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作为格非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对他本人乃至整个中国当代文学的意义似乎至今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我为我们评论界对这部作品保持如此绵长的沉默而惊讶不已。从90年度的《敌人》到92年度的《边缘》,格非几乎不着痕迹地完成了对既往艺术范式的全面突围,他不仅以清晰的时空结构和透明的情节线索消解了以往神秘晦涩的艺术倾向,而且还在对文本游戏色彩的抛弃过程中实现了风格由混沌向澄明的升华,并由此表现出了对“迷宫”式写作姿态的真正遗弃!格非无疑以其卓有成效的艺术努力和出人意料、判若霄壤的“艺术蜕变”,显示了作家超越自我的可能及其限度,并在此意义上对整个新潮小说界作了一次意味深长的提醒。“超越与澄明”既是小说艺术姿态的绝好总结,同时也更是小说主题和人生内涵的精妙概括,据此,格非为新潮小说指明了某种方向。 一 如果说格非的迷宫小说曾一度因其朦胧晦涩和危机四伏的神秘而令人望而生畏的话,那么一旦格非跨出迷宫的门槛其不期而至的清晰给予读者的欣喜也是不言自明的。尽管《边缘》以一个老者弥留之际的灵魂坦露为线索叙述故事,小说时空依然变幻、飘忽不定,但众多跳荡的故事片断和人生画面不仅具有可重组性,而且各自也具有逻辑联系,这就使《边缘》的故事形态具有了整体上的统一性和透明性。小说主人公是“我”,因此“我”的人生经历也正成了这部小说的故事主体,而从“我”的视角出发,小说又平行地展开了仲月楼、徐复观、宋癫子、杜鹃、小扣、胡蝶、花儿等人物的故事,彼此互为交织又互为对比共同构筑了整部小说的故事框架和主题结构。具体地说,“我”的人生故事又呈现为三个阶段: 其一,少年麦村阶段。“我”的记忆开始于“那条通往麦村的道路”,而这条光秃秃的实际上“包含了我漫长而短促的一生中所有的秘密”的道路也正是“我”人生和故事的开端。通过那次母亲眼中的“错误”迁徙,“我”在麦村的童年生涯揭开了帷幕。而母亲对麦村阴雨连绵的天气和弥漫的空气中的稻草气息的抱怨以及对往昔时日的刻骨留恋也感染了“我”,“我”日益被一种颓伤和忧郁的情绪所包围。父母之间的隔膜和隐隐的仇恨也时时加剧着“我”的孤独和寂寞。父亲的病死和母亲与徐复观私通的场景更给“我”幼小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刺激和伤害。“我”眼中的麦村到处充满了灾难和死亡的气息,尤其当我目睹了宋癫子姐姐的驱鬼仪式、花儿莫名其妙的吊死和母亲的临终叫喊之后,不但一种对于生命经久不散的忧伤无法排解,而且“我”的身体也开始向生命的边缘滑行。“我”患上了越来越重的失眠症和梦游症,最后,虽然徐复观以“大粪”治好了“我”的病,但“我”对于麦村的恐惧和逃离已是无可避免。无论是母亲的死亡,还是和杜鹃的结婚、和小扣的私通都无法阻挡“我”突围而出的决心。在“我”的印象中,麦村正是借助于仇恨和恐惧完成了对“我”人生的最初洗礼和放逐。一方面,“我”无法摆脱弥漫于麦村各个角落的仇恨和敌意。如果说徐复观对“我”的仇恨源于对母亲欲望受挫后的报复心理、母亲对小扣的仇恨源于女人之间近乎天生的嫉妒的话,那么宋癫子对“我”的仇恨以及父母亲到麦村后的相互仇恨则似乎莫名其妙。另一方面,“我”的童年稚拙而脆弱的想象中又充满了对于麦村世界的深深恐惧。“我”的幻觉中“窗外的世界浩瀚而不可理喻,它奥妙无穷,令人战栗”,并最终凝聚为一种恐惧的征象。从某种意义上说,对麦村的逃离,正是一次对灾难和痛苦的抛弃与告别,是一次精神涅盘般的自我拯救。只不过,此时,“我”忽视了自己与麦村似乎命定般的联系,因而没有意识到正在踏上的只是一条虚妄的救赎之途。 其二,军旅生涯。对于“我”来说,信阳的军校生活无疑揭开了人生的崭新一页,但这一页尚未完全打开却又急遽地合拢了。“在充满火药味的战争气息”中,“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与接踵而至的梦魔般的灾难和罪恶狭路相逢。虽然,对于军校大兵奸淫乡村女子丑剧身不由己的目睹与参与使“我”度过了三个月的禁闭生活,那几个大兵也终于被处决,但惩罚并不能真正消泯那笼罩和折磨“我”灵魂的罪恶恐怖,这种恐怖几乎一直伴在“我”此后的人生路途上。军校毕业后,“我”上前线投入了战争,并把战争视为“我的身体对于沉睡而无所适从的心灵的一次小小的拯救”。然而,战争却以其残酷和荒诞对人与生命进行了无情的嘲讽和戏弄,并彻底摧毁了“拯救”的妄想。一方面,战争以接二连三的死亡作为成果表现出对生命最大程度的轻蔑和不屑一顾。如果说霍乱伤员被活活烧死,仲月楼关于这件小事的解释多少还能使“我”信服的话,那么当“我”所在的三团“也许只是为了给对方造成一种错觉,或者仅仅是为了试探一下他们的火力”而在进攻中“象被收割的庄稼一样一排一排地倒在河边”,大规模的潜伏部队竟无动于衷时,战争的残酷本性和狰狞面目则无疑
《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聊斋俚曲集》语言词典 本书特色 久负盛名的三部通俗文学著作《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聊斋俚曲集》,在写作时间上具有连续性(贯串...
