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陳世驤文存》讓你重新認識中國古典詩歌的抒情詮釋;如果你曾經錯過了高友工的精闢演說所吹起的「高友工旋風」;如果你喜愛這一片學術天地的開闊, 邀請您來閱讀——《中國抒情傳統的再發現》陳世驤、高友工、鄭毓瑜、蕭馳、柯慶明、張淑香、顏崑陽、龔鵬程、蔡英俊、呂正惠,十位中國文學學者的論文選集,參與後續的思維。
本書承陳世驤、高友工的學術思路而來,自中國思想文化的大歷史脈絡或比較文化的背景,去對以抒情詩為主體的中國文學藝術傳統進行的具理論意義的探討。本書編者以此標準,每位作者入選兩篇,意圖概括這個已綿延近四十年的學術探索的主要視野,將此一學術型態的視野劃為八個方面。
原論篇的思想文化淵源部分以陳世驤的〈原興:兼論中國文學特質〉開篇,該文自古文字學去追溯作為詩三百「機樞」的「興」所暗藏的歷史民俗信息,以此詮釋抒情傳統的一些特質。鄭毓瑜的〈從病體到個體——「體氣」與早期抒情說〉和〈身體時氣與漢魏抒情詩——漢魏文學與《楚辭》、〈月令〉的關係〉,則分别自中國傳統思想的身體觀和氣論、互應論去探討抒情傳統的淵源。
語文問題是作為抒情傳統主體的抒情詩的另一本原問題。蔡英俊的〈「詩」與「藝」:中西詩學議題析論〉,以西方詩學為對照以發現中國詩學關於詩之觀念的獨特性,指出中國傳統強調語言對於情感或心境的直接揭露。龔鵬程的〈說「文」解「字」——中國文學藝術發展的結構〉,跨越文學去探討中國文化的「主文」傳統。
第三輯是抒情傳統文本之原的討論,堪為此一學術型態的一個特色,卻也可能最具爭議。高友工的〈《古詩十九首》與自省美典〉一文第一次譯成中文,他將《古詩十九首》界定為中國詩歌自公共表演轉向「內化」、「內省」的里程碑,是抒情傳統的真正開始。柯慶明的〈從「現實反應」到「抒情表現」——略論《古詩十九首》與中國詩歌的發展〉則提供了另一種詮釋。該文將「抒情表現」作為「現實反應」的對峙,進而提出消解惱人的「現實」性。
本論篇分三輯討論抒情傳統展開後的自我、時間和形式三個主要問題。張淑香的〈抒情自我的原型——屈原與〈離騷〉〉和陳世驤的〈論時:屈賦發微〉分別討論自我和時間,卻皆追溯至屈原。蔡英俊的〈「抒情自我」的發現與情景要素的確立〉,從魏晉以後知識分子的生活型態與思維方式等方面,追溯了抒情自我如何擺落兩漢的「社會羣體共同意志」之拘限。呂正惠〈「内斂」的生命形態與「孤絕」的生命境界——從古典詩詞看傳統文士的内心世界〉,著意探討中國詩歌中抒情自我的一個特徵,是一個自「靜態人生觀」的自我觀照。
特定時觀是抒情文類形成的另一要素。陳世驤的〈論時:屈賦發微〉提出屈原以〈離騷〉和〈天問〉「始創了詩的時間」。蕭馳的〈論阮籍《詠懷》對抒情傳統時觀之再造〉以阮籍為屈原之後,再一次深刻地創造了「詩的時間」的詩人。
「抒情傳統與文學形式」一輯所選的兩篇文章,呂正惠的〈中國文學形式與抒情傳統——從比較的觀點看中國文學〉力圖純粹從文類研究的立場來探討中國每一種詩體所表現的特殊內涵。柯慶明的〈中國古典詩的美學性格——一些類型的探討〉在「言志詩」、「神韻詩」、「格律詩」和「格調詩」四個範疇下討論中國古典詩的美學性格。
