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刘志伟与孙歌两位教授的对谈为主,附录罗艳春、周鑫对刘志伟教授做的访谈一篇。对谈双方在共享问题意识的前提下,围绕刘志伟教授及华南学派的研究展开对话,意在使华南研究的成果跨出历史学界,让更多领域的人得到共享。对谈内容涉及如何表述活的历史,如何把西方式普遍性的理论感觉相对化,以及如何看待整体性,以整体史的立场从事区域史研究,等等。
在访谈中,刘志伟教授畅谈他的求学、治学经历,娓娓道来他积淀数十年的治学经验。访谈很好地反映了刘志伟教授的学术关怀的形成过程,特别是从中可以看出他治学的出发点和展开逻辑,以及他与华南学派中的外籍和外地人员的长久的合作经历,等等。
本书涉及的内容在历史观或认识论的层面,对华南学派所做区域史研究的发展过程和历史意义作了比较全面的回顾和思考,是对刘志伟等华南学派学者30年来所做华南乡村社会研究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华南学派提出历史人类学的研究方向,为现今的史学研究摆脱传统史学观念的束缚,积极吸收人类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的理论精华,从人的行为和交往关系出发重建历史叙述提供了新的思路,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可以说具有研究范式转换的重要意义。
对谈小引(孙歌)
一、从国家的历史到人的历史
二、形而下之理与普遍性想象
三、从人的行为出发的制度史研究
四、“中心”与“边缘”
五、局部与整体
六、区域研究中的“国家”
七、寻找中国原理
尾续语(刘志伟)
附录:走进乡村的制度史研究——刘志伟教授访谈录
当天朝遭遇帝国:大战略视野下的鸦片战争 本书特色 新资料 新视角华语著作中**部以战略学视野全面解读鸦片战争的力作(该书自2月出版以来,国内媒体的报道,覆盖了电...
《故事力:用故事决胜人生关键时刻》内容简介:故事力是用故事思维去看待世界、与世界沟通的能力,也是帮助我们决胜于未来的一种重
公元前49年,高卢总督恺撒率大军渡过意大利北部的卢比孔河,向罗马进发。这是一场豪赌,恺撒押上的不只是个人的身家性命,还捎带
清代考据学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从学术史的角度,对清代考据学进行了鸟瞰式宏观研究。对清代考据学的名称、起源、与文字狱的关系、兴盛的社会历史原因、学术宗旨、治学精神...
当代历史问题札记三集 内容简介 本书是继《当代历史问题札记》和《当代历史问题札记二集》之后,又一研究当代中国史的力作。作者将研究的目光,聚焦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本书讲的就是从武则天去世到唐玄宗登基这八九年的历史。这是唐朝三百年历史的一段波谷,也是开元盛世到来前充满阴谋、鲜血与希望
甲午惨败后,原本封闭的“天朝”已经被彻底打碎,每一个对国家、种族和故乡还有感情的人,都要面临着巨大的、难以回答的但是又必
百家讲坛-从司马到司马 本书特色 1.本书依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从司马到司马”系列讲座的讲稿润色整理而成,本讲座共十八讲,已于2011年11月播出。2.作者...
《中国近代史》内容简介:《中国近代史》被誉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开山之作。全书写于1938年,从鸦片战争始,终于抗日战争,将中国近
中华古史求索集 本书特色 此书是著名史学家高敏先生数十年史学研究的结晶,共收文章二十七篇。所收文章,时间上自先秦至明清,内容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多个领域,...
《知心物语:一位冠心病患者的日记》内容简介:本书借鉴了加拿大多伦多心脏康复中心编写的心脏康复手册,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进行编著
爸爸尼赫鲁写给我的世界史(全四册) 本书特色 ★ 1931年,印度国父尼赫鲁因政治运动入狱。狱中的他想送给挚爱的女儿一件生日礼物,历时三年,用196封饱含父爱和...
历史学家的人文情怀-近现代西方史家散文选 本书特色 读着他们的华文,是一种愉悦和审美享受,是一种心灵感应和精神洗礼,是一种超越时空的对话……历史学家的人文情怀-...
印度与印度洋-基于中国地缘政治视角 本书特色古今霸权国家来到印度洋便进入衰落期的教训告诉我们:在印度洋地区争强好胜的结果都是不好的,独吞世界从而独控印度洋的想法...
从国王到总理:保加利亚末代国王沉浮 内容简介 西美昂,6岁登基,9岁流亡,五十多年海外生涯,64岁把“梦想”变成现实,一夜之间掌握了大权,这不仅对保加利亚人民,...
《惊梦·牡丹亭》内容简介: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央美青年插画师以瑰丽画面再现国学经典《牡丹亭》。《牡丹亭》是中国古典四大名
团购:中国外交史3册 本书特色 这套《中国外交史》共3册,由1840年鸦片战争开篇,止于1979年。**册《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时期1840—1911年》主要叙述...
陈平原广东潮州人,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2008—2012年任中文系主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讲座教授、教育部“
见证-老报人镜头下的中国进步史 本书特色 《见证:老报人镜头下的中国进步史》:张张珍贵照片,段段真情历史。见证-老报人镜头下的中国进步史 目录 一本难得的历史教...
主要讲述了晚明由“三大案”引发的党争,魏忠贤兴起及袁崇焕之奋战。自张居正去世后,便无人敢管万历,为争国本、查妖书、打闷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