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以流亡為主題的著作,透過奧地利作家斯特凡.褚威格(Stefan Zweig)的生平鋪陳。
★褚威格如何從一個自主放逐者,成為無國之民的流亡者?
★本書探討這位享負盛名的暢銷書作家自殺的可能原因。為什麼有些流亡作家在新世界能如魚得水,有些則走上死亡之路?
★褚威格的一生,說明了藝術家身處亂世所應負的責任方面幾個永遠存在的問題:個人對蒙受同樣苦難者所應負的責任;政治在人文藝術領域裡的角色;藝術在教育裡的位置。
★ 2014年《序文評論雜誌》INDIEFAB年度圖書獎決賽入圍(傳記類)
2014年「美國國家猶太人書獎」年度最佳圖書獎(傳記類)
亞馬遜網路書店讀者4.5★評價
喧囂年代裡,褚威格的靜默人生
馬克思說歷史會重演,第一次是悲劇,第二次是鬧劇;而褚威格的人生則一再逆轉了這句名言裡的歷史重演順序,總是先鬧劇,然後悲劇。
斯特凡.褚威格(Stefan Zweig, 1881-1942),富有的奧地利公民,到處為家、居無定所的猶太人,著作等身的作家,泛歐人道主義不倦的提倡者,愛結交朋友者,崇高的反戰主義者,愛狗者,厭貓者,愛拈花惹草者,向男人拋媚眼者,面對年老的摧殘而變得卑怯者,面對神祕的死亡而鎮定自若者——褚威格屬於體現所在環境之魅力與腐化的那類人。
一九三○年代,斯特凡.褚威格已是世界上作品被譯成最多國語言的在世作家。他的長短篇小說和傳記引人入勝,一推出即暢銷。褚威格也是個知識分子,各種雅俗藝術的愛好者。但希特勒掌權後,這位大力提倡國際人道主義的名作家,才幾年光景就落入日益孤立的流亡生活。從倫敦到巴思到紐約市,再到奧辛寧、里約,最後落腳巴西貝德羅保利斯,然後於一九四二年,在該地一狹仄的平房裡,與妻子自殺了結一生。
褚威格曾被形容為「人類靈魂裡永遠的旅人」,流亡不只是政治、地理上,也是自我存在上、心理上的放逐,可能早在故鄉時他的自我放逐已然開始。褚威格認為他們那一代會像以色列的孩子那樣消逝,在沙漠裡漫無目的地徘徊,始終看不到應許之地。他嘆道:「怎麼看我們都是被擺錯地方。」
作者透過禇威格的事蹟,探討上世紀三、四○年代歐美兩地於人文思潮上的鴻溝,流亡者的鄉愁以及對新世界的允諾與失落,探究「流亡」狀態對於一個人的精神上的深度影響。此書也揭露褚威格如何透過他的作品、思想、行為,體現了一個時代的結束——歐洲這個西方文明典範的驟然崩解。
【書評讚譽】
「以抒情詩般的語言寫成的專題著作……《褚威格最後的放逐》其實不是——或者說不只是——褚威格晚年傳記。它是對脫序人生的個案研究,對不只失去家且不再能界定家之意義者的個案研究……普羅契尼克先生讓人深刻感受到戰時許多流亡者的感受……(他)筆下文字讓人心有戚戚焉。」
——《華爾街日報》
「縝密、有扎實的事前研究為基底、從頭至尾緊貼人性,《褚威格最後的放逐》刻畫一人和那人不盡的流亡。」
——《經濟學人》
「《褚威格最後的放逐》是讓人愛不釋卷、特別縝密、令人傷感且直率的專題著作。普羅契尼克以堅持不懈的調查為基礎,試圖釐清一位仍享有常人所無緣享有之名氣的作家自殺的動機。」
——《紐約書評》
「讓人獲益良多……一部從歷史、文化層面批判歐洲最黑暗時期的大作……褚威格的憂思才情在這部堪稱典範的專題著作裡得到最透澈的探討。」
——《泰晤士報》
