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陳世驤文存》讓你重新認識中國古典詩歌的抒情詮釋;如果你曾經錯過了高友工的精闢演說所吹起的「高友工旋風」;如果你喜愛這一片學術天地的開闊, 邀請您來閱讀——《中國抒情傳統的再發現》陳世驤、高友工、鄭毓瑜、蕭馳、柯慶明、張淑香、顏崑陽、龔鵬程、蔡英俊、呂正惠,十位中國文學學者的論文選集,參與後續的思維。
本書承陳世驤、高友工的學術思路而來,自中國思想文化的大歷史脈絡或比較文化的背景,去對以抒情詩為主體的中國文學藝術傳統進行的具理論意義的探討。本書編者以此標準,每位作者入選兩篇,意圖概括這個已綿延近四十年的學術探索的主要視野,將此一學術型態的視野劃為八個方面。
原論篇的思想文化淵源部分以陳世驤的〈原興:兼論中國文學特質〉開篇,該文自古文字學去追溯作為詩三百「機樞」的「興」所暗藏的歷史民俗信息,以此詮釋抒情傳統的一些特質。鄭毓瑜的〈從病體到個體——「體氣」與早期抒情說〉和〈身體時氣與漢魏抒情詩——漢魏文學與《楚辭》、〈月令〉的關係〉,則分别自中國傳統思想的身體觀和氣論、互應論去探討抒情傳統的淵源。
語文問題是作為抒情傳統主體的抒情詩的另一本原問題。蔡英俊的〈「詩」與「藝」:中西詩學議題析論〉,以西方詩學為對照以發現中國詩學關於詩之觀念的獨特性,指出中國傳統強調語言對於情感或心境的直接揭露。龔鵬程的〈說「文」解「字」——中國文學藝術發展的結構〉,跨越文學去探討中國文化的「主文」傳統。
第三輯是抒情傳統文本之原的討論,堪為此一學術型態的一個特色,卻也可能最具爭議。高友工的〈《古詩十九首》與自省美典〉一文第一次譯成中文,他將《古詩十九首》界定為中國詩歌自公共表演轉向「內化」、「內省」的里程碑,是抒情傳統的真正開始。柯慶明的〈從「現實反應」到「抒情表現」——略論《古詩十九首》與中國詩歌的發展〉則提供了另一種詮釋。該文將「抒情表現」作為「現實反應」的對峙,進而提出消解惱人的「現實」性。
本論篇分三輯討論抒情傳統展開後的自我、時間和形式三個主要問題。張淑香的〈抒情自我的原型——屈原與〈離騷〉〉和陳世驤的〈論時:屈賦發微〉分別討論自我和時間,卻皆追溯至屈原。蔡英俊的〈「抒情自我」的發現與情景要素的確立〉,從魏晉以後知識分子的生活型態與思維方式等方面,追溯了抒情自我如何擺落兩漢的「社會羣體共同意志」之拘限。呂正惠〈「内斂」的生命形態與「孤絕」的生命境界——從古典詩詞看傳統文士的内心世界〉,著意探討中國詩歌中抒情自我的一個特徵,是一個自「靜態人生觀」的自我觀照。
特定時觀是抒情文類形成的另一要素。陳世驤的〈論時:屈賦發微〉提出屈原以〈離騷〉和〈天問〉「始創了詩的時間」。蕭馳的〈論阮籍《詠懷》對抒情傳統時觀之再造〉以阮籍為屈原之後,再一次深刻地創造了「詩的時間」的詩人。
「抒情傳統與文學形式」一輯所選的兩篇文章,呂正惠的〈中國文學形式與抒情傳統——從比較的觀點看中國文學〉力圖純粹從文類研究的立場來探討中國每一種詩體所表現的特殊內涵。柯慶明的〈中國古典詩的美學性格——一些類型的探討〉在「言志詩」、「神韻詩」、「格律詩」和「格調詩」四個範疇下討論中國古典詩的美學性格。
廣論篇的「抒情傳統的跨文類版圖」,高友工的〈中國抒情美學〉一開始即表示中國美學傳統儘管有其文類的多樣性和詮釋中的種種爭議,卻揭示出某些恆常不變的特徵,本人謂之抒情美學。蕭馳的〈從才子佳人到《紅樓夢》:文人小說與抒情傳統的一段情結〉則是基於對清代才子佳人小說和《紅樓夢》的比較分析,追尋抒情詩傳統在文人小說中的播散以及被哀輓和反諷。
「抒情理論的建構與再構」一輯,龔鹏程的〈從呂氏春秋到文心雕龍——自然氣感與抒情自我〉,追溯了展開在《文心雕龍》和《詩品》的抒情傳統與漢代思想文本的三方面聯繫。張淑香的〈抒情傳統的本體意識——從理論的「演出」解讀〈蘭亭集序〉〉,從思辨中西文化的差異提出中國抒情傳統是源自本身文化中一種強固的集體共同存在的感通意識。
顏崑陽的〈從反思中國文學「抒情傳統」之建構以論「詩美典」多面向變遷與叢聚狀結構〉,該文是對此學術思潮之一次嚴肅總結、反思和批判。
序
導言
【原論篇】
壹、抒情傳統的文化淵源
陳世驤〈原興:兼論中國文學特質〉
鄭毓瑜〈從病體到個體—「體氣」與早期抒情說〉
鄭毓瑜〈身體時氣感與漢魏「抒情」詩—漢魏文學與《楚
辭》、〈月令〉的關係〉
貳、抒情傳統的語文問題
蔡英俊〈「詩」與「藝」:中西詩學議題析論〉
龔鵬程〈說「文」解「字」—中國文學藝術發展的結構〉
參、抒情傳統的開啟
高友工〈《古詩十九首》與自省美典〉
柯慶明〈從「現實反應」到「抒情表現」—略論〈古詩十
九首〉與中國詩歌的發展〉
【本論篇】
肆、抒情傳統中的自我
張淑香〈抒情自我的原型—屈原與〈離騷〉〉
蔡英俊〈「抒情自我」的發現與情景要素的確立〉
呂正惠〈「內斂」的生命形態與「孤絕」的生命境界— 從
古典詩詞看傳統文士的內心世界〉
伍、抒情傳統與「詩的時間」
陳世驤〈論時:屈賦發微〉
蕭 馳〈論阮籍《詠懷》對抒情傳統時觀之再造〉