旷世文人郁达夫 内容简介 1921年,一部名叫《沉沦》的震世骇俗的小说集风行沪上,郁达夫因而声名鹊起。郁达夫风流倜傥,称得上少年情种。他与王映霞之间那一段以激情...
洪湖赤卫队 本书特色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洪湖一带,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赤卫队,配合红军,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对敌人展开了机智顽强的...
失踪的光盘 本书特色 干费德城是一座未来的城市,城市的管理工作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是由计算机程序来规划和控制的。不料有一天,贮存着全城计算机总控制程序的光盘不翼而...
十年前,庄简奉旨诛杀贵妃及其子,只为救庄家上下三十余人。贵妃身死、皇子中剑,回转家门,却已血流成河……宫廷内斗却扯进了成
文学史学的明清小说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选入了作者40年间陆续写出的明清小说方面的考论文章,内容包括:《水浒传》作者施耐庵问题;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乃元人罗贯...
太白醉剑 本书特色 程韬光先生的《太白醉剑》酿酒气、剑魂于诗境,集文学史料、瑰奇故事于一身,铸就李白新说。读来颇有古风、雅意。 中国作协全委委员著名作...
老舍与中外文化综论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从事老舍研究三十多年的成果结晶, 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书共辑录谢昭新先生论文20余篇, 是对老舍文化心态、创作心理、情感...
秦良玉与《石头记》初探 内容简介 本书着重探索分析了这件“玉石如意”不平凡的漂泊经历,发现它的每一次驻留与启程都犹如航海中的一叶扁舟,每经一地都有一段不平凡而又...
《潜伏》主要内容:有洁癖的小知识分子余则成,被阴差阳错地安排和一位粗鲁的农村女游击队员翠平做假夫妻。余则成平凡,但他同时
《拉奥孔(插图本)》内容简介:本书的副标题是“论诗与画的界限”。莱辛结合古希腊雕塑、古希腊悲剧、《荷马史诗》、莎士比亚戏剧
现代卷-王鲁彦研究资料-中国文学资料全编-23 本书特色 本书是国内规模*大、资料*全内容*系统的一套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汇编。丛书收录国家“六五”计划哲学社会科...
红楼十五章 本书特色 在这个流行伪知识和本本主义的时代,《红楼十五章》是一本罕见的由一个真正的学者写就的有思想创造力,真知灼见并且充满激情的著作。著名旅美思想文...
李贽与晚明文学思想 目录 序**章 李贽所面临的历史前提**节 政教分离与士人品格之变化一、武宗“失德”及其影响二、世宗的独裁荒淫与士人的双面人格+第二节 王学...
中国哲学的现代诠释 目录 序 **章 诠释学与中国哲学 一、“诠释”考 “诠释” 解释与阐释 二、中国哲学的诠释学境遇及其维度 诠释学的脉络与语境 中西诠释学之...
左翼至抗战(文学英雄叙事的当代阐释) 内容简介 英雄主义是贯穿现代中国文学史的重要的价值追求,可以说,英雄叙事是现代中国文学始终未曾中断的一条线索,我们借助它触...
生活不可告人 本书特色 《生活不可告人——方维保点评许春樵中篇小说》收入许春樵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反响的中篇代表作五部,所选作品,题...
资深学者,国际政治及美国研究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美国研究所退休研究员、原所长。1930年生于上海,祖籍湖南耒阳
诗镜 本书特色 ★ 大16开精装,1252页,丰厚翔实★ 明末学者陆时雍选评,著名学者任文京、赵东岚整理、点校★ 《诗镜》是一部规模宏大的古代诗歌选本,共九十卷...
社会人类学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是拉德克利夫-布朗的*后一部遗著,虽然是文集而非专著,但全面地反映了拉德克利夫-布朗的社会人类学理论与方法论见解,是现代人类学的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