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林武德(1889—1943)是英国著名的历史哲学家。本书是他关于西方历史哲学的代表作。全书共分五编。一、希腊罗马的历史编纂学。二、基督教的影响。三、科学历史学的滥觞。四、科学历史学。五、后论。本书为开创和发展分析、批判的历史哲学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原编者序
导 论
第一节 历史哲学
第二节 历史学的性质、对象、方法和价值
第三节 第一编至第四编的问题
第一编 希腊罗马的历史编纂学
第一节 神权历史学和神话
第二节 希罗多德开创的科学历史学
第三节 希腊思想的反历史倾向
第四节 希腊人关于历史学的性质和价值的概念
第五节 希腊的历史学方法及其局限性
第六节 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
第七节 希腊化时期
第八节 波里比乌斯
第九节 李维和塔西佗
第十节 希腊罗马历史编纂学的特点
一 人文主义
二 实质主义
第二编 基督教的影响
第一节 基督教思想的潜移默化
第二节 基督教历史编纂学的特点
第三节 中世纪的历史编纂学
第四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学家
第五节 笛卡尔
第六节 笛卡尔派的历史编纂学
第七节 反笛卡尔主义
一 维柯
二 洛克、贝克莱和休谟
第八节 启蒙运动
第九节 人性的科学
第三编 科学历史学的滥觞
第一节 浪漫主义
第二节 赫德尔
第三节 康德
第四节 席勒
第五节 费希特
第六节 谢林
第七节 黑格尔
第八节 黑格尔和马克思
第九节 实证主义
第四编 科学历史学
第一节 英 国
一 布莱德雷
二 布莱德雷的后继者
三 19世纪晚期的历史编纂学
四 伯里
五 奥克肖特
六 汤因比
第二节 德 国
一 文德尔班
二 李凯尔特
三 齐美尔
四 狄尔泰
五 迈耶
六 斯宾格勒
第三节 法 国
一 拉韦松的精神主义
二 拉希利埃的唯心主义
三 柏格森的演化主义
四 近代法国的历史编纂学
第四节 意大利
一 克罗齐1893年的论文
二 克罗齐的第二立场:《逻辑学》
三 历史学与哲学
四 历史与自然
五 克罗齐的最后立场:历史学的自律
第五编 后论
第一节 人性和人类历史
一 人性的科学
二 历史思想的范围
三 作为心灵的知识的历史学
四 结论
第二节 历史的想象
第三节 历史的证据
导 言
一 作为推论的历史学
二 不同种类的推论
三 证词
四 剪刀加浆糊
五 历史的推论
六 鸽子笼方式
七 是谁杀死了约翰·道埃?
八 问题
九 陈述和证据
十 问题和证据
第四节 作为过去经验之重演的历史学
第五节 历史学的题材
第六节 历史和自由
第七节 历史思维所创造的进步
人名译名对照表
译后记
修订版后记
译后记
关于本书的作者柯林武德的思想及其史学理论的述评,已见本书的译序。这里只对我们在译文中所遇到的某些技术问题作一简略的说明。
“心灵”(mind)一词为作者理论中的一个关键性的术语。这个字也可以译作“精神”;如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或“精神哲学”的精神一字德文原文为 Geist,而英译则作mind。译文中除少数地方(如有关黑格尔历史哲学的章节)作“精神”外,其余地方均译作“心灵”,以期统一。
本书中的idealism一词,通常中译名作“唯心主义”。但此词另有一个涵义是“理想主义”。在大多数情况,书中用idealism和它的形容词 idealistic,系与“实证主义”(以及“实用主义”)相对而言,所以我们均译作“理想主义”。只有少数情况,当它是与“唯物主义”相对而言的时候,则译作“唯心主义”。
另一点特别需要提到的是:作者使用“批判的历史学”一词和当代一般流行的用法大相径庭。在一般的用法上“批判的历史学(或历史哲学)”系与“思辨的历史学(或历史哲学)”相对而言。但作者使用“批判的历史学”一词,却指的是一般通行意义上所谓的“考据历史学”(或历史考据学);他的心目中是指19世纪以兰克为代表而盛行一时的历史考据学,也就是他在本书中所始终猛烈抨击的那种“剪刀加浆糊的历史学”(或剪贴史学)。这在用词上也并非标新立异。因为criticism一词和它的形容词critical包含有两种意思,一般作“批评”或“批判”解,而在历史研究中则往往作 “考据”或“考订”解。作者在本书中使用此词,大都是用在后一种意义上。至于前一种意义,即通常意义上所谓的“批判历史学”,则作者特别标出“科学历史学”一词。“科学历史学”是本书的中心思想,全书所讨论的实际上即作者所谓的“科学历史学”问题。对于这一用法,请读者们在阅读时特别加以注意,以免与通行的用法混淆。
由于作者在生前没有来得及把本书写成定稿,所以本书在编排上和内容上显得颇不平衡。有些理论并没有做出应有的详尽发挥,甚至没有讲清楚。对他的一些基本论点的理解,翻译过程中曾参考了作者的其他著作,尤其是他的《自传》一书。读者如对他感兴趣的话,最好也请参阅他的其他著作,至少是他的《自传》。当然,作者理论本身也有其重大的漏洞,乃至前后自相矛盾和风格不一的地方。这些是有待于读者以批判的眼光加以分析的。
本书的翻译始自1979年,其后时作时辍,直到1983年秋才最后完工;现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以供国内对历史哲学和历史理论感兴趣的同志们阅读、研究、批判或参考之用。限于我们的水平,译文中的错误或不妥之处希望能得到读者的批评和指正。本书中所有的希腊文都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叶秀山同志进行了核对,谨在此表示衷心的谢意。