陸、抒情傳統與文學形式
呂正惠〈中國文學形式與抒情傳統—從比較的觀點看中國
文學〉
柯慶明〈中國古典詩的美學性格—一些類型的探討〉
【廣論篇】
柒、抒情傳統的跨文類版圖
高友工〈中國抒情美學〉
蕭 馳〈從才子佳人到《紅樓夢》:文人小說與抒情傳統
的一段情結〉
捌、抒情理論的建構與再構
龔鵬程〈從《呂氏春秋》到《文心雕龍》—自然氣感與抒
情自我〉
張淑香〈抒情傳統的本體意識—從理論的「演出」解讀
〈蘭亭集序〉〉
玖、抒情傳統學術思潮的反思
顏崑陽〈從反思中國文學「抒情傳統」之建構以論「詩美
典」多面向變遷與叢聚狀結構〉
編後記
版權頁
古希腊神话与传说:上 本书特色 《古希腊神话与传说》主要依据荷马的两部史诗,参照其他古代希腊的神话与传说以及希腊作家的一些文学作品编写而成。施瓦布引人入胜而又娓...
本书在综述明清同性恋历史及同性恋书写的基础上,将明清同性恋书写置于商品经济发展、启蒙思潮高涨及新旧朝代更替的社会大背景下
李白诗选 内容简介 李白的诗,*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犹如他自己的诗所说:“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想落天外,跨越时空,豪放飘逸,一泻千里。在充满理想色彩...
《手机摄影构图大全:轻松拍出大片味儿》内容简介:本书包含100多位摄影师的照片分享、100多万摄影爱好者摄影技巧的总结,从两条线来
悦心集-经典典藏版 本书特色 《悦心集》是雍正未做皇帝前在藩邸读书时抄录的各种人物,如官吏、隐士、释道、名士、庶人等所写的短文、诗赋、格言或社会上流传的趣事、谐...
一百年来,被誉为最高学府的北京大学与中国教育文化事业始终紧密地连在一起。北大深厚的文化积淀、严谨的学术传统、宽松的治学环
王华宝,江苏江都人,1965年生。文学博士。现任凤凰出版社(原江苏古籍出版社)编审,一编室主任。民进江苏省委新闻出版工作委员
甘露六短篇 本书特色 《甘露六短篇》是当代作家孙甘露的短篇小说集。本书精选孙甘露的六部短篇小说,包括《边境》《剧院》《镜花缘》《相同的另一把钥匙》《大师的学生》...
摊开画布的人 内容简介 收录了胭脂茉莉近年来的一部分短诗,以及部分诗学笔记。这些作品具有强烈的画面和意象美,温润中也不乏高音。诗人李拜天曾评价:胭脂茉莉的诗并没...
中国散文审美本体发生发展史论 本书特色 散文,作为中国文学大家族中的一员,不但历史悠久,渊源深厚,而且身世超绝,地位显赫。而论及业绩和成就,又别有一番令人称羡的...
本书内容体例如作者"前言"谓,兼有选与评之意:"别于公共标准之外,别存一个自己的标准";"所裁者,古人之<诗>评而尔."全书选了<诗经>
2014-中国年度诗歌 本书特色 雷平阳《两头大象从我身边经过》牛庆国《和母亲散步》朵渔《夜行》娜夜《没有比书房更好的去处》汤养宗《我出生那年,这世上一些事也发...
李敖杂写:六:李敖书启集 李敖放刁集 李敖好讼集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三部分,内容包括:《北京法源寺》勘误、关于张学良心态动态的讨论、再致金兰邻居、三致金兰邻居、...
人间喜剧 第六卷 本书特色 法国社会将成为历史家,我只应该将当他的秘书。编制恶习与美德的清单,搜集激情的主要表现,刻画性格,选取社会上的重要事件,就若干同质的性...
永不永不说再见 内容简介 她相信承诺,喜欢一切美好的东西:漂亮的衣服、美味的食物、男人的诺言。她寻找幸福,然后发现,失望,有时候也是一种幸福。因为有所期待,才会...
元曲三百首-中华大字经典 本书特色 我们的口号:给老年读者重读经典的权利!不用放大镜就可以读的书!一、本套丛书定位为适合老年读者阅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读本。从内...
黄裳读书 本书特色 黄裳编著的《黄裳读书》系名家读书系列之一。本册《黄裳读书》,集先生对中外典籍的品鉴。先生一生爱读书、爱藏书,知识藤蔓构架迁延广大,彰显其深厚...
一部《应物兄》,李洱整整写了十三年。李洱借鉴经史子集的叙述方式,记叙了形形色色的当代人,尤其是知识者的言谈和举止。所有人,我们的父兄和姐妹,他们的命运都围绕着主...
1992-1995-时光长安-贾平凹散文全编 本书特色 “贾平凹散文全编”是时代文艺出版社2015年重磅打造的文学大师贾平凹的散文集,由八卷本组成,分...
东张东望 内容简介 “东张东望”意味着目标专一,也意味着知识不健全。一直朝一个方向扭着脖子,对颈椎也不利。近来我明确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为了调整知识结构、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