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平城时代(修订本)》由李凭所著。
《北魏平城时代(修订本)》论述的是公元398年游牧民族鲜卑拓跋部在今山西省大同市所建北魏平城政权的发展历程。
以道武帝为首的一批在中原流亡过的拓跋贵族,由于感受过中原封建制度和文化的影响,积极地推行离散诸部措施,以剥夺部落酋帅的特权,促使拓跋部落联盟迅速解体,建立起新型的平城政权。随后,道武帝推行了一系列仿效中原传统制度的政治、经济措施,特别是建立皇权和官僚系统,以取代部落联盟首领的推举制度,从而将拓跋部推进封建体制的门槛。不过,拓跋部落的遗制仍然顽固地影响着平城政权,在皇位继承中兄终弟及遗制的干扰就是突出的反映,而且由此引发了道武帝末年的动乱。
平息动乱以后即位的明元帝,采纳汉族士人崔浩的建议,以太子监国制消除兄终弟及制的影响,,确立了父子相承的皇位继承制,使其长子太武帝顺利地继承皇位。太武帝即位后继续实行太子监国制,但结果却使太子集团膨胀为与皇权对抗的势力,酿成了太武帝末年的正平事变。事变的结果,皇权与太子势力两败俱伤,母后势力乘机抬头。
由于建立平城政权之前拓跋部尚处于脱离母系氏族社会不久的父系家长制时代,母权制在拓跋部的社会中具有深刻的影响,道武帝为了预防母后干预政治,建立起矫枉过正的子贵母死制度。然而,子贵母死却派生出来保母抚养太子的惯例,进而发展成为保母干预政治的现象。太武帝保母窦氏、文成帝乳母常氏都曾干预朝政。乳母常氏的干政最终导致文明太后的临朝听政,出现了与道武帝建立子贵母死制度的初衷恰恰相反的结果。
文明太后临朝听政是母后权力的特大伸张。不过,它的产生虽然与母权制遗俗相关,却并不意味历史的倒退。此时的拓跋社会脱离部落联盟而在封建轨道上运行已近八十年,所以当文明太后凌驾于皇权之上时,她自己就成了封建专制集权的统治者,而非母系氏族时代部落联盟的代表人物。而且,文明太后推行的太和改制运动使得平城政权基本完成封建化过程,并为其全面汉化奠定了基础。但是,在父子相承已经成为传统制度的封建社会里,虽然文明太后可以使她的政治权力膨胀到超越帝王的地步,却无法将这种母后至高的权力像皇权那样自然地传承下去。公元490年文明太后去世,意味太后临朝听政时期结束,标志拓跋皇权重新伸张。但北魏平城时代还延续了四年,直到公元494年,孝文帝为开拓新的政治局面,将国都迁到洛阳,才结柬了平城时代。
北魏政权的演变利用了平城这个政治舞台,平城则借助于北魏政权演变的契机获得跃进式的发展。处于那个时代最突出地位的平城,从介于农耕区与草原区的边陲军镇,一变而成为新兴王朝的京师。当长安和洛阳两大文明古都屡遭战马铁蹄践踏而成为废墟之后,平城迅速聚焦百万人口,形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在此基础上,平城政权在中原推行宗主督护制以羁縻汉族地主豪强,创造了内和外辑的安定局面。
从东北的大兴安岭到西南的巴蜀,从西北的贝加尔湖到东南的江淮,各族政权络绎不绝地朝贡拓跋王朝,各族人民纷至沓来地会合平城大古都。传统的农耕文明渗透人强劲的游牧文明之新鲜活力,掀起了汹涌澎湃的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运动,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随着安定统一局面的逐步形成而得到整体的升华。北魏在平城经营的一个世纪,是拓跋历史上最辉煌的阶段,也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时代之一。
序章 平城政权发展轨迹
第一章 皇权初建
第一节 道武帝早年经历考
一、罪徙蜀地
二、再迁长安
三、中原文化的影响
第二节 离散诸部考
一、盛乐息众课农
二、河北屯田
三、繁畤更选屯卫
四、离散诸部后的京畿
第三节 皇权的确立与危机
一、乙未、丙申两诏书的意义
二、祸起萧墙
附表一 登国年间部落战争表
附表二 道武朝杀黜臣僚表
第二章 太子监国
第一节 拓跋焘为太子考
一、拓跋焘称谓乖戾析
二、立太平王焘为皇太子辨
第二节 太子焘监国考
一、太子监国权力超越常规
二、明元帝自相矛盾的言论
三、北魏史上首位太子
四、清河王政变中提出的问题
五、拓跋烈是道武帝的同母弟
六、道武帝末年的皇位之争
七、崔浩窥破明元帝的心病
第三节 正平事变
一、正平事变的真相
二、太子监国的意义与弊端
第三章 乳母干政
第一节 道武帝杀刘夫人原因
一、始作俑者
二、“缚父请降”者考
三、卵翼之下
四、矫枉过正
第二节 子贵母死故事
一、后宫常制
二、终革其失
三、前后意义不同
第三节 乳母常氏权倾内外
一、常氏发迹
二、立冯氏为后
三、常氏势力
第四章 太后听政
第一节 孝文帝非私生辨
一、拓跋氏早育
二、“高祖不知所生”解
三、杨椿之语的意义
第二节 文明太后临朝听政
一、两次临朝听政之间
二、冯氏势力
第三节 太后听政的背景
一、冯、常身世
二、活动于政坛的“小人”
三、恒代之遗风
四、北魏宫廷内的女官
五、文明太后的汉文化素养
第四节 政归孝文帝
一、旁落的皇权
二、无法解脱的困惑
三、孝文帝迁都策中的感情因素
四、文明太后对孝文帝的影响
第五章 京畿概况
第一节 京畿发展的基础
一、北魏以前雁北的状况
二、道武帝时期的大移民
三、京畿的初步开发
四、京畿发展基础的奠定
第二节 平城的辉煌时代
一、平城的行政建制
二、平城的基本建设
三、平城郭城的范围
四、平城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畿内众多的城邑
一、近郊三县
二、东北一城
三、东部二城
四、东南三城
五、南部三城
六、西南三城
七、西部一城
八、畿内城邑的发展历程
第四节 畿内外的交通
一、畿内的交通
二、定州大道
三、并州大道
四、北魏全境的交通中心
第六章 宗主督护
第一节 宗主督护考
第二节 社会背景
一、宗族强化
二、坞壁林立7
