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于光绪初年华北地区特大旱灾,波及地区广,持续时间久,影响极为深远,是中国历史上特大灾荒之一。对中国历史上这次重大灾害进行细致的研究,梳理其发生、发展的历史,不仅有助于了解当时不同层面的救济行为和举措,而且有助于揭示灾荒救治的传统与近代变迁的历史脉络。同时,对当今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减灾救灾工作的开展也具有借鉴意义。本书研究既重视第一手的史料收集和数据分析,又强调宏观的社会史视野,展示了地方官员、乡村民众、士绅文人、富户商人、西方传教士等社会角色在灾荒中的各种表现。
绪论
第一章 光绪初年的灾荒图景
第一节 光绪初年灾荒的时空轨迹
第二节 光绪初年的饥荒图景
第二章 光绪初年灾情程度分析
第一节 饥不择食:灾荒时期的食物变化
第二节 居高不下:灾荒时期的粮价
第三节 多灾并发:瘟疫、狼灾、鼠患
第三章 高层官员与灾荒救济
第一节 知难而退鲍源深
第二节 因灾蒙冤林寿图
第三节 临危受命曾国荃
第四节 中规中矩阎敬铭
第四章 中层官员中的办赈典型
第一节 力禁“花田”李用清
第二节 脱颖而出马丕瑶
第五章 州县官员的个人形象与救济策略
第一节 州县官员个人形象解读
第二节 州县官员的应对措施
第三节 曾国荃与州县官员救荒思想的分歧
第六章 饥荒中的外部援助
第一节 外国救济
第二节 江南“义赈”在山西
第七章 地方绅商与灾后自救
第一节 士绅参与、领导赈济
第二节 山西商人的救济行为
第三节 地方富户的思想与作为
第八章 灾荒的影响及时人反思
第一节 民众行为方式的回归
第二节 山西近代化进程的迟滞
第三节 时人的反思
结 语
参考文献
后 记
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研究 本书特色 由彭金章主编的《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研究》内容介绍: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早在20世纪初就有人将其称之为“千佛洞以北诸洞窟...
中国服饰史 本书特色 《中国服饰史》从原始社会讲起,历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夏金元、明清和近代,汇中国各重要历史时段的典型服饰于数万言...
《微尘》内容简介:我见过的不幸太多了,从来没有沮丧过。——陈年喜 这本书收录了陈年喜21篇非虚构原创散文。书中写了一群平凡而朴
李之藻研究 本书特色 《李之藻研究》分十三章,内容涵盖李之藻与天主教、刻书、译介西洋数学、天文学、挽救明朝危亡之努力、对于明季修历之贡献。李之藻(1571—16...
中国融入世界的步履-明与清前期海外政策比较研究 本书特色 《明清史学术文库·中国融入世界的步履:明与清前期海外政策比较研究》对于中国古代与海外的关系进行了全面回...
马勇说晚清 本书特色 《马勇说晚清》是著名近代史学者马勇的*新作品,书中收入马勇先生几十年研究成果,时间上横跨“**次鸦片战争”到&ld...
《千古兰亭:王羲之的思想与书法》内容简介:魏晋时代,在各种艺术大放光芒之际,最具创造力、最有人格魅力,而又最有成就的书法家
黎东方原名智廉,祖籍河南省正阳县皮店乡。1907年(光绪33年)农历8月初8日出生于江苏省东台县河垛场。其尊翁黎淦字衡平,清季举
委黎多《报效始末疏》笺正 内容简介 这份署名委黎多的《报效始末疏》全文1300多字,应是目前所见*早的一份澳门葡萄牙人对明廷所上的中文奏章,也是**份向明廷汇报...
三国史话-精装插图本 本书特色 1. 易中天品三国引用*多的大家名作。 2.系统了解三国*清晰、*快速、*权威的著作。彩页、插图、精装,全面超越市场同类品种。三...
道出于二-过渡时代的新旧之争 本书特色 近代史上的中、西、新、旧,各自都有其独立的意义,不过相互依存的一面似更显著。中西和新旧之间的关系,尤更密切而纠结。在某种...
春秋.战国-中国通史故事 内容简介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前770——前476),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本书为作者于1931年所撰写之讲义,上自秦人一统之局,下至王莽之新政,为一尚未完编之断代史。作为一代史学大师,钱穆先生秉其一
准噶尔史略 内容简介 准噶尔原是我国清代厄鲁特蒙古族的一部,其历史可追溯至元代斡亦刺、明代瓦剌。准噶尔史一直是中外学者所关注的重要课题。本书从搜集国内外各种文字...
古代社会-(新译本) 本书特色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人类学家摩尔根的《古代社会》是历史学和社会学领域中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在这部书中,摩尔根以美国印第安人亲属制度...
华工史话 内容简介 中国近代时期的海外华工史,主体上是一部苦力贸易史,它是殖民主义的罪恶产物。大量华工被贩卖到海外,过着猪狗不如的苦役生活,及至30年代,华工作...
《高堡奇人》内容简介:“科幻鬼才”菲利普·迪克成长于西方科技文明创造出的崭新辉煌的时代。彼时,人类进入了太空,登上了月球,
古人生活剪影 内容简介 本书各篇的安排,依其内容的分类而定。如本文开始所说,分为婚姻、家庭、人口和社会救济、社会结构、丧葬、衣饰、文化娱乐等类,并按此类别次第排...
《最后一课》内容简介:《最后一课》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作品占有很大比重,这些作品大多收录在《星期一故事集》里,广泛流传,脍炙
这是一部最精短、更生动的中国通史。“文字鬼才”马伯庸上起战国秦汉,下至晚清民国,以寥寥数笔,勾勒出中国历史的线索;打破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