译 者
1983年秋,于北京
修定版后记
本书中译本原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于1986年出版,作为“汉译外国史学理论名著丛书”中之一种。译文现经过重行校正和修订,改由商务印书馆列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作为修订本排印再版。“译序”也嫌不能满意,但目前已来不及改写,只好俟诸异日。
此次校订过程中,承友人朱本源教授多所指正,谨此致谢,并誌鸿爪;同时对商务印书馆编辑部同志的热情帮助,表示衷心的感激。
译 者
1994年春 北京
《盛开·90后新概念·花样年华书系·青梅纪》内容简介:本书共分六辑,每个章节主题独立,构思新颖。本书作品依然体现新概念作文参
本书是一部视角新颖的中国古代史之作,系统介绍了从上古至公元1600年的中国历史。作者依据近年来令人目眩的考古发现和学术研究新
中国制度史:精装索引版 本书特色 在我国的史书中,有记述典章制度的专门篇章,也有记载一个具体朝代典章制度的专著,如“会要”、“会典”,还有贯穿各个朝代论述典章制...
新编历史小丛书:三国史话 本书特色 本书帮助人们廓清《三国演义》对历史的误读,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三国。作者分析文学和历史的问题,认为文学需要刺激和感情满足,扑风...
《当死亡化作生命》内容简介:一位天才的外科医生以谦卑之心写成的一本关于希望、勇气、创新、奉献的生命之书,讲述其对现代医学、
辽、金、西夏史:大字版 本书特色 辽宋夏金是中国历史的转型期,中国经济重心的转移以及由此带来一系列的变化,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等都空前突出,纷纭复杂,《辽...
甲午战争前中日西学比较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从国门打开到甲午战争前西学传人中日之比较研究”的研究成果,考察和比较这一时期中日两国应接新...
钱币学与冶铸史认丛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的论文从科学技术史的角度研究、考虑古钱币,努力将现代技术手段和研究方法应用到钱币学领域。对冶铸史的研究为推动钱币学研究的发...
1948-1918-德意志帝国-一段寻找自我的国家历史 本书特色 我们所知的“德国”其实是一个年轻的欧洲国家。在漫长的欧洲历史中,存在于...
唐代宫廷史-(全二册) 本书特色 《唐代宫廷史(套装上下册)》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唐代宫廷史-(全二册) 内容简介 唐代是一个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具有高度开放...
明代衣食住行-(插图珍藏本) 本书特色 《明代衣食住行(插图珍藏本)》作者在明代文学即主要是小说与戏曲的市民文学的描写中,寻找出经得起推敲的衣食住行的材料,并与...
《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内容简介:本书初版于1909年,正值风雨飘摇的满清王朝行将崩溃之际。作者在中国生活了半个世纪,几乎与各阶层
史料与史学-大家小书 本书特色 翦伯赞先生所著《史料与史学》一书,是一本讲述中国古代“史料学”与“历史学”的著作。其原本于1946年4月由上海国际文化服务社出版...
ThisistheultimatehistoryoftheBlitzandbombingintheSecondWorldWar,fromWolfsonPrize...
《出土文献与早期政治哲学》内容简介:先秦原始儒家的政治哲学思想是我们现代政治生活中的一种重要资源。这种资源与我们的民族精神
品读西学-你不可不读的西方历史故事 本书特色 《你不可不读的西方历史故事》:美丽的地中海,孕育了光荣的希腊、伟大的罗马;从古老的温泉关,传来斯巴达人震天的呐喊;...
书信的历史——鹅毛笔的奇幻旅行 本书特色 从未对外公开的名人私密手稿,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拿破仑!只要一封亲笔书信,优雅有趣的简·奥斯汀就会被打回原形!这是一部向书...
《那些特别善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女人们》内容简介:多萝西·帕克、汉娜·阿伦特、玛丽·麦卡锡、苏珊·桑塔格、琼·迪迪翁、诺拉·埃
商周时期南方青铜器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是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张昌平教授研究南方商周时期青铜器发表的论文修订、集合而成,分为商、西周、东周三个个时期。作者将青铜器作为...
《为创业而生(干货版)》内容简介:本书通过大量的案例并配以漫画插图,深入浅出、直观形象地讲解了创业各个阶段如何获得成功亦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