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娜・德・波伏娃(1908―1986)―享誉世界的法国著名作家,当代最负盛名的女权主义者。存在主义的鼻祖让-保尔・萨特的终身伴侣,她的存在主义的女权理论,对西方的思想和习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西蒙娜・德・波伏娃一生写了许多作品,《第二性》是她获得世界性成功的一部巨著,是“有史以来讨论妇女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智慧的一本书”,被誉为女的“圣经”。成为西方妇女的必读之书。
法国前总统密特朗称她为“法国和全世界的最杰出作家”;法国现任总统希拉克则在一次演讲中说:“她介入文学,代表了某种思想运动,在一个时期标志着我们社会的特点,她的无可置颖的才华,使她成为一个在法国文学史上最有地位的作家。”
女人,为我们熟知而又陌生,自从地球有人类以来,她就成为永恒的主题,备受人们的赞誉、诅咒和诋毁。
伟大的女人和伟大的男人一样崇高、神圣;险恶的女人和狠毒的男人一样凶残、卑鄙。
第二性―人类求索中的女性哲学。向所有读者,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揭示了当代妇女面临的问题;生命的自由、堕胎、卖淫和两性的平等。
当代妇女问题探寻 历史与永恒的品味
译者前言
《第二性》的作者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de Beauvior.1908-1986)是当代法国最杰出的存在主义的女权作家,也是学识渊博的女学问家。
她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萨特的终身伴侣,他们虽然共同生活了50年,却没有结婚,因为“我们认为,按照我们的信念行事,认可这种非正式的婚姻状态,是合乎道德的”(引自《波伏娃自传》,第二卷)。
1943年,波伏娃的长篇小说《女宾》问世,从此,她一越而成为作家。
1945年,她以反法西斯为主题的小说《他人的血》出版,在法国引起强烈反响,她的作家才华得到公认,在短短的两年中,这部小说就再版了32次。
战后,她把主要精力放在妇女研究方面,1946-1949年,全力以赴地投入了《第二性》的创作,1949年,《第二性》在法国出版,立即轰动一时,被誉为“有史以来的讨论女人的最健全、最理智、最有智慧的一本书”,甚至被尊为西方妇女的“圣经”,从而成为西方女权主义的理论经典。
1952年,该书被译成英文,在美国一版再版,成为当时美国的最为畅销的书籍之一。此后,该书被许多国家出版,成为各国妇女研究者的必读之书。
1986年,我国湖南文艺出版社在国内第一次出版了《第二性》的第二卷,书名为《第二性-女人》。
由于这个版本是根据台湾译本印制的,书中除有些术语和内地不尽相同外(如把“无产者”译成“普罗大众”),有些哲学性的论述被删节,也有的地方被望文生义,给读者造成明显的误解。
后来不久,友谊出版公司也出了一个译本,名为《女人是什么》,这个译本的译文要比台湾译本准确和流畅多了,只可惜它也只译了《第二性》的第二卷。
由于上述原因,国内目前还没有出版过《第二性》的全译本,虽然近十几年来我国妇女研究画业在逢勃发展,广大女人工作者、妇女理论研究者以及许多关心妇女问题的人,都希望能及早看到《第二性》的全译本。
本书分上下两卷,第一卷主要是从女性群体的角度去讨论女人问题,是全书的理论框架。
作者首先从生物学的角度探讨了雌雄两性的性生活,从最简单的单细胞动物一直到复杂的哺乳动物,详细论述了单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种种表现,揭示了动物界当中出现的雌雄分体、雌雄同体、雌雄间体和雌雄嵌体的有趣现象,认为单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驳斥了将女性等同于子宫或卵巢的观点。
接着,作者介绍了精神分析学的妇女观,认为弗洛伊德的所谓的“恋父情结”,是根据他依照男性模式得出的“恋母情结”炮制出来的,实际上女性是否存在“恋父情结”,大可质疑;从而批判了弗洛伊德的以男性为中心的、把女性的生理、心理和处境归结为“性”的“性一元论”。
作者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认为马克思主义有关妇女的论述,对妇女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尤其是私有制或世袭财产的私有制的出现,是妇女受压迫的一个根本性根源的观点,对研究妇女的历史和现状更是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作者认为,从经济角度研究妇女,是历史的一大进步,社会主义制度终将消灭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但“经济一元论”也是有其局限性的。
作者还用大量篇幅论述了从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苏联社会),妇女的处境、权利与地位的变化,揭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
