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1140-1207年),原字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也是两宋词史上*具成就的词人之一。辛弃疾年轻时参加抗金义军,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表南归,高宗召见授承务郎,后转江阴签判,曾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安抚使等阵。辛弃疾的词作现存600余首,是两宋存词*多的作家。其词多以国家、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表现了恢复祖国统一的豪情壮志,并在词作中表现出对北方地区的怀念和对抗金斗争的赞扬,基调昂扬,热情奔放。此外,他描写农村景物和反映农家生活的作品很富有生活气息,给人以清新之感。其抒情小词得储蓄蕴藉,言短意长。辛弃疾继承了苏轼豪放词风和南宋初期爱国词人的传统,进一步开拓了词的境界,扩大词的题材,几乎达到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又创造性地融汇了诗歌、散文、辞赋等各种文学形式的优点,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辛词的独特风格。
本书收录了辛弃疾的词作639首,以《嫁轩词编年笺注》为底本进行编次。附录部分除收录辛词总评外,还收录了历代辛词版本及现当代稼轩词研究的有关书目、论文索引,提供了齐备的研究依据。
昔日风景看不尽 本书特色 本书是著名文学评论家何镇邦先生的文学回忆录。记录了何镇邦先生在近60年文学生涯中所经历的重要文学事件和与文坛大家汪曾祺、刘白羽、莫言、...
古今图书集成珍藏本(三读8册) 本书特色 ★ 《古今图书集成》原著是一部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齐名并驾的文化巨著★ 把一些人们公认为“有特色”、“有意义”...
卡列尔·恰佩克(Karel Čapek,1890.1.9~1938.12.25)是捷克著名的剧作家和科幻文学家、童话寓言家。他的作品以构思独特、体裁新颖、情节离...
千家诗 内容简介 简介《千家诗》是明清两朝流传极广、影响深远的格律诗选本。所选的诗歌大多是唐宋时期的名家名篇,易学好懂,题材多样,较为广泛地反映了唐宋时代的社会...
四海一生踏歌行-苏轼词传 本书特色 本书以苏轼的词为主题,从当时的社会观念与时代背景出发,对苏轼的生平际遇、诗词艺术、社会活动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再现了苏轼以文...
《吃茶知味》内容简介:每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出发点都是不同的,所以同样的一杯茶,在不同人的眼中就有了不同的样子。有人
北野武的深夜物语 本书特色 入夜之后,更适合诉说真心话威尼斯金狮奖大导演北野武,书写家族散文,也写演艺生存哲学;而这本书另辟主题,剖析社会议题,以框架的思考方式...
杂事诗 内容简介 泉子所著的《杂事诗》发明了一种语言中的“轻”,一种语言中的“寂静”,借以呈现在稍稍嘈杂一些的氛围中就会逃逸我们视线的事物,他的诗捕捉和呈...
虫儿们 内容简介 本书是“天地人和生态文化散文书系”分册,该书就是生态建设大潮中的一朵浪花。它不仅要以文学为载体,传播生态科学的知识与*新信息,揭示生命意识和生...
欣然斋笔记 目录 卷一 诗文杂谈《神女赋》中宋玉梦见了神女吗/3宋玉和神女的纠葛/7汉武帝始立乐府/9二陆所居之华亭/11陆机重视创新/15陆机《演连珠》的比喻...
类书,是清代官修大型词藻典故辞典之一,专供文人作诗时选取词藻和寻找典故,以便押韵对句之用的工具书。清张玉书、陈廷敬、李光
青年读本---冯亦代作品---绿的痴迷 内容简介 给你一个坎坷人生的思考教你一个做人的哲理帮你扫除成材的障碍一本不可不读的人生教科书青年读本---冯亦代作品--...
铅笔大王吴羹梅回忆录 本书特色 陈惠丰、吴羹梅、许家骏、韩淑芳编著的《铅笔大王(吴羹梅回忆录)/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不仅是吴羹梅个人经历的回忆,更重要的是新旧...
韶华不为少年留:秦观词 本书特色绮词雅画 相得益彰 婉约之宗秦观词+31幅明清版画 秦观词婉约细腻,如幽花媚春,自成馨逸,一向被视为“婉约之宗”,历来备受推...
夏天的风吹来草的叶子 本书特色 夏天的风吹来草的叶子收录了作者近五年的作品。作品分别描述了尘世的欢喜,故乡的风景,江南的浪漫以及远方的美好。作者从小就喜欢江南水...
刘醒龙,湖北黄冈人,1956年生。历任英山县创作室主任,黄冈地区群艺馆文学部主任。现为武汉市文联副主席,《芳草》文学杂志总编辑,湖北省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第七届...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作品选 本书特色 《天国春秋》;《清官怨》;《一个日本兵》;《平原手记(选二)》;《在土尔池哈小镇上》;《王贵与李香香(节选)》……《二十世纪中...
藏于日本足利學校的宋明州本五臣-李善注《文選》,是國内不傳的南宋早期刻本,也是現知最早的《文選》完帙刻本。鑒于《文選》刻本
徐志摩散文全编 本书特色 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汉族,浙江海宁市硖石镇人。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
李白与爱伦坡的时差-余光中美学评析 本书特色本书论析的是诗、绘画、翻译、语言、文化地理,往往更涉及其间的关系。有不少段落如果当散文甚至美文来读,也许更好。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