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不可略去的文学阅读
鲁迅先生惟一的一部自选集
荟萃鲁迅小说、散文精华
校注整理反映了鲁研界的最新成果
全民阅读鲁迅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是,除去光环的鲁迅,在今天仍然需要阅读,只是,不仅因为他尖锐的思想,更因为他独特的文本——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无法逾越的高峰。
作为普通的读者,我们应该读鲁迅的什么呢?
鲁迅先生生前,只编选出版过一部自选集——《鲁迅自选集》, 1933年3月,由上海天马书店出版,之后虽多次遭到国民党当局的查禁,但到1942年,仍印刷了7次之多,可见鲁迅作品的魅力所在。
从1933年至今,已经七十多个年头了,鲁迅先生的作品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版本,但这本《鲁迅自选集》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因为它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自选集,反映了鲁迅先生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和取舍尺度。同时,鲁迅先生是按照材料、写法的不同编选的,因此全面反映了鲁迅文学创作的成就。所选的22篇作品,来自他的《野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故事新编》五种作品专集,有我们大家熟知的《孔已己》《阿Q正传》《伤逝》《奔月》《猫》等。
本书系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六十年代初的游学随笔,原作在日本曾连续再版十六次。全书分《离别日本》、《指挥比赛》、《丹谷
的里雅斯特(Trieste),意大利一座海港小城。在历史长河中,它曾经悄无声息,一度繁荣而后又趋于平静。意大利人、德国人、斯拉夫
鲁迅死于20世纪而活在21世纪。他常感叹中国人的健忘。对于“集体记忆”,不是国家有意识地使之遗忘,就是社会的无意识的遗忘,因
《聆听父亲》是张大春回忆父亲的散文。由于年迈的父亲意外摔倒,张大春于父亲生命进入末期的时候,开始给还未出生的孩子说故事,
《通稿二零零三》内容简介:《通稿二零零三》是21岁时的韩寒写的一本关于中国教育现状的杂文集。他用17个问题集中针对现行教育体制
这本随笔集是从林语堂大量有关人生、生活、文艺等方面的论著中选编而成的,其中从上海西风社1941年印行的黄嘉德译本《生活艺术》
《一个社会的悲伤与勇气》内容简介:《一个社会的悲伤与勇气》主要围绕当下中国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论述,从国家政策、价值观、
本书作者贝奈戴托·克罗齐(BenedettoCroce,1866—1952年)是意大利著名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家,新黑格尔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
这本小说集,就是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的合集,包括了作者的全部短篇小说;所有各篇的编排都依照作者自己原来编订的次序。因为这
《没有国家的人》是冯内古特自1997年的第十四部小说问世之后,出版的第一部非虚构性作品,可以称之为随笔或评论。《没有国家的人
《BIM基本理论》内容简介:本书侧重于对BIM技术理论的介绍,内容主要包含BIM基础知识,BIM软件、建模格式与精度,BIM总体及各阶段实
最残酷,也最治愈;最温暖,也最透彻。从心碎到沉淀,从告别到启程,四十篇文字,唤醒无数个分分合合的爱情回忆,将你从失去的泥
《词语、表达与鲁迅的“思想”》从“词语”和“表达”两个角度探讨鲁迅的“思想”。“表达”在书的《引言》里讲过了,这里补讲“
林语堂,幽默的智者作者:清秋思幽曾与鲁迅并肩作战,曾留给我们对生命与艺术的深邃思考,林语堂先生是这么个幽默的智者。他的语
《不安的生活》是由《全球商业经典》杂志中精选出来的四十篇文章汇集而成,作者讲述了当今社会极具代表性的四十种生活状态,其中
《我伤感的青春》内容简介:回想自己的青春,有爱,有情,但同时还有不少的烦恼:彷徨与迷惘。作者渡边淳一写这本书便是想对自己过
《不是耻辱》内容简介:☆普利策奖得主约翰·托兰还原美日太平洋大战的典范之作 ☆纪念英文版出版60周年,被誉为书写太平洋战争历史
《和孩子共读的国学启蒙:笠翁对韵》内容简介:《声律启蒙》《笠翁对韵》为清朝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掌握对偶技巧、声韵格律的入门
《空间在时间里流淌》作为“王安忆•非虚构”文丛中的第一本,共收录了王安忆的《空间在时间里流淌》《“你要做什么呢?”》《我为
本书分上中下三部分,上编是对某一时期或某一画种的泛论,未涉及具体画家和作品。书中选入的对应作品我们尽量从鲁迅的藏画、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