我全力推荐本书为人类学与民族
志研究的基本必读范本。
——黄树民(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这是本微观与巨视兼具,令人赞叹的医疗民族志。一位年轻的女性人类学者勇敢地跨入海洛因与爱滋病蔓延的偏远山区,以浓郁的情感与关怀,细腻地记述、剖析她凉山诺苏族兄弟们在现代化浪潮中经历的辉煌又惨烈的青春探险,以及反毒病成效不彰的体制性因素与文化污名。
——胡台丽(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研究员)
此书令我回甘,如重温鲁迅译《山民牧唱》及《桃色的云》中的凄丽与积氲;迎面沐浴于陈映真讲黑泽明「老掉牙的人道主义芬芳」之春风的轻拂中,教人仿佛回到了少年!
——丘延亮(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所副研究员)
本书作者所描述的是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世人讶异于中国沿海城市的快速发展,上海的繁华成为耀眼新星。与此同时,同样是在中国,却有这么个乡间。这本书的历史地理背景似乎和台湾离得很远,但是仔细读来,又看得出许多类似之处。我们需要检视权力,并记录上一代和这一代在历史变动中的伤痕。唯独如此,才能保持儆醒。
——黄嵩立(阳明大学公共卫生研究所教授)
本书可说是台湾当代年轻辈学者所写的医疗疾病人类学的典范之作。它虽然写的只是小小的四川凉山州的几个小乡村西南民族的吸毒及爱滋问题,但透过该书多层次的观察与讨论,该书其实已将后社会主义中国之医疗困境和西南民族的文化困境和各层次冲突做了显示。这本书虽是部人类学著作,但真正而言,它其实是西南民族集体所写成的生命之书。
——南方朔(政治与文化评论家)
我安坐室内读着《我的凉山兄弟》,理所当然地拥有现代生活的一切。而我手里的书,是一个人类学家对于现代化过程的批判性描绘。我忽然理解到,绍华克服生活条件差异的能耐,并不仅仅是写作过程的生活点滴,而是她在写作与研究上的重要实践。如果一个人想看清楚坐垫的纹路花色,就必须把自己的屁股移开。绍华移开了,于是她能够用道德中立的眼睛,来看凉山在中国现代化历程里的狼狈与尊严。
——张娟芬(《杀戮的艰难》作者)
本书作者刘绍华拥有丰富的人文视角,字里行间充满动人情感,我翻阅此书不久,便立即投入到她所调查的世界。她透过一个又一个极具人性的故事,就让读者能与中国边沿族群诺苏人(凉山彝族)面对面,直视他们在中国汇入全球化与现代化的大形势下,如何被迫为生命转型所付出的代价,以及对生命尊严的呐喊。刘绍华细致感人的描述,更像是位文学家,生命的使者。当我掩卷之时,心情仍难以平伏。
——张翠容(香港独立媒体人、《拉丁美洲真相之路》作者)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狂潮下,社会关系被金钱取代,在地文化断裂,公共医疗崩解。这本书是对利姆农村
的深情凝视,作者拉出体制变迁的历史脉络,生动记录一个个宁可染病入狱也要到山外冒险的诺苏青年,不让他们独特潇洒的主体被凝固于全球化统一的爱滋防治污名。
——顾玉玲(社会工作者、《我们:移动与劳动的生命记事》作者)
序一
序二
序三
中文版序 生命之书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现代路漫漫长兮
第三章 男子气概、探险与海 洛 因
第四章 暗潮汹涌的地方禁 毒 史
第五章 啼声初试个体性
第六章 体检失败的地方疾病治理
第七章 艾 滋污名与全球化移植
第八章 结论:疾病治理的时空意义
中文版后记 现在已成历史
参考书目
欧阳修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邀请学术造诣精深的老专家及思维活跃、年富力强的中青年专家担任学术编委,切实保障刊物质量。我们拟开设“生平研究”、“文学研究”、“史学研...