廣論篇的「抒情傳統的跨文類版圖」,高友工的〈中國抒情美學〉一開始即表示中國美學傳統儘管有其文類的多樣性和詮釋中的種種爭議,卻揭示出某些恆常不變的特徵,本人謂之抒情美學。蕭馳的〈從才子佳人到《紅樓夢》:文人小說與抒情傳統的一段情結〉則是基於對清代才子佳人小說和《紅樓夢》的比較分析,追尋抒情詩傳統在文人小說中的播散以及被哀輓和反諷。
「抒情理論的建構與再構」一輯,龔鹏程的〈從呂氏春秋到文心雕龍——自然氣感與抒情自我〉,追溯了展開在《文心雕龍》和《詩品》的抒情傳統與漢代思想文本的三方面聯繫。張淑香的〈抒情傳統的本體意識——從理論的「演出」解讀〈蘭亭集序〉〉,從思辨中西文化的差異提出中國抒情傳統是源自本身文化中一種強固的集體共同存在的感通意識。
顏崑陽的〈從反思中國文學「抒情傳統」之建構以論「詩美典」多面向變遷與叢聚狀結構〉,該文是對此學術思潮之一次嚴肅總結、反思和批判。
序
導言
【原論篇】
壹、抒情傳統的文化淵源
陳世驤〈原興:兼論中國文學特質〉
鄭毓瑜〈從病體到個體—「體氣」與早期抒情說〉
鄭毓瑜〈身體時氣感與漢魏「抒情」詩—漢魏文學與《楚
辭》、〈月令〉的關係〉
貳、抒情傳統的語文問題
蔡英俊〈「詩」與「藝」:中西詩學議題析論〉
龔鵬程〈說「文」解「字」—中國文學藝術發展的結構〉
參、抒情傳統的開啟
高友工〈《古詩十九首》與自省美典〉
柯慶明〈從「現實反應」到「抒情表現」—略論〈古詩十
九首〉與中國詩歌的發展〉
【本論篇】
肆、抒情傳統中的自我
張淑香〈抒情自我的原型—屈原與〈離騷〉〉
蔡英俊〈「抒情自我」的發現與情景要素的確立〉
呂正惠〈「內斂」的生命形態與「孤絕」的生命境界— 從
古典詩詞看傳統文士的內心世界〉
伍、抒情傳統與「詩的時間」
陳世驤〈論時:屈賦發微〉
蕭 馳〈論阮籍《詠懷》對抒情傳統時觀之再造〉
陸、抒情傳統與文學形式
呂正惠〈中國文學形式與抒情傳統—從比較的觀點看中國
文學〉
柯慶明〈中國古典詩的美學性格—一些類型的探討〉
【廣論篇】
柒、抒情傳統的跨文類版圖
高友工〈中國抒情美學〉
蕭 馳〈從才子佳人到《紅樓夢》:文人小說與抒情傳統
的一段情結〉
捌、抒情理論的建構與再構
龔鵬程〈從《呂氏春秋》到《文心雕龍》—自然氣感與抒
情自我〉
張淑香〈抒情傳統的本體意識—從理論的「演出」解讀
〈蘭亭集序〉〉
玖、抒情傳統學術思潮的反思
顏崑陽〈從反思中國文學「抒情傳統」之建構以論「詩美
典」多面向變遷與叢聚狀結構〉
編後記
版權頁
文学的生命-我和我的作家朋友 本书特色 修晓林老师是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文学编辑,《文学的生命(我和我的作家朋友)(精)》是他基于长期的编辑实践,在与作者深入的...
尼罗河畔的回忆-新中国第一批留埃学生纪实 目录 前言第1章留苏预备部第2章往事岁月稀1.草根2.大辛庄3.博爱县西关4.郑州一高第3章留学生管理司第4章周恩来总...
