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把‘性’弄得那么醒目?人类为什么赋予这项生活中的事实如此巨大的重要性?为什么权力和暴力有时还不及性来得重要?”
“自由、爱与行动是息息相关的,你不能把它们分开,也不能把它们区分为政治或社会的活动。自由的心才能行动,这样的行动便是爱。”
“正确的教育是找出截然不同的生活之道,使我们的心从局限中解放。只有如此,爱才会出现,从爱出发的行动一定能带来真诚的人际关系。”
能够爱就是最实际的事。克里希那穆提以素有的亲切态度及循序渐进的启发方式,为人们深入探索自由的真义,人与思想的关系、何谓爱、恐惧的根源、意识与潜意识、生与死、暴力的本质、人类根本的改变等问题。克氏提出,我们必须先自由,才能够探索。唯有摆脱一切知识、理论、成见等一切执着,用心地观察,才能够看到真实。他认为,与爱相比,战争、野心、贪婪、生活方式及教育方式都是不实际的。而爱、没有野心、不被别人的话语影响而能独立思考等等,这一切都非常实际。
PART ONE 心的对话
对于爱的五次对谈
1 专注的爱
2 爱并不只是一个字
3 爱与行动
4 “知道”和“看到”
5 爱的教育
关于自由的八次对谈
1 此岸即彼岸
2 解脱
3 寂静
4 不要对抗习性
5 倚赖
6 思想是什么
7 冲突的真相
8 毁灭
冥想
1 冥想就是爱的活动
2 内心的开花结果
3 和自己对谈
PART TWO 点亮自性之光
具足自身的能量
1 不要以人类的思维方式思考
2 心的寂静
3 活在善意里
4 点亮自性之光
5 探索实相
6 美德之美
7 汇集所有的能量
8 时间的超越
9 何谓宇宙创生
光明自性的照彻
1 不透过意志力而行动
2 已知与未知的和谐
3 神圣的人生
4 从空寂观察万物
5 开悟并非不变的状态
6 追寻的终点
7 纯然的观察
8 他人无法带给你光明
9 思想的局限
PART THREE 悲伤的终点是爱
自然的启示
……
2002年,中国的高自杀率向全世界披露,从此自杀成为一个被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本书意在透视自杀问题,以反思中国文化中的生命观
《技术陷阱》内容简介:芝加哥大学推荐必读书目,中产阶级如何应对技术创新导致的失业焦虑? 每一次重大的技术变革,都会给社会的主
《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内容简介:本书探讨了宋代任官制度的主要特点,例如有关选任的部门与条例,考课法在宋代的施行,铨选中
《创业中国故事》内容简介:本书从创新和企业家精神视角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成就。作者从十二个行业中选取了十二家企业作为典型案
作者/[美]海因茨•R.帕格尔斯(Heinz R.Pagels)美国著名物理学家兼科学作家。曾任洛克菲勒大学副教授、纽约科学院执行董事兼执行长。除了科学家的身份...
Familystudiesplayanincreasintyyimportantroleincontemporarysociology.DavidChealpr...
《人生如逆旅,幸好还有苏轼》内容简介:人文艺术品牌「为你读诗」诚意大作! 总撰稿人湘人彭二 × 国风画家符殊× “金话筒奖”得
现象学首先不是一些原理和体系,而是观察人生和世界的独特方式,也就是在体验对象时一同体验到这体验过程的在场意识方式,而且,
A.C.格雷林教授以洗练、精确、睿智的笔法,指引读者穿越横跨东西、纵贯2500余年的思想丛林。《企鹅哲学史》上承刘易斯、罗素等哲人著哲史的传统,系统性地梳理了从...
《闲情乐事》内容简介:《闲情乐事》这一集子里收入的基本上都是“闲文”,由陈平原选编,搜集了周作人、林语堂、丰子恺、梁实秋、
本书在批判地介绍和分析西方经典社会学理论流派对社会运动(集体运动、社会运动、革命)的解释与解读之后,提炼出了影响和决定社
从我们记事起,“爱”就让我们着迷,但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爱到底意味着什么?诺拉·克雷弗特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回答了这个问题:她让八位著名思想家相聚在一场跨越时空的晚宴...
《松弛感》内容简介:你是否也在努力尝试打破不断加码的紧绷状态? 过大的工作压力,紧张的家庭关系,复杂的人际交往,高压的外部环
著者:[美国]琳达•格林豪斯1947年生,《纽约时报》资深法政记者。先后毕业于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1968)、耶鲁法学院(1978)
一本针对研究生的讲述定量研究方法的教辅书,美国定量研究方法领域权威教授写就,针对中国国内“重定性,轻定量”的研究现状,就
迈克尔·利维博士是百林商学院C.C.雷诺兹公司资助的营销学教授。从俄亥俄州立大学获得工商管理博士学位后,他先执教于南卫期理大
《说服:沟通中的认知偏见与群体认同》内容简介:说服的力量之所以起作用,是因为其背后的一系列心理机制使我们倾向于对某些事情深
《霍克尼论摄影(增订本)》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大卫·霍克尼与好友保罗·乔伊斯关于摄影的对谈十七篇,内容关于霍克尼的图像思考
在受动作片电影和畅销惊悚小说影响而产生的流行误解中,在社会科学家的常规解释中,暴力往往与贫困、种族或意识形态仇恨、家族疾
《携死而生》内容简介:史蒂夫·戈登和艾琳·卡肯德斯以电子邮件交流的形式,坦诚地分享了他们两人之间关于死亡和临终问题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