「教人擊節讚嘆的一本書……普羅契尼克把重點擺在褚威格晚年,詳細探討他於一九三○、四○年代的流浪生涯——流浪到美國、英國和最後一站巴西。褚威格在紐約住過一段時間,而普羅契尼克以動人筆觸描述這位作家因其在猶太流亡人士圈子裡的獨特聲望所招來的困擾,特別是在歐洲境內仍有數百萬猶太人處於垂死困境之時。」
——NewYorker.com
「引人入勝的專題著作,探討一位逃離納粹魔掌,卻在一九四二年於巴西某城鎮,和第二任妻子蘿特自殺共赴黄泉的作家……褚威格不願向外人透露內在情思,但普羅契尼克的銳眼和善意的幽默帶我們進入這位具有深厚文化素養者的人格世界。」
——Vogue.com
「說到談褚威格的書,很難想像還有比這更好的,或更配得上如此複雜、多面向的一位人物的書。」
——《洛杉磯書評》
「《褚威格最後的放逐》兼具簡練、個性鮮明、步態從容的散文體優點……普羅契尼克擺脫傳統傳記從生至死的敘述窠臼,盡情發揮他的想法和他的散文功力。」
——《電信報》
「在普羅契尼克這部帶著悲涼況味的著作裡,斯特凡.褚威格代表歐洲萬千被迫漂流異鄉的知識分子……充滿洞見與深思且讓人無比傷感的一部著作,描寫一位遭歷史逼上悲慘漂泊之路的人。」
——《科克斯書評》
「喬治.普羅契尼克的描寫功力好得無以復加……普羅契尼克追索褚威格的足跡,揭開在他晚年將他吞沒的黑暗。而在他筆下,蘿特也以遠更完整的面貌呈現。他們自殺的消息讓欣賞褚威格者和他的友人震驚不已。《褚威格最後的放逐》使那最後一幕似乎更容易理解得多。」
——《獨立報》
導論
1 從奧德修斯到伊底帕斯
褚威格的人生一再逆轉了馬克思名言裡的歷史重演順序,總是先鬧劇,然後悲劇。
2 乞丐與橋
此時中央公園周邊的摩天大樓,讓褚威格想起圍住內院的一面宏偉城堡牆。那城堡主樓抵抗他的攻擊。
3 狂熱的偏執狂
一百個名字與你搜尋的目光靜靜地、耐心地相會,就像後宮女奴迎接主人,卑微地等待召喚,且欣喜於雀屏中選,得到寵幸。
4 靜默與喧嚷
褚威格把維也納、他母親、猶太教三者,在他發展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說成同一類:它們是教人放下執著的三位繆司。
5 一語一世界
語言原一直是他逃離世界的憑藉,但這時卻漸漸變成陷阱,因為他擔心他正全力投入的新語言,最終會腐蝕掉他的德語。
6 往咖啡館的路上!
咖啡館無法言喻且絕無僅有的美好,肯定與天方夜譚息息相關。普魯士的正步和維也納的咖啡館是無法並存的。
7 全球輪盤
涓滴之流,溪流,氾濫的洪水,衝激著人們湧往世界各地,從天上落下,被海水拋起,被拚命飛轉的紅黑輪盤隨意拋送到異地。
8 教育烏托邦
我的目標不是有朝一日成為大批評家或文壇名人,而是成為道德權威。
9 永別美國
她所給予斯特凡的,乃是一種篤定,不管他做什麼,都一定會有她陪著一起做的那種篤定。
10 戰時園圃
英格蘭人日復一日都這麼沉著冷靜,這是怎麼辦到的?褚威格一心想解開這個謎團。
11 跨越藩籬的樂園
歐洲式文明被困在殘暴壓制天性和肆無忌憚抒發天性的無可救藥的二進位電路上。戰前歐洲社會和納粹政權,兩者都犯了拚命為使社會達到最大的一致,而把個人真正自由的理想踩在腳下的錯。
12 緘默退場
他要她不要忘了他們,但也要她不要覺得孤單,要為所有愛她的人心存感恩。他告訴她,她定會看到更美好的世界,在那世界裡,摯愛不會遭拆散。
後記
致謝
註釋
徐志摩图传 内容简介 徐志摩不仅是个浪漫主义文人,更是一个有着单纯理想的理想主义者。他的艺术化的人生的每一足迹,都是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的。徐志摩图传 目录 一抹...