作者接着讨论了东西方神话中的妇女权利与地位,指出了对处女的崇拜只是在私有制出现以后,男性为了保证世袭财产能够在父系范围内继承,才确立的一种制度,而妇女因此才成为生产继承人的工具的这一重要的历史事实。作者指出,与此相反,在私有制出现以前,即在远古时代,人们恰恰认为处女是“邪恶的”、“不吉利的”,并把处女交给过路人或神殿的僧侣。交给前者是因为,过路人对处女的“魔力”可能满不在乎,交给后者是因为,僧侣具有神圣的力量,可以战胜处女的“魔力”。
作者还以司汤达和D・H・劳伦斯等五位作家为例,讨论了西方文学对妇女的态度。
译者前言
作者序
第二卷 序
第一卷 事实与神话
第一部 命运
第一章 动物的性生活:生物学的论据
第二章 性一元论:精神分析学的妇女观
第三章 经济一元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妇女观
第二部 历史
第四章 游牧族中的女人
第五章 早期农耕时代的女人
第六章 父权时代与古代社会
第七章 从中世纪到十八世纪的法国女人
第八章 法国大革命以后:就业与参政
第三部 神话
第九章 梦想、恐惧与偶像崇拜
第十章 五位作家笔下的女人神话
第十一章 神话与现实
第二卷 当代女性
第四部 女性形成
第十二章 女孩
第十三章 少女
第十四章 性发动
第十五章 女性同性恋
第五部 处境
第十六章 结了婚的女人
第十七章 母亲
第十八章 社交中的女人
第十九章 妓女
第二十章 中老年女人
第二十一章 女人的处境与特性
第六部 生存之辩
第二十二章 自恋
第二十三章 情妇
第二十四章 修女
第七部 走向解放
第二十五章 独立的女人
结论
人名与专用术语英汉对照表
ThisbookpresentsastoryoftwoChinas-anentrepreneurialruralChinaandastate-controlle...
您知道社会学在您的生活中扮演何种角色吗?其实,社会学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科学,它不但涵盖性别、种族、阶层、年龄等议题,更是许
《简·爱》内容简介:★热播读书节目“一本好书”指定版本 ★独木舟、赵子琪、柯蓝、左小青诚意推荐! ★在颠沛流离的一生中,我唯
《尼采全集·第3卷》内容简介:本卷包括:《曙光》、《墨西拿的田园诗》、《快乐的知识》。《快乐的知识》是尼采后期的重要作品,创
亚里斯多德于公元前384年生于卡尔息底斯(Chalcidice)的斯塔吉拉(Stagira),公元前322年死于欧比亚(Eubcea)。他是马其顿的国
19~20世纪是人类最为辉煌的时期,人类的能力被各种科学大大地扩张了,他们不仅不断地征服自然,也在不断地征服自己。但是到了20
《国家再造》内容简介:法国是一个中央集权国家,自1958年修改宪法成为第五共和国以来,实施了一系列行政改革。其中有些改革是出于
《拐点》内容简介:本书将描述如何在拐点发生前预见它们,从而使自己拥有战略优势。商业格局的范式转变,即所谓的拐点,既可以创造
艾思奇,原名李生萱,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人。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革命家,他于1933年在上海走上革命道路,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奉调...
“一石激起千层浪”!自1994年初版以来,《高级迷信》一书一直是舆论界经久不衰且爱恨纠缠的焦点,引发了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
内容简介"世界为何存在?"这是一个古老而常存的命题,为了寻找答案,美国学者吉姆·赫特化身为一个"存在主义侦探",走遍世界寻访
2016年春节前夕,一篇名为《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的文章,以一个农村儿媳的视角,记述了生活在湖北农村的婆家三代人的命
吉尔兹是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他的论文集《地方性知识》在西方文化学理论界有着极大的影响,堪称经典和理论楷模,他同时被称为
精彩摘录因此一方面是原则、标准,另一方面是主体使自己遵循这原则,因而赢得了精神的自由和独立。这是主体本身的内心的自由;这
《博导说:在人大听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简介: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
尼采似乎是标签最多的哲学家:生机主义者、后现代主义者、启蒙主义者、反形而上学主义者、虚无主义者、古典主义者、敌基督论者、
过安宁的生活拥有更美好的生命人生最大的焦虑之一就是:无论我们如何努力,在人生的终点我们都有可能发现自己虚耗了生命。而在本
“新史学”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摒弃了传统史学具有文学色彩的叙事方式,采用科学的方式将自身转换成一种历史科学。在这种所谓科学
《忏悔录》内容简介:《忏悔录》是一部复杂多义的著作。“忏悔录”一词,其古典拉丁文原义为“承认、认罪”,在教会文学中转义为承
作者 | 伯特兰·罗素(1872-1970)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分析哲学主要创始人。著有《西方哲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