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骂”人与被“骂”——鲁迅生前身后事》,是房向东为鲁迅写出的第三部专著。本书跟《鲁迅与他“骂”过的人》和《鲁迅:最受诬蔑的人》是骨肉相通的。不同的是,这本书不再是具体的个案考察,而是提纲挈领地分条宏观述说,使作者在头两部个案考察中的思索和探究进一步得到升华。
房向东在《鲁迅与他“骂”过的人》的“后记”中毫不掩饰地说过,他“在总体上是维护鲁迅”。在这本《“骂”人与被“骂”——鲁迅生前身后事》中,这种“维护鲁迅”的姿态是更坚决了,力度也更大了。全书从首至尾,一气贯穿,给人以壮实、浑厚和不得不被其义气感染的阅读感受。
目录:序言一、序言二
上编·生前
一·“骂人”与鲁迅的伟大
二·蔡元培把西方之花种植在中国的土地上
三·不只是鲁迅在“骂”
四·敢骂与“骂以上的事情”
五·“骂人”与友谊
六·团体与团体中的个人及个人倾向
七·以“现代评论派”为麻雀
八·鲁迅只是抓其一点,不及其余
九·不以亲疏好恶定高低
十·人是会变的
十一·鲁迅“骂”过的人的变化
十二·杂文的“不满”与“骂人”
十三·鲁迅论人的理性态度
十四·鲁迅“骂人”的几种类型
十五·“实骂”与“虚骂”
十六·“大众的灵魂”和“时代的眉目”
十七·鲁迅的“多疑”
十八·历史的环境让鲁迅“刻毒”
十九·鲁迅是单纯的和宽容的
下编·身后
鲁迅: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二〇
“拳王”地位与文坛周期性“感冒”·二一
尸骨未寒,骂声即起·二二
鲁迅一无是处之一:鲁迅不是革命家·二三
鲁迅一无是处之二:鲁迅不是思想家·二四
鲁迅一无是处之三:鲁迅不是文学家·二五
鲁迅一无是处之四:“私德”问题·二六
作为政治符号的鲁迅·二七
喜爱鲁迅作品与忠诚“党国”的矛盾·二八
鲁迅的过错还是时代的不幸?·二九
闻一多与王蒙:鲁迅的“多”与“少”·三十
所谓“还原一个真实的鲁迅”·三一
表现自我,以鲁迅为参照·三二
扬此抑彼,客观上伤害了鲁迅·三三
相对的无知者·三四
绝对的无知者·三五
变鲁迅为工具·三六
后记
GillesNéret(1933-2005)wasanarthistorian,journalist,writer,andmuseumcorrespondent...
《爱哭鬼小隼》内容简介:《爱哭鬼小隼》是著名心理学家河合隼雄的最后遗著。河合隼雄在《爱哭鬼小隼》中,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
《认罪认罚50讲》内容简介:《认罪认罚50讲》的基本定位为实务型教材,旨在为司法实务工作者普及“认罪认罚”制度的基本原理和具体
本书是林怀民近四十年舞蹈岁月的告白,道尽他在不同时期的执迷、探索与启蒙。光环之下的他,和你我一样,也经历了彷徨、痛苦、挣
这是一本围绕足球写就的散文集。作者出生在足球盛行的拉丁美洲,是一位资深球迷,对足球的理解很深刻:他能坚持足球作为一项体育
《我只想一个人住在你心里》内容简介:在一起的那些年,也许走过动荡的日子,也许追过放肆的梦想,也许穿越过生死,这些都可以假装
徐迅雷编著的《这个世界的魂》是关于人物的随笔,从历史到现实,从人物到思想,作者以新闻人的敏锐、以评论者的犀利、以杂文家的
《揭秘肝移植》内容简介:本书以平实易懂的语句,向大众介绍了肝脏移植相关的医学科普知识,共分为“肝移植的入门知识”“肝移植术
《科技与和平》内容简介:一直以来,科技似乎总是与人类战争形影不离。但就像铁可以用来制作致命的刀剑,又可以用来建造铁路,连接
《我看电商3:零售的变革》内容简介:在本书之前,黄若先生的“我看电商”系列图书——《我看电商》《再看电商》《我看电商2》,均
《芯片简史》内容简介:☆一本聚焦热门话题、热门行业的实力之作,完整呈现芯片发明和发展的60多年历程。全书完整呈现了芯片发明与
《吃南瓜的人》讲述一个被爱情欺骗的女人的故事。林结球和王庇德是公司一对隐蔽的恋人,王庇德在一次公差中不幸遇难,林结球怀着
《人格权法研究(第二版)》内容简介:本书密切结合我国人格权立法和司法实践,在广泛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和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对
《Nikon D810数码单反摄影实拍技巧大全》内容简介:本书是专门为Nikon D810相机用户或潜在的用户量身定制的实用型图书。将官方手册
《古文观止(初中部分)》内容简介:《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古代散文选本,原是为教授蒙童编的教材。书名中的“古
《鲁迅与仙台:鲁迅留学日本东北大学一百周年》记录了鲁迅先生在仙台度过的岁月。全书包括鲁迅求学时的东北大学,留学于东北大学的
《创新与规范》内容简介:本书以证券公司各类业务为纲,作者在归纳各类业务中基本法律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多年法律实务经验,深入研
《青年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内容简介:从形式上看,本书首先从国内外视角研究当代青年社会保障问题,详见第一至第三章内容。其次本书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
《逼视的眼神》从一个有限的侧面反映了九十年代以降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历程和认真探索。如今许多人在一种怀旧的气氛中回忆八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