水彩画的写意生活 本书特色 本书轻松活泼,设计给喜欢轻松作画,随性涂鸦的朋友。我们旨在培养读者对艺术的感受与鉴赏力,丰富读者的视野,教读者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记录生...
劳伦斯中短篇小说多视角研究 本书特色 《劳伦斯中短篇小说多视角研究》:20世纪外国作家研究丛书劳伦斯中短篇小说多视角研究 目录 前言/1**章 两性间的互救/1...
百家验案辨证心法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每个医案的内涵,对其证型或辨证思路作了若干分类。每个医案的案首语基本上是从该医案的辨证、论治,或按语分析的关键语提取出来的,...
总统请来的客人:外交官笔情墨趣之二 本书特色 总理与我赛球,陈老总为我们当裁判 第二天上午9点,代表团车队驶进馆大门,同志们立刻拥上前去夹道欢迎,周总理、陈老总...
网络空间的文学风景 本书特色 《网络空间的文学风景》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网络空间的文学风景 内容简介 网络文学的繁荣是由千千万万作者的辛勤写作共同营造的,...
汉魏晋五言诗的演变-四种诗歌模式与自我呈现 本书特色 《汉魏晋五言诗的演变:四种诗歌模式与自我呈现》从作品细读中归纳出中国早期五言诗的四种模式,即戏剧、叙述、抒...
红楼梦创作方法论 本书特色 《红楼梦》就是这样一本奇书,只要你注意改进研究方法,那么你越研究,就会发现越有的研究。那么红学研究向何处去?这个问题近几年已引起愈来...
商君书全译 目录 目录 前言 凡例 **卷 更法** 垦令第二 农战第三 去强第四 第二卷 说民第五 算地第六 开塞第七 第三卷 壹言第八 错法第九 战法第十 ...
读诗-大于诗的事物-2012年第一卷 本书特色 《读诗》自创刊迄今,已经编到第四卷。本书作为第四卷的特辑部分,经由潘洗尘、宋琳、莫非、树才等主编,辑录了包括郑玲...
无间书道 本书特色 《读家秘籍》续写……解玺璋,李潘,傅淳,黄平,丁南倾情推荐,互联网首个华语视频读书节日《无间书道》,开播两年,独树一帜。一粒盛下世界的沙……...
巴赫金之后的陀思妥耶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幻想现实主义解读(人文译丛) 内容简介 作者把巴赫金这位20世纪风靡一时、神话般的名字作为重新评价陀思妥耶夫斯基文本的...
本书的独特价值在于,它是古典文学研究界最早采用语言的眼光看待古典诗歌的著作之一。作者深刻地指出,古典诗歌具有独立的语言系
红楼梦诗词曲鉴赏 本书特色 《红楼梦》是一部很容易读的书。《红楼梦》又是一部极难读的书。说它容易读,理由很简单,这是一部白话小说,受过初中以上教育的读者,就可以...
科学与人译丛——宇宙、量子和人脑 内容简介 宇宙、量子和人脑罗杰·彭罗斯有关大尺度的宇宙物理学、小尺度的量子物理学和大脑物理学的独创的、挑战性的思想已经成为大家...
「吶,老師,要不要跟我玩玩啊?」身為數學老師的伊佐,被學生穗群的玩笑話熱烈追求……!一邊想著不要被相差十歲的小鬼耍的團團
《圣经》与希伯来民间文学 本书特色 本书记录了丰富多彩的种类繁多的希伯来民间文学的瑰丽遗产。《圣经》与希伯来民间文学 内容简介 过了40天,挪亚打开方舟的窗户,...
《中性:法兰西学院课程讲义(1977—1978)》内容简介:本书为罗兰·巴尔特在法兰西学院1977—1978学年年度研究班课程的讲义。罗兰
我的爷爷任弼时 本书特色 二零零四年四月五十日,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我的爷爷任弼...
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中国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乡土小说研究 内容简介 “四十年代”,乡土小说创作是时代召唤和主体诉求间的一个历史性遇合点。赵树理是“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