《树之生命木之心(天地人三卷)》内容简介:本书是著名作家盐野米松,对日本师徒三代宫殿木匠持续十年的采访笔录,分为天、地、人
《千朵集:集李義山句》為犀堂叢刻之第一種,丙申霜序發排,歲杪方成。宣紙線裝,一函一册全,文悅古體仿宋字體排版,該字體即風
流变与审美视閾中的唐宋艳情词研究 本书特色 《流变与审美视阈中的唐宋艳情词研究》:当代学术文丛。流变与审美视閾中的唐宋艳情词研究 内容简介 《流变与审美视阈中的...
回家真好 本书特色 一个家的装饰风格,不仅反映居住者的喜好与生活质感,也直接影响居住其中的日常心情。本书介绍的大陆、港、台三地精彩的家和家中精彩的人物,能够启发...
一楣月下窗 本书特色《一楣月下窗》的前身是《迦陵频伽》,因为再版的缘故,改名为此。是的,迦陵频伽是一只神鸟,有*悦耳的歌声,据说其音和雅,听者无厌。这本书有六个...
午夜漫游 本书特色刘剑波的作品继承了先锋小说的文本探索风格,以对深度主题的哲学化表述为主,《午夜漫游》结集的中短篇小说,不满足于对生活和现实表象的书写,而在文本...
我的眼泪为谁飞 本书特色 本书是著名作家李迪创作的具有浓郁地域特色和鲜明时代色彩的长篇小说。李迪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对人物原型长达一年多跟踪采访,*终以女主人...
黄秋耘文集:全四册 内容简介 花城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四大卷《黄秋耘文集》,收入了黄秋耘自1936至1998整整62年的主要作品——散文(包括杂文、随笔)、小...
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增订本) 本书特色 编辑推荐对独立思考的执守、对人生百味的达观,浸透纸背;寥寥数语蕴蓄深厚,多少云烟往事,多少喜乐悲欢,令人体味不尽走到...
《中国住房租赁市场指南》内容简介:为什么要在中国发展与建设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保障性租赁住房和长租房市场?怎样设计和建设中
《犯罪侧写师手记》内容简介:犯罪侧写师?女性?你会由此联想到什么?女版夏洛克·福尔摩斯吗? 李珍淑是韩国首位女性犯罪侧写师,
吹散藏在手里的满天星星:精装彩色珍藏版 本书特色 一代青年觉醒的心声,与已逝的一个历史时代彻底告别的“宣言书”每一个字都是激情的呐喊,每一行诗都是心灵的歌唱,每...
指甲花开-鲁迅文学获奖作家经典文集 本书特色 追寻鲁迅的足迹划算思想根系地黄土纵深跟随大家的引领倾听叩击灵魂弹出的震颤这本由乔叶著的《指甲花开》是鲁迅文学奖获奖...
季羡林序跋集 本书特色 本书全面收集了季羡林先生的序、跋二百六十余篇,记录了先生对文学、语言、宗教、历史文化、艺术、人生、中印文化交流、中外文化关系等方面的研究...
红楼梦诗词笺析 本书特色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成书数百年来,无论是其作者迷雾般的传奇经历,还是其头绪繁杂的叙述方式,都让无数研究者沉醉其中,后来...
1973年的弹子球 本书特色 本书是村上春树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与《且听风吟》《寻羊冒险记》合称“鼠的三部曲”,描写主人公偶然结识一对双胞...
雨霖霖 本书特色 《小说家的散文:雨霖霖》内容有城市与孩子、雨霖霖、我和女儿、日子、日子(续篇)、踪迹、死者长已矣——怀念克芹、访正白旗村三十九号、田野、瓦檐和...
楚辞 本书特色 ★吾以为凡为中国人者,须获有欣赏《楚辞》之能力,乃为不虚生此国。——梁启超楚辞 内容简介 本书以《楚辞补注》为底本,细致校勘,详细注释,精心翻译...