第三节 羁縻政策
一、针对中原
二、荡而更制
三、矛盾缓和
第四节 推行三长制
一、弊端渐显
二、代以三长
末章 平城时代历史意义
附录
表一 力微至北魏建国前拓跋氏世系表
表二 北魏王朝世系表
表三 北魏平城时代诸帝年表
后记
中国抗日战争全景录:天津卷 本书特色 张树军主编的《中国抗日战争全景录(天津卷)》讴歌天津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反抗外族侵略的英雄业绩,揭露日本帝国主义者在天...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族的觉醒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八章,内容包括: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自觉民族意识的形成、清政府的民族压迫政策与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的民族问题、中华民族危...
宛如梦幻-(上下册) 本书特色 迄今**部全面介绍日本古代史的通俗读物《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勇拓平民读史新领域。 本书从神话时代讲起一直到明治维新截止,...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古代史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对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古代史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先秦史研究、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秦汉史研究、改革开放三...
明史讲稿 本书特色 《明史讲稿(大学用书)》为樊树志教授几十年讲述明史的讲稿整理而成。讲稿从基本知识讲起,既把这一领域*有权威性的观点介绍出来,又附带介绍作者自...
20世纪90年代初,《毛泽东传》前一译本在中国曾畅销120万册,这本书是新的全译本,根据斯坦福大学1999年增订版译出。作者罗斯·特
《多媒体课件制作》内容简介: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技术广泛应用于学科教学,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师范类的学生,迫切需要利用这一
《基督教欧洲的巨变(1517-1648)》内容简介:中世纪时,居住在西欧的人普遍认为,自己生活在一个基督教的大同世界里。然而,在仅仅
历代名家评注史记集说(全5册)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三秦出版社出版★ 程馀庆广集诸本,去其浮阔,存其切当,不袭一家成说,搜集一百六十余位名家之议论,分别附...
国学小史-[经典珍藏版] 本书特色 历史学家、国学大师吕思勉先生的代表作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国学常识的*经典读本一部权威、实用的国学入门经典读物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
这是一本在中国边疆史研究领域内由“重新发现”拉铁摩尔到新的“边疆范式”形成的过渡时期的代表性作品。本书通过对两千多年历史
汉末风云-评书三国演义-一 本书特色 这是年过古稀的评书名家连丽如每周六下午在北京评书宣南书馆现场评说《三国演义》*部分的合集,共30回。本集《汉末风云》由十常...
甲午战前钓鱼列屿归属考-增订版 本书特色 书1994年版,获得学界的高度认可和推荐,成为研究钓鱼岛问题**的参考书。本书系增订版,对1994年版进行了必要补充和...
中国八大诗人 本书特色 《中国八大诗人》通过对中国古代八位伟大诗人的介绍,梳理出了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和艺术走向,可称是一部简明的中国古代诗史。胡怀琛先生从个人的...
Betweentheearlyseventeenthandthemid-nineteenthcentury,thefieldofnaturalhistoryin...
发现南半球 内容简介 库克船长传奇性的太平洋之旅一直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他在飓风和海浪中奋勇求生、探索未知陆地与民族的事迹,已经作为一种不朽的精神长存于人类历史中...
雕版古村:金溪竹桥村档案 本书特色 由丛书序、导言(包括村落小史,每本书作者自己撰写,主要介绍该村的基本情况,重点在于历史价值和内涵分析)、村图、村镇建筑、历史...
微历史:宋朝就是如此有趣 本书特色 据说,赵匡胤三岁时,老妈领他去寺院里进香。赵匡胤发现念经的小和尚偷偷瞅他娘,便跑过去抡起木头玩具,把小和尚的头当木鱼敲。赵匡...
救亡图存东北魂:东北救亡群体与西安事变研究 本书特色《救亡图存东北魂--东北救亡群体与西安事变研究》简介:在西安事变前后,东北救亡群体的抗日救亡思想和实践活动对...
孟宪实读史漫记 内容简介 历史的天空是什么颜色?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历史的天空是自由的。在历史阳光的照射下,人人平等,没有人拥有特权。多少不可一世的帝王,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