凤鸣突然转醒,却惊闻繁佳贵族和梅江渔村遭离王屠杀的噩耗自己在离王若言前无心的一席话,竟葬送多少难以计数的无辜性命……宫殿
どうしよう。生徒に、あんなことを…されました。新任ホヤホヤの非常勤講師、御子柴健22歳。絶対に学校では言えないヒミツがあり
他的人生经历平凡得不值得一睐。从二流大学毕业,到现在一直在这个城市的图书馆就职——普通到没有什么不能让人知道的,只除了,
一本书搞懂日本文学 本书特色 李德纯主编的《一本书搞懂日本文学》是世界文学名著的精缩版。其特点是“精缩”与“原汁原味”兼顾:既不是介绍性的。也不是摘录式的,而是...
人间词话 本书特色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的代表作,是中国近代*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他用传统的词话形式及传统的概念、术语和思维逻辑,较为自然地融进了一些新的观念...
清代骈文史 本书特色 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于开阔的文化视野,以史的眼光来审视,并结合清代主要文化区域和清代骈文创作中心区域的形成、交嬗迁播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和互摄为...
楚辞与简帛文献 本书特色 本书是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黄灵庚教授主持的2006年6月批准立项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楚辞与简帛文献研究”(06b...
红楼十五章 本书特色 在这个流行伪知识和本本主义的时代,《红楼十五章》是一本罕见的由一个真正的学者写就的有思想创造力,真知灼见并且充满激情的著作。著名旅美思想文...
《寻找中道:当自由遭遇传统》所讨论的主题,关涉文化。此处所谓文化,范围较广,包括宗教或者准宗教、思想、价值、习俗、社会结构
清代扬州徽商与东南地区文学艺术研究(以“扬州二马”为中心) 内容简介 这部书所讨论的主要是“扬州二马”与当时文学艺术发展的关系,涉及到商业文化与文学的互动。马日...
弗吉尼亚.伍尔夫:性别差异与女性写作研究 本书特色 潘建专著的《弗吉尼亚·伍尔夫--性别差异与女性写作研究》采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方法,以西方女性主义整体发展为...
长话短说 内容简介 言微(束纫秋)先生作品汇辑。选刊1988年到2000年间的杂文式评议文共370余篇。主要选自《新民晚报》著名专栏《今日论语》,该栏目的文章曾...
怎见浮生不若梦的内容简介……正所谓大隐隐于市,为了逃避那个人庞大的势力,拥有惊人来历的王浮生,甘心在俱乐部“蓝夜”里作一
《法与宪法》是要阐释构成现代英国宪法基础的根本理念。作者认为宪法乃是人们的一种结合体,它的特性取决于处于统治和被统治地位
刘将孙集-元代别集丛刊 本书特色 《元代别集丛刊:刘将孙集(繁体竖排版)》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刘将孙集-元代别集丛刊 节选 《元代别集丛刊:刘将孙集(繁体...
性别与阴阳-中国十七世纪人情小说性主题研究 目录 序言导论一、研究价值及范围限定(一)中国17世纪人情小说(二)中国17世纪性属问题与中国17世纪人情小说中的性...
文本、图像与文化流传 内容简介 在作者看来,20世纪大量新出土中古中国时期的文本和图像材料,如果把它们放在亚洲的范围,进而放在世界的范围内考察,那么,隋唐时期呈...
环境伦理-全球话语中国视野 节选 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一个幽灵在地球上四处漫游。这个幽灵就是生态危机。 20世纪后期,特别是90年代以来,人类在全...
《外国文学大师读本丛书:茨威格读本》收入茨威格最为脍炙人口的中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